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光与盐文丛:中国基督教文学(全五册)

1. 本丛书涵盖各个基督教文学文类,是国内首次从文学史角度对用汉语写作的中国基督教文学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发掘。

2. 弥补了长期以来中国基督宗教过于重视教义而轻视基督教文学艺术的不足。

3. 中国基督宗教文学包括宗教徒创作的宗教文学、受基督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基督宗教三大领域。其中,受学者关注的是受基督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基督宗教,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基督宗教文化,而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反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界对中国基督宗教文学的体认。本丛书所选的大多作品都是宗教徒创作的基督宗教文学,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4. 理论卷所选录的中外文艺理论家对宗教与文学、什么是基督教文学、信仰与创作等关系的思考可深化中国宗教文学的创作。

本文丛为名家名作精选集,分小说卷、诗歌卷、散文卷、戏剧(儿童文学、传记)卷及理论卷,首次从文学史角度对以汉浯写作的基督教文学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导读。作品各卷收录从唐代至当代的用汉语写作的中国基督教文学作品,包括景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并序》、郭沫若《落叶》、许地山《缀网劳蛛》、老舍《老张的哲学》、张晓风《我在》《和氏璧》等名作;理论卷还收录国外有关文学与宗教关系探讨的理论文章。

包兆会,南京大学文学博士,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基督教研究硕士。现任教于南京大学文学院。香港道风山汉语基督教研究所访问学人,美国Grinnell College宗教系访问学者。近期主要从事文学与图像、图像与宗教、宗教与文学研究。著有学术专著多部,有专著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唐贞观九年(635 年),聂斯托利派阿罗本从大秦国带来经书到长安,由名相房玄龄迎接,获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这开启了景教在中国正式传播的历史,也开启了基督宗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中国基督宗教也经历了明末清初、民国、改革开放以来历史上的三次繁荣和复兴。特别在当今,随着基督宗教的发展重心逐渐向第三世界转移,亚洲和非洲的基督宗教正越来越显示其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这一背景下,世界需要了解中国基督宗教,中国基督宗教也需要向世界展现中国基督宗教文化所取得的成就。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 对中国基督宗教文化尤其文学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有系统的整理并不多,学术界对这方面也没有做很好的文献整理。基于此,总结从唐景教以来一千年来中国基督宗教在文化建设和文字事工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基督教文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就变得非常有必要,这就有了编此套丛书的想法。

本丛书有以下几个方面特色:

1.本丛书涵盖各个基督教文学文类,是国内首次从文学史角度对用汉语 写作的中国基督教文学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发掘。

2.弥补了长期以来中国基督宗教过于重视教义而轻视基督教文学艺术的不足。

3.中国基督宗教文学包括宗教徒创作的宗教文学、受基督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基督宗教三大领域。其中,受学者关注的是受基督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基督宗教,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基督宗教文化,比如杨剑龙、 马佳、罗宾逊等研究都侧重于这方面,而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反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界对中国基督宗教文学的体认。本丛书所选的大多作品都是宗教徒创作的基督宗教文学,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4.理论卷所选录的中外文艺理论家对宗教与文学、什么是基督教文学、信仰与创作等关系的思考可深化中国宗教文学的创作。

本丛书既然是基督教文学作品选集,所以什么是基督教文学成了衡量哪些作品可以入选本丛书、哪些作品不可以入选的一个重要标尺。什么是基督教文学,中外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学者对基督教文学的理解也迥异。本人认为,基督教文学有以下几个特征:

1. 由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应该是组成基督教文学的核心主干部分,这里的“基督教”既包括新教也包括天主教,所以中国新教作家和天主教作家作品都在入选范围内,本丛书的大部分作家都具有宗教徒的身份。

2. 基督教文学首先是文学,基督教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文类,即带着基督教信仰或基督教精神进行写作的文学,既然是文学,就首先需要用文学的标准和规则来衡量基督教文学,就如艾略特所说的,“一部作品是文学不是文学,只能用文学的标准来决定,但是文学的‘伟大性’却不能仅仅用文学的标准来决定。”

3. 非宗教徒创作的文学作品虽然不属于基督教文学的核心主干部分,但倘若非宗教徒创作的文学作品主要传达了基督教思想和基督教精神,这样的文学作品也属于基督教文学,比如小说卷也收录郭沫若的小说《落叶》,戏剧(儿童文学、传记)卷也收录向培良的《暗嫩》, 郭沫若和向培良都不是宗教徒。

4. 有些作品虽然涉及基督教题材、内容、圣经语汇,但基督教可能是其作品目的的副产品,该作品只不过抓住基督教旋律中一两个音符,或仅仅借用了基督教题材和语汇,其核心不是为了反映基督教精神,即使反映了却与基督教教义有所违背,这样的文学作品应不属于基督教文学。如茅盾的《耶稣之死》,作者通过精心改编,删去表现耶稣神性的情节,只留下耶稣的人性;在围绕“人性耶稣”事件中,又删除其他,只留下他与法利赛人作斗争的主线,突出了耶稣现实革命斗争的精神,耶稣这一形象与《圣经》不合;作者在作品中也不是为了表达基督教思想,而是借   着耶稣之死这一故事情节展现自己对时局的担忧以及某种救世理想。再比如穆旦诗歌中有明显的基督教话语,但他的诗歌写作走向和目的不是为了反映基督教精神。再比如  1933年艾青因为革命被关进监狱,加上身患疾病,他以为自己将死,这让他想起了《圣经》中的耶稣,于是他写下了诗歌《一个拿撒勒人的死》,突出耶稣为理想被抓,也为理想而死,遭受各样苦难,而耶稣所在时代的群众觉悟不高,作者通过写耶稣受难实际上暗含着对自己受难处境的理解,也是对自己受难的叹息,耶稣只不过是作者在特别时期精神和情感上的“抓手”。这样的诗歌不在选录范围内。

这是中国基督教文学作品的选集。对于中国基督教文学这里只强调两点: 一、这里的“中国”是指文化意义上的,所以,中国基督教文学强调不论地域和种族,只要是用汉语写作的中外作家都在入选范围,这当中既包括华人也包括传教士撰写的汉语作品。二、中国基督教文学以原创为主,也适当包括一些汉译基督教文学,如圣经文学,奠定中国基督教文学研究的前辈朱维之先生曾指出汉译圣经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并肯定汉译圣经和圣诗也是中国基督教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有人问我:中国基督教文学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我毫不犹疑地说:‘五四’以前,《国语和合本圣经》是最伟大的成就;‘五四’以后,《普天颂赞》是最伟大的成就。”这也是在诗歌卷编者专门附录“韵文体中译《圣经》选”、“中文圣诗创作选”的原因。

基督徒文学与非基督徒文学有重合也有分离的地方,重合的地方表现在 人类有着共同的处境以及对神圣之物的盼望,分离的地方表现在对这个世界和人类的困境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和出路的不同,而基督徒的文学,需要寻找这个重合点,以引起非基督徒的接受者的共鸣。

文学与信仰的结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两者关系处理不好,文学很有可能成为对经文的仿写,对教义学说和神学观念的注释,信仰绝不是宗教徒降低文学自身写作难度的借口和理由。

