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一位妈妈谈在家教育的优与劣

文/Erin 译/Rebecca

(我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也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一样的。这只是我和孩子们的家庭运作方式。显然,在家上学并不适合每个人,下面是我的观点,仅供参考。)

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决定让孩子在家上学,我会分享我让孩子留在家里的原因。

我从来不是一个坚持在家上学的人。当我家的老大快5岁时,我很沮丧,她不得不再等一年才能开始上学前班,我认为她太聪明了。但随着她离开的时间越来越近,我开始为她会离开一整天而感到难过,我开始四处寻找半天的学前班,因为我们这里只有全天的公立学前班。我在一所私立浸信会学校找到了一个,并为她报名参加每周 3 天的半日制幼儿园,这样我就可以在明年优先注册他们的半日制学前班。她参加了幼儿园并喜欢它,尽管此时她已经学会阅读了,她在幼儿园基本上只是参与社交活动而已。经过几个月的开车带孩子去幼儿园,让男孩们上上下下汽车(我家老大是女孩,接下来是三个男孩),按照她的幼儿园日程安排我们的生活,我意识到我不喜欢这样。她不需要去幼儿园,它打断了我们的家庭生活,男孩们想念他们的姐姐,所以我在圣诞假期前让她从幼儿园退了出来。然后到了为她注册学前班的时间,我意识到如果我让她不上学,她不会错过任何事情。我可以在家里教她,我们就这样开始了。

我就是这样开始在家教育我的孩子们的。以下是我继续这样做的原因,排序不分先后:

  1. 可以制定我们自己的时间表——我喜欢自由地开始和结束我们的每一天,或者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休假。我们可以在我老公有时间的时候休假,而不是在学校系统规定的时候。我们去的地方不那么拥挤,因为大多数孩子都在上学。如果我们生病或前一天晚上睡得不好,我们可以在当天晚些时候开始。
  2. 我们彼此在一起的时间从质量和数量上讲都很棒——如果他们在学校,我与孩子们进行积极的互动会很困难。你会在一天中最糟糕的时候看到他们——早上,他们无精打采,你正试图催他们去学校,或者下午——他们在学校度过了漫长的一天,而你感到疲倦。尝试让他们在你做晚饭时做家庭作业、家务和练习。然而目前在一天中最好的时间里,我们有很多时间在一起,我们的关系是积极的。当然,他们年纪还不大,但我寄予厚望,当他们长大后,这种美好会继续下去。
  3. 将福音纳入我们的学习——我们的一天从“班主任”课程开始,我们按照规划开展课程,讨论本周主题图片(福音图片),背诵我们本周的经文,以及唱我们本周的赞美诗。然后我们以祷告开始这一天的学习。我喜欢这样!这为我们的一天开了个好头。
  4. 兄弟姐妹关系——我的孩子们有很多时间一起玩耍和彼此相处。当然他们之间会有争吵,但我也会听到诸如“看起来很棒,弟弟!”或“我爱你,姐姐!”之类的话,并伴随着每天几次拥抱。他们喜欢一起玩耍和互相帮助。
  5. 教学——即使我有 4 个不同年龄的孩子,这仍然比在传统课堂上的师生比例要好,特别是如果有“课堂麻烦制造者”(通常需要老师的额外大量关注)。我能够根据孩子们的需求进行教学,专注于他们遇到的困难,并轻松地略过他们已经学会的内容。
  6. 时间——因为我们“班级”里的学生比传统课堂上的学生少很多,所以我们上课的时间不长(不必等待其他孩子做完功课、不用排队、不用等老师管教其他学生等)。所以他们都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我女儿是一个狂热的读者,喜欢有额外的时间阅读她的书。
  7. 课间——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在白天跑来跑去玩耍,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当我注意到我的孩子开始感到疲惫时,我就在他们表现出来之前把他们送到户外“振奋”一下。
  8. 课后活动——我可以让孩子们参加很多“课后”兴趣活动,而不会因此感觉安排过满。因为他们已经在家待了一整天,通常在下午都巴不得出门。
  9. 音乐——有更多时间练习乐器。我的女儿同时上小提琴和钢琴课,但如果上学,她只能上一门(实际上,她可能宁愿这样)。另外,我们可以选择心仪的老师,因为我们可以在其他孩子上学的时候去上课。
  10. 家庭作业和测试——非必须选项。
  11. 实地考察——只要我们愿意或需要休息一下,我们就可以开始一次有趣的实地考察,而且通常我们去的地方人不多。

但是,当然了,在家上学并不全然是乐事一件。下面是我仍在挣扎的事情:

  1. 组织——如果你是一个超级有条理和纪律严明的人,这对你来说可能并不难,但我很难把事情归档并跟踪记录我们所做的事以及未来需要做的事情。
  2. 家务——我们的房子很乱,没有我想要的那么有条理。由于我们都在家里并且都在弄乱,它很快就会变得一团糟。再加上一天结束时,我有点累,很难激励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希望随着孩子们长大,他们可以更多地参与到家务中。
  3. 快疯了——整天都和孩子们在一起,偶尔我会失去耐心。有时我会发疯,尤其是当孩子们一直在争吵和不听话的时候。我每天让他们在自己的房间里安静玩耍一小时,这样我就可以一个人呆着,偶尔晚上我会一个人去商店逛逛。
  4. 社交生活——因为孩子在家教育,我的社交生活受到了影响。我一直有 4 个孩子和我在一起,而且我们早上上学,所以我们不会被邀请参加共玩小组。有些人甚至认为我们在家上学有点奇怪。我不担心我的孩子在社交上有问题。他们和教会的孩子一起玩耍,也在各种兴趣班中与其他孩子在一起。另外,我们会偶尔邀请其他家庭的孩子们来我家玩。
  5. 我的时间——我没有时间去发展我的兴趣爱好,因为我忙于孩子们的教育。这是一种牺牲,但我知道放弃一些好的东西我会得到更好的东西——更多的时间陪伴我的孩子。我认为此时让我的孩子在家受教育,比我在家里做手工、缝纫或我外出工作要好。
  6. 出门办事——去杂货店购物和出门办其他事情很困难,并且会打断上学时间。我每周找一个晚上去超市大采购(通常是我丈夫在家的时候)。医生和牙医的预约也会中断上学,这很烦人但没办法。
  7. 教会服侍 ——参与探访服侍非常困难,因为我不想在孩子早上上学的时候去,而且人们通常不希望我的四个孩子都闯入他们的房子。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孩子上学上,以至于在我生命的这个阶段,在家庭以外的服侍方面,我能为教会做的很有限。

你可以觉得压力重重而排斥在家教育,或者放轻松并享受它。有时,当我度过了艰难的一周,我认为我们什么都没做成,房子又乱的一团糟,我必须提醒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在家上学——我认为这是因为我喜欢和我的孩子们在一起。这时我们就休息一下:一起看书,或者跳舞,或者表演一个故事,或者去散步,或者玩橡皮泥,提醒自己彼此相爱最重要。我的孩子们目前很享受在家上学的乐趣,如果某一天他们中的一个想上学,我们会让他们尝试一下。

对我来说,在家上学的积极因素超过了消极因素,我确实喜欢它。孩子们长得很快,妈妈们总是说“孩子们上学后,时光飞逝”。我想通过把他们留在家里,试图让它慢一点,一起创造回忆。我不知道我们是否会一直在家上学,但现在感觉不错。当然,我们对此进行了思考和祷告,我们认为在家上学是个不错的方式。只有你可以决定什么适合你的家人。如果你正在考虑在家教育,我鼓励你试一试!让你的孩子离开学校一个学期或一年不会有什么坏处。如果不合适你们,就让他们再回去上学。

作者全家

本文由报佳音书店译自:https://www.chickenbabies.com/2011/03/good-and-bad-of-homeschool-according-to.html?m=1,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Posted on

所有儿孙都跟随主,他到底作对了什么?

