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需要神学?(进入神学,由此入门)

谁需要神学?本书的两位作者曾在大学教授神学十多年,渴望见到对神学健康、稳妥的兴趣和思考的复兴。本书以简明易懂的语言,厘清了何谓神学,解答了为何“人人都是神学家”,并帮助读者如何更好地思考上帝和他的世界。

SKU: 6158 分类: , ,

描述

报佳音号 6158
外文书名 Who Needs Theology?: An Invitation to the Study of God
作者 [美]史丹尼·格兰兹(Stanley Grenz)、罗杰·奥逊(Roger Olson)
译者 陈玉棠 译;刘平 校
ISBN 978-7-5608-4887-7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2年7月
开本 32k
页数 144页;127千字

《谁需要神学?》推荐辞

《谁需要神学?》是来自两位北美著名神学教授的衷心呼吁和邀请。本书涉猎广泛、充满激情、极具可读性,实是每个无论进行何种程度神学学习的学生必读之书。同时,本书也是每个负责任的牧者和每个认真立志“尽心爱主”的普通信徒手中的必备之书。

—— 布鲁斯·米尔恩

格兰兹和奥逊温和且具说服力地消除了许多真诚的信徒心中对于神学的怀疑。他们表明,合宜的神学思考对于基督徒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在书中,他们也装备信徒开始“神学化”生活之旅。

—— 乔纳森·威尔逊(韦斯特蒙特学院)

这本书极有助益,且给人许多鼓励——它是对长久以来被混淆的“民间神学”的纠正,也激励我们对上帝和他的世界进行严肃、反思性的思考……这是一本给牧者的书,也适合认真思考、希望成为日益成熟的基督徒思想者的普通信徒。

—— 罗杰·弗雷德里克森

《谁需要神学?》内容简介

我们常常以为神学是一种学术活动,是给专业人士和课堂用的,教义太过沉重,也过于伤脑筋。因此,许多人会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只要告诉我一些做人道理,能帮助我每天过生活就好了;又有人将其作为与真实生活无关的头脑训练。

事实上,神学的面目并不是刻板古怪的,每一个肯思考人生终极问题的人总是离不开神学。在这渴望人生终极答案的世界中,它给了我们思考的工具,让我们找到相信什么和如何生活的基础,从而明白人生的背景和目标。如果说信仰是我们世界观、生活观的基础,那么神学则将教会我们正确思考,改善我们作为门徒的生活。正如本书指出,“纯正的神学反思会影响我们如何生活。教义的认信在我们所面对的各种处境中,为我们提供基础,以尝试决定什么是最好的途径……”

谁需要神学?本书的两位作者曾在大学教授神学十多年,渴望见到对神学健康、稳妥的兴趣和思考的复兴。本书以简明易懂的语言,厘清了何谓神学,解答了为何“人人都是神学家”,并帮助读者如何更好地思考上帝和他的世界。

《谁需要神学?》作者简介

史丹尼·格兰兹(Stanley J. Grenz,1950-2005),基督教神学家和伦理学家,曾任加拿大克里威廉神学院、维真神学院神学和伦理学教授。1973年毕业于科罗拉多大学,1976年在丹佛神学院获道学硕士,后师从德国神学代表人物潘内伯格,在慕尼黑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他曾在许多大学和机构服务过,写作主题非常广泛,主要学术贡献在基督教福音派与世界的对话方面,著有《二十世纪神学评介》(与罗杰·奥逊合著)等书。

罗杰·奥逊(Roger E. Olson,1952-),美国得克萨斯州贝勒大学乔治特鲁伊特神学院神学教授,曾撰写大量研究文章。著有《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及《二十世纪神学评介》(与史丹尼·格兰兹合著)。

《谁需要神学?》目录

01 人人都是神学家

  • 匿名神学家
  • 世界观神学
  • 基督教神学
  • 贯通世界观神学和基督教神学
  • 神学在实践中具有不同的层次

02 不是所有神学都一律平等

  • 重视思考反省的基督教
  • 平信徒神学
  • 教牧神学
  • 专业神学
  • 学术神学
  • 各种神学应互相配搭、相辅相成

03 界定神学

  • 什么是神学?
  • 为什么需要神学?