以上两点可作为理想的基督教文学作品与不理想的基督教文学作品之间的分野所在,也可作为衡量所撷取的基督教文学作品一个重要的尺度。

朱维之先生在编《基督教与文学》(1941)时曾提到编此书的两种希望:“第一,希望基督徒青年多发生文学的兴趣,随时注意基督教本身的文学,使自己的宗教生活美化,深刻化;更能接受文学底新挑战,扩展基督教文学新 的前程。第二,希望我国文学青年多发生对基督教的兴趣,多注意世界文学中基督教元素底的重要性,更能接受基督教底新挑战,使我国文学发出新的光辉。”朱先生的希望也是本丛书编者的希望,希望基督教文学成为中国宗教徒宗教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希望基督教文学将来成为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文类,也能够给中国文学带来新的希望和图景。

最后,感谢以下一些人。

首先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基督教文艺研究中心主任李正荣教授和副主任张欣副教授,承蒙他们厚爱,愿意让我来主持中心出钱资助的这套丛书。也感谢丛书所选录的现当代作家及其后人,他们允诺我使用丛书所选录的作品。

也感谢用各种方式帮助本丛书面世的老师、研究生及他人。其中,诗歌卷、小说卷由张春晓,散文卷、戏剧(儿童文学、传记)卷由张威,理论卷由刘宥岑、邓岚、朱燕君等初步整理及录入,曾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工作的曹务龙负责校订丛书各卷,李红梅参与了小说卷部分的校对,理论卷的部分译文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张蕴艳老师负责校对,最后本人对丛书各卷进行了最后统校和补漏,作家生平及作品导读主要由本人撰写,小部分由他人撰写的也作了最终修订。也感谢济南大学文学院刘丽霞教授在耶鲁大学帮我复印资料。

在本套丛书付梓出版之际,也特别感谢本丛书的责编王文湛先生,也感谢九州出版社的相关领导对出版本丛书的支持。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丛书中错误及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和有关专家批评指正。

是为序。

 

包兆会和园素心斋

2019 年 7 月

社会学家笔下的基督教史

报佳音号 5905
外文书名 The Triumph of Christianity: How the Jesus Movement Became the World’s Largest Religion
作者 [美]罗德尼·斯塔克
译者 张希蓓 译 / 肖云泽 校
ISBN 978-7-5203-4240-7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9.4
开本 16K
页数 514

《社会学家笔下的基督教史》内容简介

本书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罗马帝国内的一个犹太人的小教派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斯塔克对两千年的基督教史做了一个系统而精当的梳理,内容涵盖初期教会史、中世纪、宗教改革和近代基督教的增长。在这本书里,他用新视角回答了旧问题,用新方法对旧素材进行了加工,从而对2000年的基督教历史进行了非常新颖的解释。

此外,在这本书里,斯塔克祛除了很多历史的迷思,如初期的教会运动是一场穷人、边缘人和被压迫者的运动,十字军东征是一场为了物质利益的殖民战争,中世纪的虔诚与黑暗,基督教反科学,以及现代化将导致宗教的衰微。

本书整合了作者之前的《基督教的兴起》和《理性的胜利》等书的观点。可以说,这本书是斯塔克近20年研究的一个浓缩,是一本集大成之作。这本书获得了《世界》杂志年度最佳图书奖。

《社会学家笔下的基督教史》作者简介

罗德尼·斯塔克(Rodney Stark),当代最为重要的宗教社会学家之一,宗教市场理论的主要开启者,曾长期担任华盛顿大学社会学和比较宗教学教授,著有《理性的胜利》(The Victory of Reason: How Christianity Led to Freedom, Capitalism, and Western Success)和《基督教的兴起》(The Rise of Christianity: A Sociologist Reconsiders History)等书,包括与芬克(Roger Finke)合作的名著The Churching of America,1776-1990,以及与班布里奇(Williams Sims Bainbridge)合作的理论著作A Theory of Religion。

《社会学家笔下的基督教史》目录

简介

本书的规划

第一部分 圣诞前夜

第一章 宗教环境

  • 异教的神庙社会
  • 祆教徒与祭司
  • 罗马帝国中的宗教
  • 东方信仰
  • 对集会的恐惧
  • 镇压酒神崇拜
  • 反伊西斯
  • 孤立西布莉
  • 对犹太人的迫害
  • 异教“一神论”
  • 结论

第二章 多种形态的犹太教

  • 希律王
  • 撒玛利亚人(Samaritans)
  • 希腊化犹太教
  • 犹太多元主义
  • 弥赛亚派
  • 结论

第二部分 帝国的基督教化

  • 第三章 耶稣与耶稣运动
  • 第四章 向犹太人和外邦人传教
  • 第五章 基督教与特权阶层
  • 第六章 苦难与仁慈
  • 第七章 对于女性的吸引
  • 第八章 迫害与委身
  • 第九章 对基督徒的增加的估计

第三部分 巩固基督教欧洲

  • 第十章 君士坦丁好坏参半的护佑
  • 第十一章 异教之死
  • 第十二章 伊斯兰教和东方与北非基督教的覆灭
  • 第十三章 欧洲的回应:以十字军东征为例

第四部分 中世纪的潮流

  • 第十四章 “黑暗时代”和其他传说中的时期
  • 第十五章 民众宗教
  • 第十六章 信仰与科学“革命”

第五部分 基督教的分裂

  • 第十七章 两个“教会”和异端的挑战
  • 第十八章 路德的宗教改革
  • 第十九章 关于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令人震惊的真相

第六部分 新的世界和基督教的发展

  • 第二十章 多元主义和美国的虔诚
  • 第二十一章 世俗化:事实与虚构
  • 第二十二章 全球化
  • 结论

参考书目

注释

索引

宗教文明品析丛书:基督教

报佳音号 5880
作者 游斌 潘少铎 郭白歌
ISBN 978-7-5162-0977-6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5.11
开本 16K
页数 195

《宗教文明品析丛书:基督教》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宗教文明品析丛书”,是其中的第十种。

本书分为八个章节,各章节的内容分别是基督教诞生的世界、从耶路撒冷到地中海、基督教与罗马帝国、帝国的教会、中世纪的东西部教会、宗教改革运动、圣书与信仰、神学:谈论上帝的学问等。

《宗教文明品析丛书:基督教》作者简介

游斌,江西丰城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研究专长为旧约圣经、宗教间对话。著有《圣书与圣民:古代以色列的历史记忆与族群建构》、插图本《基督教史纲》等书。

潘少铎,男,陕西澄城人,中央民族大学宗教学博士。

郭白歌,女,河南洛阳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博士。曾在以色列巴伊兰大学历史系、美国波士顿大学宗教学系访学。现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辑。

《宗教文明品析丛书:基督教》目录

序一(牟钟鉴)

序二(刘成有)

