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间隔年

蒋佩蓉的小儿子凯安在北京读完小学后,她并不急于让孩子升入初中,而是精心组织了一场为期一年的环球之旅。在旅行中,凯安参与行程制定与解决旅途问题,拓展了视野,爱上了写作,成为摄影和天文学的发烧友,更为难得的是学会了体恤、关心父母。一场溢满丰盈心态的“间隔年之旅”,看似“落后”了一年的教育规划,实则是帮助了孩子看得更广、走得更远。给孩子一个间隔年,也是给整个家庭一段美好的安息时光。《给孩子一个间隔年》正是这场环球之旅的记录和感悟。

SKU: 6687 分类: , ,

描述

报佳音号 6687
作者 [美]蒋佩蓉、林为千
译者 彭金玲
ISBN 978-7-121-25772-8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5年5月
开本 16K
页数 171页;120千字

《给孩子一个间隔年》内容简介

间隔年,是西方国家的年轻人在毕业之后通常所要进行的一次时间较长的旅行。本书主要记录了蒋佩蓉一家由心而发的一场“间隔年之旅”。

蒋佩蓉的小儿子凯安在北京读完小学后,她并不急于让孩子升入初中,而是精心组织了一场为期一年的环球之旅。在旅行中,凯安参与行程制定与解决旅途问题,拓展了视野,爱上了写作,成为摄影和天文学的发烧友,更为难得的是学会了体恤、关心父母。

一场溢满丰盈心态的“间隔年之旅”,看似“落后”了一年的教育规划,实则是帮助了孩子看得更广、走得更远。给孩子一个间隔年,也是给整个家庭一段美好的安息时光。

《给孩子一个间隔年》作者简介

蒋佩蓉,儿童成长力专家、国际商务礼仪培训专家、麻省理工学院前任中国区总面试官。佩蓉出生于中国台湾,成长于北美,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曾供职于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并成功创业。2003年8月,佩蓉一家怀着服务中国的热情定居北京。十年后,佩蓉和丈夫为千携小儿子凯安一起离开中国,开启了为期一年的“间隔年之旅”。

作为三个优秀孩子的母亲和无数年轻女性的“妈妈导师”,佩蓉以面向未来的国际视野笃定着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信条。从中国台湾到加拿大、从北美到北京,从北京到环球旅行,佩蓉听从于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在中西文化交融中探寻着生命的真谛。

目前,佩蓉一家的环球之旅仍然在路上,她带领孩子正身体力行地去唤醒生命中的那些深层的需求,来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林为千,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航天航空工程专业,微软创投加速器创始人,投中集团和信智资本合伙人。

十年前,他与家人定居中国北京,服务中国社会。林先生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技术创新和创业精神,通过与企业家、政府、学术机构和商界通力合作,携手打造积极的生态环境。在他的管理下,微软创投加速器培育了45家初创公司,其中超过85%的企业获得了新一轮融资,被誉为2013年度“中国最佳孵化器”。目前,他积极活跃在演讲、培训、辅导创业者和培训年轻领导人的第一线。

此外,林为千先生在家还是三个孩子的好伙伴,平日里他善于精心设计出诸多亲子创意游戏,陪孩子们一起参与其中,乐享轻松美好的家庭时光。

蒋佩蓉曾作序推荐《从灵开始做父母》,她的主要著作包括《佩蓉的妈妈经1:母亲自我成长必读胜经》、《佩蓉的妈妈经2:妈妈商学院智慧妈妈11商》、《佩蓉谈商务礼仪和沟通》、《佩蓉教孩子学礼仪》、《下一代的竞争力》和《丰盈心态养孩子》等书。

林为千、蒋佩蓉夫妇合著了《给孩子一个间隔年》和《人生休止符》。

《给孩子一个间隔年》目录

推荐序:世界因“间隔”而更美好

自序:告别,为了再出发

上篇 邂逅美好

40天里,我们在北美跑了4500多英里,十几个城市,四个国家公园,最高到达海拔8900英尺的高度,经历过夏天的炎热和冬天般的大雪、冰雹,住过房车和十几个旅馆,也在几个好朋友家里借过宿。

