Posted on

主内的孩子能不能读《哈利·波特》

文/李百加

主内的孩子能不能读《哈利·波特》?

首先我们看为什么要让孩子读书,或者说“读课外书”?

可能大的理由有两个,第一个是我们希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热爱阅读,这样他可以成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

第二,我们也希望他所读的书内容是正面的,对他是有积极影响的。

那如果是出于这两个原因的话,《哈利·波特》我认为不仅可以读,而且是相当理想的读物。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如果说我们为了培养孩子热爱阅读,那么我们所选择的阅读的材料一定是要能够吸引孩子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一套书如果能够吸引孩子,让他愿意废寝忘食的来阅读,那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状态。不需要我们来逼着他阅读,它不是一个任务,而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在这种有极大兴趣、自发性的行为的背后,技能的成长是最快的。这是我们所有人都明白的一个道理。

第二个原因,是说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在阅读当中获取正面的资讯,对他的生命成长是有帮助的。那除了直接的主内的作品之外呢(就是报佳音网站上我们有卖的、大陆已经公开出版的,这些直接讲述基督的故事、福音的故事的这些作品)所有这些作品,我认为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必读。在读完这些作品之前,《哈利·波特》确实可以不读。那除去这些以外,那其他的故事,好的故事,可以说是有上帝普遍恩典的。这样的作品是能够向孩子揭示这个世界的真善美。向他们揭示这个世界上真正宝贵的东西是什么。那我认为哈利波特他是这一类的作品。

很多父母,尤其是基督徒父母会很挣扎:“《哈利·波特》很流行,我的孩子的同学都读《哈利·波特》并且津津乐道。但是我非常纠结,作为主内的孩子,我要不要给他读这套书?”嗯,我想大多数有这样疑惑的父母,是因为自己没有读过这套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旦你读过这套书,你一定不会有这样的疑惑,因为你一旦读了,你就知道这套书是非常正面的。

可能有的父母会说,那哈利波特里面他有一些的东西,听起来似乎是很黑暗的,比如巫师、魔法、骷髅、咒语等等,可能我们会把这个很容易的联想到撒旦啊,魔鬼啊、搅扰啊相关的东西。但实际上,如果我们真的去读这套书的话,你会发现,这一些的东西在哈利波特里面,它实际上只是一种承载整个故事情节的载体而已。就好像《魔戒》的中土世界。《哈利·波特》是魔法世界。

如果说有巫师的东西,我们就不能看的话,那其实《魔戒》也不能看,因为里面的甘道夫就是巫师。他的身份是巫师。

所以我觉得我们判断一套书能不能给孩子看,并不是说里面有没有巫师这个词。而是我们要看它里面。借着巫师,借着咒语作者在讲什么,那哈利波特其实在这个魔法学校,在魔法的世界里面,它讲述的是一个非常正面、阳光、邪不压正的冒险故事。

其实与此相比,我个人的观点,《魔戒》反而是一个限制级的故事,因为它过于黑暗和压抑。至少在《魔戒》三本书当中,后两本是非常黑暗的。我反而觉得它并不是一个很理想的儿童文学的材料。但《哈利·波特》不是。《哈利·波特》确实是写给孩子的,它里面的正邪的交锋,美好的品格,友谊,家庭,那种懵懂的情愫,幽默感,创造力……我认为是非常好的儿童文学才能够达到的。这也是它为什么风靡世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哈利·波特》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一言以蔽之,这系列书的主角叫做哈利·波特,在魔法学校7年中的冒险故事。

友谊、青少年的朦胧情愫、少年时期的成长、爱、自由、偏见、死亡,种族歧视、政治上的暗示(独裁)、作者选择了让这些概念在书中自由发展,而不是有意识地向读者灌输。

中学时期,你花了那么多时间读哈利波特,你从中获得了什么?

第一个就是《哈利·波特》让我意识到,原来阅读可以带来这么巨大的乐趣。书中所描写的那些场景和人物是这么的鲜活,它有一个自己的世界。

那第二点是,读这套书,确实对我的写作有帮助。其实我觉得,孩子在他中文的形成的过程当中,确实是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尤其是阅读大量的好的文字来获得很多的表述。很多时候,其实孩子他难以(至少我的经验是这样)做到原创性的表述。很多都是移花接木嘛。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你读到一些好的表述,这个表述就进入到你的心里,然后你写作的时候,有一天你就可以把它用出来。这样多了,慢慢的你就会开始产生一些自己原创性的表达。

我印象非常深,当时我读到应该是第一本吧,《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里面,结尾的时候,书上说:一滴泪滑过邓布利多的脸庞。当时我觉得,哇,这个表达太棒了,太形象了。后来在写作文的时候我就有意识的使用它。

那第三个,很有意思的是它帮助我获得了一个好朋友。我是从初三毕业的暑假开始读《哈利·波特》。高二分文理班的时候,有一个女生坐在我前面,然后我们聊起天儿,很快,我发现啊,原来她也喜欢读《哈利·波特》,我们就迅速成为好朋友。这个友谊一直持续到现在。这是很奇妙的一个事情。

我想和大家分享我个人的经验,一个孩子,他是如何面对文学作品。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说,啊,我们希望把这个世界上面的这些文学名著,当孩子他可以独立阅读之后,我们希望他去看他。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非常鼓励的。我不觉得说孩子只能读儿童文学,但是我觉得我们需要取得一个平衡,孩子对于文学名著,他的理解毕竟是有限的。因为文学名著,他的首要的写作对象并不是孩子。那相较之下,优秀的儿童文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其实它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这是我的个人的经验。

我爸爸是他那个时代的一个文艺青年,在那个很缺乏书籍的时代,我们家是有一些文学的书的。我印象很深,就是在我们家的书柜上面,我爸爸有一套,《福尔摩斯探案集》,有一本《好兵帅克》,有本《动物庄园》。那其实这几本书,就我作为一个孩子,我就翻翻翻,我从小学就开始看《动物庄园》。但是坦诚讲,我到底能吸收多少,认识多少,我认为是非常有限的。

《福尔摩斯探案集》我从中学开始看,我非常爱,直到后来上大学,我把《福尔摩斯探案集》所有我能找到的全看了。但是作为一个孩子,《福尔摩斯探案集》确实太吓人了。我的很多恶梦和它有关。《动物庄园》我看完了,但是我不知道它在讲什么,我只觉得这些动物很奇怪,那个猪很讨厌。《好兵帅克》我真的读不懂,读不下去。所以北师大文学系的一个教授曾经说,上大学以前看过的名著不算数,上大学以后要重新看。这是有道理的。

我分享这个是想说,我们除了给孩子读优秀的主内儿童作品,也要给孩子读优秀的非主内的儿童作品,然后再是文学名著。我们不能低估儿童文学的作用,不能夸大文学名著的效果。

典型问题答疑

1. 魔法与现实冲突、脱节,担心孩子无法区分现实与虚构


其实面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很真实的故事。当时我的表弟上初中,他读《哈利·波特》,后来我的姑姑,就是她的妈妈,和我说:“这个《哈利·波特》,我实在读不懂,因为里面为什么帽子也说话,人也说话,猫也会说话。”作为一个成年人她读不懂。然后她有一天有点忧心忡忡的跟我说,她发现我弟弟真的相信在国外送信是靠猫头鹰的。我相信在孩子,他在某一个年龄,当他读到一部作品,他面对那种故事的逼真性、那种想象的宏伟,以及在这个作者所创作的这个世界里面的那种自洽,这一切丰富到一个地步之后,年幼的孩子,他确实会分不清现实和幻想,但是我想这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吗?

有多少人在成人之后还相信国外都猫头鹰送信呢?其实我想到一个相关的问题是,我们举例说《柳林风声》,这是一部公认的非常经典的儿童作品。他在这部作品当中啊,所有的动物都是会说话的。水鼠有他自己的房子、蛤蟆先生会开车,他住在蛤蟆府里面……那所有的这些,我们是怎么看待的呢?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极其丰富的表达,是一种对孩子的想象力的特别美好的延伸,是童心未泯的一种表现。那没有人会担心,说孩子长大了,仍然分不清动物会不会说话这件事情。

当孩子处在一个还不能够分清现实以及故事书的内容的时候,这个时期在他整个的生命阶段里面是非常短的。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时期,我们要保护这个时期,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我记得我在上中学的时候,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书,我已经忘了书的名字,这本书大概是说,一只青蛙会说话,他讲了一些人生的道理,类似这样的一个内容。那是一个美国作者的书,这本书最后说有一个叫呱呱协会,邀请小读者来参加,最后提供了一个电邮,那个时候电子邮箱刚开始普及,然后我就真的写信给了这个呱呱协会。然后我说我希望获得一枚这个呱呱协会的会员勋章。结果很有意思,我收到了回信,来自一个中国的(我现在想)是个编辑,他非常保护孩子的心,他给我回了信,然后他说我们正在积极地和美国呱呱协会联络。有了消息会通知你。我当时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青蛙会说话。其实现在回想,那是一个很美好的一个时期,甚至当我想到这封信的时候,我觉得那个成年人,他是蹲下来去屈就一个孩子的理解力以及保护孩子的那种童真,保护孩子对这个世界的那种天真无邪的想象。所以我觉得父母不需要为这个担心,如果一个孩子,他从小就缺失这个阶段。反而需要担心,这是我的观点。

2.书中有与信仰违背的内容:魔法、巫师、骷髅、咒语。咒语背后真有力量?是撒旦作为?

