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派博:父母应该让孩子们相信圣诞老人吗?

译/王继敏 校/Rebecca

今天我们来谈谈圣诞老人。我们曾收到过五十多个问题,都与这个话题相关。当然,派博牧师,你知道,有位四世纪的希腊历史人物,名叫圣·尼古拉斯。而且,我们收到的大部分问题(我想应该是全部问题)都跟这位蓄着白须、穿着红衣、驾驶着驯鹿、名叫圣·克劳斯的神话般的圣诞老人有关。佐治亚州盖恩斯维尔市的科尔宾来信问:“派博牧师,父母应该让孩子们相信圣诞老人在圣诞节那天会给他们带来礼物吗?”派博牧师,那就直截了当吧,你觉着圣诞老人怎么样?

下面是派博牧师的回答:

在基督徒敬拜活动中,圣诞节仅次于复活节,算是一年当中最快乐的一天。我说它“仅次于复活节”,理由是受难日和复活节才是圣诞节要达到的目的。

大喜的信息

罪人通过耶稣死而复活得蒙拯救是圣诞的目的。圣诞节不是复活节要达到的目的;圣诞节只是手段。罪人在受难日和复活节蒙拯救才是目的。

·耶稣在圣诞节到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加福音19:10)。

·耶稣在圣诞节到来,为要拯救罪人(提摩太前书1:15)。

·耶稣在圣诞节到来,乃是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马可福音10:45)。

·耶稣在圣诞节到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马太福音9:13)。

·耶稣在圣诞节到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约翰一书3:8)

·耶稣在圣诞节到来,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希伯来书2:14)。

因此,神的儿子是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祂的降生着实令人叹为观止,彰显着至高的荣耀的和无比的庄严,充溢着喜乐的信息。天使称它为“大喜的信息”——不是小欢喜,不是一点点欢喜,而是大欢喜(路加福音2:10)。

圣诞老人:可怜兮兮

我的问题是:我们的孩子本该得到世界上最美的餐食时,我们怎能想到给他们一碗清淡无糖的薄粥呢? 他们本能享受道成肉身的神的儿子时,我们为何还要还要给他们圣诞老人?任何基督徒希望把注意力从道成肉身的神的儿子身上转入这个世界,以此来拯救我们和我们的孩子,这实在让我难以置信。人们竟然在这事上费尽心思,简直令我无语。这不仅关乎圣诞老人的不真实,以及耶稣的货真价实,而是跟耶稣相比,圣诞老人实在是可怜兮兮,我们的小孩子理应获得帮助来懂得这一点。

·圣诞老人只给尘世之物——给不了任何永久的东西、永恒的东西。耶稣会送上永远的喜乐,世界只是顺带送上的。

·圣诞老人只凭你的好行为才送给你他那些转瞬即逝的好物。 “你睡觉时他知道,你醒来时他知道,你乖过坏过他知道,那就做个乖宝宝”。这纯粹就是一种行为宗教。而耶稣所赐全部礼物都是本乎恩、因着信。

·圣诞老人是虚构出来的。而耶稣比你家的屋顶还要真实。

·圣诞老人一年才露一次面。耶稣应许说:“我就常与你们同在”(太 28:20)。你每天晚上对孩子说:“祂站在你的床边。你清晨起床时,祂与你同在。你今天上学时,祂与你同在。如果妈咪和爸爸去世了,祂还要与你同在。” 圣诞老人跟耶稣相比,就如烈焰之下的烛火。

·圣诞老人不能解决我们最要命的问题,而耶稣的确已经解决了我们最要命的问题:我们的罪孽和我们与神的隔绝。圣诞老人可以给美好的生活锦上添花,但他永不能消除一个人支离破碎的生活,也永无可能以希望重建他的生活。我们的小孩子若要了解圣诞节,就需要认识这一点。

·圣诞老人与世界上的许多文化并无关联。而耶稣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是世上万民之耶和华。

·圣诞老人总有一天会被遗忘,而耶稣昨日今日直到永远都是一样的(来 13:8)。

毫无争议

因此,这本无争议。可我就是不明白,如果做父母的都认识并且爱耶稣,如果他们都把耶稣视为世上至为宝贵的,为什么还要把耶稣从庆典中带出来,反而把圣诞老人带进庆典中。他真的是无关紧要。他才与这庆典无关。他才不值一提。

