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光与盐文丛:中国基督教文学(全五册)

本文丛为名家名作精选集,分小说卷、诗歌卷、散文卷、戏剧(儿童文学、传记)卷及理论卷,首次从文学史角度对以汉浯写作的基督教文学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导读。作品各卷收录从唐代至当代的用汉语写作的中国基督教文学作品,包括景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并序》、郭沫若《落叶》、许地山《缀网劳蛛》、老舍《老张的哲学》、张晓风《我在》《和氏璧》等名作;理论卷还收录国外有关文学与宗教关系探讨的理论文章。

分类:

描述

1. 本丛书涵盖各个基督教文学文类,是国内首次从文学史角度对用汉语写作的中国基督教文学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发掘。

2. 弥补了长期以来中国基督宗教过于重视教义而轻视基督教文学艺术的不足。

3. 中国基督宗教文学包括宗教徒创作的宗教文学、受基督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基督宗教三大领域。其中,受学者关注的是受基督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基督宗教,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基督宗教文化,而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反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界对中国基督宗教文学的体认。本丛书所选的大多作品都是宗教徒创作的基督宗教文学,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4. 理论卷所选录的中外文艺理论家对宗教与文学、什么是基督教文学、信仰与创作等关系的思考可深化中国宗教文学的创作。

本文丛为名家名作精选集,分小说卷、诗歌卷、散文卷、戏剧(儿童文学、传记)卷及理论卷,首次从文学史角度对以汉浯写作的基督教文学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导读。作品各卷收录从唐代至当代的用汉语写作的中国基督教文学作品,包括景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并序》、郭沫若《落叶》、许地山《缀网劳蛛》、老舍《老张的哲学》、张晓风《我在》《和氏璧》等名作;理论卷还收录国外有关文学与宗教关系探讨的理论文章。

包兆会,南京大学文学博士,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基督教研究硕士。现任教于南京大学文学院。香港道风山汉语基督教研究所访问学人,美国Grinnell College宗教系访问学者。近期主要从事文学与图像、图像与宗教、宗教与文学研究。著有学术专著多部,有专著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唐贞观九年(635 年),聂斯托利派阿罗本从大秦国带来经书到长安,由名相房玄龄迎接,获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这开启了景教在中国正式传播的历史,也开启了基督宗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中国基督宗教也经历了明末清初、民国、改革开放以来历史上的三次繁荣和复兴。特别在当今,随着基督宗教的发展重心逐渐向第三世界转移,亚洲和非洲的基督宗教正越来越显示其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这一背景下,世界需要了解中国基督宗教,中国基督宗教也需要向世界展现中国基督宗教文化所取得的成就。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 对中国基督宗教文化尤其文学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有系统的整理并不多,学术界对这方面也没有做很好的文献整理。基于此,总结从唐景教以来一千年来中国基督宗教在文化建设和文字事工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基督教文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就变得非常有必要,这就有了编此套丛书的想法。

本丛书有以下几个方面特色:

1.本丛书涵盖各个基督教文学文类,是国内首次从文学史角度对用汉语 写作的中国基督教文学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发掘。

2.弥补了长期以来中国基督宗教过于重视教义而轻视基督教文学艺术的不足。

3.中国基督宗教文学包括宗教徒创作的宗教文学、受基督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基督宗教三大领域。其中,受学者关注的是受基督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基督宗教,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基督宗教文化,比如杨剑龙、 马佳、罗宾逊等研究都侧重于这方面,而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反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界对中国基督宗教文学的体认。本丛书所选的大多作品都是宗教徒创作的基督宗教文学,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4.理论卷所选录的中外文艺理论家对宗教与文学、什么是基督教文学、信仰与创作等关系的思考可深化中国宗教文学的创作。

本丛书既然是基督教文学作品选集,所以什么是基督教文学成了衡量哪些作品可以入选本丛书、哪些作品不可以入选的一个重要标尺。什么是基督教文学,中外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学者对基督教文学的理解也迥异。本人认为,基督教文学有以下几个特征:

1. 由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应该是组成基督教文学的核心主干部分,这里的“基督教”既包括新教也包括天主教,所以中国新教作家和天主教作家作品都在入选范围内,本丛书的大部分作家都具有宗教徒的身份。

2. 基督教文学首先是文学,基督教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文类,即带着基督教信仰或基督教精神进行写作的文学,既然是文学,就首先需要用文学的标准和规则来衡量基督教文学,就如艾略特所说的,“一部作品是文学不是文学,只能用文学的标准来决定,但是文学的‘伟大性’却不能仅仅用文学的标准来决定。”

3. 非宗教徒创作的文学作品虽然不属于基督教文学的核心主干部分,但倘若非宗教徒创作的文学作品主要传达了基督教思想和基督教精神,这样的文学作品也属于基督教文学,比如小说卷也收录郭沫若的小说《落叶》,戏剧(儿童文学、传记)卷也收录向培良的《暗嫩》, 郭沫若和向培良都不是宗教徒。