在教会史上,有这样一位牧师,他所有的孩子以及孙子都效法他,像他效法基督一样(林前11:1)。他的子孙都是与他完全同心合意的人。在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与他同一姓氏的牧师从未断绝。

他的名字是亨利·维恩,恐怕如今很少有国人熟悉这个名字。但是在19世纪的英国,他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和他的子孙传讲纯正的福音,“维恩”这个姓氏从未在公众面前消失过。约翰·卫斯理和怀特菲尔德有许多属灵的子孙,他们却没有留下儿子“为他们留名”(撒下18:18)。但是维恩这个家族姓氏,在三代人的时间里常常被人提起,在英格兰基督徒中几乎家喻户晓。

相信不少弟兄姊妹读到这里,一定非常好奇亨利·维恩是如何教养儿女的。因我们知道敬虔牧师的家人,常常就像撒母耳和大卫的儿子一样,令他们父亲家门蒙羞,或者就像摩西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亨利·维恩的家庭则是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例外。他的儿女中所有人长大了都有好结果,都是非同凡响的基督徒,都使他们的父亲在年老时内心欢喜。

虽然我们知道,不能以儿女的表现,甚至是属灵表现来判断父母尽职与否。因为儿女生命的主权在乎神,不在父母。父母可以向神交账,不是体现为儿女是否敬虔,乃是父母自己在教养儿女方面是否顺服神的命令与带领。这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互相攀比、骄傲自负与论断他人。

但是遇到亨利·维恩这样令人羡慕的家庭时,我们还是不禁要问:他到底做对了什么?

下面我们就从莱尔主教所著《英国复兴领袖传》中一窥一二。

莱尔写到:

维恩人品打动我的一个特点就是他管理儿女的特别谨慎与温柔。也许没有几个牧师在教育和教养家人方面是比他更成功的;也没有像他那样不知疲倦地付出代价,努力,带着爱心,守望和DG去教养他的儿女的。

1785年,他在写给他的女儿珍儿的信中这样说:

我们的争战,很大的一部分在于克服我们本身企图在饮食、衣着和炫耀中求得幸福的倾向;这些只能增加我们的灾病,拦阻我们与神相交,他是我们最大的福分。在37年前甚至更早,神在他可称颂的怜悯中,乐意让我看到,除他自己以外,一切都是虚空,都是捕风。从那时起,无论我生活起居、进进出出都感受到这真理(这就是神教导的力量)。我开始持续寻求主,寻求他的能力、他的面。那时我被神引导,认识了那当受敬拜的Jesus,他的丰富可以解决一切地上的穷乏与虚空。哦!我简直无法诉说我所得到的祝福,当我看到我的孩子被这同样宝贵无价的情感打动!我最有理由盼望,我们要在荣耀中享受永恒,在那里,你要认识你的父亲,他不再是现在这样一个可怜、污秽、鲁莽、有罪的人,而是圣洁、毫无站污与瑕疵的人;那时我要认识我宝贵的儿女,不是正从败坏的海洋中挣扎出来,与他们肢体中罪的律相争,需要经常被提示才去做正确的事,而是自然地、不断地、里里外外全然为圣,哦!那将会是何等的相见!那时,我自从你们出生以来为你们宝贵灵魂所献上的一切DG,我一切不足的,但却是出于神话语的好意的教训与教导以及你们自己一切的恳求,都要完全蒙神答应,我们要一起住在完美的联合当中!
我在下面所介绍的材料是由一位与亨利·维恩家人有关系的人提供的,它极其有意思,可以很好地说明维恩是怎样对待小孩子的。他的一个女儿嫁给了一位带有年幼儿女的鲽夫。他非常关心这些失去母亲的小孩子,把其中一个只有3岁大的孩子接到他在耶令的家中,为神努力教养这个孩子。这位写信的人说:

 一开始他就发现这个可怜的孩子怕黑。就在那天晚上,他拉着孩子的手,带他进了书房,房间的窗帘已经拉下,他让这孩子坐在他的膝盖上,用一只手抱着他,给这胆小的孩子讲了一个奇妙的圣物经物故物事,结果这孩子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他一天又一天重复同样的事情,直到这孩子非常盼望晚上讲故事的时候。这位值得尊敬的人在让这孩子坐在他的膝盖上听了许多故事后,对他说:“约翰,今天你听一个新的圣物经物故物事的时候,你要坐在我旁边,抓住我的手,明天你要坐在我旁边,不要抓住我的手,你愿不愿意?”当这一步达到了,他就选择了一张离他有一点距离的凳子,还是在黑暗里面,面对着他讲故事;然后是在书房最远的一头;在冬天结束之前,我的父亲已经完全忘记了他是怕黑的,他一生中再也没有了这种恐惧。

“小约翰,记住,如果有什么能让天堂对我来说变得不再是天堂,就是在那里我没有见到你。”这句话是由那位不只是祖父的人给这孩子留下的,在这孩子离开耶令去求学的时候,他常常提起。尽管有一段时间他抛开信仰去寻求世上的欢乐,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这位牧师最后给他留下的这句话,后来他经常向自己的儿孙重复这句话、如果没有几百次,也至少有数十次之多。


本文参考J.C.莱尔:英国复兴领袖传,华夏出版社。

Posted on

不要让疲倦成为顺从肉体的借口

文/狄楠熙

坚心倚赖你的。你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为他倚靠你。(赛26:3)

如果我们接受谎言,相信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我们同时也会相信,当情感脆弱或情绪失控时,便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么一来,我们不只太快相信感觉,也太快就屈服我们的感觉。

所以,如果到了晚上十点,我们突然很想吃一大碗巧克力冰淇淋,就直冲冰箱,把冰淇淋从冰库里拿出来;如果我们想要熬夜看午夜场电影,就直奔电影院;如果隔天早上我们不想起床,就把棉被拉上盖住头,打电话跟公司请病假;如果哪天晚上,我们不想煮晚餐,就打电话叫披萨外送;如果我们不想打扫房子,就放着不管,直等到屋子乱到让人真的很沮丧为止。

问题是,如果我们一味迎合自己的情绪,让它控制我们的行动,以至于影响到日常生活,那么在遇见人生的重大过渡期及困难时期时,我们便更容易受其控制了。

这几十年来,针对女人一生的各个阶段,各地进行了许多研究,出版了好些著作,也展开了诸多讨论。这些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而这确实有助于增加女人对于“我受造奇妙”这项真理的了解,但同时也导致许多女人只关心自己的需要,甚至给女人正当的借口,采取令人不可原谅的态度和行为。

对某些女人而言,辛苦的怀孕期能够成为情绪起伏不定及行为变化无常的合理解释。我还遇见过一些女人,似乎早就计划要在更年期崩渍。

当然,我们的身体状况确实会影响情绪、精神,甚至灵性,这些层面是交互影响、无法分割的。但是当我们将属肉体、犯罪的态度与反应归咎于身体情况与荷尔蒙变化时,便落入仇敌的陷阱了。

