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哲学1500年

本书着重强调了中世纪哲学在形而上学、自然哲学、知识论、伦理学和社会政治学说等方面的特殊贡献。就中世纪哲学对后世的影响而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近代形而上学的上帝、灵魂和世界三大主题、物质与精神二元论的实体观、认识论中天赋观念论、经验论和先验论观点、义务论、幸福论和意志论的伦理观等重要理论在中世纪哲学家的思想中已经相当成熟。只是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思想在当时不被重视,直到近代才发生影响。

SKU: 6493 分类: ,

描述

报佳音号 6493
作者 赵敦华
ISBN 978-7-01-001956-7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07年4月
开本 16K
页数 658页;556千字

温馨提醒 

截至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本书作者赵敦华教授是一位基督徒,这很可能使得本书及作者对于基督教哲学的研究受到局限。就本书而言,作者持论公允,相信对于神学生、传道人及希望认识基督教哲学(尤其是中世纪思想)的弟兄姐妹是极有帮助的。

《基督教哲学1500年》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强调了中世纪哲学在形而上学、自然哲学、知识论、伦理学和社会政治学说等方面的特殊贡献。比如,中世纪对亚里士多德“存在”概念意义的辨析演化为关于实体、本质和实在的不同学说,实在论和唯名论的争论把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关于共相的不同理解发展为本体论和认识论领域两条路线的分歧,关于质料与形式关系的研究导致了物质实体观,对理智抽象作用的讨论触及感性与理性、思想与现实、个人意识与类意识关系这样一些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按照基督教义对希腊哲学灵魂学说进行的改造不但导致了精神实体观,而且包含着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现象的具体研究。至于中世纪对意志自由、善与恶、自然律等伦理问题的研究,它们与希腊哲学中有关的零星论述相比,更显出中世纪哲学的独创性。就中世纪哲学对后世的影响而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近代形而上学的上帝、灵魂和世界三大主题、物质与精神二元论的实体观、认识论中天赋观念论、经验论和先验论观点、义务论、幸福论和意志论的伦理观等重要理论在中世纪哲学家的思想中已经相当成熟。只是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思想在当时不被重视,直到近代才发生影响。

《基督教哲学1500年》作者简介

赵敦华,比利时卢汶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主要学术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之一),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之一),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著有《基督教哲学1500年》、《圣经历史哲学》等著作十余部,多次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9年获“第五届高校教学名师奖”。

《基督教哲学1500年》目录

再版前言

前言

本书注释说明

第一章  基督教哲学的思想来源

 第一节 古希腊哲学概要

  •  1. 柏拉图主义
  •  2. 亚里士多德主义
  •  3. 新柏拉图主义
  •  4. 希腊哲学的衰落

 第二节  《圣经》观念的历史演变

  •  1. 上帝耶和华的形象
  •  2. 一神教的崇拜
  •  3. 伦理化宗教
  •  4. 耶稣基督的教导
  •  5. 保罗神学
  •  6. 约翰神学

 第三节  碰撞与融合

  •  1. 神的观念
  •  2. 伦理观
  •  3. 自然观
  •  4. 逻各斯与道

第二章  教父哲学

 第一节 希腊护教士

  •  1. 查士丁
  •  2. 塔堤安
  •  3. 阿萨纳戈拉斯
  •  4. 提奥菲勒
  •  5. 伊里奈乌
  •  6. 希波利特

 第二节  亚历山大城的希腊教父

  •  1. 克莱门特
  •  2. 奥立金

 第三节  早期拉丁护教士

  •  1. 德尔图良
  •  2. 菲力斯
  •  3. 阿诺毕乌斯
  •  4. 拉克坦修
  •  5. 小结:二、三世纪教父与希腊哲学

 第四节  “三位一体”问题的哲学意义

  •  1. 阿塔那修斯
  •  2. 希拉里

 第五节  卡帕多奇亚的希腊教父

  •  1. 大巴兹尔
  •  2. 纳西盎的格列高利
  •  3. 尼斯的格列高利

第三章 奥古斯丁主义

  第一节  “基督教学说”

  第二节 光照论

  第三节 神学的世界观

  •   1. 自然的秩序
  •   2. 种质论
  •   3. 时间学说
  •   4. 人的自然本性

  第四节 恶与爱

  •   1. 恶的性质和原因
  •   2. 意志自由与上帝恩典
  •   3. 爱的伦理学

  第五节 上帝之城

  •   小结:奥古斯丁主义的哲学特征

第四章 黑暗时代的哲学

  第一节  波埃修的哲学

  •   1. 逻辑思想
  •   2. “存在”概念的辨析
  •   3. 《哲学的安慰》
  •   4. 古代文化知识的保留

  第二节  神秘主义的滥觞

  •   1. 伪迪奥尼修斯著作
  •   2. 马克西姆
  •   3. “圣像哲学”
  •   4. 拜占庭学者对神秘主义的反应
  •   小结:希腊教父的柏拉图主义传统

  第三节  卡罗林文化复兴

  第四节  爱留根纳的《自然的区分》

  •   1. 自然及其区分
  •   2. 上帝与世界
  •   3. 自我显示说

第五章 经院哲学的诞生

  第一节  辩证法与反辩证法的争论

  •   1. 吉伯特
  •   2. 贝伦加尔
  •   3. 兰弗朗克
  •   4. 圣达米安

  第二节  坎特伯雷的安瑟尔谟

  •   1. “信仰寻求理性”
  •   2. 《独白》的柏拉图主义观点
  •   3. 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   4. 真理即正当
  •   5. 自由意志论