《哥林多前书》 8:4 论到吃祭偶像之物,我们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什么,也知道 神只有一位,再没有别的 神。……第七节,但人不都有这等知识。有人到如今因拜惯了偶像,就以为所吃的是祭偶像之物。他们的良心既然软弱,也就污秽了。其实食物不能叫 神看中我们,因为我们不吃也无损,吃也无益。只是你们要谨慎,恐怕你们这自由竟成了那软弱人的绊脚石。

套用保罗在这里提到的“能否能吃祭偶像之物”的原则,如果父母良心过不去,完全可以不给孩子读,没问题。《哈利·波特》没有好到非读不可的地步。如果你的教会不让读,就别读了。

我与哈利波特相遇的故事

我是在中考结束的时候开始接触《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更小的时候,虽然在影院看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电影,但是没什么印象。

我为什么会接触到《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呢?是因为中考结束之后,我爸爸带我去甜水园图书批发市场。那个时候我特别迷一套书叫《哈尔罗杰历险记》,这是非常棒的一套书,我们也特别推荐给所有的父母拿给孩子读,小学时候就可以读了,那这部作品也是像前面我们所说的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扩充孩子知识面非常棒的一部作品,虽然他不是主内的作品,但是他是一个可以说是博物学的作品。故事充满了博爱,宽恕以及勇敢等等正面的精神。那天我在豆瓣上看到网友评价这套书的时候说:童年的时候,你能给孩子最棒的礼物,就是送他一套《哈尔罗杰历险记》。我觉得此言不虚。

那个时候我非常迷这部作品,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整个甜水园批发市场就没有一本儿《哈尔罗杰历险记》,我们到每一个摊子去问,有没有哈尔罗杰历险记,回答都是没有。那结果到了最后一个摊子,那个老板就说没有哈尔罗杰历险记,但是我们有哈利波特,你要不要?其实我们很失望,然后我想哈利波特是什么,我不想看,但是唉呀,也没有书看,就买一本吧。结果就买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回家去看,我一读就非常的着迷,然后我就很快读完,我跟我爸爸说赶紧给我买第二本和第三本,他那个时候他下夜班儿。骑自行车回家的路上,就从地摊上给我买了两本盗版的第二本和第三本儿,然后我回到家又是很快读完,因为那个时候罗琳只写到第四本儿。所以我后来又非常觊觎书店里面的第四本儿,因为它是越写越厚,越来越贵,那我就管父母要钱,买了第四本,读完以后就没得读了,就得等罗琳写新的。

因为哈利波特系列是越写越厚,越写越厚,罗琳自己也打趣说,嗯,不会再厚了,如果再厚,就是一头新出生的小河马的重量了。结果读到第五本还是第六本,那真的非常厚啊,简直就是一本字典那么厚,如果你看英文原版的话。那个时候我在暑假开始读啊。真的是废寝忘食。字面意义上废寝忘食,就是吃饭的时候也拿着看,睡觉前一直要看到眼睛实在支撑不住了,把书放在枕头旁边儿,早晨醒了不刷牙,不洗脸先看,然后上厕所的时候也拿着看。结果我读了一个星期给看完了,然后我爸爸说,幸亏你看完了,不然我要把这书藏起来了,这个书都让你到这个地步了。

所以返回来看那段时间的经历,我觉得一个孩子,当他可以废寝忘食的读一套书的时候,那个时候对他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他对于书的热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一个培养的过程。

本文作者为您推荐如下优秀儿童文学

请点击下图进入专场查看~

Posted on

派博:给来自破碎家庭的孩子的盼望

译/Cathy

许多因素奠定了我们人生的基调,从而影响我们认识神的过程。今天我们听一位十几岁的国际听众在邮件里讲述的情况。“派博牧师您好!我住在东南亚,14岁,刚开始听您的节目才不久。我想问一个关于恐惧的问题——我心里有种恐惧,害怕在《圣经》和祷告中靠近神。其实我渴望与神连结,却又总觉得想避而远之,我体会不到那种如在至亲怀中的自在。原因也许是我跟父母的关系很糟糕吧。我被妈妈虐待过;而我多年不曾知道谁是我爸爸,他最近才出现,性情却反复无常。我的家庭实在糟透了。您觉得失常的家庭环境会不会影响我们与神的关系?”

约翰·派博牧师的回答:

这位年轻的朋友说:“我害怕靠近神。我渴望与神连结,却又总觉得想避而远之,我体会不到那种如在至亲怀中的自在。”如果我理解得没错,他表达的情况是:《圣经》使他认识到神是他的父而他是神的儿子,然而当他试着亲近神,这份父子关系却感觉别扭。他或许感受不到这份关系里的温暖、惬意、盼望或安全感;他怀疑这种既想亲近又怕靠近神的矛盾是源于他地上的家庭状况。

于是他问:“您觉得失常的家庭环境会不会影响我们与神的关系?”我就此从《圣经》找出五处内容先简要地谈一下,希望他会继续深入研读相关经文,真的在他自己心里感受到盼望与安稳。

1. 父母之罪并不传与后代

要在理性和感性层面都清楚知道,若父母不属神,其罪过并不能缠累属神的子女。看《以西结书》18:20:“惟有犯罪的,却必死亡。儿子不担当父亲的罪孽。”

请注意,这点别跟《申命记》5:9混为一谈:“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惩罚他们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这一节意思是,儿子若像父亲一样继续犯罪就会遭天谴。关键词是“恨我的”,儿孙对神的憎恨延续着父辈的恶,因此必逃不过神的判罚。

所以,美好的真相是,这位年轻朋友的父母要担的罪责不能沾染他或定他的罪。在基督里,他凭自己的信心站立在神跟前。因着基督,神接纳他,爱他,原谅他并取消他的罪责——这是关键。因此,面对家庭环境的挑战,他可以在基督里站立得稳。

2. 败坏的父母也能生出正直的孩子

看《列王纪下》和《列代志下》,里面记载着犹大国那些邪恶败坏的王所生的儿子竟成为好王的精彩历史。

亚撒行得正,尽管他父亲亚比雅是个恶王。

乌西雅行得正,尽管他父亲亚玛谢后期离弃了神。

希西家行神眼中看为正的事,尽管他父亲亚哈斯是个恶王。

约西亚行得正,尽管他父亲亚们行恶。

也就是说,《圣经》证明在神的世界里,有许多离弃了神的父亲生下了正直且为神所用的儿子。其实耶稣也说过:“你们以为我来是要使地上太平吗?不!我告诉你们,是使人纷争。……父亲和儿子相争,儿子和父亲相争”(路 12:51,53)。基督信仰有时候会使家庭内部泾渭分明。因此,别陷入宿命论里想着:“好吧,失丧的父母一定养不出好子女,我已经没救了。”不是的,《圣经》不是这样认为的。

3. 基督破除累及整个家族的咒诅

事实是:家族世代遭受的咒诅都在基督里被破除了。罪与关系失衡深深毁害家庭,或许累及子孙数代,伤害之深会让人绝望。“我们是被咒诅的”,我听过人这么说。正当大家在除夕夜去教会庆祝新年,有个家庭却失去了孩子,我赶紧去探望他们。孩子的爸爸在门厅看见我就说:“神会诅咒一些家庭吗?我们家摊上这么多糟糕事,我们是被诅咒的,我们没希望了,所以我们家诸事不顺。”或许他还能搬出一句经文:“父亲吃了酸葡萄,儿子牙齿就酸倒“(耶 31:29)。耶利米却会说:“别再说那样的话了,以色列不是这样的。”

基督就是那位伟大的破咒者,正如保罗在《加拉太书》3:13所说:“既然基督为我们成了诅咒,就把我们从律法的诅咒中赎出来。”基督既已把我们从神就着律法所施行的诅咒中释放出来,他更能把你的家从那些世代以来笼罩在你们头上的魔咒、蛊惑或毒咒中解救出来。

所以我觉得这位年轻朋友的应这样想:

神呼召我——现在14岁的我——从一个被诅咒的、破碎的、关系失常的家庭里站起来,亲近祂。机会来了。这就是我收到的呼召。神扶持我破除我家所受的咒诅,祂使我起来战斗,要把我的家庭从世代的失常状态中解救出来。从现在开始,我属于基督,我有一位在天上的完美的父。靠着祂的大能,我将建立新的世代。

我希望这位年轻朋友能有这样的观念。

4. 每个人对神的认知和对自己的认知都被罪污染了

请记住,神早就知道:我们虽被基督吸引,但神在我们心中的形象,祂的所是和基督的所是,已全被(世界)污损了。换句话说,别以为你们家的亲子关系问题导致你对神的认知变形是多么罕见的事儿。这不罕见,而是处处可见。罪已毁了每个人对神和对自己的认识。每个人都带着扭曲、失常、甚至贬损的目光来看待神,即使我们愿意认识基督。罪已害人到这个地步。我们得用一生来处理这个问题。

处理的方法是,我们对神各种角色的看法和感知,无论在理智还是情感上,都必须经历一场巨大的革新——我们所有人都得经历。有人对神有这方面的认知偏差,有人对神有另一方面的认知偏差。其原因的确有部分来自于父母,但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基督徒的成圣历程是这样的:“【我们】就变成了与主有同样的形像,荣上加荣”(林后 3:18)。这要求每个基督徒的每个心思意念都被《圣经》的话语洁净,每个想法都需要被洗净和校正。保罗说,当我们一再仰望基督并在基督里仰望神,这个过程就会发生。