我还记得12岁那年我哭了一整年,尽管找不出什么特殊的原因。现在当我回想,我更明白当时在转变为女人的过程中,身体内部产生了变化;但我也更明白了我并不能用当时体内的变化当做借口,去解释那一整年的情绪失控与大呼小叫。

我还记得几年前有一次,因为演讲行程排得太满,我感到体力透支,情绪呈现紧绷状态,因此态度不佳,总是挑剔别人,已经到了很难相处的地步,但我的下意识却为自己的感觉不断辨解。我有个朋友在目睹一切后,看着我说:“不要让疲惫成为顺从肉体的借口。”我承认,当时我并不怎么感激她的责备,但那句话却犹如当头棒喝,即便令人痛苦,却是我最需要听的真理警语。

根据上帝的设计,女人的身体乃是按不同生命季节和周期循环而运作,这与上帝所创造的自然万物尽皆相同。当然,每一个生命季节都有它该面对的挑战。人堕落导致的后果之一便是,怀胎的过程必有忧愁痛苦,但生产并不是唯一一段让人深刻体会堕落后果的时期。比方说,某些女性朋友生理周期经常遭逢不顺,这便真实地提醒我们,自己乃是处于已堕落的状态。

但每个月的生理周期也同时提醒我们,上帝把我们造成女人,而这种生理特质与身为女性的身份,自然赋予了繁衍及培育生命的能力。即使仍是单身,我觉得这种周期仍然是个令人愉悦与富有价值的提醒:它告诉我,我是谁,上帝为何创造了我,在这世上我又该如何发挥极致,荣耀他的名。

难道创造女人身体的不是上帝吗?难道他不知道这个身体的运作方式吗?难道你认为生理周期、荷尔蒙、怀孕和更年期,会叫上帝惊惶失措?当《圣经》提到上帝造人的身体时,诗人便颂赞上帝的时刻看顾,以及他彰显主权的计划:

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处被联络,那时,我的形体并不向你隐藏。我未成形的体质,你的眼早已看见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写在你的册上了。(诗 39:13-16)

这是多么奇妙的想法!早在你未出生之前,你身上的每个分子,你一生中的每一天,从受孕直到进入坟墓,上帝都已仔细思考过、拟定了计划。是他命定你何时开始月经来潮,何时会怀孕,一生究竟怀胎几次,何时又会停止排卵。他十分明白你的身体在每个生命季节中有何种经历与变化。

难道这位智慧、慈爱的创造主竟会不清楚我们在各阶段会有的荷尔蒙起伏?或是他竟无法供应我们每个生命季节的需要?他所提供的,并非一蹴而就或常晴无雨的成长过程,但他已应许,要满足我们一切所需,赐下恩典,去响应每个阶段的挑战与困难。 

早在尚未有人以更年期或雌激素为主题写作之前,圣方济·沙雷 (Francis de Sales,1567-1622)便写过下列的明智建言,献给历世历代的女子:

不要以恐惧来迎接今生即将到来的改变与机运,反倒要满怀希望地面对它们。当它们来临时,上帝会救你脱离一切,因你属乎上帝。他已经保守你直到如今,只要紧握他慈爱的双手,他便将引领你安然度过一切;而当你再也难以承担,上帝的双臂必将扶持你……那今日看顾你的天父,明日及每一日都将看顾。他若不遮盖你、使你不致受苦,那么必加添无穷力量,使你承受得住痛苦。故此,只管安心,放下一切忧虑愁烦。

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最后一章写的祷文,不仅是写给主后第一世纪的信徒,也不只是写给男人的,我相信女人在每个人生季节都可使用这段祷文来作祷告。当我们操练信心,容许神动工时,便可以期待神响应这样的祷告:

愿赐平安的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又愿你们的灵与魂(包括我们的情绪)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那召你们的本是信实的,他必成就这事。(帖前5:23-24)

(正文结束)

今天的书摘来自一本颇受欢迎的小书《女人误信的谎言》。这本书揭露了女性最常相信同时也是对女性最具毁灭性的40个谎言。比如:关于自己、关于情绪、关于婚姻、关于孩子,等等。除了使这些谎言显形,作者还拆下了“欺骗者”的面具,并最终指出了得到自由的途径。

Lies Women Believe: And the Truth that Sets Them Free
女人误信的谎言
[美]狄楠熙(Nancy Leigh DeMoss)
新世界出版社    
点击封面即可购买
Posted on

派博:“不爱了”永远不是离婚的理由

文/Desiring God

译/Caleb 校/Rebecca

今天的提问者是一位父亲,他匿名来信,深感困惑:“派博牧师,我已成年的儿子想要和他的妻子离婚。他们结婚两年,有一儿一女,男孩一岁,女孩才刚出生十天。我完全搞不懂他为什么想在这时候离婚。我不知道是什么让他觉得不幸福,但是他说自己已经“不爱”他的妻子了。您怎么看待那些声称‘不爱’自己另一半的人?为什么这不是离婚的理由?”

下面是派博牧师的回答

好吧,如果我能和当事人面谈,我会根据他们的反应调整我的语言。但是现在不能,所以我要讲些你儿子最需要听到的话。大意如下。我们开始吧。

失去理智

无论是年轻还是年长,是我们的孩子还是别人的孩子,如果我们以为他们为离婚寻找理由的时候会遵循理性和圣经的真理,那么我们就太天真了。我想,100个人中会有95人先做他们想做的事,过后再为这件事寻找理由。特别是那些自称相信圣经的人,他们会从圣经中寻找理由支持他们的行为。他们计划这么做,也想那么做,然后就做了。

所以,当我们和别人交流时,我们应该为他们祷告,同时也应该实事求是。为他人祷告是最现实的事。通过祷告和禁食祷告,我们祈求上帝做成一些事,这些事是我们基于圣经说理和谈理性永远做不到的。

此外,我们还要在爱中说诚实话,因为这是上帝的方式。上帝要让人明白真理,真理会使人得自由。特别是不犯罪的自由,例如与妻子离婚。

我将要分享的观点基于三个关键词:喜乐,意义,归属权。我会尽量讲得有说服力,但也会尽量带着力量,就像耶稣和他的门徒那样为婚姻辩护。下面让我解释“喜乐”、“意义”、“归属权”各是什么意思。

喜乐

虽然这位年轻人因为“不爱”而打算和妻子离婚,然而我想说:“噢,那些纵然心碎也不肯违背婚姻誓约的人,他们前方的喜乐该有多么大啊!”让我来解释一下。我相信,大多数结婚五六十年的夫妇都有过无数次相爱、不爱的经历。这话没有丝毫夸张。

在我看来,如果认为整整六十年的婚姻生活都像刚谈恋爱时一样“甜蜜”,这简直可笑,甚至疯狂。幼稚和不成熟的人会认为,保持婚姻的主要秘诀就是维持爱情。

然而,婚姻关系是两个罪人努力进入的亲密关系,如果认为它的每个季节都甜蜜温暖,充斥着激情浪漫,那么就太天真了。这种想法几乎与整个世界历史相悖,与堕落人性的每个组成部分相悖。

保持婚姻的第一步不是维持爱情。而是坚守誓约,信守承诺。做一个对自己的话负责的人,做一个坚守誓约的人,做一个有品格的人。这就是婚姻。

遵守誓约与保持爱情有关。我们必须明白这点。让我打个比方。遵守誓约与保持爱情的关系,就像秋天打理花圃与春天玫瑰盛开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我前面说:“噢,那些纵然心碎也不肯违背婚姻誓约的人,他们前方的喜乐该有多么大啊!”