04 为神学辩护

  • 为什么神学会引起争议?
  • 四种反对神学的说法

05 神学的任务和传统

  • 神学的批判任务
  • 神学的建设任务
  • 神学传统

06 神学家的工具

  • 为什么神学需要借助工具
  • 神学工具
  • 圣经真理
  • 历代教会的神学遗产
  • 当代文化的思想模式

07 神学建设与文化处境

  • 我们需要哪一种建设性的神学?
  • 怎样使神学切合文化处境?
  • 如何把我们的神学系统化?

08 神学建设与生活

  • 神学与生活
  • 活出基督徒神学家的本色

09 神学研究入门

  • 成为神学家需要有什么条件?
  • 冒险与回报
  • 成为一个常常思考反省的基督徒
  • 批判性和有建设性的思考
  • 好了,谁需要神学?

译者后记

《谁需要神学?》书摘

01人人都是神学家

有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圣经教师和广播传道人曾这样说:“从未碰见过神学家的基督徒有福了!”他的这句俏皮话是什么意思?对神学的种种误解、偏见、荒诞的说法和错误观念简直俯拾皆是——即使在信徒群体中也是如此。事实上,在某些基督徒圈子中,也有愈来愈多的人对神学本身和神学家们产生偏见。

每一个专业神学家都知道这种反神学偏见的存在并且为此感到唏嘘。某星期日早上我(罗杰)在成人主日学中讨论“20世纪神学”的课题。有一封写给我的匿名信却寄到了教会。写信人在当地报纸的教会版中看到系列讲座的广告后便写了两页纸,提出对神学的强烈抗议。他三番四次地提出祷告与神学是对立的,并且暗示神学本质上就是拙劣的代用品,使人误以为神学可以代替个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匿名神学家

那位圣经教师的委婉说法和写信者的讥讽让我们看见一个强烈的讽刺:他们两者都有各自的神学出发点!神学就是对人生终极问题的反思,这种反思引领人寻求神。可见圣经教师和匿名信的作者都算得上是神学家。我们大可以称他们为“匿名神学家”,因为他们跟大部分的人一样,自己明明是神学家却不自知。

每一个肯思考人生终极问题的人总是离不开神学的。而每一个肯思考人生终极问题的人——包括关于神的问题和神人关系的问题——都是一个神学家。

有一天,一位年轻女士在我的办公室内分享她的梦想与抱负。她曾经修过几门圣经和神学课,难怪她兴致勃勃地谈及关于上帝、救恩以及基督徒生活的问题。对话到了某个重要的转折点,她便以诚惶诚恐的眼神望着我,说:“你知道吗?假如我想快点达成心愿的话,我想我会做一个神学家!”

我当时已看得出她那份恐惧背后是对神学家的误解,以为这种人不但令人敬而远之,并且思想深不可测、古古怪怪,令人难以明白。为了减轻她的忧虑,我对她说:“你已经是一个神学家了啊!”我继续向她解释说神也许会呼召她,让她已有的基督徒经历——思考人生终极问题,包括神——成为她的事业。可是不论她会不会有此抉择,她始终是个神学家。

愈来愈多的基督徒有这种错误的观念,以为“普通基督徒”和“神学家”之间有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有人对这条可以感知到的鸿沟产生恐惧;其他人则以怀疑或厌恶的眼光视之。我们希望此书能除去这一鸿沟,让读者们明白每一个人——尤其是每一个基督徒——都是神学家。此外,每一个专业的神学家也不过是一个基督徒而已。而他的终身事业也是所有基督徒或多或少都会做的:既思考也教导关于神的认识。

这本书由始至终要表达两大重点:第一,任何肯思考,善于反思的基督徒都不能逃避神学。平信徒神学家和专业神学家之间只有程度上,而不是本质上的分别。第二,专业神学家和平信徒神学家(不论从事何种行业,凡是肯思想的基督徒)彼此都需要对方。专业神学家的使命是要服侍信仰群体,而不是要支配或控制他们的思想。平信徒神学家亦需要专业神学家提供研经工具、历史观和有系统的陈述,让他们的神学思维更进一步。