年轻的朋友啊,请听我说:跟我们一道定睛于《圣经》对神的描述吧,体会祂是如何作你的父、你的牧人、你的王和你的朋友的。不要觉得自己须经历这场思想革新很不正常,你没有不正常,你跟大家一样。

5. 伤已愈,创痕留

最后我想指出,大部分人都被过往经历打成了(心理)残疾(其实我想说全部人都如此,但为免有人被绝对化的表达绊倒,我还是说大部分人吧)——各种被羞辱、被拒绝、被虐待的深刻经历或精神创伤。我还记得儿时有几次被羞辱的恐怖经历——不是来自父母而是其他人。

生命里有些创伤就像雅各脱臼的大腿窝(创 32:25),使我们余生不得不拖着情感上的残肢前行,我们应以现实的态度看待这事实。这并不影响我们仍可通过基督与天父有着深入的、满足的、充满爱的同行体验。我只是说态度上应接受事实,伤口愈合后也会留下伤痕的,但这些使我们跛行的伤痛也能成为基督的荣耀。

本文由报佳音书店译为中文。由desiringgod.org事工授权翻译制作。翻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desiringgod.org/interviews/hope-for-children-from-dysfunctional-families

一分钟了解本文作者

约翰·派博(John Piper),美国神学家、基督教作家,明尼苏达州伯利恒浸信教会(Bethlehem Baptist Church)牧师,“渴慕神”(Desiring God)机构创办人,伯利恒学院(Bethlehem College & Seminary)院长。

约翰·派博在美国家喻户晓,他的书也很受读者欢迎,至今已经出版50多部书,著有《思想的境界》、《至高喜乐的传承》、《生如朝雾》、《道与刀》、《唯独荣耀》、《向高处行》和《渴慕神:论禁食祷告》等书。(已在大陆出版的书籍可长按下方二维码查看)

派博牧师影响力极大的事工“渴慕神”有中文网站,可以通过百度搜索关键字“渴慕神”访问,网站地址为:https://www.desiringgod.org/languages/chinese-simplified

对于英文较好的弟兄姊妹,我们推荐你直接登录渴慕神英文网站,因为那里的资源比中文网丰富很多(有文章、广播、视频),英文网站为https://www.desiringgod.org/

报佳音书店的特色栏目“派博牧师答疑”,是一档派博牧师解答听众信仰疑难的节目。由报佳音翻译制作,每周四发出一期。关注报佳音书店官方微信号:报小鸽的书店,即可在每周四收到新鲜内容。

长按关注报小鸽的书店

约翰·派博好书推荐

点击图片进入派博好书专场
Posted on

派博:与丈夫有异议时,我该如何顺服?

译/Echo 校/JR

今天我们要来讨论一个关于婚姻的问题,它是由一位叫玛丽(Mary)的听众提出的。

“派博牧师您好!我明白妻子需要顺服,近来我特别努力地控制舌头,纵使我的观点与丈夫相左,我仍努力同意他的意见。最近他买了一辆新车。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我曾就此提出过一次异议,但看得出来他已经下了买车的决心。如今事实证明我的直觉是对的。现在我俩都明白买新车并不明智。我深觉自己对未能尽力说服他负有责任。没有大声说出我的看法,是我做错了吗?我想听您谈谈对于持不同意见却又想顺服的妻子的看法。”

约翰·派博牧师的回答:

我想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很有必要退一步,提出另一个问题,“在丈夫做一个愚蠢的决定前,我若未能更多地表达意见,是否是我的错呢?”这才是关键问题。接下来我就会谈到。

互补主义的三个限定因素

让我们退一步,将这个问题铺陈在三个更大的观点之下。我通常都希望这么做,以便对于互补主义、男子气概与女人味、男性与女性、性、关系及角色的讨论可以被限定在更大的圣经图景内,从中再引申出精义;这比单纯列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清单要重要得多。

1.愚事之下,男女相同

第一个观点是提醒我们自己,无论男女,无论丈夫或妻子,都是堕落、有罪、自私且愚拙的。当这些恶行未被圣灵治死时,男女皆为愚拙(罗 8:13)。我相信这个提醒即准确又于我们有益:男女同样有罪,同样败坏,同样易于自私自利并愚蠢。

当然,人类表现其罪性的方式是多元的。我的意思是,一个人应该认真想想为什么美国93%的被监禁者是男性。仔细体会下:156,000人比11,000人。这并不意味着男性的罪更大,而是男性更具有某些方面的罪性;这点值得深思。女性的罪性是经由不同的途径表现的。

然而自私和愚拙却对不同性别一视同仁,故此这位女士所提的问题并非罕见。我敢说这是每日的挣扎——在每个婚姻里时不时会发生:丈夫像蠢人般不寻求、不欢迎、不承认妻子的智慧;妻子不愿听从丈夫智慧的忠告,一意孤行,成为愚人。

2.圣经呼召所有人谦卑,有仆人心志并顺服

在第二个大观点中,我们要来思想《圣经》中关于顺服教导的广度及深度。《圣经》中描绘了敬虔的子女顺服父母(弗 6:1,歌 3:20),敬虔的公民顺服政府(罗 13:1,多 3:1,彼前 2:13),敬虔的教会会众顺服带领者(来 13:17),敬虔的奴仆顺服主人(弗 6:5,歌 3:22,彼前 2:18),敬虔的妻子顺服丈夫(弗 5:22-24,歌 3:18,彼前3:1)。

为了避免让我们认为以上就是顺服的全貌,觉得“只要我们弄清楚各种不同身份的人该怎样做就可以了”,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太 20:26)。谁愿意为大,就必作所有人的用人。好,把这句话加到上面所列这一大堆的顺服中。耶稣又说,

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他祷告。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连那边的脸也由他打。有人夺你的外衣,连里衣也由他拿去。(路 6:28-29)

保罗说,“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 2:3-4)。

换句话说,谦卑、仆人心志及顺服在新约中并非次要(天啊,这些当然不是次要的),而是普遍且基本的。就如保罗在《腓立比书》2:5-8中所述,这是基督的心。我相信整个新约的着重点就在于此,因为上帝定意让基督被尊崇,常常(我谨慎选择我的用词)透过我们的态度及行为,向他人展示我们不需要有报复心、控制欲或自我吹捧,因为我们已在基督里有完全的满足感和安全感。这就是中心思想:我们的安全感、满足感、身份来自于我们是被宝血赎回,承受基业的神儿女——这一点给所有的关系带来了多么大的自由。

这个更大的视角对两个特别的存在,即男性和女性,男子气概和女人味产生了至少两方面的影响。

1)第一个影响是让我们铭记,谦卑、仆人心志和顺服的目的是为了彰显耶稣基督是掌管万民、万事,超越时空的宇宙主宰,故此我们关系行为中的方方面面都要使他得荣耀得满足,并让我们倚靠他。这是所有关系的关键。

2)这个观点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是提醒我们,所有基督徒都应具备的仆人心志、谦卑和顺服的普世性并没有废除神创造男女的差异,而是让我们去寻求和分辨男性该怎样在他领导者的身份中显示谦卑和仆人心志,女性该以怎样的方式回应男性的领导:谦卑,顺服,如同仆人。

3. 婚姻是为了彰显基督和教会

这是我们需要留意的第三点,即婚姻的目的是形象化地展现基督与教会之间的守约关系。这是神创造婚姻的主要目的,正如保罗在《以弗所书》第五章中所描述的:丈夫效法基督,妻子效法教会。

这个基督与教会的比喻并非毫无意义,虽然丈夫们并不像基督——他们有罪、自私、有限且愚拙。基督全然不是如此。正如男性和女性尽管有着天然人性,仍应活出谦卑和仆人心志;同样的,基督和教会仍可作为婚姻形象化的范本,纵然丈夫和基督有着天壤之别。

圣灵塑造的婚姻观

我认为,当我们提出这位女士特定的问题时,需牢记并默想以上的三个观点。她的问题是:丈夫即将做出一个在我看来颇为愚蠢的决定时,我并没有大声说出我的看法,我做错了吗?或者至少该劝得更勤些?

对于她的特定问题,我并没有答案。我会简单解释缘由,希望这个解释能帮助她自己从圣经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不知道答案,因为一个女性就其丈夫即将要做出的某项举措分享她的智慧,这件事情并非要么总对要么总错。它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它并非总是错的,因为即便是在教会和基督的关系中,作为教会的我们也会表达自己的意愿、渴望和需要。我们透过祷告表达自认为智慧的做法。这就是祷告:告诉上帝我们希望他做什么。虽然完全的上帝不需要人类给予建议——这简直是太感恩了——他不需要我们的祷告来告诉他该怎样管理世界,但他欢迎我们这么做。同理,对于婚姻中的大小事,妻子表达她的意见,岂不更为合理?还有众多其他原因证明,妻子对丈夫即将做出的决定表示关心,给出她的洞见,并非总是错的。

但我同样认为它并非总是对的,因为要判定其为对,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时机、态度、语调、话语、丈夫是否向来愚拙,或妻子是否有爱抱怨的习惯。其中有太多太多我不知晓的因素,因此我难以立时断定她的做法是否绝对正确,抑或她该更挺身而出。我需要知道更多详细的资料才能做出判断。

然而总体来说,我认为在一个健康、符合圣经原则的婚姻中,丈夫应该寻求——经常寻求——并欢迎妻子的建议。妻子应成熟、有智慧、有恩典地给出她的建议,同时不羞辱丈夫,或表示他不配做家里的领导者。