  第三节  阿伯拉尔

  •   1. 辩证神学
  •   2. 理性伦理学

  第四节  关于共相性质问题的争论

  •   1. 罗色林与安瑟尔谟
  •   2. 阿伯拉尔的温和唯名论
  •   3. 吉尔伯特的“天然形式”论
  •   4. 索尔兹伯里的约翰的总结

  第五节  夏特尔的经院学者

  •   1. 夏特尔的贝纳尔
  •   2. 拉波里的吉尔伯特
  •   3. 索尔兹伯里的约翰
  •   4. 宇宙观

  第六节  正统的神秘主义

  •   1. 明谷的贝纳尔和西多会
  •   2. 圣维克多学校
  •   3. 里尔的阿兰

第六章 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传播

  第一节  中世纪阿拉伯哲学概要

  •   1. 阿尔金底
  •   2. 阿尔弗拉比
  •   3. 阿维森纳
  •   4. 阿尔加扎里
  •   5. 阿维洛伊

  第二节  中世纪犹太哲学概要

  •   1. 阿维斯布朗
  •   2. 梅蒙尼德
  •   3. 小结:阿拉伯哲学与犹太哲学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翻译

  第四节  大学的诞生

  第五节  僧团与教会的影响

第七章 经院哲学的兴盛

  第一节  早期巴黎的经院哲学

  •   1. 奥歇里的威廉
  •   2. 校长菲立浦
  •   3. 奥维尼的威廉
  •   4. 哈勒斯的亚历山大
  •   5. 拉劳切尔
  •   6. 西班牙的彼得

  第二节  英国经院哲学

  •   1. 格罗斯特
  •   2. 伪格罗斯特著作
  •   3. 罗吉尔·培根

  第三节  科隆的经院哲学

  •   1. 大阿尔伯特
  •   2. 艾克哈特
  •   3. 小结:中世纪哲学的民族性

第八章 托马斯主义

  第一节  哲学与神学的关系

  第二节  上帝存在的证明

  第三节  存在与本质的区分

  第四节  形式与质料

  第五节  人与灵魂

  •   1. 灵魂总论
  •   2. 认识论
  •   3. 行为论

  第六节  道德与政治

  •   小结:托马斯主义的主要特征与历史地位

第九章 经院哲学的分裂

  第一节  波那文都主义

  •   1. 认识论
  •   2. 原型论
  •   3. 灵魂观

  第二节  拉丁阿维洛伊主义

  •   1. 西格尔
  •   2. 达西亚的波埃修

  第三节  大谴责

  第四节  大论战

  •   1. 订正派与反订正派
  •   2. 阿库斯帕达的马太
  •   3. 根特的亨利
  •   4. 小结:“77禁令”的影响

第十章 司各脱主义

  第一节  “存在”的形而上学之辨

  第二节  无限存在论

  第三节  有限存在论

  第四节  认识的动力与过程

  第五节  意志主义

  第六节  司各脱主义者

  •   1. 安德里斯
  •   2. 麦耶农的弗兰西斯
  •   3. 昂维克的威廉
  •   4. 里帕的约翰

第十一章 奥康主义和“现代路线”

  第一节  新唯名论的前奏

  •   1. 杜朗达
  •   2. 奥里略
  •   3. 哈克莱的亨利

  第二节  奥康主义概述

  第三节  词项逻辑与唯名论

  第四节  唯名论的认识论

  •   1. 领悟与判断
  •   2. 直观认识和抽象知识
  •   3. 证据知识和自明知识
  •   4. 共相的性质

  第五节  唯名论的后果

  第六节  唯名论思潮

  •   1. 沃德哈姆
  •   2. 荷尔考特
  •   3. 里米尼的格列高利
  •   4. 米里考的约翰
  •   5. 奥特里考的尼古拉

  第七节  国家主义的政治哲学:帕多瓦的马西留

  第八节  经验科学精神的兴起

  •   1. 布里丹
  •   2. 巴黎学派

第十二章 中世纪晚期的哲学思潮

  第一节  人文主义的语言哲学

  •   1. 彼得拉克
  •   2. 瓦拉
  •   3. 阿格里科拉
  •   4. 拉谬

  第二节  人文主义的艺术哲学

  •   1. 阿尔伯蒂
  •   2. 达·芬奇

  第三节  人文主义的道德哲学

  •   1. 利普修斯
  •   2. 马基雅维利
  •   3. 莫尔
  •   4. 包迪

  第四节  古代哲学的复兴

  •   1. 柏拉图主义复兴运动
  •   2. 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世俗化

  第五节  宗教改革的哲学思想

  •   1. 基督教人文主义
  •   2. 新教神学
  •   3. 小结:新教精神和近代哲学

  第六节  经院哲学的余波

  •   1. 各派概况
  •   2. 库萨的尼古拉
  •   3. 西班牙的经院哲学
  •   4. 小结:经院哲学的衰落

  第七节  自然哲学的探索

  •   1. 经验自然主义
  •   2. 自然主义泛神论
  •   3. 神秘科学

  第八节  向近代哲学过渡

  •   1. 伽里略
  •   2. 弗·培根
  •   3. 小结:近代自然科学和哲学

尾声  中世纪之后

  •   1.17世纪的经验哲学
  •   2. 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传统主义
  •   3. 新经验哲学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