  • 温暖的家,孩子从这里出发
  • 旅程伊始,凯安就有了分担意识
  • 间隔,让双彩虹更美
  • 学会感恩
  • 精彩的记忆
  • 孩子的新兴趣
  • 远行带来的新感受
  • 成为野生动物发烧友
  • 清扫内心
  • 旅行冲击固有思维模式
  • 走走弯路,异样的风景 
  • 让人敬畏的人生故事
  • 不缺席的父亲
  • 旅途中的自我充电
  • 享受你获得的
  • 大自然更像一面镜子
  • 接下来更精彩
  • 不断发问,会学到更多

下篇 享受安息

40天里,我们将跑遍欧洲和中东几个国家的十几个城市。我们不知道前面会发生什么,但总归可以不用整天上网,而是认真探索、认真玩、认真学习。

  • 这个世界的善意
  • 凯安眼中的威尼斯
  • 重获自由
  • 摸一摸公元300年前的石头
  • 一起学习历史
  • 放下偏见,故地重游
  • 迷失在白色和蓝色交融的天堂
  • 间隔年里的享受
  • 不切实际的计划
  • 一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 来自孩子的拥抱和感谢 
  • 邂逅“家”的味道
  • 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

后记:心灵更新之旅还在继续

《给孩子一个间隔年》书摘

自序:告别,为了再出发

十年前,我们全家抵达北京首都机场,在兴奋之余,还有些忐忑:我们将遭遇什么样的挑战,我们能学到什么、贡献什么?

如今,十年飞逝。家中的三个男孩,老大即将升入大学二年级;老二高中毕业,即将迈入大学殿堂;今年是我与为千结婚25周年;我们赞助的甘肃的孩子们明年也将纷纷从大学或研究院毕业。在中国的十年,我们充满感叹与感恩。我们在这里所经历的、学习的、收获的,远远超越了我们一开始的期待与梦想。

当下,为千与我正处于事业的高峰期。我们从事的都是自己热爱的工作,这些工作也充满了意义,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喜乐和成就感。但是在这个阶段,却有一个声音萦绕在我们耳边,挥之不去:“停下来!完全休息。”今年,对林家而言,很重要也很有意义,这将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如果你没有信仰,或许很难理解我们此刻的想法,所以,请允许我借用2000年1月(千禧年开始之际)我写的一篇日记来分享此刻我所说的“休息”的含义。

2000年1月23日

今天早晨,在做礼拜时,我想起昨天阅读《荒漠甘泉》时涉及的 “休止与音乐”的章节:

休止处并无音乐,但休止却可孕育音乐

在我们人生乐曲的演奏途中,时常被“休止符”打断,而我们则愚蠢地认为,休止符便是曲终人散。上帝为我们送来强制的休闲时光,疾病也好,遇阻的计划也罢,或是受挫的努力,如此种种,为我们的生命交响曲不期然地摁下停顿键。我们哀叹自己的乐章被吞噬,那曾被创造者聆听的荣幸,如今却被忽略。那音乐的缔造者又是如何看待这些“休止符”的呢?且看他是如何胸有成竹地计算拍子,恰到好处地切入下个曲调,行云流水,仿佛乐曲中从未有过停顿。上帝谱写我们的生命乐曲时,并非随性而为,一切均有深意。它让我们需得去领悟这生命之曲,不惊惶其间的“休止符”。“休止符”并非是一笔略过,并非是被略过不提,更不是去摧毁旋律,也不是去改变主题。如果我们仰望这音乐之“神”,我们会发现他正在为我们击打着拍子。有他的指引,我们将完整而清晰地演奏出生命的下个乐章。当我们奏至休止符,沮丧自叹“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可别忘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没有苦尽,哪有甘来?音乐因休止符停止,可记得:这也正是音乐的精采之处。在教导我们时,主如此富于耐心!为了让我等领悟,主之等待又何其漫长!

