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报佳音号 | 6677 |
---|---|
外文书名 | Spiritual Parenting: An Awakening for Today’s Families |
作者 | [美]米歇尔·安东尼(Michelle Anthony) |
译者 | 八福伙伴 |
ISBN | 978-7-5080-8431-2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出版年月 | 2015年6月 |
开本 | 32k |
《从灵开始做父母》读者推荐
中国大多数的基督徒是第一代信徒,普遍缺乏教养孩童的榜样,不知道如何将信仰传承给下一代。成为父亲的那一刻,我心中充满喜悦,却也深感教养孩子责任重大。我读了不少亲子教育的书,《从灵开始做父母》对我的帮助和启发最大,颠覆了我不少固有的观念。我意识到,若要培养敬虔的儿女,我需要成为一个敬虔的父亲、一个好的榜样。我与天父的关系将直接影响着孩子,因为我不能将自己所没有的传递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我和太太需要营造适合的环境,让圣灵引导孩子的成长。
——刘挺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我虽然能控制住孩子的行为,却很难影响和改变孩子的心。众多教育方法中,到底哪种才适合我和我的孩子呢?直到我看到《从灵开始做父母》这本书,我突然明白:作为一个基督徒,我应当以永生为目标,从属灵角度来教养孩童。
——李娟
今天,市面上有很多关于孩子教育的书,各样的方法技巧和美好的目标令父母眼花缭乱,特别是基督徒父母,他们自知身负重任和使命却不知该如何着手。我接触过教会内很多关于孩子教育的培训教材,但《从灵开始做父母》对我的影响和留给我的印象都是最深的。从灵开始做父母不是完美教育更不是精英教育,而是从属灵的角度来养育孩童,把孩子带到永生神面前!
——钱静
《从灵开始做父母》的特色
1、名家推荐——著名华人儿童教育专家蒋佩蓉亲写推荐序,鼓励中国父母阅读本书,跳出“公式化”的育儿方法,和作者米歇尔一同探索如何因地制宜地用圣经原则教养孩童。
2、归正教养孩童的作法,回归圣经经典——本书带领你将眼睛从众多的“育儿公式”转向神,定睛神在孩子生命中的主权,将自己和孩子的生命连于葡萄树。父母应先归正自己和神的关系,才能在之后教养孩童的过程中以信心的传承作为首要目标,帮助孩子的生命在神里面得到建造。
3、学以致用,将圣经原则运用于实践——以圣经为基础营造十种育儿“环境”,为圣灵在孩子的心中做工创造机会。养育孩子仿佛栽培植物,将其置于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阳光等环境,植物的生长、开花、结出硕果就是自然的事。
4、为父母减压,教养孩童事半功倍——本书不是教你成为完美的父母,而是唤醒你属灵父母的角色,帮助你认识到哪些情形是神负责的,哪些是父母该负责的。当你明白如何在教养孩童的过程中与神同工时,你就会发现神给的“轭”是轻省的。
谁需要读《从灵开始做父母》?
父母、祖父母、家庭事工负责人。任何一位有能力营造孩童成长环境、希望孩子的生命能够影响后代的人,都应该花时间读读这本书。
《从灵开始做父母》内容简介
本书不是教你成为完美的父母,而是唤醒你属灵父母的角色,和你一起探索如何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与神同工。
本书中分享了“讲故事”、“服侍”、“走出舒适区”、“责任”、“身份定位”、“信仰群体”、“路线修正”、“爱和尊重”、“认识”和“做榜样”这十种“环境”,是父母和其他与孩子有亲密关系的人可以努力营造的。这些环境为圣灵在孩子的心中做工创造了机会。
米歇尔·安东尼在讲述这十个环境时完全敞开自己,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在养育儿女过程中的成功、失败和挣扎。她并没有告诉父母如何处理某一具体情形,而邀请父母一起探索用圣经的真理和原则智慧地教养孩子,鼓励父母去探索各种情形中可以应用的圣经原则,帮助父母认识到哪些情形是神负责的,哪些是父母该负责的。
《从灵开始做父母》作者简介
米歇尔·安东尼(Michelle Anthony)博士曾是拜欧拉大学(Biola University)的教授,之后她担任美国科斯塔梅萨市(Costa Mesa)磐石湾教会(Rock Harbor Church)家庭事工带领人之职;同时,她也是美国库克传播出版集团(David C.Cook)家庭事工的架构师。
安东尼博士著有很多有关基督徒教育、家庭和青少年的图书。她和丈夫迈克尔育有两个孩子,住在美国加州。
除本书外,安东尼博士还著有《上帝的伟大故事》(the Big God Story)等书,点此观看视频,11分钟,讲述“上帝的伟大故事”(全英)。
《从灵开始做父母》目录
序言
读者推荐
第一章 走在神圣的路上——超越行为管理
- 走在神圣的路上
- 初识教养危机
- 教养,原来如此!