第一章 基督教诞生的世界

一、耶和华的仆人二、以赛亚三、犹太群体

第二章 从耶路撒冷到地中海

一、基督的一生二、福音初传三、保罗四、早期教会五、信仰的澄清六、早期教会的崇拜礼仪

第三章 基督教与罗马帝国

第一节 使徒教父

第二节 基督宗教与罗马帝国的冲突

  • 一、迫害与殉道
  • 二、信仰、文化和政治的冲突
  • 三、“凭此记号必胜”
  • 四、基督教成为合法宗教

第三节 基督宗教早期的发展

  • 一、殉道者的血
  • 二、修道运动的动力
  • 三、圣安东尼的个人隐修
  • 四、集体修道制度的兴盛和传播

第四节 基督教思想的系统化

  • 一、希腊护教士
  • 二、基督宗教的犹太化倾向
  • 三、爱的上帝?
  • 四、诺斯替主义的浪潮
  • 五、圣灵里的洁净
  • 六、基督和上帝
  • 七、失节者

第五节 教父和教会

  • 一、爱任纽和拉丁教父
  • 二、亚历山大学派
  • 三、安提阿学派
  • 四、教父的思想与教会的管理
  • 五、初期教会的信仰生活

第四章 帝国的教会

第一节 基督宗教征服欧洲

  • 一、基督宗教与罗马帝国
  • 二、拜占庭帝国
  • 三、日耳曼人和他们的基督教信仰
  • 四、法兰克——教会的长女
  • 五、不列颠群岛反哺欧洲大陆
  • 六、基督宗教在欧洲其他地区
  • 七、伊斯兰教的兴起

第二节 大公会议的发展

  • 一、多纳图派引发的圣洁与失节问题
  • 二、阿利乌主义与第一次尼西亚大公会议
  • 三、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
  • 四、以弗所大公会议和卡尔西顿大公会议
  • 五、东西方教会分裂前的几次大公会议
  • 六、修道运动的发展与改革

第三节 教会的导师

  • 一、希腊教父
  • 二、安布罗斯与奥古斯丁
  • 三、哲罗姆
  • 四、加洛林文艺复兴时代的神学

第四节 罗马天主教与东正教

  • 一、早期罗马教会的优先权
  • 二、教宗大利奥对首席权的发展
  • 三、“上帝的执政官”——大格里高利
  • 四、教宗势力的增长和“教宗国”
  • 五、东西方教会的分裂

第五节 教会生活

  • 一、教会组织与治理
  • 二、教会礼仪
  • 三、节日

第五章 中世纪的东西部教会

第一节 教宗与国王的博弈

  • 一、教会自主权的觉醒
  • 二、罗马教会改革
  • 三、十字军东征
  • 四、教廷权势的顶峰
  • 五、阿维尼翁之囚和西部大分裂

第二节 拜占庭帝国和东正教

  • 一、拜占庭帝国的衰落
  • 二、东正教的隐修制度

第三节 信仰的深入

  • 一、新的修会
  • 二、西部神学的发展
  • 三、异端和裁判

第四节 基督宗教文化与文艺复兴

  • 一、基督宗教教育与大学
  • 二、文艺复兴

第六章 宗教改革运动

第一节 宗教改革激荡欧洲

  • 一、路德掀起了风暴
  • 二、慈运理在苏黎世
  • 三、日内瓦——新教的罗马
  • 四、再洗礼派
  • 五、政治考量下的英国宗教改革
  • 六、欧洲其他国家的宗教改革

第二节 罗马天主教的改革

  • 一、修会精神的复兴与耶稣会
  • 二、特伦托大公会议
  • 三、天主教的海外宣教
  • 四、天主教与新教的斗争与和平

第三节 敬虔运动和法国大革命

  • 一、欧洲的敬虔运动
  • 二、北美的大觉醒运动
  • 三、法国大革命对欧洲教会的破坏

第四节 时代的变化

  • 一、19世纪以后的天主教
  • 二、新教的发展
  • 三、现代东正教
  • 四、普世合一运动

第七章 圣书与信仰

第一节 正典:信仰的泉源

  • 一、有形可见的信仰泉源
  • 二、正典的标准

第二节 与上帝的盟约

  • 一、《旧约》的文本与正典
  • 二、《旧约》提要

第三节 基督的新约

  • 一、《新约》正典
  • 二、《新约》提要

第八章 神学:谈论上帝的学问

第一节 神学是什么

第二节 神学的来源

  • 一、上帝的普遍启示
  • 二、特殊启示及其具体样式

第三节 三位一体的上帝

  • 一、救赎历史中的三位一体
  • 二、神性本质相同的三位一体
  • 三、内在关系交互的三位一体

第四节 上帝的创造与人

  • 一、上帝的超越性
  • 二、上帝的临在性
  • 三、上帝的形象

第五节 神人的中保

  • 一、耶稣的人性与神性
  • 二、基督的救赎
  • 三、基督的职分

第六节 圣灵与教会

  • 一、圣灵的工作
  • 二、圣灵作为恩赐
  • 三、圣灵的殿

附:《圣经》(和合本)中文卷名缩写及英文对照

参考书目

后记

基督教思想史(全三卷,重印到货!)

报佳音号 5886
外文书名 A History of Christian Thought (3 vols)
作者 [美]胡斯都·L.冈察雷斯(Justo L. González)
译者 陈泽民、孙汉书、司徒桐、莫如喜、陆俊杰
ISBN 978-7-5447-0226-3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0.10
开本 16K
页数 1311

《基督教思想史》内容简介

《基督教思想史》共三卷,是神学家冈察雷斯多年研究的成果和代表作,也是基督教思想研究的一部权威著作。作者在书中系统阐述了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宗教改革直至20世纪的神学思想,着重分析了基督教各种教义和各种流派的实质和历史背景,以及其形成过程。其观点公允,分析客观,文字通俗,历来为教内外研究人员所称道。

本书中文版于2002年8月由金陵协和神学院出版。当时翻译和出版这部书,主要是供国内和国外使用汉语的神学院校作教材,并作为教内外学术界研究基督教神学史、哲学史、文化史的参考用书。为一些对神学没有太多了解的学生与读者提供了关于基督教思想史的基础知识和有关历史背景,有助于对基督教思想史的学术研究。

《基督教思想史》作者简介

胡斯都·L.冈察雷斯(Justo L. González,1937-),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历史神学博士学位。著有《基督教思想史》、《路加所讲的故事》和《基督教史》等书。

《基督教思想史》是他多年研究的成果和代表作,也是基督教思想研究的权威著作。作者在书中系统阐述了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及宗教改革直至20世纪的神学思想,着重分析了基督教各种教义与各种流派的实质和历史背景以及其形成过程。其观点公允,分析客观,文字通俗,历来为教内外研究人员所称道。

《基督教思想史》目录

第1卷

序言

致汉语读者

译者的话

英译本第二版序言

英译本第一版序言

前言

缩略语

  • 第一章导言
  • 第二章 基督教的摇篮
  • 第三章 使徒后期教父神学
  • 第四章 希腊护教者
  • 第五章 早期异端:挑战与回应
  • 第六章 艾雷尼厄斯
  • 第七章 德尔图良
  • 第八章 亚历山大学派:克莱门特与奥利金
  • 第九章 3世纪的西方神学
  • 第十章 奥利金之后的东方神学
  • 第十一章 阿利乌争辩与尼西亚会议
  • 第十二章 尼西亚会议后的阿利乌争辩
  • 第十三章 亚他那修的神学
  • 第十四章 迦帕多西亚三杰
  • 第十五章 西方教会的三一论教义
  • 第十六章 基督论争辩的开始
  • 第十七章 聂斯脱利争辩与以弗所会议
  • 第十八章 卡尔西顿会议
  • 第十九章 坚持使徒传统抑或背教?