现代社会充斥着自我中心、自我推崇、自我表现,人们已经把婚姻内五十年相爱和不爱的正常过程,变成五十年反反复复离婚和再婚的过程。后一种婚姻模式过去没有结出喜乐的果实,未来也不会。它只会给人的灵魂留下痛苦的伤痕,也给他们的儿女留下难以抚平的创口。

婚姻是最难维持的人际关系,但它也承诺把荣耀、特别、持久的喜乐给那些有品格坚守婚姻誓约的人。这就是婚姻的喜乐。

意义

接下来我要谈谈“意义”。通过揭示婚姻中最伟大、最荣耀的涵义——基督与他的新妇(教会)之间的圣约在这世间的回响,上帝把婚姻的最高意义赐予了丈夫与妻子。

这是婚姻的最高意义。使徒保罗在《以弗所书》第5章讲到了婚姻,没有什么婚姻观比他的描述更崇高、更荣耀、更富有意义了。他把婚姻比喻为宇宙中最伟大、最坚强、最深刻、最甜蜜、最丰富的关系——基督(上帝的儿子)与他的新妇(教会)的联合,这联合是用基督的宝血赎买来的。这就是婚姻的意义。

我想对这位年轻人说,你当下或即将为婚姻采取的行动是最低级的,而非最高级的。如果你因为感觉“不爱”就离婚,那么你的动机就一点也不高尚,一点也不伟大,一点也不美丽,一点也不崇高,没有一点意义。

基督是否会用这种方式对待婚姻呢?他是否会因为不想再呆下去就抛妻弃子?基督会如何对待婚姻?这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婚姻是一种敬拜行为。它展示了基督与教会之间守约之爱的价值和珍贵。在婚姻中守约就是荣耀基督,效仿他为要永远得着他的新娘而流出宝血。我们想不出更伟大的婚姻意义了。

归属权

最后一个词“归属权”。我想通过“归属权”说明什么呢?我想通过它说明,已婚男女之间的联合不能由他们自己来打破。人类没有创造婚姻。人类也不能打破婚姻。婚姻的归属权不是人类。耶稣说过:“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可 10:9)

这是当代“以人为本”和“自我中心”对年轻夫妇造成的另一种影响,他们认为,人类创造了一种取名为婚姻的联合,因而人类也可以打破它。我再说一遍:人类没有创造婚姻。人类也不能打破婚姻。是上帝创造了婚姻。只有死亡可以结束婚姻,或者我想保罗会说:“当基督违背了他与教会的誓约,你就可以违背你的婚姻誓约。”

为了最伟大的、最恒久的喜乐;为了最深刻、最崇高的意义;为了婚姻的创造者、所有者,请遵守你们的婚姻誓约。噢,那些纵然心碎也不肯违背婚姻誓约的人,他们前方的喜乐该有多么大啊!

本文已获授权,由报佳音书店翻译为中文,原文地址https://www.desiringgod.org/interviews/why-falling-out-of-love-never-justifies-divorce

Posted on

派博:父亲不要惹儿女的气到底是什么意思?

文/Desiring God

译/Jelly 校/Rebecca

今天我们要讨论一个所有父母都必须回答的问题:我怎样才能不激怒我的孩子?今天的问题,来自一位年轻的新手父亲,他名叫马特(Matt)。马特写道:“你好,派博牧师,感谢您今天解答我的问题!《歌罗西书》3:21警告父亲们,’不要惹儿女的气’(和合本)。或作’不要激怒儿女’(新译本)。或作’不要惹自己儿女生气’(中文标准译本)。我们要避免激怒孩子们,避免使他们怨恨、恼怒,这样他们就不会变得灰心。那么,父亲惹儿女的气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段经文对我这个刚做爸爸的人似乎极为重要,同时也极为抽象。到底怎样的情形会被认为是在惹儿女的气呢?

下面是派博牧师的回答

事实上,我最近在这个问题上思考了很多,因为我在制作《阅读圣书》(Look at the Book)系列视频中的《歌罗西书》。让我看一下,我能否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热情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表述清楚。首先,让我们把这个问题放在充分的上下文背景中,以确保我们能正确地理解这位新手父亲的困惑。

你们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这在主里面是相宜的。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不可苦待她们。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因为这是主所喜悦的。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西 3:18-21)

爸爸的特殊责任

我为《歌罗西书》3章21节(“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提供了很长的上下文。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我希望父亲们,以及新手父亲马特,都能够感受到上帝以特殊方式赋予你们的、令人惊叹的责任。我说特殊方式的原因是《歌罗西书》3章20节(“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因为这是主所喜悦的”),提到的孩子们顺从的对象是他们的父亲和母亲。 但到了《歌罗西书》3章23节论到鼓励子女这一特殊责任时,《圣经》并没有说:”你们作父母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圣经》说的是,“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

当然,母亲也不应该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但上帝确实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赋予了父亲们这种特殊的责任。因为父亲是家庭的头。我这样说的原因是,在《歌罗西书》3章18节中,圣经提到:”你们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所以,如果孩子们要顺服母亲,母亲要顺服父亲,那么上帝就给了父亲一种特殊的负担和责任:上帝要父亲来引导他的家庭。而且,父亲要以不苛待妻子、也不使儿女失了志气的方式来引导他的家庭。

因此,神对于父亲们的呼召“不要令孩子失了志气”,是他们为人夫、为人父责任中的一小部分。我强调责任这个词,而不是权利这个词的原因是:责任是这段经文的基调。这也是现实生活的基调。神给了丈夫们和父亲们一种承担责任的负担。家庭不是男人们吹嘘他们作为头的权利的地方。家庭是丈夫们和父亲们承担他们为人夫、为人父的特殊责任的地方。

不受挑衅的权威

你可以看到,让孩子们不至于灰心、丧气、没有活力,这一责任实在令人生畏。在某种意义上,我甚至可以说这是不可能的。这涉及到神的工作,而不仅仅是人。你可以在众多的的圣经译本中,看到”不要使你的孩子恼怒”、”不要激怒他们”、”不要使你的孩子怨恨”这些译法。

但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这样的:既然第20节中提到孩子应该顺服父亲和母亲,那么当父亲要求孩子上床睡觉的时候,即便孩子不开心的噘嘴,父亲也不应该放弃要求他们顺服的命令。第21节提到的”不要惹儿女的气”,不能被用来否定第20节中提到的,儿女对父母的顺服。

因此,孩子们不能以”看,爸爸,你不应该使我沮丧。但现在你的要求令我感到沮丧了,所以你不能这样要求我”这类的说辞,要挟他们的父母放弃第20节中提到的儿女对父母的顺服。你不能这样曲解《圣经》上的话。这样看来,第21节一定是在说:有一种错误的或适得其反的、要求孩子顺从的方式,会让孩子们沮丧;同样地,也有一种有帮助的方法,在要求孩子们顺服的同时却不至于令他们沮丧。上帝要求父亲们“不要惹动儿女的气,免得他们失了志气”的命令,不可以使爸爸变得被动、懒惰,或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无动于衷。