我的建议是,尽你所能让你的孩子们伴随着那根植于圣诞节真谛的每一种惊喜,尽情地快乐吧。

·让你的装饰指向耶稣。

·让你的食物指向耶稣。

·让你的游戏指向耶稣。

·让你的歌声指向耶稣。

·喜乐超出这个世界。

·给予超出这个世界。

·装饰超出这个世界。

将所有这些都指向耶稣。假若定睛耶稣对你的圣诞节都成了件扫兴的事儿,那你还并不怎么认识祂。

本文由派博牧师事工渴慕神授权,报佳音书店翻译自:https://www.desiringgod.org/interviews/santa-claus-harmless-fun-or-christmastime-diversion,转载请注明出处。

Posted on

派博:婚前相处,何为越界?

译/Cathy 校/Rebecca

派博牧师,好些听众发来邮件问到:已订婚的男女在婚前的相处中,怎样的表现算是性方面的越界?

下面是派博牧师的回答:

这实在是个重要的问题。我们的文化充斥着挑起性趣的东西。上网时,屏幕边上几乎总有某些唤起情欲的广告。看电视或看电影时,也几乎总有某些煽动欲念的内容。当今我们必须抵挡的诱惑试探真是比比皆是。我觉得,要弄清楚一个关键问题:当一对青年男女(或一对年纪稍大的男女也同理)开始约会,在身体接触方面应该注意什么?

《圣经》为我们提供了权威指引。尽管里面找不到类似这样的话:“好,已订婚的情侣们,或是刚开始交往的男女朋友,以下列出你们能做的和不能做的”,但我们必须依照《圣经》的真理总结出回应以上问题的答案。我来试试找出其中几个相关的《圣经》真理。

性是美好的

首先,性是好的。我不想一开始就用“坏”或“当心”这种字眼。性其实是美好的。《提摩太前书》4:3告诉我们,时候将到,日后必有人禁止某些事,包括嫁娶,因为他们认为婚姻必定包含他们觉得丑陋的性。保罗紧接着在4:4-5继续解释说:“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谢着领受,就没有一样可弃的,都因神的道和人的祈求成为圣洁了。”

令我们惊讶的是,这里是说性对于基督徒而言是美好的,即那些会感谢着领受它的人。我们再看《哥林多前书》7:3:“丈夫当用合宜之分待妻子,妻子待丈夫也要如此。”接着,7:5还告诫我们,夫妻若要分房也只能是暂时的(为专心祷告的缘故),免得被撒旦引诱。这也意味着性爱并非只是为了生育。

神把性放在我们生命中,其实还有其他更深层的、个人化的和与满足感有关的原因。当然,《箴言》5:18-19那几句所有男人都喜爱的经文也表明了性的美好:“要使你的泉源蒙福,要喜悦你幼年所娶的妻。她如可爱的麀鹿,可喜的母鹿。愿她的胸怀使你时时知足,她的爱情使你常常恋慕。”显然,依据圣经,与性有关的身体接触是好的,这是第一点。

性为婚姻而存在

第二点,只当在婚姻中享受性。《哥林多前书》6:18说“你们要逃避淫行”,原文的用词是πορνείαν,意为苟合(fornication)。《圣经》中有两个不同的词,πορνείαν 和 μοιχεία。μοιχεία指奸淫(adultery),πορνείαν则是苟合。婚后的出轨性行为叫做奸淫,婚前的不当性行为则叫做苟合。要远离苟合的行为,如保罗所说,“要逃避”。

另一个合乎《圣经》的做法是保罗在《哥林多前书》7:9提到的,“倘若自己禁止不住,就可以嫁娶”,因为神命定性这一美好礼物只能在婚姻里享受。

神如此定规的原因之一在于,性爱中双方身体的结合是彼此情感上和灵性上的连合的至高体现,而这种连合以双方持久的婚约为基础。要知道,我们可不是动物。性深入触及我们身心的每个部分,它会影响我们整个身心。