- 点燃使人改变的信心
- 置身于世,却不属世
- 自我认知
- 黯淡不堪
- 鲜活的见证
- 生命的自然流露
- 作为副产品的行为
- 营造环境
- 发现为人父母的角色
第二章 何为磐石?——有改变大能的信心
- 神在寻找什么?
- 信心透过家庭传承
- 信心的行为
- 我不能做什么
- 两种根基
- 顺服的信心
- 从关系流淌出的信心
- 为圣灵创造做工的空间
第三章 花园与白马——“讲故事”环境
- 孩子的小小世界
- 一个更大的故事
- 上帝的伟大故事
- 让孩子产生共鸣的故事
- 耶稣就是那位英雄
- 讲述我们的故事
- 讲述我们的人生
- 我们的孩子在上帝的故事中
- 讲故事
第四章 君尊血统——“身份定位”环境
- 我算什么?
- 神形象的承载者
- 因为神如是说
- 不要惹我!
- 遍地游行吼叫的狮子
- 谎 言
- 损伤控制
- 被忘记的身份
- 我选择真理
- 可是,他们会失败
- 话语的决定力
- 祝 福
- 选择身份
第五章 朋友之助——“信仰群体”环境
- 朋友们在等我
-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 共同的价值观
- 共同经历神
- 脱离诱惑
- 赎买光阴
- 做聪明人,因为事关重大
- 现实印象
- “异类”出列
- 不属世界
- 留心建造避难所
- 重新得力
- 记念和赞美
- 在群体中建立与神的关系
- 来者即客
第六章 需要做何事?——“服侍”环境
- 琐事人生
- 有什么是需要做的?
- 服侍之举
- 今天你服侍家人了吗?
- 灰姑娘的小老鼠?
- 应得的关注
- 自私自利
- 一次服侍体验
- 试运行
- 希望的使者
- 活泼的信心
- 喝奶阶段
- 史诗般的冒险
- 世界不配有的
- 服侍即敬拜
- 舍己在先
第七章 信靠之心——“走出舒适区”环境
- 护犊情深
- 父母施救!
- 信心的肌肉
- 处于逸,出于逸
- 不够舒适,还是太过安逸?
- 镇上来了位新警长
- 试炼的副产品
- 困难时刻
- 我之所惧?
- 神有计划
- 一个不安之夜
- 补考?
- 留意创造机会
- 不再绝望
- 宣教家庭
- 一个重新得力的世代
第八章 神托付的国度——“责任”环境
- 是负担,还是祝福?
- 好撒玛利亚人
- 一堂留心观察课
- 一个包罗万象的呼召
- 种什么,收什么
- 孺子可教
- 吾生吾世之责任
- 管理金钱
- 交不交十一奉献?
- 慷慨乐意,全然交托
- 集体责任
- 心灵需要改变
第九章 管教即医治——“路线修正”环境
- 《圣经》中的管教
- 从痛苦到医治
- 惩罚的问题
- 从罪中得医治
- 灵命建造与行为修正
- 问题的核心
- 第一步:必须之痛
- 第二步:在爱中建造他们
- 第三步:铺条平直的道路
- 丰 收
- “路线修正”故事一则
- 震 惊
- 自然的后果
- 庆祝时刻
第十章 低身俯就,平等交流——“爱和尊重”环境
- 其他都不重要
- 照着神的形象而造
- 爱心与此何干?
- 神那种爱
- 恩·范·格罗宁根的故事
- 爱和接纳
- 得到应得的
- 爱和悔改
- 专注地倾听
- 一堂关于父亲角色的课
- 基石
- 给予在先
第十一章 真实的关系——“认识”环境
- 认识和被认识
- 最具决定性的时刻
- 上帝真的存在吗?
