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尔文与商业(加尔文主义的商业伦理)

本书以“加尔文主义的商业伦理”为核心内容,力求选取加尔文在金融、商业和经济等主要方面的教导,然后将之用于现代市场及决策领域,并对加尔文主义精神及其如何影响商业领域进行了一番有见解的探讨。
本书作者霍尔与伯顿运用自身在神学和财政上的专业知识,细致地展示了加尔文完全以圣经为依据、以基督为中心,将创世、堕落、救赎这些主题应用于市场经济,并生动讲述了加尔文主义在市场经济中引发的变革。加尔文最具影响力的成就之一,便是他为以市场为基础的现代商业实践铺平了道路。

描述

报佳音号 6656
外文书名 Calvin and Commerce: The Transforming Power of Calvinism in Market Economies
作者 [美]大卫·W·霍尔、马修·D.伯顿
译者 石松
ISBN 978-7-220-09387-6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5.3
页数 239

《加尔文与商业》的特色

1、本书以“加尔文主义的商业伦理”为核心内容,话题涉及工作与休闲之间的平衡;财富的作用;慈善与贫困;工作的尊严等。

2、本书无意成为一部经济学教科书,而是着重于对加尔文著作中有关商业、金融方面的话题进行全面的总结与阐述。

3、本书细致展示了加尔文如何以圣经为依据,将创世、堕落、救赎这些主题应用于市场经济中,并生动讲述了加尔文主义在市场经济中引发的变革。

谁适合读《加尔文与商业》?

1、关注商业伦理的学者及商人;

2、关注商业管理与历史的相关人士;

3、关注加尔文思想的基督徒、学者等。

《加尔文与商业》内容简介

本书以“加尔文主义的商业伦理”为核心内容,力求选取加尔文在金融、商业和经济等主要方面的教导,然后将之用于现代市场及决策领域,并对加尔文主义精神及其如何影响商业领域进行了一番有见解的探讨。

本书作者霍尔与伯顿运用自身在神学和财政上的专业知识,细致地展示了加尔文完全以圣经为依据、以基督为中心,将创世、堕落、救赎这些主题应用于市场经济,并生动讲述了加尔文主义在市场经济中引发的变革。

加尔文最具影响力的成就之一,便是他为以市场为基础的现代商业实践铺平了道路。加尔文身处中世纪与近代早期的过渡时期,既见证了世界经济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为此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圣经尽管没有提出完整的、正式的经济制度,却直接或间接地提到了某些经济事实和政策。圣经还提出了道德框架,在这个道德框架里经营的企业就可以获利,就是高尚的,有慈善心的。

《加尔文与商业》作者简介

大卫·W.霍尔(David W. Hall):佐治亚州粉泉MIDWAY基督教长老会资深牧师,是“纪念加尔文诞生500周年系列图书”(Calvin500 series)的总编辑,著有《加尔文与商业》等书,编有《加尔文与文化》等书。

马修·D.伯顿(Matthew D. Burton):独角鲸资本管理公司创立者、总裁。他还管理着无形之手基金会,这是一个私人慈善基金会,处理经济和财政问题。

《加尔文与商业》目录

1创世

  • 受造的人类与造物主
  • 创世之初是一个物产丰富、财富奢侈的时代
  • 人被委以重任,管理上帝的造物
  • 创世、工作(天职)与休闲(安息日)之间的平衡
  • 从道德角度看,财富不是坏东西

2堕落

  • 败坏催生工作伦理
  • 人本质上不是“社会主义者”
  • 财富的作用
  • 利息还是高利贷
  • 穷人与富人会一直存在

3救赎

  • 基督徒的自由
  • 加尔文反对自私和短见
  • 保管职责与私有财产
  • 财富是对得救的充分感恩和赞美
  • 投资是一种赎回的职业
  • 慈善与律法
  • 加尔文的财产与商业伦理学:《出埃及记》第21—24章
  • 慈善的典范

4博爱

  • 家庭外的慈善
  • 加尔文的博爱及其对穷人的关心
  • 准确界定慈善与贫困
  • 对现代福利的错误假定:加尔文知道得更清楚

5圣化与侍奉

  • 消灭阶级是目标吗?
  • 神意
  • 圣化
  • 神意会宽恕对穷人的漠视吗?
  • 最初的加尔文主义商业精神
  • 工作是神圣的
  • 人的工作的尊严

6末世论

  • 由永恒来定义当下,比由当下自我定义更好
  • 长期投资与对圣经的忠诚
  • 预备和资产积累
  • 冒险和获取报酬是被允许、被鼓励的
  • 加尔文与教育
  • 加尔文与节俭
  • 加尔文主义经济学的五大要点