我们看到的电影、文学作品和广告都试图把性爱从男女间那种契约性的、深入的、个人化的、情感上的、灵性上的连合中抽离出来,这给全世界带来巨大混乱。

女人比男人更能体会性是怎样一种贯穿身心灵的整体感受。这是女人受造的一个特点,她们明显比男人更渴望得到性爱中那种整全的体验。她们不想被当作仅为满足男人肉体需要而存在的动物,她们渴望一份关系,渴望在性里面体验到个人化的情感和彼此对一份约定的委身。

然而,让人伤心的是,我们在媒体上却看见许许多多女人被男人的索求拽进了一种更类似动物的性关系里而难以体验到完整的、充满个人情感的性爱。

总之,神预备婚姻,是希望一男一女之间有美好而完全的委身并且共同经历契约性的、深入的、个人化的、属灵的实际关系,而性的结合则是婚姻的最高表现形式。

要注意的不仅仅是行为

我在《圣经》里留意到的第三处相关论述指出,性爱的想象也只应存在于婚姻中。耶稣说:“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太5:28)意思是,意淫——看着一个女人就幻想着和她上床或脱掉她的衣服——也是不该发生的。耶稣宁可你把眼睛剜出来也不希望你意淫,因为性的想象也是为婚姻而设的,跟身体的性行为一样,只当在婚姻里面进行。

以上是《圣经》中三处相关经文。下面我再从经验层面稍作补充,最后归纳一些结论。

爱抚是神设计的,绝大多数人以之为性交的前奏。它就是为交合做铺垫的。若爱抚把双方的激情点燃升温,进程却被中断,那种体验会是极其令人沮丧的。那种触摸和那份激情就是要把男女双方一直引向高潮的,神就是那么设计的,因此爱抚才被称为前戏。

保守自己

以下谨提供几点应用,是基于以上论述而作的总结。在你具备合适的条件依照《圣经》原则去享受性爱的完整过程之前,请避免爱抚。换言之,不要让自己落入情难自制的境地里。

相应的原则是:避免唤起性欲的触碰和亲吻,因为这些行为本来就是性爱的前戏,而非单纯的游戏。

具体而言,避免触碰胸部和阴部。我无法想象会有正常人说:“噢,我们觉得摸摸胸部和阴部跟性没什么关系,不会促使我们有进一步的行为。”疯子才会这么说。

这样的身体接触正是为了把双方推向更深层的结合。在婚姻里,这是美好的,因为它会带领夫妻走向目的地。如果把性爱比作一部交响乐,这部交响乐是为婚姻而奏响的,那么其中的序曲也应该是为婚姻而展开的。

我建议打算开始认真交往的男女彼此讨论一下关于身体接触的问题。他们要自己立界线以避免诱惑对方尝试煽情的碰触和亲吻。

我恳求弟兄们要刚强,要建立起单纯而圣洁的交往模式。不要让她成为撩起欲望或猛踩刹车的角色。带领她守住纯洁。

她会因此而爱你。在合适的时刻,她会以更完整和更美好的方式把自己全然献给你,因为你如此珍爱她而没有以不合《圣经》的、犯罪的方式利用她满足你的欲望。

我劝戒姐妹们 :不要引诱男人触摸你,别以为这能留住男人的心。如果用这种方法才能留住他,那么他根本不值得你留恋。

你可以大胆地对任何男人说:“不,不要这样。请不要越界。”你可以从一个男人对纯洁关系的敏感度觉察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努力决不枉然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马太福音5:8)这是我们想望的,我们想要得见神。我们盼着在美好的、两性合一的婚姻关系里见到神。我认为,关系最纯洁的夫妇会在婚姻里享受到对彼此和对神最甜蜜最美妙的体验。

最后补充一点。如果有单身弟兄听到这篇教导后说:“噢,非常好。但我还没结婚呢,还不知道我的另一半在哪里呢,那我应该注意什么?”我想说的是:

不要因此觉得自己没那么重要。耶稣基督是世界上迄今出现过的最完全的人,而他从未经历过性爱。没有结婚、没有性生活,并不意味着不能成为完全人。即使没有经历性爱,你也可以成为最完全、最能结果子、完整无缺的人——像耶稣那样。

本文由派博牧师事工渴慕神授权,报佳音书店翻译自:https://www.desiringgod.org/interviews/how-far-is-too-far-before-marriage;转载请注明出处。