“神学”(theology)一词由两个希腊词组成:theos的意思是“神”;至于logos的意思则是“理性、智慧、思想”。因此,theology的字面意思就是“有关神的思想”或是“关于神的推理思考”。有些字典则较严谨地把这个名词界定为“有关神的科学”。而所谓科学(science)在这里不过是“思考某些事情”之意。所以“神学”(theology)一词最基本的意义就是任何关于神存在的思考、反思和沉思——甚至包括神存在与否的问题。

所有关于人生的终极问题都暗示着有关神的问题。任何人不论何时何地去思考有关人生的“为什么”等大问题时,至少也会间接地涉及关于神的思考。在所有人类惊叹的尽头总离不开神的观念。这就是说,即使大众文化的作家、作曲家、剧作家、诗人或其他创作行业的人士都各自以奇妙的方式担任神学家的角色。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著名导演和演员伍迪·艾伦(Woody Allen)的作品。他喜欢以心理学为焦点去拍一些电影。可是他的大部分电影也都跟神学课题有关。在其中一部名为《爱与罪》(Crimes and Misdemeanors)的电影中他尝试探讨旧约诗篇作者经常发出的大问题:“为何恶人亨通,义人受苦?”尽管这部电影没有明显地提出有关神的问题,可是在一连串令人心痛的“为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之底层与背后却暗示着有关神的主题。当然,其中的原因是假如神不存在的话,那么根本就没有这种令人伤心的问题!为什么要为这也许是自然法则——所谓适者生存——而伤心呢?唯有当神是人类存在的终极归宿时,“为何恶人亨通,义人受苦?”才是一个令人伤心的问题。这个问题到头来是一个关于神的问题:“为什么神会容许这种事情发生?”伍迪·艾伦和其他大众文化中的匿名神学家们往往能以出人意表且常常大有裨益的方式提出这一类问题。

世界观神学

每一个人在他或她人生中的关键时刻总会面对和纠结于与神有关的终极问题。我们要承认很多人并不懂得怎样明确地提出关于神的问题。无论怎样,即使他们不理会神或否认神,神一直都是终极的归宿——人生的背景和目标,而所有人生的终极问题皆因此而起,并且指向这一归宿。就这一意义而言,每一个乐于思考的人都可以是一个神学家。

若要掌握神学的广泛意义,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把它视为对人生终极问题的疑问和思考。美国惠顿学院的哲学教授亚瑟·荷姆斯(Arthur Holmes)便把这种最基本和普遍的神学思维称为“世界观神学”(worldview theology)。换言之,不知从何时开始,一般人,其中包括在繁嚣的闹市中熙来攘往的男男女女,以及活在象牙塔中的神学家,都曾经思考过某些历久弥新的人生问题。

也许有时我们会不假思索地度日,以为思考这些问题只是庸人自扰而已。举例来说,一位近代哲学家曾论证说一切问题中最基本的问题是:“为什么世上有东西存在而不是没有东西存在?”可是,即使这似乎颇为抽象和不易回答的问题也是内里有乾坤的。因为这是每一个肯思考的人都曾经会问的普通问题“为什么我会生于世上”的笼统表达。至于其他的人生终极问题,则包括:“我应该怎样度过我的一生?”“什么是真正美好的人生?”“人死后还有什么东西?”

所有人生终极问题的最终极问题就是关于神的问题,因为这就是所有问题最后指向的问题。假如“创造天地的神”的确存在,那么所有问题就会有新的意义,并很可能会有答案;否则这些问题只会领人进入死胡同。

世界观神学是每一个肯思考的人都有份的,因为思考人生终极问题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部分。而这种思考本身会引领人去寻索那超越我们存在的神。

基督教神学

但是,究竟基督教神学又如何?这种神学会不会比上述那种含糊和广义的神学更超越?的确如此。那么,什么才是基督教神学最妥当和基本的定义?其中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定义就是“信仰寻求理解”(Faith seeking understanding)。尽管受尽种种误解,基督教神学总不会说“先了解后相信”。恰恰相反,神学本质上就是不断以理智去了解内心——人格的核心——早已相信和委身的信念。