附录

索引

第2卷

英译本第一版序言

缩略语

  • 第一章 奥古斯丁的神学
  • 第二章 奥古斯丁之后的西方神学
  • 第三章 第四次与第六次普世大公会议之间的东方神学
  • 第四章 加洛林时期的复兴
  • 第五章 黑暗时期
  • 第六章 12世纪的复兴
  • 第七章 从伊斯兰征服至第四次十字军的东方神学
  • 第八章 13世纪概况
  • 第九章 13世纪的奥古斯丁传统
  • 第十章 多米尼克学派
  • 第十一章 极端亚里士多德主义
  • 第十二章 君士坦丁堡陷落前的东方神学
  • 第十三章 中世纪后期的神学
  • 第十四章 黎明抑是黄昏

附录

索引

第3卷

英译本第一版序言

缩略语

  • 第一章 一个时代的终结
  • 第二章 马丁·路德的神学
  • 第三章 乌尔里希·慈温利与改革传统的起源
  • 第四章 再洗礼派与激进的宗教改革运动
  • 第五章 协和信条以前的路德神学
  • 第六章 约翰·加尔文的改革神学
  • 第七章 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 第八章 天主教改革运动中的神学
  • 第九章 路德派正统化的神学
  • 第十章 加尔文之后的改革宗神学
  • 第十一章 个人宗教虔诚的新觉醒
  • 第十二章 转变中的哲学背景
  • 第十三章 19世纪的新教神学
  • 第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罗马天主教神学
  • 第十五章 君士坦丁堡陷落后的东方神学
  • 第十六章 20世纪的神学

最后总的看法

附录

索引

《基督教思想史》序言

《基督教思想史》是神学家冈察雷斯多年研究的成果和代表作,也是基督教思想研究的一部权威著作。作者在书中系统阐述了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宗教改革直至20世纪的神学思想,着重分析了基督教各种教义和各种流派的实质和历史背景,以及其形成过程。其观点公允,分析客观,文字通俗,历来为教内外研究人员所称道。

这本书为一些对神学没有太多了解的学生与读者提供了关于基督教思想史的基础知识和有关历史背景,有助于对基督教思想史的学术研究。 《基督教思想史》中文版于2002年8月由金陵协和神学院出版。当时翻译和出版这部书,主要是供国内和国外使用汉语的神学院校作教材,并作为教内外学术界研究基督教神学史、哲学史、文化史的参考用书。

《基督教思想史》当年由金陵协和神学院出版发行,未在各地新华书店或其他发行机构销售。当时适逢我院建校五十周年校庆,将该书的出版作为校庆献礼,赠送给参加校庆活动的嘉宾、校友和在校同学。全国十几所神学院校用它作为教材。中文译本得到了各基督教研究机构、基督教界的好评,也得到了港澳基督教界与学术界以及海外华人的好评。第一次印刷6000册,已销售一空。近来有许多单位和读者来信要求再版。现由陈泽民、赵红军同工、许列民先生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审阅,略加修订,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

《基督教思想史》文摘

有些基督教学者用柏拉图两个世界的学说来解释基督教神学中关于“世界”和关于“天和地”的教义。用柏拉图哲学可以论证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并不是最终的实体;在这以外还另有一些更有价值属于另一体系的实体。

不难理解,这种学说对当时受迫害的教会是很有魅力的。有些基督徒由于接受这种学说,对现实的物质世界采取否定上帝创造的教义。尤其是因为在柏拉图的哲学中,带着从伦理上来区别这两个世界的倾向,认为可见的世界是邪恶的处所,只有理念的世界才是人类生活和道德所追求的目标,这就更加强了基督教某些派别中轻视尘世的倾向。 柏拉图的灵魂不朽论很早就受到基督徒的重视。他们企图从希腊哲学中寻找基督教关于来生的教义的依据。

既然柏拉图都肯定灵魂是不朽的,那么异教徒又何必嘲弄基督教关于来生的信念呢?其实用这种论证来为基督教辩护的人,并没有认识到柏拉图思想体系中,来生并不是上帝的一种恩赐,而是人里面固有的神性自然发展的结果。柏拉图主张灵魂永生和躯体永死,因为他认为只有灵魂才能永远存在。他不仅承认灵魂不朽,而且还可能承认灵魂的先在和轮回。这些主张都是基督教所没有的。

可是在基督教思想家中,由于热衷引用柏拉图哲学来阐述他们的新的信仰,而把这些主张的一部分或全部都纳入他们教义体系中,也不乏其人。 柏拉图的认识论立足于对感性知识的怀疑。他认为只靠感觉不可能达到真知。并不是感觉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它所提供的知识仅限于物质世界,而不是理念。

企鹅欧洲史5·基督教欧洲的巨变:1517-1648

报佳音号 5857
外文书名 Christendom Destroyed: Europe 1517-1648 (The Penguin History of Europe)
作者 [英]马克·格林格拉斯
译者 李书瑞
ISBN 978-7-5086-9436-8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月 2018.12
开本 32k
页数 838

《企鹅欧洲史5·基督教欧洲的巨变:1517-1648》推荐辞

想理解欧洲社会与宗教变迁,这部扎实细致的作品不可错过。

——《中西部书评》

从撼动罗马天主教会统治地位的宗教改革,到确立民族国家观念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全面描述近代欧洲的诞生过程,翔实可信。

——《经济学人》

《基督教欧洲的巨变》让我们看到,在那个艺术、建筑、知识大大发展的年代里,欧洲人经历了何等的混乱与焦虑。格林格拉斯细说各个城市、国家的历史,提醒我们,是“好奇心撼动了基督教欧洲”。

——《出版人周刊》

《企鹅欧洲史5·基督教欧洲的巨变:1517-1648》内容简介

中世纪时,居住在西欧的人们普遍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基督教的大同世界里,那是一个信仰共同体,一个关于欧洲团结的伟大规划,发展的时间超越千年。然而,在仅仅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烟消云散,只留下了一点迷梦,取而代之的,是新诞生的地理实体“欧洲”。

1517年,马丁·路德向罗马天主教会宣战,统一表象下的不安分因素爆发出来,将欧洲搅得天翻地覆。教义冲突取代了共同信仰,基督教共和国斗得你死我活,王朝战争和军事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们发现了新科学,发现了新世界,也重新发现了欧洲。

1648年之后,统一基督教世界的理念已土崩瓦解,欧洲成了一个地理形状,一张可以显示裂痕的地图,一种划分政治、经济和社会碎片的方式。在失序、混乱与重建中,近代欧洲渐渐成形。

《企鹅欧洲史5·基督教欧洲的巨变:1517-1648》作者简介

马克·格林格拉斯(Mark Greengrass),谢菲尔德大学近代早期欧洲史荣休教授,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员,获法国棕榈教育骑士勋章。著有《管理激情:法兰西王国的和平与改革,1576—1585》、《亨利四世时期的法国》、《法国宗教改革》等多部著作。

《企鹅欧洲史5·基督教欧洲的巨变:1517-1648》目录

“企鹅欧洲史”系列中文版总序

《基督教欧洲的巨变:1517-1648》导读

引言

  • 第一章 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瓦解

从“白银时代”到“黑铁世纪”