要求儿女顺服的错误方式

因此,我认为马特所问的问题是:”当你像第20节所说的那样,要求孩子顺服,但做的很糟糕、以至于孩子失了志气的情形到底是怎样的?”接下来,让我带着马特和大家一起看看八种不恰当的、不应该被用来要求孩子顺服的方式。为人父亲的怎样做会使儿女灰心、丧志呢?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将会列举八种错误的做法。考虑到时间的原因,我只会对每种方式给出简要的说明。

1. 唠叨

不要试图通过唠叨来使孩子顺服。唠叨这个词被发明出来,是因为重复性的命令或重复性的要求真的令人恼怒。因为这些被重复的命令或要求往往带有贬低性。这让人感觉,”你已经说了三遍了,我会在规定时间完成的,你别一直念叨了。” 这就是孩子可能会有的感受,即使他没有说出来。所以,不要通过唠叨来要求孩子顺服。

2. 命令

不要成为仅通过命令使孩子顺服的父亲。命令、命令、命令、命令——这一类父亲从来没有和孩子交流过,从来没有给过孩子一个称赞,从来没有和孩子一起庆祝过什么,从不向孩子解释任何事情。孩子听到的只是做这、做那、做这、做那,这是命令、那是命令、这也是命令、那也是命令、全都是命令。所以,让你的要求成为与你的孩子进行更充分的交流的一部分吧,这样孩子就会知道你不是一个只会发号施令的人。

3. 发怒

不要每一次都用发怒的语气提出要求并迫使孩子顺服。”父亲总是在发怒。他不知道如何和蔼地提出要求。有些父亲认为,为了保证每一件事情都能完成,他必须听上去很严厉、很生气。” 好吧,父亲们,不需要这样。那只会适得其反,也会令孩子沮丧。

4.  总是体罚孩子

不要总是试图通过体罚来使孩子顺服。一位经过深思熟虑、慈爱又坚定的管教孩子的父亲,和一个无缘无故总是打孩子的父亲之间,有着天壤之别。不要让要求顺服这一举动总是和责打同时出现。

如果打孩子的屁股时,父亲们清醒、谨慎,知道这样的体罚方式是合适的,并耐心的向孩子解释原因、存着管教孩子是为了帮助他改变的盼望,而且在实施的时候不是暴力的完成、反倒心里满有对孩子的爱和怜悯,那么孩子自己就会清楚地知道他被管教的原因。他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并且知道他的行为应该受到这种程度的管教。无论如何,不要把体罚作为你要求孩子顺服的常用手段。

5. 令孩子难堪

不要试图通过让孩子难堪来获得服从——比如,在众目睽睽之下命令孩子做一件显而易见的事,其实他稍后自己也会去做。尽量让你的命令表现出对孩子的尊重,表现出你期待他有懂事的表现,顺服你的命令。

6.贬低孩子

不要通过贬低你的孩子来要求他顺服。例如,不要总是连名带姓的叫他。有时父亲用某种方式和孩子说话,孩子会感受到来自父亲的蔑视。如果他已经9岁了,就不要用要求3岁孩子做事的方式来要求他做事。

7. 要求不可能的事

不要要求孩子做他这个年龄段无法做到的事情。不要让他做一定会失败的事情。不要在你知道根本不可能的时候说, “我要你30秒回到这里”。你在要求孩子失败,而这会让他感到沮丧。

8. 拒绝宽恕

也许最重要的一点是——尽管之前提到的每一点都很重要,但在我看来,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不要在没有福音赦免的氛围中要求孩子顺服。很多父亲们和母亲们都没有及早教导孩子,耶稣给了我们一种可以让我们在做了坏事后获得释放的方式——一种得到宽恕的方法。

如果没有福音赦免的氛围,孩子就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罪过(他知道自己犯了罪)。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做了坏事。所以他会觉得,每一个命令都是潜在地挖了一个更深的罪孽的洞。如果没有认罪和赦免的模式,孩子很可能会学会遮掩自己的过错或欺骗父母。所以,父亲们,你们必须谈论、教导福音,让孩子明白耶稣的血是如何带给我们赦免、生命和释放的。而且,你们必须在自己的认罪和对孩子的宽恕中体现出福音。

所以,马特,要振作起来。你有一位天父,他为你并对你做了这一切的示范。因此,要有盼望,你可以成为一位既能使孩子顺服、又不至于使他们失了志气的父亲。

好书推荐: 给爸爸的好书N种,点击图片了解

Posted on

派博:偶像是什么?

文/Desiring God

译/Jelly 校/Rebecca

 “您好,派博牧师。究竟什么是偶像呢?基督徒一直使用这个词,尤其是在讲道中。为此,我去翻看我的圣经。我发现圣经中的偶像是指雕像或小塑像,崇拜者屈身敬拜“金、银、铜、铁、木、石所造的神”(但  5:4)。有时,偶像似乎是用来防止坏事发生的护身符——金痔疮的像或金老鼠的像。在这里我想到的是《撒母耳记上》 5:6–7:2。但现今的偶像却是大不相同。人内心对金钱、性、权力和其它类似事物的欲望似乎都可以被称为偶像。这种变化是怎么来的呢?偶像曾经是指雕刻的东西;而现在的偶像是指人内心的痴迷的事物。我不明白雕像和人心中的偶像之间的有什么联系。事实上,当我看到《旧约》中痔疮和老鼠的像时,我也不是很明白。您能解释一下这两种形式的偶像崇拜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吗?”

下面是派博牧师的回答

好的,我会试着来回答这个问题。 让我们从一个定义开始。 我认为要涵盖所有情况,我们应该将偶像定义为(我认为这是符合圣经的定义):我们为了获得某种祝福、帮助或引导而去依靠的,任何取代了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倚靠又真又活的上帝的事物。这就是我对偶像的初步定义。 这样,你会发现,这个定义可以涵盖,例如,你口袋里的幸运符,或者挂在你墙上的圣像,或者放在你的斗篷上的某个圣地的圣物,或者拍摄的印度教寺庙或佛教寺庙的照片,或者是摩西在山上时亚伦制作的金牛犊。

使得上述这些事物成为偶像的原因在于,我们不再通过耶稣基督全心地信赖那位又真又活的上帝,反而去仰望幸运符、圣物或形像来寻求特殊的保护、祝福或引导、帮助,因为我们认为这些无法通过单单仰望上帝获得。

对偶像的剖析

现在,我认为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是对的,在圣经中,偶像一词被统一用来代指自然界中的事物,或者更频繁的被用来代指人手所造的物体。你找不到用偶像崇拜一词来形容你对于妻子、土地、金钱或钱包的过度的爱的情形。因此我认为他是对的,在圣经中,偶像崇拜这一词清晰地聚焦于人手所造的物体或自然界中的事物,而不只是对事物的强烈渴望和欲望。

与之相对应的,正是十条诫命中的第二条诫命: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 神,是忌邪的 神(出 20:4-5)。

换句话说,上帝在我们直接的、个人的对他的倚靠、对他的敬畏和对他的崇拜之上是如此忌邪,以至于他不仅憎恶人去侍奉所谓的偶像,甚至憎恶那些被造出来代表他自己的形像——不仅仅是雕刻出来的假神,而且是我们所仰望的那些人手所造的、用来代表祂自己的物体。我想,如果我们问为什么——也就是说,为什么他对那种直接的倚靠、个人的敬畏和崇拜如此忌邪? ——那么,我们可以在《诗篇》96:5 中找到一部分答案:“外邦的神都属虚无,惟独耶和华创造诸天。”