4. 有些作品虽然涉及基督教题材、内容、圣经语汇,但基督教可能是其作品目的的副产品,该作品只不过抓住基督教旋律中一两个音符,或仅仅借用了基督教题材和语汇,其核心不是为了反映基督教精神,即使反映了却与基督教教义有所违背,这样的文学作品应不属于基督教文学。如茅盾的《耶稣之死》,作者通过精心改编,删去表现耶稣神性的情节,只留下耶稣的人性;在围绕“人性耶稣”事件中,又删除其他,只留下他与法利赛人作斗争的主线,突出了耶稣现实革命斗争的精神,耶稣这一形象与《圣经》不合;作者在作品中也不是为了表达基督教思想,而是借   着耶稣之死这一故事情节展现自己对时局的担忧以及某种救世理想。再比如穆旦诗歌中有明显的基督教话语,但他的诗歌写作走向和目的不是为了反映基督教精神。再比如  1933年艾青因为革命被关进监狱,加上身患疾病,他以为自己将死,这让他想起了《圣经》中的耶稣,于是他写下了诗歌《一个拿撒勒人的死》,突出耶稣为理想被抓,也为理想而死,遭受各样苦难,而耶稣所在时代的群众觉悟不高,作者通过写耶稣受难实际上暗含着对自己受难处境的理解,也是对自己受难的叹息,耶稣只不过是作者在特别时期精神和情感上的“抓手”。这样的诗歌不在选录范围内。

这是中国基督教文学作品的选集。对于中国基督教文学这里只强调两点: 一、这里的“中国”是指文化意义上的,所以,中国基督教文学强调不论地域和种族,只要是用汉语写作的中外作家都在入选范围,这当中既包括华人也包括传教士撰写的汉语作品。二、中国基督教文学以原创为主,也适当包括一些汉译基督教文学,如圣经文学,奠定中国基督教文学研究的前辈朱维之先生曾指出汉译圣经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并肯定汉译圣经和圣诗也是中国基督教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有人问我:中国基督教文学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我毫不犹疑地说:‘五四’以前,《国语和合本圣经》是最伟大的成就;‘五四’以后,《普天颂赞》是最伟大的成就。”这也是在诗歌卷编者专门附录“韵文体中译《圣经》选”、“中文圣诗创作选”的原因。

基督徒文学与非基督徒文学有重合也有分离的地方,重合的地方表现在 人类有着共同的处境以及对神圣之物的盼望,分离的地方表现在对这个世界和人类的困境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和出路的不同,而基督徒的文学,需要寻找这个重合点,以引起非基督徒的接受者的共鸣。

文学与信仰的结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两者关系处理不好,文学很有可能成为对经文的仿写,对教义学说和神学观念的注释,信仰绝不是宗教徒降低文学自身写作难度的借口和理由。

以上两点可作为理想的基督教文学作品与不理想的基督教文学作品之间的分野所在,也可作为衡量所撷取的基督教文学作品一个重要的尺度。

朱维之先生在编《基督教与文学》(1941)时曾提到编此书的两种希望:“第一,希望基督徒青年多发生文学的兴趣,随时注意基督教本身的文学,使自己的宗教生活美化,深刻化;更能接受文学底新挑战,扩展基督教文学新 的前程。第二,希望我国文学青年多发生对基督教的兴趣,多注意世界文学中基督教元素底的重要性,更能接受基督教底新挑战,使我国文学发出新的光辉。”朱先生的希望也是本丛书编者的希望,希望基督教文学成为中国宗教徒宗教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希望基督教文学将来成为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文类,也能够给中国文学带来新的希望和图景。

最后,感谢以下一些人。

首先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基督教文艺研究中心主任李正荣教授和副主任张欣副教授,承蒙他们厚爱,愿意让我来主持中心出钱资助的这套丛书。也感谢丛书所选录的现当代作家及其后人,他们允诺我使用丛书所选录的作品。

也感谢用各种方式帮助本丛书面世的老师、研究生及他人。其中,诗歌卷、小说卷由张春晓,散文卷、戏剧(儿童文学、传记)卷由张威,理论卷由刘宥岑、邓岚、朱燕君等初步整理及录入,曾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工作的曹务龙负责校订丛书各卷,李红梅参与了小说卷部分的校对,理论卷的部分译文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张蕴艳老师负责校对,最后本人对丛书各卷进行了最后统校和补漏,作家生平及作品导读主要由本人撰写,小部分由他人撰写的也作了最终修订。也感谢济南大学文学院刘丽霞教授在耶鲁大学帮我复印资料。

在本套丛书付梓出版之际,也特别感谢本丛书的责编王文湛先生,也感谢九州出版社的相关领导对出版本丛书的支持。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丛书中错误及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和有关专家批评指正。

是为序。

 

包兆会和园素心斋

2019 年 7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