  • 第二章 人口补充
  • 第三章 城市与乡村
  • 第四章 财富与贸易
  • 第五章 贵族的追求

掌握世界

  • 第六章 世界中的欧洲
  • 第七章 观察天地
  • 第八章 了解世界

多灾多难的基督教世界

  • 第九章 查理五世时代的政治与帝国
  • 第十章 大分裂
  • 第十一章 反动、压迫、改革

彼此相争的基督教诸共和国

  • 第十二章 以神之名的冲突
  • 第十三章 与宗教分歧共存
  • 第十四章 教会与世界
  • 第十五章 十字军东征的式微

混乱中的基督教列国

  • 第十六章 国家事务
  • 第十七章 对峙中的各国
  • 第十八章 大战
  • 第十九章 从东到西的混乱时代

结语 欧洲的震颤

致谢

延伸阅读

1901-1920年中国基督教调查资料(原《中华归主》修订版,上下两卷)

报佳音号 5822
外文书名 The Christian Occupation of China, 1901-1920
作者 中华续行委办会调查特委会 编
译者 蔡詠春 文庸 段琦 杨周怀
ISBN 978-7-5004-0007-3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07.9
开本 16K
页数 1664

《1901-1920年中国基督教调查资料》内容简介

本书是基督教(新教)1901-1920年在华传教事业的统计资料,内容丰富翔实,其范围大大超出了宗教状况。它不但是了解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历史的一面镜子,而且“是帝国主义利用教会收集我国情报的历史证明”。但在客观上,作为全面了解当时中国国情的资料,它具有文献资料价值。书内对我国20世纪初期各省的行政区域、面积、边界、城市人口、地势、山川、民族、语言、气候、物产资源、经济状况、交通、邮电、教育、医疗设施等以及传教史和宗教活动情况等,都进行了极其周密的调查研究,其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传教的范围。因此,本书不仅是研究中国基督教史非常难得的珍贵文献,更是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性工具书。

《1901-1920年中国基督教调查资料》(原中华归主修订版)的英文版和中文版均问世于1922年,英文版题名为The Christian Occupation of China(“基督教占领中国”),中文版题名为《中华归主》。这部书的英、汉本不同。英文本有导言、序言、正文十四编、附录九篇、索引一篇。原汉文译本只有正文六编(把第三编分为两编。名为七编)、附录三篇。汉译本对照英文本,文字有删削和改动。这部书是了解1921年前基督教在中国活动的重要资料,也是了解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历史的宝贵资料。

《1901-1920年中国基督教调查资料》目录

上卷

出版说明

汉译本新版序言

宣教会工作的定义

导言

序言

译名释要

基督教宗派名称释要

中国基督教差会机关名称释要

第一章 调查工作的一般背景

  • 第一节 中国的地理与政治区域
  • 第二节 中国的语言区域和语言的发展
  •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 第四节 中国的交通
  • 第五节 中国人民经济生活的变化
  • 第六节 正在健全的工厂制度
  • 第七节 基督教以外的中国宗教

第二章 近二十年来中国基督教运动的改革与进步(1900-1920)

  • 第一节 教会周围环境的变化
  • 第二节 教会地位的改变与进步
  • 第三节 教会范围的扩大
  • 第四节 教会人才的增长
  • 第五节 教会生活的变化与进步
  • 第六节 教会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
  • 第七节 合作事业的发展
  • 第八节 睦谊感情的增长
  • 第九节 教会重点事业的变化

第三章 各省基督教事业概况

  • 第一节 安徽(皖)
  • 第二节 浙江(浙)
  • 第三节 直隶(直)(河北省)
  • 第四节 福建(闽)
  • 第五节 河南(豫)
  • 第六节 湖南(湘)
  • 第七节 湖北(鄂)
  • 第八节 甘肃(甘)
  • 第九节 江西(赣)
  • 第十节 江苏(苏)
  • 第十一节 广西(桂)
  • 第十二节 广东(粤)
  • 第十三节 贵州(黔)
  • 第十四节 山西(晋)
  • 第十五节 山东(鲁)
  • 第十六节 陕西(秦)
  • 第十七节 四川(蜀)
  • 第十八节 云南(滇)
  • 第十九节 东北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

第四章 特别行政区与无基督教工作地区

  • 第一节 西南各省
  • 第二节 甘肃省的广大未开辟地区
  • 第三节 内外蒙古
  • 第四节 新疆
  • 第五节 川边
  • 第六节 青海
  • 第七节 西藏

第五章 各省宣教事业的比较

  • 第一节 宣教师驻在地建立的先后次序
  • 第二节 宣教师驻在地的基督教事业

第六章 各大宣教会宣教地及宣教事业的比较

  • 第一节 宣教地
  • 第二节 差会总堂历史
  • 第三节 外国职员
  • 第四节 中国职员
  • 第五节 基督教教育
  • 第六节 学校及医院方面的协作事业
  • 第七节 宣教会公务所
  • 第八节 宣教地

下卷

第七章 大宗派宣教地及工作之比较

  • 第一节 导言
  • 第二节 大宗派宣教地
  • 第三节 概论

第八章 各国宣教师宣教工作的比较

第九章 特殊阶层中的基督教事业

  • 第一节 中国西南部的土著民族
  • 第二节 傣族中的基督教事业
  • 第三节 客家人中的基督教事业
  • 第四节 中国穆斯林中的基督教工作
  • 第五节 海外华侨中的基督教工作
  • 第六节 中国国立学校学生与基督教
  • 第七节 中国的盲人
  • 第八节 华南船上居民中的宣教事业
  • 第九节 邮电职工中的宣教事业
  • 第十节 人力车夫中的基督教事业
  • 第十一节 中国青少年中的基督教工作
  • 第十二节 中国基督教青年会
  • 第十三节 中国基督教女青年会
  • 第十四节 司徒布道基金
  • 第十五节 在华外籍人员中的宗教工作
  • 第十六节 本章译注

第十章 中国教会

  • 第一节 会社教堂
  • 第二节 自立的中国教会
  • 第三节 中国教牧现状
  • 第四节 基督教在大城市中的事业
  • 第五节 中国教会的宣教活动
  • 第六节 教会、学校和家庭中的宗教教育
  • 第七节 夏令会
  • 第八节 中国的娼妓问题
  • 第九节 中国的酒害问题
  • 第十节 本章译注

第十一章 教育事业

  • 第一节 国立学校教育现状
  • 第二节 中国基督教教育
  • 第三节 关于中国中学的资料和评论
  • 第四节 师范学校和师资训练班
  • 第五节 圣经学校
  • 第六节 神学教育
  • 第七节 中国教会大学
  • 第八节 农业宣教会
  • 第九节 教会学校的职业教育
  • 第十节 中国现代医药教育
  • 第十一节 宣教师华语学校
  • 第十二节 外国儿童学校

第十二章 医药事业

  • 第一节 教会医院的科学效率(各宣教会比较)
  • 第二节 教会医院科学效率研究的摘要(各省比较)
  • 第三节 中国的卫生教育
  • 第四节 中国结核病的一些情况
  • 第五节 中国的麻风病
  • 第六节 非法贩毒
  • 第七节 罗氏医社的活动
  • 第八节 在华宣教师家庭健康情况——摘要