换句话说,偶像的问题之一是它们与上帝作为创造者的超然本质相矛盾。任何人手所造、用来代表上帝的形像,都会使人对神的超越性有所误解。即便不是直接宣称,它也会给人这样一种印象:通过某种方式我们可以将上帝置于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我们可以雕刻他、给他上色,或者把他放在我们的口袋或架子上,或者把他放在车上。所以诗人说:“不!耶和华创造诸天。”也就是说,他是绝对超越的,人无法以任何的方式雕刻他或掌控他。

我认为上帝如此厌恶偶像(无论是假神还是人所制造的他自己的形象)的另一个原因,可以从《诗篇》115:4-8 中找到:

他们的偶像是金的银的,

是人手所造的,

有口却不能言,

有眼却不能看,

有耳却不能听,

有鼻却不能闻,

有手却不能摸,

有脚却不能走,

有喉咙也不能出声;

造他的要和他一样,

凡靠他的也要如此。 (诗 115:4-8)

换句话说,偶像不仅歪曲了了上帝的神性,而且还败坏了人性。他们把人类变成了无法思考的、无法移动的、没有灵性的存在物。我们变得如同那些雕像一样。虚无的偶像使得人也成了虚无。

将上帝的荣耀变为偶像

所以现在让我们来回答我们的朋友的问题吧。好的,如果这是圣经所定义的偶像,那么“现今的偶像”,他说,“却大不相同了。它们似乎是人内心对金钱、性、权力和其它类似事物的欲望。这种变化是怎么来的呢?偶像曾经是指雕刻的东西,并不是人内心的痴迷的事物。”

因此我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这种变化是怎么来的呢?这是我要说的第一件事——即,这种偶像崇拜定义的焦点变化是由于我们生活在西方的文化中。我们所处的文化相比其他文化,直接在宗教崇拜中使用偶像的情形要少得多。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问题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圣经中关于偶像崇拜的教导和我们这些生活在较少在雕像前鞠躬敬拜的文化中的人相关吗?这二者有什么相关性吗?

答案是:相关。我认为当一个人想要了解圣经中偶像崇拜的本质时,用“偶像崇拜”来代指上帝所贬低的那些对于金钱、性、权利的爱并不是对偶像崇拜这个术语的误用。这里有几个新约的线索将会说明为什么我认为他所说的、现代人倾向于使用偶像崇拜这个术语的方式是合适的。

首先,《罗马书》1:21-23 提到了那些对福音没有直接认识的人,但他们有自然界中的一般启示,因此他们可以这样认识上帝,并有责任荣耀他、感谢他。圣经是这样说的:

因为,他们虽然知道 神,却不当作 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将不能朽坏之 神的荣耀变为偶像,仿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

现在,我认为这段经文指出了偶像崇拜的外在表现背后的问题的本质;即,我们将神的荣耀变成了偶像。保罗提到的第一种偶像是类似于人的形象,并且我认为“最有可能取代上帝的偶像是我们在镜子中看到的形象”的说法并不牵强。我们是爱骄傲的人,这不断威胁着我们对那位至高者的爱。我认为将这种变换称为偶像崇拜是正确的。

要自守,远避偶像

所以,让我们回到我对于偶像崇拜的广义定义:任何使我们无法全心依赖又真又活的上帝、反倒成为我们赖以得到祝福、帮助或引导的事物。如果我们开始渴望、爱、依赖或信任人们祝福,以提高我们的自尊、金钱、权力、性、家庭、生产力或除  神以外的任何其他事物,并获得最大的祝福、帮助、指导和满足,那么本质上我们所做的正是偶像崇拜一直在做的事情。

让我再给你们一段取自《约翰一书》5:21 的信息。这是约翰一书这封信的最后一节,写道:“小子们哪,你们要自守,远避偶像。”为什么约翰以这种方式结束他的这封书信呢?在整卷书中,他甚至从未提到过偶像。他在整本约翰福音书中也从未提及偶像。令人意外的是这封信的结束句中的偶像这个词,通常是指我们用来代替上帝的东西的雕像。 “不要拜偶像;要自守远避偶像。”

那么他为什么会这样结束呢?我的最终解读如下。他曾在《约翰一书》2:15-16 中说:“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

现在,当使徒约翰说:“你们要远离偶像”时,他可能想到了字面意义的物质的形象。但我认为他也在考虑更普遍的致命问题,即世界上任何占据了我们对上帝的爱的东西都是偶像。所以要自守,远离偶像——也就是说,爱上帝和他在基督里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胜过爱任何事物。

本文由报佳音书店译为中文。原文地址:

https://www.desiringgod.org/interviews/what-is-an-idol

好书推荐

提摩太·凯勒牧师畅销好书《诸神的面具:金钱、性爱与权力的空洞承诺,已经摆脱它们的盼望》,即将绝版。购买请点击图书封面。

Posted on

贪睡违背灵修的精神

文/劳威廉

耶稣回来,见他们睡着了,就对彼得说:“西门,你睡觉吗?不能儆醒片时吗?总要儆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可14:37-38)

我劝您不要贪睡,不是因为嗜睡浪费时间,尽管这是很好的理由;我的理由是,它让您内心变得软弱和懒散,不仅让您毫无基督和众使徒的活泼、热忱、警醒、舍己的精神,缺乏历代圣徒和殉道士的精神,而且使您不能抵制这个败坏的世界,只能与之同流合污。

因此,我们在此必须批评这种行为,我们指责它不是因为它邪恶,而是因为这种习惯会渗透进我们的心灵,培养一种完全错误的心态。

它违背灵修的精神,不在于它是生活中的偶然错误,而在于它是一种恶劣的习惯,会持续破坏健康。

另一方面,如果您每天早起,用这样的方式舍己、离弃任性的习惯、爱惜时间和为祷告预备内心,那么您会发现早起有诸多大利。尽管这看似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它会促成大敬虔。它会随时提醒您不可懒散,提醒您舍己是基督教的重要内容。它会教导您如何操练自律,让您逐渐离弃各种败坏人心的肉体享受和不良性情。

这个规则就会教导您如何思想其他规则。它会让您变得严谨,并且很可能会让您一整天都遵守谨慎和敬虔的准则。

但首先,这种方法于您有一个确凿无疑的益处:它能好好塑造您,预备您领受圣灵。您需要在宗教精神中开始一天的生活,离弃睡眠,因为您要离弃懒散,爱惜您的时间;这能调整好您的心态,也能帮助您迎接圣灵:上帝既栽种浇灌了,也必使它生长。您会由衷发出赞美,灵魂会苏醒,祷告会如灵粮一般使您饱足强健,您会感受到自己说得是什么,并且逐渐认识众圣徒恳切祷告的心灵。

本文摘自 《敬虔与圣洁生活的严肃呼召》 ,劳威廉著,三联书店。

点击封面,可以购买本书
Posted on

这可能是最快乐的操练:心灵的喜乐实验

“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腓4:4)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小鸽本人在很长一段时间,读到这句话,都会感觉,有点儿压力。
假如让我做一件具体的什么事情,可能还容易一点。但是叫我喜乐,我也想啊,可是怎么做到呢?