- 与世迥异
- 自然的发现
- 透过父母的眼睛认识神
- 认识神的声音
- 福音的使者
- 属灵的智慧和无尽的大能
- 我们的盼望和恩召
- “认识神”与“知道关于神的事”
- 真理对于认识神至关重要
- “认识”的重要性
第十二章 言行一致——“做榜样”环境
- 效法我的行事为人
- 从你想要的结果开始
- 白板的故事
- 乐曲和歌词
- 一则实例
- 错误亦榜样
- 圣灵的能力
- 活出信心
- 关系性的改变
- 一生的影响
- 父母的祝福
- 坚持到底
- 承担责任的能力
- 凭信心前行
《从灵开始做父母》书摘
蒋佩蓉推荐序
我在国内各处演讲时,遇到父母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地做事情。就好像做一件事只能有一种正确方法,而每个人都得遵循那个标准方法。这似乎是我们中国的文化和教育系统强调的观念,即凡事都要找到一个标准答案,并要终其一生地遵循。而这使得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更容易倾向于律法主义和生搬硬套。我们都想做个好父母,但这种愿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们对失败的害怕,对结果的重视和对完美的渴求,而不是真的想去做最有益于孩子的事情。
我在中国居住的这几年,有幸参加过各种公共场合中对不同育儿理论的讨论、辩论、甚至是争论。当我们的孩子们还很小的时候,在美国我就听到过很多类似的观点和声音。这些关于方法上的哲学争论,往往陷入彼此的论断, 导致人们只跟那些想法相近的人来往。我所听过、见过的辩论涉及到诸多方面,比如哺乳方面是家长主导还是按需喂养;训练方面是让孩子独自睡觉还是和父母睡在一起;母亲应该做全职妈妈还是兼职妈妈;教育方面是选择在家教育、公立学校、私立学校还是教会学校等等。我越来越不安地听到并感受到,多年前出现在美国的优越感心态,僵硬的非黑即白思维方式,生搬硬套的实践标准和律法主义等,在国内已经开始盛行。
基督徒圈子里许多受欢迎的育儿书籍也是比较倾向于指令性和公式化,迎合了人们追求“标准答案”的欲求。这些方法给人错误的安全感,让人误以为育儿过程都是可预料的(即做了A,就会得到结果B),而父母们则因此觉得如果他们严格执行了这套指令,他们的孩子就会变得圣洁完美。因此,如果孩子外在表现优秀,家长内心就容易以为这是自己做法正确的功劳而充满优越感和骄傲;如果孩子发生各种状况,家长内心就容易以为这是自己做的不好而充满羞愧感和自卑。
当一位我信任的好友向我推荐《从灵开始做父母》这本书的时候,我担心这将又会是另一本充满了各种指令公式的育儿书。而令我惊喜的是,我发现米歇尔•安东尼不但毫无保留地敞开自己,分享了她所遭遇的挣扎和失败,而且还邀请我们一起来探索如何应用圣经真理、原则有智慧地来教养我们的孩子。她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具体处理某种情形,而是鼓励我们去探索其中可以应用的圣经原则,帮助我们认识到哪些是神负责的范围,哪些是我们作父母的该负责的范围。
在这本书中,信心从一开始就占据了中心的位置,向读者传递着一个强烈的信号,即上帝最在意的不是管理外在的行为,而是父母和孩子的内心态度。所以,不要引导父母们把信心建立在某套训练和管教孩子的方法上。这本书鼓励家长们在育儿过程中,应用圣经原则,这种应用过程就需要他们去信靠和仰赖神。
米歇尔在本书中分享了十种“环境”,是父母以及其他与孩子有亲密关系的人可以努力营造的。这些环境为圣灵在孩子的心中做工创造了机会。米歇尔以自己的家庭为例,鼓励读者将这些原则内化于心,外化为行,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家庭的独有故事。这些环境和原则在不同的家庭、情景、文化和社区中看起来是不一样的,不存在唯一的方法或答案,不能“一刀切”。我们可以从 “讲故事”、“服侍”、“走出舒适区”、“责任”、“身份定位”、“信仰群体”、“路线修正”、“爱和尊重”、“认识”和“做榜样”这十个环境中分别清楚地看到这个道理。
“路线修正” (或作“管教”)这一章就是一个需要突出因地制宜地运用原则的典型例子。而这部分也可能是最容易出现生搬硬套和律法主义的地方。米歇尔很有技巧地列出修正路线的每一个步骤:一、必须之痛;二、在爱中建造他们;三、铺条平直的道路。她揭示了每一步背后的理由,分享了一个自己的故事,但她不会告诉读者这种“必须之痛”应该如何施加、施加多少或何时施加,而是让读者去把这些一般性的步骤运用到他们自己独特的孩子身上。这意味着,当父母在学习这些步骤的时候,虽不免会磕磕碰碰地犯错,却也能够通过自己从错误中汲取经验而成熟、成长,并变得谦卑。而重复同样的行为会产生错误的自信并导致骄傲,孩子虽然会有父母期待的外在行为,而孩子的内心却未被改变,也未必有成长。
可能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会产生挫败感,因为它拒绝给出一个精确的公式让你直接跟从,你或许会有一种失控的错觉。然而,让人感到安慰的是,不管你能不能掌控,你都可以托付给那位自你母腹之中就覆庇你的主,“我深信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腓1:6)“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8:28)
当你委身作上帝的儿女,在他里面成长起来时,当你活出你自己的信仰见证,乐于服侍,习惯性地迈出自己的舒适区时,愿你不再依靠自己的能力教养孩童,而是要交托给耶稣基督,因他是爱你灵魂的主,是你信心的创始成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