显然通过以上的讨论,我盼望在婚姻关系中,合乎圣经的男性和女性并不是机械地列出一份清单,上面写着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是拥有圣经的真理观,圣灵塑造的性情和态度,能反映一个男人在家中做头的特殊呼召,以及女人的特殊呼召:用她独一无二、必不可少的女性恩赐陪伴男人,乐意地支持男人的呼召。

本文由报佳音书店译为中文。由desiringgod.org事工授权翻译制作。翻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 https://www.desiringgod.org/interviews/how-can-i-disagree-with-my-husband-and-still-submit

一分钟了解本文作者

约翰·派博(John Piper),美国神学家、基督教作家,明尼苏达州伯利恒浸信教会(Bethlehem Baptist Church)牧师,“渴慕神”(Desiring God)机构创办人,伯利恒学院(Bethlehem College & Seminary)院长。

约翰·派博在美国家喻户晓,他的书也很受读者欢迎,至今已经出版50多部书,著有《思想的境界》、《至高喜乐的传承》、《生如朝雾》、《道与刀》、《唯独荣耀》、《向高处行》和《渴慕神:论禁食祷告》等书。(已在大陆出版的书籍可长按下方二维码查看)

派博牧师影响力极大的事工“渴慕神”有中文网站,可以通过百度搜索关键字“渴慕神”访问,网站地址为:https://www.desiringgod.org/languages/chinese-simplified

对于英文较好的弟兄姊妹,我们推荐你直接登录渴慕神英文网站,因为那里的资源比中文网丰富很多(有文章、广播、视频),英文网站为https://www.desiringgod.org/

报佳音书店的特色栏目“派博牧师答疑”,是一档派博牧师解答听众信仰疑难的节目。由报佳音翻译制作,每周四发出一期。关注报佳音书店官方微信号:报小鸽的书店,即可在每周四收到新鲜内容。

长按关注报小鸽的书店

约翰·派博好书推荐

点击图片进入派博好书专场
Posted on

家有新生儿,经营婚姻的教训与心得

文/李百加

单身时,一位宣教士曾告诉我:“对于重生得救又彼此相爱的两个人,婚姻也是极为艰难的。”我望着她与丈夫和和美美、配搭服侍走遍4个大洲的身影,心里实在疑惑。

后来读《婚姻的意义》,发现提摩太·凯勒和太太为谁该给孩子换脏尿布而争吵不休,吵到激烈时更是砸盘砸碗的,我就更疑惑了。

这些“预警”让我在进入婚姻前一直胆战心惊。直到结婚后一年左右,遇见为我们做婚辅的夫妻,我说:“婚姻比我想象的容易多了!”

那时我以为我和先生是特例,是般配,是特别蒙福,竟然绕过了一票成熟基督徒必经的险滩。现在看来,我只不过是幼稚而已。

可以说,我的婚姻在有娃前一片大好。现在想想,那时的日子过得真滋润。下了班,我看书,先生爱干嘛干嘛,互不干扰。出门旅行说走就走,外出就餐、看电影、星空下漫步、夜谈都是家常便饭……婚姻哪有那么艰难?

对我们来说,有娃后,婚姻的挑战才真正开始!

刚把宝宝从医院带回来的第一周,我们还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那时,我半夜几次起来喂奶,先生都爬起来陪我聊天。我们一边看着夜色中一盏盏熄灭的灯火,一边谈笑怒骂针砭时弊,心想:带娃不过如此。

结果,生活很快便展露出它本来的狰狞面目。铁打的身体也熬不住天天睡眠不足。我们没有月嫂、老人,是完全自己带娃。慢慢的,我俩越来越疲惫,小宝却越睡越少,越来越精神。

后来,先生回望那段日子时说:“感觉那时,我每天都在厨房里,做的只有一件事:先是把碗筷从橱柜里拿出来(做饭),然后再放回去(洗碗)。每天上上下下无数次,就是我的生活。”

而我更是身心俱疲,面对着一个随时可能登门讨奶的小食客,真心觉得应付不过来。有一次喂夜奶时,我看着窗外的夜色,自顾自地想:如果我把她抛在夜空中,她张开双臂翱翔,然后就这样长大了,该有多好!

在这样的戚风惨雨下,经营夫妻关系太奢侈了,自己能活下来已是幸事。那段日子,我们不过是并肩作战的战友。给对方最大的鼓励,不过是在战壕里,面对枪林弹雨时,眯着眼睛和对方道一句:你自己保重啊。

后来和一些家有新生儿的妈妈聊天,我发现大家的处境出奇相似:本来双方都已身心灵俱疲,但孩子的降生又平添了很多挑战——

新生儿不是应该很爱睡觉吗?可为什么我家娃只是一个劲儿的哭呢?过来人建议要给孩子裹襁褓,说可以增加安全感。结果我们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一块适合裹孩子的布。于是我上网买襁褓布,去了好几家店,都下单了。因为不知道哪个可以先送到,我急用啊。后来布送到了,我们却不会裹。好不容易宝宝想睡了,被我们裹来裹去又给折腾哭了。后来我对着视频,拿毛绒玩具来练习,学得满头大汗、气急败坏……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疲于应对生活还不够,吵架都很奢侈。

以上都是惨状,下面谈谈心得。

首先,家有新生儿,拜托各位丈夫多多体谅妻子。她刚生产完,面对着一个几乎陌生的自己。身体上,极度疲惫却无法休息;情绪上,母爱爆棚却无处安放;灵性上,干渴缺乏又踏不出家门。此时丈夫若能主动为妻子撑起一片天——哪怕只有一个小时,你在妻子心中的形象保证马上伟岸起来。

这事我先生做过,可供各位弟兄参考。在一个未眠之夜后,我俩都极度疲倦,小宝却仍然不想睡。我站在卧室门口,极度绝望。此刻,我那特别有担当的丈夫说,你去睡一会儿吧,我来看着她!

这句话在我心里有千斤重,如今回想起来仍然热泪盈眶!他也是一夜没睡啊,而他让我去休息!我小睡过后来到客厅,发现先生抱着小宝坐在沙发上,俩人都歪着头睡着了。那时朝霞正照在他身上,我落泪了……

其次,夫妻俩单独出去吃个饭、散散步真的很重要。这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可以请亲友、住在附近的弟兄姊妹来帮忙看娃。傍晚给娃喂饱哄睡后,夫妻俩溜出去在家门口的饭馆安安静静吃个饭,饭后要是再能散个步就更好了。不需要在吃饭、散步时继续讨论棘手的问题。有时夫妻只是需要彼此舒舒服服地待在一起。这对两人的关系是极大的润滑。两人关系舒服了,面对问题时就容易解决。

接下来,我想提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夫妻同睡。

有娃以后,每个家庭都要面临这个问题:全家怎么睡觉。

国际上通用的模式有这么几种:1)与娃同房同床 2)与娃同房不同床(双人床外加个小床)3)与娃不同房(孩子单独睡一房)。然而中国家庭还有第四种模式:妈妈与娃同床,老公出去睡。

中国模式的好处是,方便妈妈夜里照顾娃,又不影响老公休息。毕竟,人家第二天要上班呐。这种模式非常实用,但长期下来会影响夫妻关系。而这种影响是非常微妙的。同床共枕这事,一旦打破,慢慢就会变成常态,想同睡,但谁都不好意思提。

其实,并没有哪种模式比另一种更好。鼓励大家多方尝试,夫妻俩也多多交流感受。在孩子特别小的时候,夜奶频繁,如果先生觉得夜里被打扰太多,或者他可以考虑戴耳塞,或者工作日分房睡,周末一起睡。又或者,原则上夫妻分开睡,但在睡前躺在一起聊会儿天。这都是一些变通的办法,为的是保证夫妻关系的稳定和亲密。在孩子断了夜奶之后,夫妻有独立的空间,睡前可以惬意地聊聊天,一起祷告,是非常重要的。

最重要的放在最后说。家有新生儿,夫妻俩抽时间一起灵修特别宝贵。有人可能觉得这不切实际。其实如果我们放低期待,并选择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那么其实需要的只是自律。我们无需酝酿情绪、正襟危坐,只需随时随地读一段莱尔的《马太福音释经默想》,里面连经文带讲解就都有了。只需要朗读就可以。然后分享几句感触。再一起祷告。对于家有新生儿的夫妻这已经足够好了。根据我们的经验,这比较适合在孩子睡了之后进行。

娃醒着,夫妻俩也可以发挥创意来灵修。比如,在陪孩子玩时,一起唱赞美诗。我们把赞美诗贴在墙上,就在孩子爬行垫上面。这样就可以一边看娃,一边唱。夫妻一起唱是最好。这个方法也适合在家独立带娃的妈妈。娃很喜欢听妈妈唱歌,这样既陪伴了孩子,又让自己的灵性得到了牧养,实属一举两得。

求主多多给我们智慧,在家有新生儿这段特别的日子里,坚固保守夫妻关系,也帮助我们活用各种蒙恩之道,与祂相连,与配偶相连,改善家里的属灵氛围、情感氛围。求主陪伴我们走过这一段满有挑战却也特别难忘的日子!

Posted on

派博:《箴言》31篇给你太大的压力吗?