第十三章 基督教文字事业

  • 第一节 中国基督教文字事业调查
  • 第二节 基督教中文书籍的实际需要
  • 第三节 基督教文字事业的出版和发行机构
  • 第四节 中国的《圣经》翻译和发行工作
  • 第五节 推销宗教书籍的活动
  • 第六节 白话文宗教报刊
  • 第七节 报纸和报纸布道
  • 第八节 罗马天主教教会的文字事业

第十四章 罗马天主教会与俄罗斯正教会

  • 第一节 罗马天主教会在中国的传教活动
  • 第二节 中国的俄罗斯正教会

附录一 各省基督教事业统计表

附录二 邮政地图

附录三 罗马天主教会中外神甫驻在地

附录四 每一万人口中国立小学学生平均数

附录五 宣教师驻在地建立年表等

  • 宣教师驻在地建立年表
  • 五年内拟建立的总堂(1919-1924)
  • 教会中学分布表
  • 教会医院分布表
  • 五年内拟建的教会医院(1919-1924)

附录六 睦谊协约宣言

  • 宣言
  • 睦谊协约宣言的采纳

附录七 中国城市人口估计表

附录八 中国基督教宣教会1920年统计资料

附录九 基督教在印度支那

外国宣教师译名表(英-汉)

外国宣教师译名表(汉-英)

专有名词译名表(英-汉)

专有名词译名表(汉-英)

中国基督教差会机关名称表(中文译名-英文简称)

译后记

重印后记

基督教伦理学导论

报佳音号 5723
外文书名 Introduction to Christian Ethics
作者 [德]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
译者 刘平
ISBN 978-7-5426-6033-6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年月 2017.11
开本 16K
页数 87

《基督教伦理学导论》内容简介

本书在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Daniel Ernst Schleiermacher)恢弘的知识结构规划中占据的地位非常明显而确定。作者接受在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之间所作的即为通行的区别,认为一切知识都可以归属于前者或后者的名下。他认为,宗教的本质既非神学,亦非伦理学。

本书属于“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系列丛书,同属此丛书的有《曼多马著作集:芬兰学派马丁·路德新诠释》、《来临中的上帝》(莫尔特曼 著)、《基督教神学原理》(麦奎利 著)、《护教篇》(德尔图良 著)、《英语文学与圣经传统大词典》(谢大卫 主编)、《优西比乌:生平、作品及声誉》(麦克吉佛特 著)、《本笃会规评注》(普契卡 著)、《自我与历史的戏剧》(尼布尔 著)、《基督教伦理学导论》(施莱尔马赫 著)等书。

《基督教伦理学导论》目录

总序

英译者的致谢英译者的笔记

第一章 英译者导言

  • 《基督教伦理学》的思想背景
  • 施莱尔马赫体系中的《基督教伦理学》
  • 神学和伦理学(信仰指导和道德指导)
  • 《基督教伦理学》的组织结构
  • 《基督教伦理学》版本:约纳斯版和培特版
  • 施莱尔马赫与当代基督教伦理学

第二章 基督教伦理学导论

  • 神学和伦理学的密切关系
  • 基督教共同体的独特特征
  • 基督教伦理学受到现在(和平)时代的限制
  • 基督教伦理学受到新教教会中独特精神的限制
  • 与理性神学和理性义务伦理学的关系
  • 作为行动原则的神意识
  • 思想和行动同样原始地表达更加原始的倾向
  • 严格的“教义学”形式必不可少
  • 圣经中的道德运用
  • “讨神喜悦”与救赎事实之间的关系
  • 以超人的方式表现基督位格的伦理结果
  • “道德”和“教义”上一致的错误
  • 宗教改革中与伦理相关的原则
  • 关于恰当的圣经解经学上的冲突带来的益处
  • 以描述形式替代命令形式
  • 在“嗣子”中克服旧约经世观:圣灵时代的来临
  • 辨认直接明了的描述
  • 思考伦理学历史
  • 冲突中的净化力量
  • 自我表达行为和有效行为之间的差别
  • 为快乐或痛苦修正的行动冲动
  • 基督里的喜悦以及与世界交通
  • 特殊表达式和普遍表达式的关系
  • “教义学上的”差别对于伦理学的意义
  • 虔敬与实际的政治一社会关系的联姻
  • 扩展和进步
  • 辨别整体以及对立的观点
  • 消除关于伦理学原则和道德行为能力之争
  • 争战教会和得胜教会之间的差别
  • 基督教伦理学的两个焦点
  • 新教教会和罗马天主教会的对立
  • 积极道德和消极道德
  • 教会论对于组建伦理学的意义
  • 基督徒生活优先于基督教伦理学
  • 义务中的概念冲突和时间冲突
  • 在自我表达行为中有有效行为,反之亦然
  • 从属的二元划分:播散行为和矫正行为
  • 对源自于争战教会和得胜教会的行为类型的分类毫无遗漏
  • 冲突的解决之道
  • 在认识到新旧生活矛盾中的道德起点

基督教神学思想史(一个跌宕起伏、趣味盎然、激动人心的故事!)

报佳音号 5633
外文书名 The Story of Christian Theology
品牌 橡树
作者 [美]罗杰·奥尔森(Roger Olson)
译者 吴瑞诚 徐成德
ISBN 978-7-208-12208-6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4.5
开本 16K
页数 644

《基督教神学思想史》推荐辞

这本书(北大出版社版)于2003年出版后,深受欢迎,已经重印达五次之多。它打开了许多人的神学视野,由于奥尔森讲述的神学思想史是上帝的救恩在历史中的展开,有人甚至因为读这本书而信了主。

——著名出版人 游冠辉

一座丰碑!本书可读性极强,是基督教神学思想史的有益向导,颇受欢迎。

——布洛伊奇(Donald Bloech),杜比克神学院神学教授

奥尔森以讲故事的方式为古老而美丽的历史神学穿上了时髦的新衣,并使之向当代读者说话。

——雪莱(Bruce Shelley),丹佛神学院教会史教授,著有《基督教会史》等书

谁应该读《基督教神学思想史》?