我又忆起了高中时代曾上过的一堂音乐理论课。那位老师花费了整整两节课的时间来谈论作曲中的“休止符”,她说,在作曲中,平庸之作与天籁之声的区别便在于:杰出的曲子总会在适当的时间巧妙穿插休止符,这些休止符不单奠定了曲子的情感基调,还定义了谱线,把音乐分成恰当的乐章。

休止符能让断奏拥有更强的爆发力以表达哀情愁思,使音乐基调更为深远。我回忆起,为帮助我们意识到这点,这位老师曾为我们安排了体验活动。她给我们每人发了一页乐章,上面除了音符外没有任何节奏和休止符,我们的任务就是将这组音符间隔成拥有多个变奏多个小节的完整而流畅的曲调。我按逻辑来分类乐曲,只用了区区几个休止符,结果我修改的乐曲听起来就像是电梯里的背景音乐:四平八稳,枯燥乏味。其他同学的作业则多种多样。同一段乐章,经不同间隔与休止符的改造,要么悦耳如天籁,要么哀伤婉转,要么枯燥平淡。

这位老师还跟我们讲述了莫扎特的故事:莫扎特恰当运用休止符,将一位音乐家谱写的平庸之作改写成一曲天籁,令听众全体起立,报以雷鸣般的掌声。由此,我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就像那些音符,如果缺乏有意识的节奏和巧妙布置的休止符去表现其中的高低起伏,让生活中高音的部分更显高亢,低音的部分更能唤醒深深的愁思,那么,我们的生活之声就成了背景噪音,甚至那聒噪不已的铜锣声。有时,仁慈的上帝会在我们的生活里强行摁下休止符,但如果我们能洞彻上帝的精神,懂得那些被“强加”的休止符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定义我们人生的乐曲与行进的方向,那么,这些休止符就能令我们的人生乐曲美妙许多。

我曾帮助过一位朋友学吉他,但这位朋友节奏感不强,更不擅长把握乐曲中的休止。他总爱抢拍,因为他总怕停顿过久。如此一来,他演奏的音乐因为休止节拍总被缩短而听着刺耳不堪。

我们常拿中国古典音乐来举例。中国乐器,譬如古筝,在宫廷中常由女性演奏,没有什么节奏和休止符。古筝音乐听起来像一条流淌的河流,没有开始或结束。对于那些从小就浸淫于中国古典音乐里的人来说,他们很难学习如何计算拍子和将音乐区分成小节。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反映出我们中国人所倾向的生活方式。

我常发现自己害怕休整期。在休整期里,我会因懒惰而满怀负罪感,为碌碌无为而终日羞愧,害怕被世界与上帝遗弃。好好享受安息日与有步骤地在生活当中安排一段休整期,对我而言,仍是艰难的一课。我为自己留出了时间,但仍要与我的负面情绪做斗争。我开始发掘内心深处的欲望,这帮助我开始享受休整期,不再担忧是否会和人生脱节。

我向上帝祷告,希望从我做起,从我们中国人做起,开始学习用正确的节奏和恰当的休止去间隔我们的生命之曲。如此一来,我们才能真正如一个完整的人一般去表达自己,表达那些激情、痛苦或是那些被我们深深禁锢于体内,压抑得如枯燥电梯之声的各种各样的情感。成为其他事件的背景音乐并非不好,但这样的声音永远不会获得天上那位“作曲大师”的赞赏。

音乐中有很多种休止符,小的间隔赋予旋律以轻重缓急,大的间隔定义出各个乐章。

去年,我们全家来了几个小间隔,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做了几次短途旅行。但是,我们觉得这还不够,我们需要来一次长间隔。我们已经在中国演奏了十年的生命乐章,我们需要一次长间隔来引导我们走至这个乐章的终止,定义出我们生命的下一章。

我们全家已安排好于2013年7月底离开北京。十年前离开美国时,洛杉矶的朋友们问我们要去中国多久,计划什么时候回来。我们的答案是:“房子已经卖了,东西全部处理掉了,因为我们不想给上帝任何限制。”这一次离开中国,又有很多人问我们要出去休息多久,我们的回答也是一样:“房子已经卖了,东西全部处理掉了,因为我们不想给上帝任何限制。”