结语

索引

《加尔文与商业》书摘

安息日:成功企业家模式中一个被忽略的关键因素

加尔文还教训说,安息日是有规律的、持续的重要的创世部分。这里面还涉及这样一个命令:人们要以正确的方式休闲消遣,还要从“所有其他生意场上”抽身出来,好好放松自己。不但创世的任何部分都不可以崇拜或过分崇敬,工作本身也不可以看作一种绝对的事物而将之奉为神圣。在加尔文看来,工作在上帝的经济体系中有其重要地位;休息和敬拜也是这样,正如第四诫命所教训的那样。

他在给第四诫命作注释时指出,这项授权有数个目的,分别是:让工人休息,鼓励信徒不要依靠工作,并提醒他们注意,一个星期中只有14%的时间是让工人们停下工作休息的,“大量的时间—不包括安息日—是用来工作的”。

人们或许会问,如果抽出一天时间不工作,不从事创造性劳动,那么又怎么才能够保证效益最大化呢?从纯粹的数学观点看,如果所制定的一项工作计划自动牺牲超过工作周14%的工作时间,或许就像商业自杀。不过,正如其他信心问题表现出的那样,正是通过有所付出和有所牺牲,我们通常才得以找到祝福,获得财富。“每7天必须有1天时间放下工作,使之成为一段圣洁的休息时间”这个诫命面对多数企业家的计划(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时,就显得苍白无力了。毕竟,几乎没有信徒还会再遵守这样的诫命了;比起反对通奸、偷盗、撒谎那些禁令来,它通常来说或许更加不合法。在有选择性的忽略方面,它甚至堪比第十诫命,原因可能是第四诫命所禁止的行为,与第十诫命所惩处的贪婪行为有某种关系。

但情况不总是这样。许多世纪以来,大量基督徒一直荣耀上帝,服务他们的教友,守着安息日,抽出时间来从事敬拜活动。不少商人的业务蒸蒸日上,但他们没有每天24小时、每周7天都在奴隶般地关注着工作。

……

安息日作为一个概念,扎根于堕落之前的创世,它象征着上帝工作的仁慈。他极关爱我们,他用这一伟大思想来引导我们。只有专注于世俗义务或得失者,才不会喜欢上帝关于安息日的规定。

由于是圣经教导的一个主要概念,因此我们若看到安息日在不同场合出现,且每次出现都存在细微的差异,我们不必感到惊讶。

按《创世记》第2章的描述,上帝的安息日就是上帝停了创造的工,安息了。他也将这一模式推荐给人类使用。后来其他宗教也仿效这种习俗,但神圣的7天模式源于圣经。之后关于安息日教训的大量集中描述出现在十诫的内容中。这表明,上帝立安息日的目的是长久的。显然,安息日的习俗既不是暂时的,也不是地区性的。它适用于一切时期。

如果有什么区别的话,第四诫命扩大了该习俗的流传范围,它首先做的,则是重申了要求维持安息日圣洁的那个命令。根本原因是,一个人要工作6天(比美国人的平均工作时间多2天;如果有人希望工作6天,每天工作超过16小时,那他一周,即每周可以工作100小时,而且他还是在过安息日),但第七天是留给上帝的。不但家长不要工作,家庭每个成员所有不是必须做的工作也不允许做。甚至那些无权或无势的人(外族人,aliens)也有一天可以休息。换言之,上帝在创世确立的模式适用于所有人—它具有普遍性,得到了《出埃及记》第20章11节无可辩驳之论证的支持:如果上帝能够在6天中完成一切,人类也应该有固定的劳动时间段,中间有一天停下来休息。

……

旧约还进一步扩大了安息日的概念,把安息年也包括在内。这并没有废除工作6天后休息1天的以周为单位的模式,只不过采用了那个概念雏形并将它发扬光大。如果所有人在他们的星期中都遵守一个安息日习俗,那么以色列人会认为他们应将这个习俗运用到土地和生活周期中。禧年模式(以色列所独有,见《申命记》第26章)甚至将这个概念进一步扩大。安息日概念每一个延伸部分的要点都在提醒人们注意,首先,上帝是万物的最终所有者;其次,人们需要指定的放松或休息时间。一切造物都需要这样。使人一直奴隶般地劳动是不道德的。

……

另外,商业和经济计划都允许有休息时间,也都拒绝崇拜工作或将工作绝对化,但可能忽略了安息日。工作有其自身的地位,但它不是至善(summum bonum)。如果企业主推行安息日,那这一天实际上岂不是就没有效率,没有利润了吗?现在的人,尤其是企业主,为什么都要遵奉上帝的安息日?下面列出了由加尔文主义者确认的一些站得住脚的理由;当然,也存在着不少别的理由。

它为企业主的某些行为设定了界限,也就是说,工作是有益的,但工作不是上帝。对人类的生存来说,一套正规的安息日遵奉仪式是很有必要的制约机制。它可以防止我们成为劳动的奴隶。圣经教训提出,工作是有益的,是构成良好的人性所必需的。不过,企业主和工人们都受到这样一个诫命的约束,即工作要有节制,不可以没完没了。安息日是上帝说“不”,意在强调上帝对人的喜乐所说的“是”。遵奉安息日也可以避免人们被其天生的欲望所控制。