Posted on

派博:太在意别人看法怎么办

译/王继敏 校/Rebecca

神设计了这个世界,也设计了我们,好使我们能藉着倾听他人的批评而得以改进,这并不是什么秘密。比如,就看看《箴言》中有关责备的主题吧。责备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但是,接受他人评判意味着要克服对于批评的恐惧。它意味着要克服对于批评的谴责。它意味着要辨别批评的真实性。懂得如何从批评中受益需要高超的技能。每个基督徒都需要开发这些技能。

这就引出了今天的问题,它来自住在德国慕尼黑的一位匿名的年轻女士。她需要克服对于别人的恐惧。她这样写道:“您好,派博牧师。谢谢您藉着这个渠道来回答问题。那我就开门见山吧。我太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了。尤其是人们批评我时,我真的会十分介意。我知道我应当定睛看耶稣。但我还是做不到。有时候想到人们对我说三道四,我都夜不能眠。上班时情况最糟糕。我对工作太挂心了,老板的任何批评都让我受不了。我会故作镇静,保持冷静且彬彬有礼,但我内心却萎靡不振。我能做

些什么来克服这种伤害感?我如何才能定睛看耶稣而不看自己呢?”

下面是派博牧师的回答:

像这种情形,无论发生在我自己身上还是别人身上,我发现有时候只要把这个问题拆解成几部分就管用。我们就这样尝试一下吧。

批评的类型

我认为有四种批评,我们的德国朋友可能在某个特定的时候会碰到。

  1. 批评是应该的,是带着好心和善意提出来的。
  2. 批评是应该的,是用严厉且有伤尊严的方式提出来的。
  3. 批评是不应该的,是带着好心和善意提出来的。这其实是个误会;它只是一种无心之过。
  4. 批评是冤枉的,是用严厉且有伤尊严的方式提出来的,可能背后不怀好意。

当然啦,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拆解。这些也并非是唯一的分类。我的意思是,如果对方说话严厉而且有伤尊严,是因为他或她存心要伤害你,这确实很不同,这构成了语言凌辱。但也许是情有可原,比如在家一天都不顺心,或只是性格的问题,那么这个严厉之人并非要故意伤害你。我们暂且把这事简单化一点吧。我们只参考这四种类型就行了。

所以,我首先建议我们这位朋友思考一下这些类型,不要只想自己受伤的感觉。我倒不是说不去思想受伤的感觉,如果她所受的批评是应该的或者是人家带着善意提出的,它就不算是伤害。我的意思是,所有这四种类型都可能造成伤害,因为我们不喜欢被人批评。我不喜欢被人告知我刚刚做的这份工作不如想象的那样好。“你本该做得更好,派博。那可不是做这事的好方法。” 这话绝不中听。所以,伤害有时候很大,有时候很小,但这四种类型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令我们不爽、或愤懑、或受到伤害。

情绪节制

我是说,假如我们的朋友先不考虑她受伤的感觉,假如她先去辨别真相,结果就会大不相同。我的想法首先就是建议这样做,这会使你先不去感受伤害且在那里徘徊不前,而是要把你的注意力转移到事情的真相上。这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批评?该不该批评?其中有没有正确的成分?批评是以友善的方式提出来的吗?批评很严厉吗?

能提到这些问题,你就从自我中先行获得了部分释放,这是一种胜利——是一种部分性的胜利。受伤害的感觉人皆有之,真的,我们都有,但从受伤害感觉的捆绑中得自由是一种习惯,是要养成的一种极好的习惯,这就要使你自己关注你和你的感觉之外的真相。她在问如何少受其困。我就建议定睛真相并通过分析情形得知真相,你就会即刻获得部分释放。

聚焦于自身之外的事实或真相会使你认识到,针对这四种情形有不同感觉是很合宜的。这有助于你在内心中生发不同回应,如此你就不会完全被压倒性的受伤感所控制。相反,你能借着区别对待不同感觉而看清这些感觉的真相。所有这些感觉都可能包含伤害或不安。但是,如果你能够清楚知道自己是否该受批评(不管严苛与否),那么你感觉的强度和本质会有所不同。养成藉由真相衡量感觉的习惯,会使你的心态更加成熟。你会更加有智慧,也更加自由,并且拥有更多的节制。圣经上说当我们凭着信心行事时,节制就是圣灵所结的一个果子(加 5:22-23)。