译/Echo 校/JR

一位来自英格兰南部的妻子和母亲来函,信中透露出她的迷茫和沮丧。“亲爱的派博牧师,谢谢你们的节目,你们带着爱心和属灵洞见涉猎了诸多议题。第548期(慢性疼痛如何荣耀神)以及第1243期(我有慢性疲乏综合征-我该如何才能不浪费生命)对我帮助很大。这两期节目对我来说是对症下药,因为我是一个残疾的母亲,有一个两岁的孩子和一个新生儿。残疾给我带来持续疼痛,并严重限制了我的体力活动。很感恩我的丈夫愿意倾其所能减轻我的负担,尽管他自身也有疾病,能给予我实质的帮助很有限。

《箴言》31章描绘了一位有力、勇敢、坚毅的妻子——早起晚睡,无止息地在屋里屋外忙碌。当我读到这个例子,并且看到教会那些没有像我这样身体缺陷的父母们时,我很容易对自己妻子的身份感到迷茫,也对自己能否给孩子以积极影响而焦虑。朋友们的养育孩子方式并不适用于我们家,虽然非常诱人,比如说在家教育。在身体有缺陷的情况下,我该怎样忠心地养育孩子,并处理因为力不从心带来的负罪感呢?”

约翰·派博牧师的回答: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C.S.路易斯(C.S. Lewis)提出的警戒:不要单纯地就一个基督徒的耐心和温柔下论断,而忽视了这些好品质可能是他与生俱来的。

参差的起点

问题源自有一个非基督徒,远比另一个基督徒更有耐心、更温和。这很自然地让人疑惑,“既然这样,那上帝拯救这个人,使他走在成圣的道路上,有什么用呢?这些基督徒还比不上非基督徒啊。”

假如给你1到10的评分范围,1代表一个完全没有耐心,毫无温和可言,鲁莽急躁的人;10代表一个极其有耐心,又非常温和的典范式的人。接着你发现了一个5分的基督徒,和一个外表看来可以评7分的非基督徒。

C.S.路易斯问到:“那你可以说,先天因素对非基督徒造成的影响,要大过圣灵在基督徒身上做的成圣的工作吗?” 他的回答是:不,你不能这么说。因为就你所知,那个非基督徒天生的脾气就有7分了,他的天性中就自带沉着冷静;而那个基督徒可能天生只有1分,他有着维苏威火山似的暴脾气;因此5分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奇迹。说实话,当我在数年前读到这段内容的时候,我对它带给我的帮助诧异不已。因为我自己就是那个天生1分的基督徒。

如今,当我重新思考这段话中的警诫和智慧——在没有完全知晓某个人的性格和成就是由什么因素塑造的时候,不要妄下判断——除了耐心和温和,它也适用于生活中的诸多领域。这个原则也同样适用于这位残疾年轻母亲的特殊案例。这个原则是:上帝并不照着他人忠心的表现方式来考量我们的忠心,因为每个人的起点不同。重要的是忠心,而它的表现方式可因不同原因而千差万别。

凡事忠心

《箴言》31篇描绘了一个古代妇女(一位来自古老时代的妇女)在她最佳的健康状况下忠心生活的表现。它描绘的不是一个又聋又瞎的耄耋老妪,不是一个刚步入婚姻、初探智慧之道的十六岁女子忠心生活的表现。它描绘的也不是一个残疾妇女,因为她可能没法栽种葡萄园,没法手把纺线车,没法未到黎明就起来,没法自己做衣服。

故此,一个患有残疾的妇人应该搜索整本圣经,来找寻适合她的忠心的表现方式。她不需要翻很多页经文,因为在《箴言》31章里,就有她可以去追求的,忠心的美好呈现。

  • 值得信赖,不用闲言碎语使丈夫的名誉受损(11节);
  • 精明地管理财务(16节);
  • 力所能及地帮补穷乏人(20节);
  • 想到日后的景况就喜笑,因为她的信心在神的美善和主权面前,稳固不动摇(25节);
  • 满有仁慈和智慧(26节);
  • 最后,真正的美丽:“艳丽是虚假的,美容是虚浮的,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30节)。

满足于你的身量

我并没有忽略因无法像其他母亲一样做到某些事,而给这位女士的信仰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仍然鼓励她,至少就目前来说,不要不满于神加在她身上的刺。

神是伟大的医治者,谁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呢?但现在,这刺就像保罗肉身上的那根。《哥林多后书》12章7到10节描述这根刺限制了保罗的某些行动。它改变了他忠心的表现方式;他事工的果效不如从前。如今他面对的功课不是事工的果效,而是他能否对现状知足。正是在这一点上基督的丰富得以彰显。

我们以为上帝看重事工的果效。其实他更看重品格——圣灵的果子 ——你甚至在医院的床上都可以操练。我没有说这件事很简单,但它是可行的。一个截瘫的人与一个奥林匹克运动员,他们忠心的表现方式自然会不一样。一个被给了十个,一个被给了五个;他们的忠心程度不是用单一的标准衡量。

什么讨神的喜悦

我鼓励亲爱的朋友们专注于《诗篇》147:10-11或类似的经文:

他(耶和华)不喜悦马的力大,不喜爱人的腿快。

耶和华喜爱敬畏他和盼望他慈爱的人。

力量和美貌是神美好的恩赐,但与一颗敬畏神、盼望他慈爱的心相比,显得一无是处。

当这位年轻的母亲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或把自己与马的力量、超级母亲健壮的腿比较的时候,请记得《撒母耳记上》的经文:“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撒上16:7)。上帝为每个残疾母亲定制了独特的美丽、独特的能力、独特的母爱,只要她们仰望并依靠他。

本文由报佳音书店译为中文。由desiringgod.org事工授权翻译制作。翻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desiringgod.org/interviews/the-disabled-wife-and-the-proverbs-31-woman

一分钟了解本文作者

约翰·派博(John Piper),美国神学家、基督教作家,明尼苏达州伯利恒浸信教会(Bethlehem Baptist Church)牧师,“渴慕神”(Desiring God)机构创办人,伯利恒学院(Bethlehem College & Seminary)院长。

约翰·派博在美国家喻户晓,他的书也很受读者欢迎,至今已经出版50多部书,著有《思想的境界》、《至高喜乐的传承》、《生如朝雾》、《道与刀》、《唯独荣耀》、《向高处行》和《渴慕神:论禁食祷告》等书。(已在大陆出版的书籍可长按下方二维码查看)

派博牧师影响力极大的事工“渴慕神”有中文网站,可以通过百度搜索关键字“渴慕神”访问,网站地址为:https://www.desiringgod.org/languages/chinese-simplified

对于英文较好的弟兄姊妹,我们推荐你直接登录渴慕神英文网站,因为那里的资源比中文网丰富很多(有文章、广播、视频),英文网站为https://www.desiringgod.org/

报佳音书店的特色栏目“派博牧师答疑”,是一档派博牧师解答听众信仰疑难的节目。由报佳音翻译制作,每周四发出一期。关注报佳音书店官方微信号:报小鸽的书店,即可在每周四收到新鲜内容。

长按关注报小鸽的书店

约翰·派博好书推荐

点击图片进入派博好书专场
Posted on

采访4个家庭:我家这样进行家庭敬拜

@钱弟兄

我家的方式是,首先我和妻子还有不到三岁的孩子都坐下来,目前用的材料是圣经、自制诗歌本,给孩子《新旧约启蒙故事》这套书。然后唱一首赞美诗,读一章不太长的诗篇,我简单分享,我妻子有内容的话补充分享,然后选择一句经文带领孩子跟读。祷告结束。

目前文本只是使用圣经诗篇,时间不到20分钟,时间是上午,不是每天。等孩子大一些,未来期待使用莱尔的《释经默想》系列和圣经一起来学习。

我们家在有孩子前没有建立起家庭敬拜的传统,有孩子以后才慢慢开始。所以前面主要的挣扎就是孩子太小了、不能参与、不好开始,然后有一天开始了,之后就是在忙碌中坚持的问题了,总结经验,最重要的就是:开始做吧,孩子多大都没有问题。

@王弟兄

我们家一开始的时候是使用《童心归主》,每天让孩子读这个材料,每天内容后面有一些经文,我们去圣经中找到这些经文来读。

读完了这本书,就开始读经。一天一章《箴言》,《箴言》读完后,就开始系统读经。从《创世记》开始,还是一天一章。开始的时候,孩子认字少,父母读,孩子听。后来孩子慢慢认字多了,就改为孩子读,我们听。

朗读完圣经,我们每个人会谈一点感触,只谈一点就够了。可以分享自己印象最深的经文或是今天的收获。然后我们会选一节背诵的经文,抄在专门的本子上或大海报上,标好日期,全家一起背。最后是游戏环节。时间不能太长,整个敬拜过程控制在15-20分钟之内。

有人建议家庭敬拜一定要有游戏。我家是玩UNO或者德国心脏病。每次家庭敬拜后,我们会玩。我觉得这个环节特别重要。

@JL:

我们家的家庭敬拜是这样的。结婚后一直没有家庭敬拜,有一天偶然读到了惠特尼的《家庭敬拜》小册子(电子书),书上提到其实家庭敬拜也可以很简单,每天读一章圣经,唱一首诗歌,为一件事情祷告,15分钟就行。我们想,既然这么简单,那么就开始吧。但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坚持起来挑战特别多,谁做谁知道。可能一旦开始家庭敬拜,撒旦特别不高兴吧,总是千方百计来干扰。结果这么简单的形式,我们也没坚持下来。

后来太太怀孕了,想到要培养敬虔的后代,我们又重拾家庭敬拜。怕从《创世记》开始读,一进入埃及就倒闭旷野了,所以我们从《启示录》开始读。每天一章。那时太太正处于孕早期,反应很大。有一次刚读到令人作呕的大淫妇她就跑去卫生间吐了,让人印象深刻!哈哈!