这个神学定义至少可上溯至中世纪伟大的神学家坎特伯雷的安瑟伦(Anslem of Canterbury)。安瑟伦是公元12世纪的修道士、神学家、哲学家和坎特伯雷的大主教。他以构思证明神存在的合理性论证(即所谓的本体论证明)而闻名于世。这一哲学理论是先界定神必定是“那位超越观念的至高无上的存在主宰”而证明神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

安瑟伦因为他的著作而被人扣上一顶帽子——死硬派理性主义者,也就是说他拒绝相信任何不能被证明的事物。然而事实上,安瑟伦大部分的著作,包括证明神存在的本体论论证的各种版本,都是以祷文的形式发表的!在其中一篇祷文中他十分清楚地指出,他并不是企图证明神的存在然后才相信,而是因为他已经相信了才这样做。他的格言是“Credo ut intelligam”——“我相信是为了我可以理解。”

信仰寻求理解就是安瑟伦的神学进路。从这种进路来看,神学的起点是信心,而信心最终是神以奥秘的方式赐予的恩典。而这并不是说人无须努力便可得着它。然而信心不单是做出相信的抉择而已,也不是取代健全理性的劣质产品。信心就是被超越的那一位得着——他要呼召和得着人的生命。

贯通世界观神学和基督教神学

究竟我们应该怎样把这两种神学融会贯通——一种是所有肯思考的人士共有的(世界观神学),另一种是所有基督徒共有的(基督教神学)?人生的终极问题似乎是指向超越存在的路标和线索。换言之,它们引导人寻索那超越有限的被造界之上的存在。我们可以把这种思想人生终极问题的过程和做法称为“人类寻求神的努力”。除非形而上的寻索能围绕转化为“神主动寻找人类”,不然的话,这种普遍的寻索到头来往往徒劳无功。

这正好是基督徒相信的圣经所记录的历史事实。神回答人类对神的寻索的途径是历史事实、他的子民和先知、他默示的信息,以及最后借着他道成肉身与世人一起生活的启示。基督徒相信圣经中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可以提供人生终极问题的答案。然而若要接受和承认它们是神赐给人类的话语,这始终是神恩典的作为和信心的结果。归根究底,承认神的存在不单是哲学上的发现,虽然人可以对神以及神的话语先存开放的态度,承认从圣经中所找到的答案与人生终极和经久不衰的问题两者之间是有关联的。

可见基督教神学之所以超越世界观神学,是因为前者可以成全后者,使之更加圆满。每一个基督徒不单是像伍迪·艾伦一样是思考人生终极问题的神学家,而且也是一个基督徒神学家。因为他或她思考神话语的意义,以及神的话语怎样光照他或她的人生,并赐给存在的意义和目标。

真正的基督教信仰总是引导人寻求明白那位对我们的生命有绝对主权的神。一个基督徒若能寻求明白他或她的信仰如何解答人生终极问题,以及怎样改善他跟神的关系,他或她便算得上是一个神学家。

你就是一个基督徒神学家。也许你从未把自己看作是神学家,又或者你一直以为神学是神秘和危险的。很多基督徒都误以为神学就等同于对神和对圣经权威的质疑。他们因而便下结论说,神学会构成对信仰的威胁。也许你曾有过这些错误的观念,又或者认识一些仍有这些观念的人。也许曾有好心的基督徒提醒你必须提防神学研究,以免它拆毁你的信仰。

我们也曾面对家人和朋友作出的令人气馁的警告。我们有些属灵导师亦尝试去说服我们放弃从事神学研究,因为他们仍有根深蒂固的偏见,认为神学会取代信仰。我们庆幸能克服上述对神学的反对和抗拒,因为对我们来说,神学一直是而且现在还是使我们心灵得释放和滋润心田的研究,常常帮助我们更亲近神。

神学在实践中具有不同的层次

我们曾指出每一个人都是神学家,每一个基督徒都是或应该是一个基督徒神学家。而我们界定神学、神学家和基督徒神学家的方式正好支持这个论点。我们并不是玩什么文字游戏,而是想表明神学是有不同的层次。所有基督徒都可以是神学家,但并不是说所有的神学都是相同的。我们会在下一章探讨不同种类和层次的神学,可是现在还是需要交代一下。