举例来说

举例说如果批评是应该的,假如你真能或真该做得更好,那你就对自己这样说:“我知道我应该凡事为荣耀神而行(林前 10:31)。我知道祂已将恩惠应许给我,使我行这事(林后 9:8)[换言之,你要把具体的事套在圣经的某个句节架构中],那意味着我起码要用神给我的恩赐竭尽所能把工作做到最好。因此,我要使这批评激励我把工作做得更好。我要因着这批评感谢神(以及批评我的人),尽管它令我难过或使我伤心。我要藉着这合理的批评尽我所能求得长进。”

那如果说这批评本不应该,你认为批评者误解你了或他被误导了,你就要谦卑地去找那人,向他们展示你所有的证据证明那是错的。在职场环境中,这样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也是有益的。“沟通有误;这里出了点问题,因为你刚刚针对我的行事或言论所讲的那番话并不符合事实。” 融洽、体谅和赞赏就得以恢复,这是有可能的,因为这只是个无心之过。

可是,如果其中确有恶意,你已被刻意诽谤,那你不妨暂时不计其错,像圣经说的那样,通过以善报恶来寻求那人的善意。但在职业环境中,有比你自己的感受更为重大的事,你需要带着和解的希望去和批评者交锋——如果不能私下交锋,那就要通过适当的申诉程序揭露这种诡诈或异常,进而追求整个企业文化的良善。

彰显基督的充足

这一切之中更深层次的问题——我认为这也许是她真正想搞清楚的——就是如何让我们受伤害的感觉(我们所有人偶尔都会有的)不支配我们,不控制我们,不让我们变得要么忧郁、要么消沉。或者说,如何避免它们令我们感到不爽或气愤,使我们把事情搞砸。上面这些对批评的回应都没有彰显耶稣的充足。

就举几个例子吧,对于抵抗受伤害感觉的负面影响,耶稣和保罗指给了我们两条路。耶稣将我们的目光向前引向一个大赏赐。保罗把我们的目光向后引向基督的作为,我正在想这节经文。

仰望赏赐

所以,我的意思是这样的。我们受到批评时,甚至受到不公正的批评时,耶稣的旨意是这样的:“人若因我辱骂你们(现指严厉的批评),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还有更严厉的批评),你们就有福了。” 祂这是在讲述批评的实际情形。祂说:“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太 5:11-12)。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就当如此训诫自己。我们就当从我们所能想到的诸多经文中找寻这样的训诫。我们就当坚持记笔记。如果我们容易受到这种伤害,我们读经时就要把这类经文记录下来。

耶稣在说,你们的未来是何等美好,美好到难以形容。反复思忖吧,仔细琢磨吧。倘若我们真的明白天上是何等长久、何等荣耀、何等有福,而对于生活的诸多批评真的又是何等短暂,我们的负担就会减轻。耶稣说这会减少辱骂和批评的刺痛,足以使你们真的能够欢喜。这欢喜或许尚带一丝忧伤,但确是真正的欢喜。它会使你能够一如既往地工作且常常以善报恶。

仰望十字架

接下来,保罗把我们的注意力向后引到基督的作为。他说:“总要彼此包容……”注意了,这是指有人做了让你难以接受的事。我打算忍受你,因为你刚说的那些话的确伤害了我、或激怒了我、或迫使我报复你。“……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诸如被批评)总要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西 3:13)。所以,这就是向后的指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

所以,我们的内心不该被批评压垮。我们的内心不仅应充溢赏赐之大,还应充溢基督之爱,尽管我们对别人、对祂曾出言不慎,但祂还是为我们舍命了。

所以,亲爱的在德国的朋友,你并不孤单。耶稣知道,保罗知道,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乃是一场我们要打下去的争战,直到我们在世的日子结束的时候。关注真理,并以真理衡量和调整你的感觉。然后呢,当你受到批评的时候,就仰望基督的饶恕是多么伟大,仰望你的未来和祂的同在是多么美好。

本文由派博牧师事工渴慕神授权,报佳音书店翻译自:https://www.desiringgod.org/interviews/how-can-i-learn-to-receive-criticism;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