无论如何,我们生活的旋律已经打响了第一个拍子,我们也知道,上帝这位“作曲大师”将开始演奏他的神来之曲。我们不知道接下来将是怎样的旋律或节奏,也不愿去妄加推测,但我们笃信,有这位“作曲大师”操刀,接下来所谱出的生命旋律,都将美妙得超越我们的想象。《圣经》上早有明示:

“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箴言3:5—6)

我们当前的计划是展开一段历时半年的安息:没有明确的行程,除了每天潜心聆听上帝的旨意和遵循内心呼唤。

十年前,当我们降落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时,当我们即将在这里展开新生活时,上帝给了我们一个“3M 主题”:职场,婚姻/家庭,音乐(三者英文为:Marketplace,Marriage/family, Music)。十年后,面对即将到来的休止期,上帝同样也赐给了我们一个“3E 主题”:体验主、享受停顿、邂逅美好(三者英文为:Experience God,Enjoy rest and Encounter beauty)。此刻,我们最强烈的愿望和首要任务是要寻回第一次爱上上帝的感觉,重新认识他,去聆听他的爱之乐章再次唱入心扉。

把我带走,将我监禁,因为

只有你把我奴役,我才会获得自由,

只有遭受你的劫掠,我才能保持贞洁。

  ——约翰·邓恩

在这一路上,在父母的帮助下,年幼的凯安也将去观看这个世界,去获得一种截然不同的教育体验。

鲍勃·班福德在他的重要著作《人生下半场》中,曾谈到我们需要在生活中重新调整焦点,给世界留下一些有意义的东西。如今,我与先生都踢至人生球赛的中场了。

而我们也殷切希望,能更忠实地遵循内心的渴望,更虔诚地去聆听上帝对我们人生下半场的指引。感谢我们的孩子,他们通过争取奖学金或兼职为自己接受教育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作为父母,我们在孩子学费方面的经济负担很轻。此外,我们没有房贷或车贷需要支付,没有朝九晚五的工作需要随时汇报。这样巨大的自由,使得我们有空间和能力去憧憬新的梦想,为此,我们欢欣鼓舞。当然,其实我们还有些紧张,为那缺乏明确计划和目标的未来,但真的只有一丁点紧张而已。

接下来的安息时间里,我们将不出现于博客以及微博上,也不会处理电子邮件,要给自己的心灵完全安息的空间。古代的人为了净化心灵而禁食,我们也希望能够在这个时代为了净化心灵而禁用电子通讯。因为电子通讯只是我们使用的工具,不是辖制我们的主人。当我们不需要回复电子邮件,才能持续地为心灵建造自由和开放的空间。

有位好朋友问我,现在你与丈夫两人都处于事业高峰期,如此舍弃,岂不可惜?实际上,当大学刚毕业的我抛却就读商学院的计划,在伊斯坦布尔与伊朗难民共度青春时,人们问过我类似的问题;当我放弃自己的职业生涯,成为全职妈妈,将生活全盘奉献给家庭时,人们也问过我类似的问题。而我的回答始终如一,从未变更:

“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立比书3:7—8)

当我身为全职妈妈时,在日常万事中,我均能察觉主的旨意:从换洗脏衣服,到包扎孩子擦伤的膝盖,或是为他们讲故事,一起祷告随后上床安眠。在随后的休整期中,我同样期待再次觅到我的主,去凝视他的眼,去感受他倾注在我身上的喜悦,去聆听他为我——他的女儿,所唱出的爱之歌。而这一切,不是因为我曾为他付出过什么,只因对他而言,我便是我。

“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所以得着我的或者所要我得的)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立比书3:12—14)

初到中国之时,我们全家一起细读了《行在水面上》一书,用于鼓舞全家人的信心。在人生下个赛季,我们希望能潜入更深的“水域”。在那里,我们的精神能自在地去探索,我们有机会去满足生命中的那些深层需求,去追寻人生下半场的意义,同时给他人留下一些富于价值和意义的东西。继续忙碌生活,四周充斥着各类人急切的请求与需要,这一切只会使我们无法如愿追求所想所思。

我们希望从休止中出来后,能重新振奋,再度焕发勃勃生机。我们要为人生的下一个目的地和新篇章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