然而,这话语来自于主的默示,既带着权柄,也带着能力,祂也不会给我们根本做不到的命令。

喜乐,是我们每天都在明着、暗着盼望的,是我们的心灵深深渴想的,哪怕是最严肃的弟兄姐妹,也并不会停止这一渴求。
可惜我们虽然熟悉来自世界的快乐的方式,但对于“靠主喜乐”,我们往往感到陌生或者认识得肤浅。

今天推荐给大家,小鸽很喜欢的一位作者梅麦克的作品《灵魂的香槟》。许多读者读过他的另一部作品,处处金句、曾被巴刻老先生热情推荐的《比翼双飞》。

下面的文字,节选自《灵魂的香槟》开篇序言——充满鼓舞、洋溢着喜乐与热情的一篇“战斗檄文”。

小鸽盼望借着这部作品,与大家一同操练,同饮喜乐!

欢迎识别二维码购买

1999年10月,我开始进行一项为期九十天的实验,实验的主题是喜乐。当时我下定决心,在接下来的九十天内要靠主喜乐。因为是个实验,所以容有失败的余地;如果我有时候不快乐,我不会绝望,更不会痛殴自己一顿,而是尽量温和坚定地,定焦于喜乐。

于是,我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就此开始(且持续到今日)。本书是那场喜乐实验的记录,也有我后来对喜乐的其他想法。虽然最初的实验结果令我大为惊叹,我却刻意等候一段时日才开始写书。我知道自己的想法需要时间才能酝酿成熟,更重要的是,我必须看看洋溢于生活中的新喜乐是否持久。真是奇妙极了!这喜乐持续至今。我最初的论点果真不假:喜乐就像肌肉,愈是运用,愈加强韧。

由于我并非天性快乐的人,这个道理是亲身经历过才学会的。有些人天性开朗,我却是个神经紧绷的人,大半生都处在焦虑且近乎忧郁的情况······
由此可知快乐向来不是我的强项,也正因如此,我才需要进行喜乐的实验。戒除某种瘾头的方法便是用更强烈的东西取而代之,为了让我不再沉溺于酒瘾,我必须培养对真实灵性的品味;为了要断绝我对忧郁这款劣酒的癖好,我必须寻找灵魂的香槟······人是否真有可能每天都生活在喜乐当中?如果我不尝试,永远也无法得知。

为什么是九十天呢?因为要让性格真正起变化,至少需要这么长的时日。我要的不仅仅是天气的变化而是气候的改变。
喜乐实验进行到七天的时候,我仍然很喜乐,我觉得某种奇迹已经发生了。在此之前,要整整一个星期都很快乐(甚至是连续快乐三天),对我来说都是不可能的。如今,过了三年,正如当年我学会节制饮酒一样,我也学会了活在喜乐之中,而且我相信一般人不管是谁,都有可能办得到。

我无意暗示我进行实验的九十天全都是一帆风顺。前一个月,我大概都乘着热情的浪涛前进,但到了第二个月,我开始挣扎(我早预料如此),而且我也不能说我总是很快乐。不过,我发现我有新的决心,我想要面对所有的挑战并且继续坚毅地探索喜乐。在这段时期,我领悟到寻找快乐与属灵的争战密不可分;凡想快乐的人,便必须为它而战。

到了最后一个月,虽然先前的挣扎消减了,新的仇敌却隐然而现——无聊。我厌倦了总是要试着快乐;对于设法把握喜乐的人来说,这当然是一大致命伤。整个进程显得一成不变、单调乏味、狭隘得可怕!然而我坚持下去,最后我终于顺利抵达从未梦想能成真的喜乐境界。
我想要澄清一点:不论在实验期间或之后,我个人从来没有遭遇任何可怕的悲剧,而这样的事实是否使我的实验无效?我不认为。我们大半时间过的都是平凡生活,在平凡的境遇中当个喜乐的人与在逆境中同等困难。琐碎的问题很容易像大问题一样毁了喜乐,能在一些平凡事物中发现喜乐的人,当然会发现喜乐无所不在。

不论我们的问题是小是大,本书提出的问题是:我们的基督信仰是否失落了什么······当前应该是神的儿女重新获得主的喜乐的时候了。你是否愿意尝试九十天的实验?可愿与我共饮一瓶香槟?在这个黑暗艰难的世界,我们有许多理由(许多好理由)不快乐。本书并不详细阐述那些理由,相反地,你们手中的这本书是喜乐的召唤——是个毫不羞愧、十十足足的挑战,要大家抛开所有的忧虑与抱怨,要“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太25:21)。
我想要使你们相信,今日,就在此刻,不论你们是谁,在何种处境,一定都能把握喜乐,这就好像在黑暗的房间开灯一样简单。我要引用保罗的话:“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腓4:4)
同饮喜乐!干杯!

Posted on

采访:有没有一首赞美诗,让你想起我?

有没有一首赞美诗,每次听到、唱起,心思回转,就把你带回某个特定的时空?今天我们做了这样一期采访。请3位弟兄姊妹谈谈他们心底的旋律。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歌曲和感动,请告诉我们。(很遗憾封号后的新号无留言功能,如有感动请加微信好友,与小编分享,sifei_tuzi)

@Danni

当看到这个话题,我的大脑引擎立刻开始了快速地检索,最后竟锁定在了一首平常很少会被唱起的诗歌:《我愿为你去》。

(点击收听《我愿为你去》)

这首诗歌出自小羊诗选,是2006年在中亚短宣期间定下的主题曲,当时我作为副领队同行。回想起来,我们的歌声与祈祷常常回荡在穆斯林主人的小院里。年轻的我们,真有一种满腔为主、心无旁骛的热情。

一晃15年过去,人已中年,如今的我却像一只乌龟,麻木而保守、且不愿意冒险,颤颤巍巍地缩在一个小小的范围里。

再次唱响这首诗歌,竟泪流满面,这加增的年岁,与这萎缩的信心,叫我何能面对那口中、心中的所称之爱?回到加略山,不负主的爱情!

附:《我愿为你去》歌词

用圣灵与火为我施洗,

让我充满天上的能力;

让圣火烧尽邪情和私欲,

因为我愿为祢去。

成为我的异象荣耀救主,

让万国的荣华尽都失色;

赐我勇敢的心一无畏惧,

因为我愿为祢去。

钉痕手引我前行,

我只愿合祢心意,

看万事为损失,受苦为小事,

靠祢的恩典站立。

钉痕手引我前行,

我只愿合祢心意,

看万事为损失,受苦为小事,

靠祢的恩典站立。

神圣的爱,融化我!

神圣的火,熬炼我!

神圣的使命,占有我!

神圣的灵,引领我!