从《启示录》开始从后往前读,读到《彼得前书》又搁置了。直到孩子出生,度过了混乱忙碌的头三个月,有一天我俩在吃早饭时突然想,虽然在这个时候开始家庭敬拜挺不切实际的,但我们的灵性也是枯竭到一个地步了。因为昼夜照料孩子,俩人连基本的灵修祷告都难维持。干脆不如就在吃早饭的饭桌上,每天读一篇莱尔的《<马可福音>释经默想》吧!于是我们就这样开始了。

上帝做工非常奇妙。在我们忙乱的连读经都难保证的日子里,上帝就是借着每日几页的《<马可福音>释经默想》持续供应给我们灵命所需的养料。现在我们在读莱尔之后,还会一起唱一首赞美诗。早晨唱诗感觉真好啊。就是这么简单。

@周姐妹

我们家的家庭敬拜主要是在孩子们的寒假或暑假进行。每天每次20-30分钟。四个人一起查一卷书,每天1-2章。我家弟兄会做一些预备工作,首次查一卷书时会给我们分享下这卷书的背景和在圣经中的意义,做简介性质的介绍。然后是一人一节轮流朗读。朗读后每个人分享对你来说最有感动、最特别的经文,也会把上帝的应许再读一次。开始时唱一首诗、祷告开始。祷告结束。

孩子小的时候用过《更新心意学教理》。孩子大了就开始查经。一个假期能查1-2卷书。挑战是时间不固定,平时很少,主要在假期进行。

相关资源推荐

Posted on

牧者说 | 我这样带孩子学习圣经

文/弥迦

对基督徒父母而言,在信仰上教养自己的孩子是神所吩咐的责任。《申命记》第六章记载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6:5-7)。基督徒父母应该在信仰上主动、殷勤、系统地教导自己的孩子。如果基督徒父母在家中不教导自己的孩子,不仅是在神面前的失职,也使孩子失去了一个极大的祝福。

另一方面,任何一件事情的“知”与“行”之间总是会存在差距,甚至是巨大的差距。作为基督徒,在我的孩子还未出生就知道要在信仰上教养他。但过去很多年,我在这方面仍然常常感到失败,这种失败一开始是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十多年前,并不像现在有这么多可用的资源,在教会也基本上没有听到这方面的教导或者榜样。后来,进过摸索和尝试,逐渐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这时候更多的挑战来自于缺乏自律,很难长时间稳定地坚持在家中每天和孩子有属灵的学习,直到现在,这仍然是一个挑战。

下面我简单分享我个人带孩子属灵学习的一些做法,这种方式不是家庭敬拜,而是父亲和儿子一对一的学习,供大家参考。需要说明的是,这是我的计划,我个人目前也没有能完全按照这个计划实施,但尽量每周都这样去做。

方式:

1,每天固定时间;每天晚上9点带孩子有属灵学习。和灵修一样,固定时间的好处是能建立习惯。

2,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偶尔也会时间长一些,但一般都是因为谈话多的自然延长。

3,以读经或要理学习开始,以祷告结束。祷告通常和当天的内容有关,并且也为孩子祷告。

4,教导的气氛应该轻松,并且是交流互动式的,可以提一些和内容相关的简单的问题,随着讨论深入,也可以问一些和生活或孩子的处境相关的问题。

5,要对孩子有充分的接纳,不要强迫孩子接受所教导的每一条内容,当他有不同意见和看法的时候,可以温和地表达圣经的观点,以及你从你个人属灵和生活的角度怎么看,认真地听孩子在他观点背后的想法到底是什么,这样可以更深了解他,他也可以更信任父母。不要把学习变成灌输或者争吵。相信人的改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且真正改变人心的是神。

6,控制时间不要太长,结束前询问孩子当天的生活,最近的事情,为他祷告。

材料:

1,辅助材料;如果能找到一份很好的辅助材料,会给你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初期不知如何下手的时候。因为我们一家曾经在国外留学几年,孩子英文不错,我在美国亚马逊网站上购买过孩子的Kindle版的灵修读物。如果孩子英文不错,或者家长找不到中文的灵修材料,可以尝试一下英文的材料,在美国亚马逊网站上可以找到很多。下面是我曾经用过的两本:

– The Beginner’s Bible, 365 Devotions for Kids

– Walking in the WORD, a family journey from Genesis to Revelation

它的好处是,每天的内容都安排的很好,不用家长花时间去准备材料。

孩子如果不懂英文,家长可以按照灵修材料的内容以中文讲给孩子听。目前,国内也出版了不少圣经读物,都可以作为和孩子属灵学习的辅助材料。

在这里特别推荐一本书《所罗门的智慧》,是一本箴言的灵修读物,有经文,有讲解,有讨论问题。虽然本书的作者面向的是成年人,但也可以用来教导孩子。旧约箴言就是写给少年人的,箴言的教导对孩子们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建议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起讨论。

另外还有《新城要理问答》,网上可以找到免费的,可以和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一起学习。

英文版的《The Ology,Ancient Truths Ever New》也是一本极好的教导圣经要道的书,几年前听说好像在翻译中,可以留意中文版。

2,圣经;辅助材料总有读完的时候,而且辅助材料有时候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长久之计还是和孩子一起读圣经。可以从叙事体的开始,比如创世记和福音书,一次一小部分,先读,然后提问,有简单的讲解。这需要家长事先做预备,至少要提前规划晚上要读经的内容是什么,这段的重点是什么。

3,内容的安排;每周有几次学习,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情况决定。如果此前从未有过,可以从一周一次或两次开始。不管是几次,重要的是能时间固定,并且坚持。内容最好能有一些搭配,比如一周两次的话,可以一天读经,一天读《所罗门的智慧》。或者一天读经,一天学习要理问答。对于圣经不是很熟悉,自己又没有时间预备的家长,可以从每周一次和孩子学习主日讲道的经文开始,把听道的收获和孩子分享,然后再慢慢增加其他内容。

对孩子的属灵教导,需要有一个大计划,比如这一年,或者至少这几个月学习内容怎么安排。最好在每年年初的时候规划好。然后有一个小计划,每一周,具体每天学习什么。做好计划以后,就不用每天去想找什么材料,比较省心。

要做好孩子的属灵教导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家长付出很多的心力和时间。而且首先要求家长自己是一个自律,有固定属灵生活的人,否则的话,对孩子的属灵教导无从谈起。但这一切的付出也是值得的,毕竟,对基督徒家长来说,没有什么能比孩子在信仰上成长更有价值。

本文作者为全职传道人,儿子初二,在公立学校接受教育。

Posted on

新生儿母亲如何灵修?

文/李百加

任何家有新生儿的人都知道,面对这一个昼夜不分,每2小时就讨一次奶的小家伙,想要坐下来,打开圣经,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

有了孩子之后,有一次我对先生说:“如果我们不需要吃饭、睡觉的话,带她还是挺轻松的。”家有新生儿,连大人的吃饭、睡觉都成了问题,谈何灵修?但作为基督徒,不灵修活不下去啊。

于是,这篇文章就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浅见及实践。我做的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权当抛砖引玉。如果大家有好的经验也请不吝赐教。

先说说我家的情况。孩子出生后,我家没有月嫂、老人帮忙。完全是夫妻俩自己带。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孩子。

在我的实践中,有3个方法对我灵性帮助最大。

在孩子特别小的时候(出生头3个月),妈妈的主要时间都花在喂奶(亲喂)、护理宝宝(换尿布、拍嗝、洗澡)和自己的休息上面了。孩子睡了,妈妈赶紧吃饭、睡觉。如果孩子早早睡过夜还好,否则妈妈还要喂夜奶。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正襟危坐的灵修,对于我来说都是不现实的。我也试过在喂奶时拿本圣经来读,但是也失败了。因为光线不够。其实喂夜奶时我是非常清醒的。万籁俱寂很适合灵修。只是我不想开大灯干扰孩子的昼夜节律,小夜灯又不足以看清楚书上的字。后来我发现用手机读经真的很方便。于是那个阶段我非常依赖微读APP,微读的高亮功能很棒。即使我只读了几节,也可以把有感触的经文标上。这样下次就容易找到。我也抄了一些经文小纸条,贴在自己抬头就能看到的地方,以作默想之用。

后来我的宝不知具备了什么特异功能,只要我一拿起手机,她就马上扭头去看,无法专注吃奶。我明明是在她脑袋后面打开手机的呀,她怎么会知道?无论如何,手机读经是进行不下去了。感谢主,祂赐下一个特别好的方法,这也是我今天想分享的第一个方法——背诵赞美诗歌。这个方法不能代替读经,但可以帮助新生儿妈妈们最大限度的利用喂奶时间自我牧养。

我选了几首自己喜欢的赞美诗,把歌谱(歌本)放在手边。喂奶时一瞥一瞥的默念和背诵歌词。我发现,母乳妈妈这种只能一瞥一瞥看东西的状态,特别适合用来背诵!于是在孩子出生的头几个月,单单使用喂奶的时间,我背会了很多赞美诗。我甚至为自己的记忆力而惊讶!我发现,古典赞美诗特别适合背诵,一般这样的赞美诗从第一段到最后一段,把耶稣从降生到再来完整地讲了一遍,对我而言是特别好的牧养。背会一首就换下一首。在每次喂奶时,都会在心里从第一首开始唱,全部唱完后,再开始背新的。所以对于前面背会的诗歌,一直不会忘记。