在基督教神学和历史方面未受过启蒙教育的平信徒、神学生,以及有意要在历史神学上“再充电”的教师和教牧人员。

《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的是上帝的救恩故事,这个故事充满了跌宕起伏的情节、趣味盎然的人物和激动人心的观念。奥尔森将两千年的神学思想史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在神学思想史领域立下了一块丰碑。该书荣获《今日基督教》杂志“2000年度好书奖”、2000年美国基督教出版联盟“神学图书金奖”、《基督教历史》杂志“基督教历史类好书奖”,成为历史神学的通用教材。

本书属于橡树文字工作室出品之“基督教文化译丛”,同属此丛书的还有《基督教会史》、《基督教神学导论》、《基督教释经学》、《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和《圣经的来源》等书。

台湾校园出版社繁体版《基督教神学思想史》推荐辞

三个特点使本书在许多看似相似的神学史著作中显得卓然出众,使大多数基督徒都能体会风檐展书读——在扉页中与古人神交的乐趣。

其一,以叙述故事的方式呈现神学历史

虽没有坊间小说的情节,但对形成各国信仰特色的事件、运动,思想沿革中的传说掌故,娓娓道来,读之倍觉亲切。

其二,以大处着眼的功力呈现精彩片段

要以如椽之笔,书尽每个神学派别在历史中的发展,这是撰史者胸中蛰伏不去的花豹。面对这个挑战,深谙教会历史长河之堂奥的奥尔森,以重大的神学发展为主轴,九个重点贯串了两千年历史。

其三,以救赎宏恩为主轴,会通五花八门的神学派别

借着近百位粉墨登场的神学家,作者不断的强调他对救恩的关注。作者提醒我们:历史的主轴在于救恩——救恩的实底、救恩的发展,神和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都为要使神的救恩得以实现。

神学课本给人的印象是艰涩而深奥,如能有一本有趣而可读性高的神学思想史,肯定对基督教教义的推广有帮助。本书虽名为《神学的故事》,其论述绝不含糊马虎,有思想史的恢宏体制,也有神学论述的深度。更可贵的,本书以亲切易读的语句与读者相见,缩短了一般人对神学书籍的距离。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重要的事件及名词,本书都加上解释,特照顾初入门的读者。因此,本书适合平信徒自我研习,神学生进修及教牧参考。

——中国神学研究院 杨庆球博士(著有《中国文化新视域》等书)

《基督教神学思想史》作者简介

罗杰·奥尔森(Roger Olson),美国贝勒大学特鲁伊特神学院基督教神学与伦理学教授,《基督教学者评论》编辑,曾任美国神学协会主席。著述颇丰,国内已出版他与格伦斯(Stanley J.Grenz)合著的《二十世纪神学评介》和《谁需要神学》。

《基督教神学思想史》目录

“基督教文化译丛”总序

引言 讲述基督教神学的故事

第一部分 序幕:2世纪基督教思想的冲突

  • 第一章 三个制造混乱的异端
  • 第二章 使徒教训的回声
  • 第三章 护教者为信仰辩护
  • 第四章 爱任纽智抗异端

第二部分 换场:3世纪神学的张力与转变

  • 第五章 北非思想家站在哲学天平的两端
  • 第六章 奥利金留下令人头痛的遗产
  • 第七章 西普里安力倡救恩与教会合一
  • 第八章 基督教会采取联合行动

第三部分 转折:三位一体之争

  • 第九章 基督的神性之争
  • 第十章 尼西亚信经的确立
  • 第十一章 阿塔那修顽强捍卫“本体相同”说
  • 第十二章 卡帕多西亚教父确立“三位一体”教义

第四部分 插曲:基督位格之争

  • 第十三章 安提阿学派与亚历山大学派之争
  • 第十四章 聂斯脱利与西利尔的一性二性之争
  • 第十五章 卡尔西顿定义保护了神秘的奥秘
  • 第十六章 基督论争辩的余波

第五部分 分裂:东正教与天主教一分为二

  • 第十七章 奥古斯丁宣告神的荣耀和人的败坏
  • 第十八章 西方教会成为罗马天主教
  • 第十九章 东方教会成为东正教
  • 第二十章 大分裂造成两个传统

第六部分 换景:经院哲学带来神学的春天

  • 第二十一章 安瑟伦与阿伯拉尔的神学思辩
  • 第二十二章 阿奎那:天主教神学的典范
  • 第二十三章 宗教改革先锋挑战经院哲学

第七部分 转捩:西方教会的宗教改革与分裂

  • 第二十四章 路德重新发现福音原貌
  • 第二十五章 茨温利和加尔文将新教教义系统化
  • 第二十六章 重洗派回到基督教的源头
  • 第二十七章 英国与罗马的宗教改革

第八部分 换装:新教神学的多元化

  • 第二十八章 阿明尼乌试图改革荷兰的改革宗
  • 第二十九章 敬虔主义意欲更新路德宗神学
  • 第三十章 清教徒、循道宗力图复兴英国神学
  • 第三十一章 自然神论试图改造新教神学

第九部分 变奏:自由派与保守派对现代性的回应

  • 第三十二章 自由派迁就现代主义
  • 第三十三章 保守派固守城池
  • 第三十四章 超越自由、保守的新正统派
  • 第三十五章 现代神学进入多元发展的新纪元

尾声 永不落幕

缩略表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基督教学术(第十五辑)

报佳音号 5617
作者 徐以骅、张庆熊 主编
ISBN 978-7-5426-5578-3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年月 2016.9
开本 32k
页数 389

《基督教学术(第十五辑)》内容简介

『报佳音编辑注:本辑稿件,主要来自于国内外高校的青年学者,涉及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等各个学科。我们看了若干论文,学者们的学识让人惊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同意这些研究得出的所有结论,譬如第四篇“《以斯帖记》与中东神话传统”,其推论就过于大胆,结论不能让人信服。我们之所以上架本书,除了认可稿件本身的学术质量,还在于这些基于神学、社会学、历史学、圣经文本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值得教会重视、反省。』

《基督教学术》(Christian Scholarship)创刊于2002年,由复旦大学 哲学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 和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 联合举办,目前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每年出版二辑。主要刊载关于中外基督宗教的哲学、神学、圣经研究、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社会学、新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论文、综述、书评和调查报告。现已出版《基督教学术(第十八辑)》、《基督教学术(第十七辑)》、《基督教学术(第十六辑)》、《基督教学术(第十五辑)》等书。

本书是其中的第十五辑,主要分为《圣经》与神/哲学研究、宗教与社会、历史研究和学术述评等四个部分。

《基督教学术(第十五辑)》目录

第十五辑序言

Contents

专稿

  • 基督教神学教育中国化的回顾和展望(徐以骅)

《圣经》与神/哲学研究

  • 论布伯的会社理论及其对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的启示(崔岐恩 黄毅)
  • 试析齐齐乌拉斯的位格本体论及其神观和人观的革新(姜廷翠)
  • 《以斯帖记》与中东神话传统(刘玉)
  • 现代科技兴起之基督教背景——兼谈圣经与生态危机的历史关联(黄增喜)
  • 司各脱的自然法理论(汉纳斯·默勒 著;王首贞 译)

宗教与社会

  • 土山湾孤儿院职业教育发展及其宗教逻辑分析(刘骞 周博文)
  • 修道成风——河北T地天主教信仰调查报告(熊威)
  • 藏彝走廊上天主教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以四川省土城藏族乡为例(陈光军)

历史研究

  • 16-18世纪耶稣会传教艺术的起源及其若干特征(顾卫民)
  • 詹森派与“中国礼仪之争”(黄佳)
  • 明末儒者天主教徒朱宗元思想探析(莫铮宜)
  • 晚清华籍神父黄伯禄中西传略考述(李强)
  • 他者与自我——瑞华浸信会传教士在华战争处境探析(陈静)
  • 何为中心?——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理论述评(王德硕)

学术述评

  • 拜占庭皇帝朱利安复兴异教政策研究综述(张娓)
  • 明末清初传教士在江南刊刻汉文西学文献述论(王申)
  • 大航海时代日本基督教版书籍中的东西方思想碰撞(段世磊)
  • 明末科技与宗教的互动——徐光启引进红夷大炮事略述评(雷环捷 朱路遥)
  • 从《天风》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会关于“异端邪说”的论述(王志希)
  • 宗教信仰自由定义研究(程洪猛)