钉痕手引我前行,

我只愿合祢心意,

看万事为损失,受苦为小事,

靠祢的恩典站立。

钉痕手引我前行,

我只愿合祢心意,

看万事为损失,受苦为小事,

靠祢的恩典站立。

@Joy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首赞美诗是《耶和华是我的牧者》(诗篇23篇),这首诗歌是我大约四五岁有记忆时,跟着外婆学唱的第一首赞美诗,诗篇23篇也是我开始背诵的第一段经文。曲调是比较传统的老诗歌调子,外婆每次唱得很慢,还常常一边唱一边哭(流泪)。当时的我并不太明白诗歌的含义,歌词也不算短,但很快就学会了,并且能一字不漏地唱下来。这首诗歌一直伴随我童年的时光,经常在口里哼唱,每每唱起这首诗歌,真的有种“无限满足快乐涌自心田”的感受。

附:《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歌词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我必不至缺乏

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

领我在安息的水边

他使我的灵魂苏醒

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

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

也不怕遭害

因为你与我同在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在我敌人面前

你为我摆设筵席

你用油膏了我的头

使我的福杯满溢

我的福杯满溢

我一生一世我一生一世

必有恩惠必有恩惠

慈爱随着我

我一生一世我一生一世

必有恩惠

慈爱随着我慈爱随着我

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

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

直到永远

@李百加

多年前拜访一家素有往来的台北教会。短暂的学习即将结束,回程前的最后一晚,参加该教会的晚间祷告会。恰由该教会的前任主任牧师带领。领会时牧师说,今天在我们当中有XX教会的弟兄姊妹们,他们明天即将踏上归途。虽然我们相隔不止万里,但在主里,却心心相连。

然后会众一起唱诗《信徒相爱歌》。后来这首歌成为我记忆中最特别的赞美诗之一。每次唱起,记忆都回到那个灯火通明、笑脸盈盈,略有伤感又满怀盼望的夜晚。

附《信徒相爱歌》歌词

1.

同蒙天召姊妹、兄弟,

主内彼此团契;

以灵相通,以爱相系,

大家连为一体。

(副歌)

灵风吹煦,灵雨滋润,

气候温和最宜人,

同沐主恩无尽。

2.

一主、一信、一洗、一神,

莫非灵界中人;

同气连枝,心心相印,

胜于骨肉之亲。

3.

情谊深厚,和睦同居,

共表友爱精神;

忧患相关,互相体恤,

喜乐由心入心。

4.

经筵、圣会时聚主前,

深蒙圣父恩眷;

饱餐灵食,满我心愿,

滋味何能言宣。

5.

灵内相聚,永不分散,

无分时间、空间;

福乐美满,在地如天,

欣感主恩无边。

Posted on

软弱:最容易被我们错误理解和使用的词语之一

“软弱“这个词算得上是我们最容易错误理解和使用的词语之一。

基本上,当我们和弟兄姐妹们倾诉说,我最近又常常软弱等等,我们的意思是,我又陷入了一些常常犯的罪。

于是,我们习惯上把罪委婉地说成“软弱”。
若是这样的话,我们又怎么理解保罗说:“除了我的软弱以外,我并不夸口。”难道他是“作恶以成善”吗?断乎不是!

认识关于“软弱”的问题,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一方面,它实在伴随我们的一生、如影随形。许多人整天哀叹,却没有力量刚强起来;许多人不愿承认,试图以自己所谓的优点和成功来掩饰,比前一种状况还要悲惨。

另一方面,我们怎样才能像保罗一样在软弱中发现恩典,“······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
今天,小鸽要为大家推荐巴刻教授的作品《软弱之道》。

在这一本书中,作者以保罗多次谈及自己“软弱”的《哥林多书》为依托向读者陈明“软弱之道”,让我们在“软弱”中看到通往生命之道。也让我们看到,人唯有认识和接纳自己的软弱,并依靠神的大能,才能成为真正刚强的人。

这本书是小鸽看到的几乎最薄的一本书,但却能帮助我们一生之久。

软弱与天职


我把软弱定义为一种感到不足够、不充分的状态,软弱让我们无法达到我们渴望达到的境地或目标。

如前所述,软弱的表现形式有多种。身体的软弱让我们无法取得优异的体育成绩;健康问题令我们被各种疾病所困扰;能力不足使我们无法成为更好的雇员、商人或企业家;我们可能因记忆力不够强而无法成为顶尖的教师或管理者;性格的软弱导致我们不适合作领袖、父母、教练、队长,甚至无法做一个合格的团队成员,等等。

从主观感受而言,一个软弱但头脑健全的人,几乎会无可避免地觉察到自己的软弱,而这会令人产生自卑感。我们可以把这称为查理·布朗综合征,他也会产生无价值感和无用感,随之而来的则是低沉和沮丧,这些都不是令人愉悦的感受。

软弱的感觉会笼罩一个人的存在。在这个堕落的世界里,原罪以骄傲、任意妄为和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的方式影响了每个人,所有人都渴望自己因强大和出色而被人艳羡,一旦发现这一愿望无法达成,就会觉得自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并在心中埋下苦毒的种子。

但是,这一章里所回顾的fuyin的信息先是呼召我们面对事实真相,承认我们是有罪、软弱的,也承认我们的过犯,以及在神面前的亏欠;继而透过fuyin进一步教导我们:

仰望主,他是爱你和担当你罪孽的主。全心接受他作你的主和救主。然后在他面前,下决心离弃以往自我中心、充满苦毒、自怜、嫉妒和失败感的人生,从此努力成为他忠心的(faithful) 也就是充满信心的(faith-full)一门徒,遵守他的教导,也被他所眷顾。

热爱主,永远感激他对你无尽的爱。凡事努力讨他的喜悦。让他的爱约束你,推动你,带领你,安慰你,一直保守你,并像保罗一样,再不把人的评价看为重要。

之前他写给哥林多人的信中说过,“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判断我的乃是主。”(林前4:3―4)像保罗那样去生活、去爱吧,你心中的冷漠就会被热诚所代替。

倚靠基督,倚赖他透过圣灵赐给你所需的事奉的力量,不管眼下不快乐的处境和不友好的人如何令你受挫。之前我们已经看到,当哥林多人和那些“超级使徒”斥责保罗“软弱”时,保罗的回应之一就是分享说,基督加给他“一根刺”(身体上的某种病痛)而未医治他,并且对他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12:9)

至此,我们该铭记保罗对自己这一人生境遇所做的夸胜的宣告:“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 (林后12:9-10)因此,要像保罗那样倚靠基督,基督是你灵魂的爱人,你的确常常软弱,但你也会得着力量去面对,并最终进入安宁和喜乐。


保罗在前往大马士革的路上,把自己交给基督,并受命踏上使徒的人生路,我们有理由相信,此前,无论是从天生的性情还是从后天的教养看,保罗都不是一个像如今这般对软弱敏感的人。

我们也当认识到,他肉体中的那份痛苦和不便,虽然基督没有为他除去,他自己也视之为会伴随一生的软弱,但却不仅令他的事奉更有果效,更重要的是令他的生命更加圣洁,理由如下:保罗提到,他接受特别的启示(12:7)时更加谦卑,面对从撒但而来的灰心和搅扰时更深地倚靠上帝(12:7一9),积极预备好迎接更多的患难(12:10)。

保罗很清楚一点,就是我们不该把基督徒在生活中经历软弱当做不寻常的事,倒要以此为满足甚至夸口(12:6,9–10,这里“夸口”的意思不是到处宣扬或高举自己,而是在适当的时候强调它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是从上帝而来,并有重要的意义)。

至此,关于每个信徒都当追求的做门徒、灵命成熟及在恩典中长进是怎样的状态,保罗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这个世界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权拥有轻松、舒适、免除痛苦的人生,一个让我们能发现、展示和发挥我们里面的所有才能的人生,但这是一个扭曲变形的真相。过高品质的生活不是基督的呼召,不是保罗的呼召,也不是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信徒的呼召。对所有基督徒而言,更可能的反倒是,我们越跟随主,上帝越会让我们体会到软弱和痛苦,好让我们像保罗那样学会,当我们认识到自己软弱时——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在主里刚强。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