背赞美诗还有一个特别的功用。妈妈们都知道,小月龄宝吃着吃着就要睡觉,为了让她多吃点,我需要不断叫醒她。在这种时候,我就唱歌。上帝创造的宝宝真的很特别。她一听到唱歌的旋律,再困也会努力睁开眼睛!唱歌还有其他妙用!我家宝宝经常不愿意平躺,无论是给她换尿布还是排胀气,人家都不喜欢。于是我就一边唱赞美诗一边配合动作(比如,给她做蹬自行车运动;拿着她的小手拍拍拍),她就安静下来了。这个时候,我发现能唱一首五段歌词的赞美诗是多么的实用!一首赞美诗的功夫,我要干的事情都干完了!哈哈。

我的第二个法宝是:听写祷告。我下载了一个语音转文字的APP(比如,讯飞)。在孩子小睡、午睡或者任何我稍有空闲的时候,打开印象笔记,打开讯飞,开始对着手机祷告(一般是躲在厕所里或厨房里,因为出不去家门,不容易找到独立空间)。当我祷告的时候,讯飞就会把我的话转变成文字,记录在手机的笔记本中。这有个什么好处呢?因为妈妈们的时间是非常零碎的。我无法跪下来安安静静的祷告。而且因为缺觉,我的思路常常是混乱的。把祷告用这种方式转化成文字,有利于我集中精力,事后也可以查看。

我发现,在个人时间被极度积压的日日夜夜里,与其读很多经文、做很长的祷告,不如只抓住闪光的一两节经文、背一首赞美诗,然后反复默想。这样更实际,效果更好。

在祷告方面也是这样。因为祷文已经形成了文字,在孩子非常小的时候,可能我每次只有10分钟左右的空闲。我就用第一个空闲来进行听写祷告。然后可能傍晚的时候又有了一点空闲,我就打开笔记,重新读一遍自己白天的祷文。有时候在圣灵的感动下,我真的会说出一些特别好的祷文呢。阅读中,如果我发现一个很好的祷告角度、一种有信心的宣告等等,就会在笔记中高亮出来。如果接下来再有时间,我就把这些好的祷文抄在本子上(纸笔)。我经常会打开本子,重读自己的这些祷告。越读我越看到,这不是我自己说的,是我里面的圣灵亲自说的。用这种方式,我得了不小的安慰。

后来孩子慢慢长大一些,比较规律了,我的时间稍微多了一些(主要是我能睡整觉了),我还是坚持听写祷告的方法,但不再抄写祷告文了。偶尔出门去买东西,我会抓紧在路上的时间对着手机“听写祷告”。路人从不会对我侧目,估计他们以为我在给谁留微信语音呢!孩子大一些后,她晚上睡着了,先生在家,我自己下楼在小区里进行我的“听写祷告”。在上帝所创造的穹苍下祷告又是一番不一样的滋味。很多次我胸中的感动太大,自己祷告着祷告着都几乎要激动的发抖!我想到耶稣到旷野去祷告。对于生活在城市的我们来说,在大自然中祷告似乎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可能也是我们所不熟悉的事情。但它对我的祝福非常之大,难以言表。

接下来要分享的第三种方法是记手账。

最近几年,手帐之风席卷全球。网上有很多大牛博主分享各种精致手帐。作为一没时间、二没精力的新生儿妈妈,我所说的手帐并不是这种。而是一种极为简单、实用的手帐。

记手账的初衷是,我发现娃出生后,我的生活太琐碎了。每天周而复始看似毫无意义。这样的日子真的很难过下去。于是我翻出了自己在年初买的周历手册。开始的时候,我只是每天在上面记录感恩事项,希望借着这种数算主恩的方式看见上帝每日在我生命中的作为,进而获得继续下去的力量。

一旦开始记,我发现有很多可记的东西。除了感恩事项外,我也记下孩子每一步的成长。比如,哪天从NB纸尿裤换成S号了,哪天第一次微笑等等。孩子身体的不舒服我也会在手帐中简单记下,以备后面查看。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当下,本来宝宝该睡2个小时,以给我留出宝贵的灵修、休息时间。结果因为楼上装修声音太大,她睡不着。我只能去安抚,把她抱出来。)

在生活被切割成如此零碎的日日夜夜里,我发现纸笔手帐作为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将我的生活统合了起来。在开始记手账之前,我回想自己的一天,经常感慨:这一天除了哄娃什么都没干,好单调!一旦开始记录,其实只需每天抽出几分钟记下这一天的至少一件事,结果我的生活突然变得丰富起来。手帐治好了我的健忘症,让我看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有意义的小细节。

我不用纸胶带、贴纸,也不画画,因为我没时间。我只简单的写文字,偶尔换其他颜色的笔记录一些特别的事情。这就够好了!

开始记录了一段时间后,我上网看手帐达人们的手帐用法,获得不少灵感。我希望自己花在手帐上的时间都被上帝使用并悦纳。上帝赐给我很多智慧,来活用手帐,帮助我过一种更敬虔的生活。比如,我发现自己经常忘记读经、祷告。于是我在手帐上增加了每日读经、祷告打卡记录。一周里面哪天没有灵修一目了然。这其实就是手帐达人们经常使用的手帐健身功能的变体嘛。有一段时间,我常常为了家里面的供应而忧虑。于是我在手帐中开辟出几页来,专门记录上帝给我们的供应。比如,谁送给我们什么礼物啦,又发现一个省钱的小窍门啦,诸如此类。此举有利于我定睛在上帝的供应上,而非自己的缺乏上。

背赞美诗、听写祷告、手帐,是上帝使用来帮助我,作为一个新手妈妈,保持与祂美好关系的三个法宝。希望这个分享可以帮助到同样处境下的妈妈。

Posted on

派博:上帝不制造灾难吗?

当谈到(天灾人祸)时,很多基督徒都会说:“这不是上帝的作为,但他会使万事互相效力。” 当然,上帝能够,也的确会将灾难变为祝福,这点我不否认。但如果说“上帝不制造灾难”就另当别论了。我之所以这样说,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这种说法超越了圣经的教导,甚至与之相悖。另一个原因是,它恰恰削弱了本想传达出来的盼望。

首先,这种说法超越,甚至悖逆了圣经。对某些人来说,他们之所以否认上帝是灾难的“制造者”是因为他们认为上帝是无罪的,并且充满怜悯,而人类必须为自己的罪行负责。这么想无可厚非,而且弥足珍贵。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说法所引申出来的意思可就截然不同了。他们认为,按照上帝的本相,他不能够,也不愿意去制造这样一场灾难。这种观点实在与圣经相悖,而且削弱了盼望的力量。

上帝以怜悯之心掌控着宇宙间的一切,他既不犯罪,也不让世人逃脱罪责。他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实在是件奥秘的事!但圣经的确是这样教导的。上帝“随己意行作万事”。

“万事”包括麻雀的生死,筛子的滚动,选民的遭难,国王的决策,眼睛失明,孩童生病,钱财的得失,圣徒的苦难,出行的顺利,基督徒的受难,灵魂的悔改,信心的恩赐,圣洁的追求,信徒的成长,生与死还有耶稣的十架之路。

无论小事或大事,好事或坏事,幸福或悲伤,外邦人或基督徒,痛苦或欢乐,上帝用他的智慧、公义和良善掌管着一切。《海德堡要理问答》第27问这样描述:

上帝是全能的,他的能力无处不在。他用他大能的手臂掌管着天空、地面和万物;无论是药草或是野草,雨露或是干旱,果实累累或是颗粒无收,吃的或喝的,健康或是疾病,富裕或是贫穷,无论何物,都不是偶然出现的,乃是他慈父般双手的创造。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领悟这一点,圣经借着一些极其悲惨的故事无比清晰地向我们讲解。当灾难到来的时候,阿摩司说:“城中若吹角,百姓岂不惊恐呢?灾祸若临到一城,岂非耶和华所降的吗?”在一次倒塌事故中,约伯失去了十个子女,他说:“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就算浑身长满了毒疮,约伯仍说:“难道我们从上帝手里得福,不也受祸吗?”

撒旦的确存在,而且张牙舞爪地参与制造这个世界的灾难!《约伯记》2章7节说:“于是撒旦从耶和华面前退去,击打约伯,使他从脚掌到头顶长毒疮。”撒旦击打了约伯,但约伯没有从撒旦那里寻找原因,相反,他看到了灾难的根本原因。“难道我们不也从上帝手里受祸吗?”《约伯记》的作者也赞同约伯的观点,所以他写道,约伯的弟兄姐妹“论到耶和华所降与他的一切灾祸,都为他悲伤安慰他”。

同样,雅各也强调上帝借着约伯的遭遇显明了他良善的本意:“你们听见过约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给他的结
局,明显主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约伯也在祷告中说:“我知道你万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拦阻。”撒旦的确真实存在并且恶贯满盈,但它逃不出上帝的掌控。

我不同意“上帝不制造灾难,但他可以化灾难为祝福”这个说法,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这种说法削弱了它本想传达出来的盼望。我想问一下说这种话的人:“如果你否认上帝可以‘利用’无数的契机让数千人幸免于灾难,那么你又如何盼望上帝会‘利用’这场灾难在试炼之中来拯救你呢?”那些说“上帝会化这场灾难为视福”的人,恰恰否认了在灾难事件之前,上帝完全有能力阻止这场灾难的发生。圣经说上帝可以拦阻恶事。“耶和华使列国的筹算归于无有,使众民的思念无有功效。”但上帝的计划并非如此。让我们警醒吧。如果略去了上帝对万事的主权,我们就会失去唯一的盼望。

上帝不是消防员,一接到火警电话就赶到事故现场。他更像一个外科医生,为了病人的益处计划开刀手术。如果我们不相信上帝控制着各种麻烦的源头,就很难相信他也控制着麻烦的终点。如果我们否认上帝有能力和智慧去决定痛苦的开端,那么我们又凭什么相信他能使这痛苦终结呢?