《基督教学术(第十五辑)》作者简介

汉纳斯·默勒(Hannes Möhle),波恩大学哲学研究院和慕尼黑哲学学院教授

顾卫民,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中国与罗马教廷关系史略》、《中国天主教历史译文集》、《以天主和利益的名义 : 早期葡萄牙海洋扩张的历史》、《十六世紀西方傳教士對於中國的兩種不同的傳教方式》、《鏡頭走過:內地會在華百三十年圖片集》等书。

徐以骅,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美国研究中心教授,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著有《中国基督教教育史论》等书,现任“基督教学术”辑刊主编。

陈光军,四川民族学院康巴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

黄佳,浙江省委党校副教授

崔岐恩,岭南师范学院粤西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莫铮宜,宁波教育学院副教授

刘骞,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姜廷翠,中南神学院讲师

黄毅,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王首贞,复旦大学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博士后

王德硕,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

程洪猛,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

段世磊,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

王志希,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博士研究生

陈静,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

黄增喜,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熊威,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研究生

王申,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

李强,上海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刘玉,河南大学比较文学专业研究生

雷环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研究生

朱路遥,南京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张娓,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研究生

周博文,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研究生

基督教学术(第十六辑)

报佳音号 5619
作者 张庆熊、徐以骅 主编
ISBN 978-7-5426-5822-7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年月 2017.4
开本 32k
页数 524

《基督教学术(第十六辑)》内容简介

《基督教学术》(Christian Scholarship)创刊于2002年,由复旦大学 哲学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 和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 联合举办,目前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每年出版二辑。主要刊载关于中外基督宗教的哲学、神学、圣经研究、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社会学、新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论文、综述、书评和调查报告。现已出版《基督教学术(第十八辑)》、《基督教学术(第十七辑)》、《基督教学术(第十六辑)》、《基督教学术(第十五辑)》等书。

本书是其中的第十六辑。『本辑收录的“黑名单上的总统牧师——周联华与台湾基督教的政教关系”这篇文章,读起来发人深省,对研究中国台湾地区现代的教会史和政教关系有重要参考价值。本辑收录了三篇有关基督教的圣经研究和释经的文章,为了与此进行宗教比教学的对照研究,收录了一篇有关佛教释经的文章“如来藏的空与不空”。“良心”不仅是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一个主题,在基督教中也相当重要,本辑收录的“马丁·路德的良心观——与托马斯·阿奎那的良心观对比分析”一文资料详实,分析透彻,值得向关心这一主题的读者推荐。』

除此之外,其他学者对帕斯卡尔、叔本华、维特根斯坦、斯温伯恩、潘能伯格的分析,施林根茨彭对现有朋霍费尔传记的梳理,以及成静老师关于三位一体的分析文章“基督徒所信的是三个神吗?”值得关注相关问题的弟兄姐妹阅读。

《基督教学术(第十六辑)》目录

第十六辑序言

  •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观(胡景锺)
  • 要认真对待宗教——纪念复旦大学开设宗教课50周年(胡景锺)
  • 黑名单上的总统牧师——周联华与台湾基督教的政教关系(曾庆豹)
  • 台湾地区宗教的历史发展与组织类型探析(张明锋)
  • 民国时期中国基要派的圣经主义研究(赵盼)
  • 贾玉铭的释经方法初探——以灵意解经为例(石贵姬)
  • 20世纪圣经研究方法的前设:以福音书的研究为例(查常平)
  • 恶是怎么来的?——从莱布尼茨的神正论和熊十力的“大用流行”来看(陈志伟)
  • 如来藏的空与不空(周湘雁翔)
  • 爱的堕落——《忏悔录》卷二释义(陈斯一)
  • 基督徒所信的是三个神吗?——从开帕都先教父和奥古斯丁开始(成静)
  • 上帝与人类认知——托马斯论抽象与神圣光照(雷思温)
  • 马丁·路德的良心观——与托马斯·阿奎那的良心观对比分析(曾静明)
  • 数学与信仰——对帕斯卡尔的多重解读(王幼军)
  • 帕斯卡:护教论与“机遇的几何学”(魏明德 著;谢华 译)
  •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化危机救赎三途——从纽曼、阿诺德到切斯特顿(王玉鹏)
  • 理性信仰的悖论——青年黑格尔对康德实践理性公设学说的接受与批判(罗久)
  • 叔本华的罪责观——基督神学背景下的一种考察(吴晓平)
  • 反基督教道德的“非道德主义”——论尼采“贵族激进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础(罗辛谷)
  • 作为义务的爱——从康德到克尔凯郭尔(陆心宇)
  • 维特根斯坦的“上帝”(李文倩)
  • 理查德·斯温伯恩的“上帝存在之论证”以及对此的反思(郑争文 石帅锋)
  • 启示与历史——潘能伯格早期历史神学概观(马松红)
  • 教谕的图像与象征的图像——贡布里希论基督教题材艺术(牟春)
  • 神学家的责任(杜科克 著;谢华 译)
  • 权威的生成和维持——一个天主教村落中“神父权威”的考察(闫飞飞)
  • 基督的新娘——孙帅《自然与团契:奥古斯丁婚姻家庭学说研究》述评(花威)
  • 宗教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奏倩)
  • 对一本朋霍费尔传记我们应有何种期待?(施林根茨彭 著;黄瑛 译)

《基督教学术(第十六辑)》作者简介

胡景锺,上海市第一届和第二届人大代表,原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

成祖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

张明锋,法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南昌大学MPA中心研究员、台湾世新大学访问学者

赵盼,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石贵姬,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博士生

查常平,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副教授,著有《新约的世界图景逻辑(第一卷)》,译有《基督教与西方思想》中的第一卷“从古代世界到启蒙运动时代”等书。

周湘雁翔,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博士生

陈斯一,北京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

成静,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福建神学院教师

雷思温,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外国哲学教研室讲师

曾静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王幼军,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史、数学哲学

魏明德(Benoît Vermander),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徐光启-利玛窦文明对话中心学术主任

谢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博士

王玉鹏,哲学博士,南通大学政治学院教师

罗久,哲学博士,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讲师,南昌大学赣江青年学者

吴晓平,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生

罗辛谷,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

陆心宇,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生

李文倩,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成都文理学院讲师

马松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博士生

郑争文,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

石帅锋,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克里斯蒂安·杜科克(Christian Duquoc),当代法国神学家

闫飞飞,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花威,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秦倩,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讲师,法学博士

施林根茨彭(Ferdinand Schlingensiepen),国际朋霍费尔协会创始会员之一

黄瑛,海德堡大学“基督教与文化”专业硕士,2014年起成为海德堡大学神学系博士候选人

曾庆豹(Chin Ken Pa),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著有《上帝、关系与言说:批判神学与神学的批判》、《約瑟和他的兄弟們 : 護教反共、黨國基督徒與臺灣基要派的形成》、《上帝的愚拙與聰明的人:傾聽十字架上之真言》和《什麼是漢語神學?》等书,编著了《吳雷川著作集》、《中國基督教公共神學文選》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