它要求企业主事先作出计划。如果哪位企业主既要获得成功,又想遵奉安息日,就必须事先作好计划。事实上,该命令提出,未来的计划应该是一种规范行为。管理者必须认识到的是,他若想遵奉安息日,那么星期一要用到的物品、要从事的工作以及所需的人员,都要在星期六之前准备就绪。安息年(出23)和禧年甚至要求作好更长远的计划。如果决策者总是滞后,跟不上形势,做事缺乏效率,没有远见,就不可能一帆风顺,也就不可能留出一天休息。

所以说,有计划是隐含在神之授权里面的一个要求。遵奉安息日最终可能会切切实实改善决策者的组织效率。

它意味着企业主必须关注圣事,并(必须与其他人一样)与上帝的圣徒们会面。他也需要从事敬拜活动。只要回想一下安息日诫命就会明白,从本体论看,企业主并不比工人高贵。安息日内在地包含一种独特的均等效应。企业主与劳动者在那一天是平等的。主的家里不存在谁比谁优秀的问题;在这一天,所有人都平等地走近一位更大的主宰者。而且,这一天,各人都停了工,只侍奉仁慈的主,敬拜主,全无等级之分。倘若企业主与工人都意识到,安息日就是永久休息的模式与免遭诅咒的暂缓期,那么社会就会如一个星期的其他日子那样和谐了。遵奉安息日也能防止对他人进行非法的神格化。“所有人都有罪,都堕落了,都缺少上帝的荣耀”,这样每周提醒一下自己是敬拜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这样的人类学延伸到了商业伦理学中。

它为独特的见证提供了机会。当基督徒在主日不从事家庭日常杂务、不参加娱乐活动、也不工作时,就为见证创造了条件。健康的敬虔出现了。不可否认,守安息日可能会引起不满,就如因阿米什人(Amish)不合时宜的习俗和行为而对其产生不满一样。然而,只要我们的见证有某种独特并且难以反驳的东西,这见证就得到进一步加强。举个例子,如果有个企业主在“荣耀上帝”与“抓住财富”这两件事上更重视前者,并以温柔的心对自己盼望的缘由作出解释,那么唯物主义者遇上这样的企业主时可能会很惊讶(彼前3∶15)。企业家应当与其他人一样关注公共的见证。事实上,凡得到了很多东西的人,也要求他们提供很多公共见证。守安息日是作见证的常规途径之一,企业主比别人更有必要需要遵守安息日。

它为企业主提供机会善待外族人、仆人等。《出埃及记》第20章第一条诫命专门说到一些人,他们得到保护,不用没完没了地劳动,而且这些人很可能没获得法律上的保护。这个诫命使得从外地迁来的人和穷人免受不公正的对待;他们也遵奉安息日,同样保护安息日的祝福。企业主要有一颗仁慈之心,这样每星期一次的小小例外可能有助于使决策者深刻体会到他人在施舍方面的需求。而且,安息日是奉献爱心、履行执事职责的绝佳日子。它使体力充沛者必须工作6天。希伯来人的工作伦理要比现代西方的工作伦理严格。不但安息日诫命要求有一整天用来休息,而且该诫命还规定所有人应该工作6天—不是5天,也不是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数(约每星期34小时)。如果安息日诫命的两个方面都遵守(“因为在6天里你应该工作”),那么守安息日实际上可能会提高生产率。

当然,如果认为这条诫命很了不起,那么也可以用其来质疑我们时代的谬论之一,即一种错误的退休论。我们当中有太多的人将某种不必工作的生活偶像化——到了那个生活阶段,我们靠资金或退休金就可安度余生。然而,《出埃及记》中的诫命并没有说:“你若不到65岁,就要工作6天;或者你若不是在股市上非常成功,就要工作6天。”这是一条适合所有人的命令。那是很具前瞻性的见解,它极大地影响着一个人的计划与投资。

……

重视安息日最终能取得不小的收获,提高从周一至周六的生产效率。这也增强了创造能力,加强了企业家精神。如果没有现代化与企业家精神,守安息日者在星期六那一天就会陷于一堆其实完全多余的活动。能源、热量、水以及食物贮备只是大量便利条件的几个例子,这些便利条件使得信徒可以很好地度过安息日,不用如布赖恩·斯威尔特(Brian Schwerltey)说的那样,“每个主日都回到石器时代去” 。诸如冰箱这样的基本物品可以使信徒在安息日好好享用新鲜食物;电厂的出现及其分布状况使得信徒能够更好地从事敬拜活动,开心地度过休息天;市场使得广大民众得以有效地接触到新技术,这有助于促进人们过安息日,享受安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