我们都是罪人,毁灭也是罪有应得。在这如雾般短暂的一生中,我们活着的每一刻都是不配得的恩典。我们的盼望只有一个:借着耶稣基督的宝血,我们的过犯得以赦免,得称为义,并且上帝会用他战无不胜的全能恩典保守我们,使我们得产业。如若我们轻看了上帝的主权,就会失去这个盼望。

本文引自约翰·派博《生如朝雾:31篇省思信仰的灵修》,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一分钟了解本文作者

约翰·派博(John Piper),美国神学家、基督教作家,明尼苏达州伯利恒浸信教会(Bethlehem Baptist Church)牧师,“渴慕神”(Desiring God)机构创办人,伯利恒学院(Bethlehem College & Seminary)院长。

约翰·派博在美国家喻户晓,他的书也很受读者欢迎,至今已经出版50多部书,著有《思想的境界》、《至高喜乐的传承》、《生如朝雾》、《道与刀》、《唯独荣耀》、《向高处行》和《渴慕神:论禁食祷告》等书。(已在大陆出版的书籍可长按下方二维码查看)

派博牧师影响力极大的事工“渴慕神”有中文网站,可以通过百度搜索关键字“渴慕神”访问,网站地址为:https://www.desiringgod.org/languages/chinese-simplified

对于英文较好的弟兄姊妹,我们推荐你直接登录渴慕神英文网站,因为那里的资源比中文网丰富很多(有文章、广播、视频),英文网站为https://www.desiringgod.org/

报佳音书店的特色栏目“派博牧师答疑”,是一档派博牧师解答听众信仰疑难的节目。由报佳音翻译制作,每周四发出一期。关注报佳音书店官方微信号:报小鸽的书店,即可在每周四收到新鲜内容。

长按关注报小鸽的书店

约翰·派博好书推荐

点击图片进入派博好书专场
Posted on

在教养孩童上失败了,我该怎么办?

译/Caleb 校/JR

心碎的父母经常给我们来信。在这个破碎的世界里教养孩童似乎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家长们难以接受长在教会的孩子抛弃了信仰。为何我在教养孩童方面失败了?面对这个困惑,你会怎么办?今天的来信者是一位父亲:“派博牧师,上帝应许我的孩子得拯救吗?有些传道人说上帝会拯救他们,我应该有信心,我应该大声宣告。但是我有四个孩子,都在当地教会长大,却都抛弃了信仰。其中两个似乎有可能回转,但深陷罪恶的生活,另外两个则离上帝非常远。对孩子们的信仰状况,我感到难过以致抑郁,求上帝赦免我的软弱。您有什么建议吗?

约翰·派博牧师的回答:

请思考两个痛苦的问题:(1)《圣经》是否应许我们的孩子得拯救?(2)如果我在教养孩童方面失败了,我该怎么办?

应许得拯救?

首先,《圣经》是否应许我们的孩子得拯救?请思考以下经文:“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 22:6)这句经文是一个应许吗?我非常怀疑。或许只是一段纲领性文字,我们可以为之盼望、祷告、努力。

事实上,这节经文还有一种不同的译法:教养孩童,如果随着他自己的道,那么就是到老他也不会回转。“他自己的道”可能是歪门邪道。也就是说,这句经文是一个警告,而非应许。如果家长在教养过程中按着孩子的意思,将会失去他们。所以在教养上不要按着孩子的意思,而要按着上帝的意思。

无论这节经文的本意是应许还是警告,《箴言》或《圣经》的其他任何书卷并无暗示信徒的子女一定会信主。

原因很多,在此提出三个:

1.天哪,要听!地啊,侧耳而听!因为耶和华说:我养育儿女,将他们养大,他们竟悖逆我。(赛 1:2)如果正确的教养方式一定会培养出有信仰的孩子,那么全能的上帝——这位完美的父亲——说出这样的话就太奇怪了。

2.犹太人有一段令人惋惜的旧约历史,坏国王的儿子可能是好国王,好国王的儿子可能是坏国王。好、坏国王的交替令人错愕,让我不敢再贸然下结论,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圣经》。

3.最后一点尤为重要。耶稣谈及福音对信徒家人的影响,他说:

“你们以为我来,是叫地上太平吗?我告诉你们,不是,乃是叫人纷争。从今以后,一家五个人将要纷争:三个人和两个人相争,两个人和三个人相争;父亲和儿子相争,儿子和父亲相争;母亲和女儿相争,女儿和母亲相争;婆婆和媳妇相争,媳妇和婆婆相争。”(路 12:51-53)

更惊人的还有:弟兄要把弟兄,父亲要把儿子,送到死地;儿女要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 (太 10:21)

总而言之,我不认为《圣经》向家长许诺:“正确的教养方式一定会培养出有信仰的孩子”。我们有可能培养出有信仰的孩子,所以应该盼望,为此祷告。但是我不认为《圣经》应许此事必然成就,因此引出了第二个问题。

我该怎么办?

如果我在教养孩童方面失败了,我该怎么办?这位父亲提到,因为四个孩子全都离开信仰,他自我定罪,甚至患上抑郁。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我认为没有人可以对家长的教养方式或孩子的信仰状况发出最终审判。人的记忆并不牢靠,现实情况也非常复杂。虽然家长确实会犯错,会得罪孩子,需要向上帝认罪,向孩子认错,尽力改正,但是除了上帝,没有人可以发出最终审判。只有到了末日一切才会显明,孩子和家长才能对自己做出准确评价。

这意味着,我们在当下是否怀着平安、喜乐、盼望、爱心,不能依靠自己的判断,或者以自己作为家长是否是称职而论。

世人都犯了罪,都做得不够,都祷告不足,都缺乏禁食,甚至从未禁食,都不够谦卑,都不够一以贯之,都不够忠于上帝的话语。在劝诫、安慰、关心等方面,没有人尽到本份。所以不能把平安与喜乐建立在“自己是称职的父母”的确定感上,这纯属无望,无异于把房子磊于沙土。

在基督的遮盖之下

此刻我们若不想深陷绝望,甚至还想在极度失望中仍灵命兴盛,唯有牢记这一事实:耶稣基督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拯救罪人——把家长和孩童从他们各自的罪中拯救出来。

我们必须把当下的生活建立在福音上,而非在教养子女的成功上。不能因为在教养孩童方面失败就定罪自己,否则就是在抵挡福音。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藉着圣灵寻求上帝,求问上帝,愿祂赐给我们信心和智慧,追随使徒保罗的脚步,灵活运用以下三段经文:虽然听上去似乎完全不可能,但听我说完。

1.我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 (罗 9:2-3)

因此,每当遇到所爱之人不信耶稣,我们确实会为他们感到痛心疾首。

2.弟兄们,我心里所愿的,向神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 (罗 10:1)

因此,我们要不分昼夜,日复一日地热切祷告,愿我们所爱之人能获得拯救。在特别的时候,我们要连同其他弟兄姊妹,在主的带领下,为自己的子女禁食、专心祷告。

3.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 4:6-7)

因此,我们要卸下忧虑,把我们的灵魂和我们子女的灵魂一同交托给慈爱和智慧的上帝。

看似不可能的情感并存

对于普通人来说,以下三种情感并存似乎是不可能的。在我看来,事实确实如此:(1)因着所爱之人的失丧,心中永无休止的痛苦;(2)每天为他们向神恳切祷告;(3)把自己和所爱之人交托给神,反而获得出人意外的平安。

我想这正是为什么保罗称之为“出人意外的平安”。它不是基于理性推导而出的。

在痛苦中,上帝所赐的平安是一个奇迹。它是一份礼物,无法通过自然的理性产生。所以,愿主所赐的恩典让我们在一切困苦中仍有平安,同时让我们的儿女也看到这一点,因为这是他们最为需要的。

本文由报佳音书店译为中文。由desiringgod.org事工授权翻译制作。翻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 https://www.desiringgod.org/interviews/how-did-i-fail-my-unbelieving-children

一分钟了解本文作者

约翰·派博(John Piper),美国神学家、基督教作家,明尼苏达州伯利恒浸信教会(Bethlehem Baptist Church)牧师,“渴慕神”(Desiring God)机构创办人,伯利恒学院(Bethlehem College & Seminary)院长。

约翰·派博在美国家喻户晓,他的书也很受读者欢迎,至今已经出版50多部书,著有《思想的境界》、《至高喜乐的传承》、《生如朝雾》、《道与刀》、《唯独荣耀》、《向高处行》和《渴慕神:论禁食祷告》等书。(已在大陆出版的书籍可长按下方二维码查看)

派博牧师影响力极大的事工“渴慕神”有中文网站,可以通过百度搜索关键字“渴慕神”访问,网站地址为:https://www.desiringgod.org/languages/chinese-simplified

对于英文较好的弟兄姊妹,我们推荐你直接登录渴慕神英文网站,因为那里的资源比中文网丰富很多(有文章、广播、视频),英文网站为https://www.desiringgod.org/

报佳音书店的特色栏目“派博牧师答疑”,是一档派博牧师解答听众信仰疑难的节目。由报佳音翻译制作,每周四发出一期。关注报佳音书店官方微信号:报小鸽的书店,即可在每周四收到新鲜内容。

长按关注报小鸽的书店

约翰·派博好书推荐

点击图片进入派博好书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