为了进一步解释每一个人都是神学家这一观念,我们会用一些比喻来说明。假如我们说每一个人都是化学家、政治学家、心理学家、数学家,你会同意吗?任何入厨烹饪的人士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算是个化学家。假如没有任何最基本的——至少是本能的——对作料、分量、各种配搭和烹调用火的火候等知识,任何人都不能入厨一显身手。

烹饪也许是最基本的非专业性的化学。但是,假如有一位业余厨师决定要改善厨艺以飨宾客,对他来说最稳妥和最有把握的方法是报读烹饪课程和看几本烹饪大全。普通厨师若能增进烹饪化学的知识和改善厨艺,便可以成为大厨师。当然若与大学的化学实验室所研究的化学相比,它们仍有天壤之别!然而,厨师所实践的烹饪艺术和化学家所研究的科学,两者之间仍有共通之处。

任何参加市政会议、校董会和政党会议的人都是一个政治学家。假如有一位未经指点的选民想成为校董会候选人,在竞选的过程中他必定会增进和调整他对政治学的知识和实践。他可以看几本优秀的政治理论书后自己发展出一套治理社会或“城邦”的哲学。当然他所做的与大学中所教的、十分注重理论和思辨的政治学仍有天壤之别。然而那位参与党派政治的候选人,与那些构思理论的政治学家仍有共通之处。

此外,我们亦可以在心理学和数学中找到类似例子。就某种意义而言,每个人都是一个业余的心理学家。可是若有人不甘于用直觉来解梦,而想进一步探讨人类潜意识的功能的话,他就进入了心理学的领域。处理支票簿的收支平衡是数学的基本功,可是若有人喜欢研究的话,这门科目也是深不可测的。

假如你无意中听到一个业余厨师埋怨化学这门科学,因为他未能在厨房中尽展他的化学知识,还有他必须借助设备完善的实验室和图书馆才能掌握特别工具、专有名词和观念。他甚至说:“从未遇到化学家的厨师有福了!”这岂不是胡说八道吗?当然是。

假如某选民代表在小区内的政治会议上埋怨政治学家,因为他们的理论太难理解,并且使政治失去生机活力;假如一个研究梦境的普通人埋怨心理学过于高深;又或者假如一个银行出纳员埋怨数学过于抽象。以上种种荒谬的现象都很可能会出现!然而很多人大概会这样说:“你知道吗?你若多懂一点化学、改善一下厨房内的设备的话,你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更出色的厨师。”又或者是:“负责数钞票当然比数学有趣得多。但若是没有后者的基础知识,你很可能会在处理银行或顾客的业务时出错。”

我们要表达的重点很明显:由于基督徒不但相信神,并且相信神以特别的方式跟他们沟通(借着神的话语、恩典、信心、祷告等等),因此他们应该好好地去探讨神的意义和怎样以全人——头脑和心灵——彻底地认识神。他们应该认定自己平信徒神学家的身份,对那些正规和专业的神学家所提供的帮助表示感激。当然,我们身为神学家,必须承认我们工作的主要理由是要帮助平信徒和牧师传道人更加明白神。平信徒神学家和专业神学家之间应该以彼此间的共通和关联取代敌意、恐惧和猜疑。就发现与神有关的真理和神人关系而言,他们不但互相依赖,并且相辅相成。

我们这本书的书名是《谁需要神学?》。我们在书中要表达的答案相当于一本写给厨师和家庭主妇而以《谁需要化学?》为名的书一样。我们可以想象有另一本以《谁需要心理学?》为名的书,而对象是那些想了解自己的人。同样,《谁需要数学?》可以是一本给那些想要平衡收支、报税和改卷打分的人的好书!上述所有书名所提出的问题都有相同的答案:每一个人都需要!以上每本书很可能会不约而同地指出,每一位读者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化学家、心理学家,或是数学家。读者亦很可能会十分热烈响应书中传递的信息。

我们也希望你会热烈响应的信息就是:你们已经是神学家——尽管这会带来有点惊讶的反应。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你已经是或将会是一位专业神学家——不是每个人都应该是专业神学家。然而我们希望你明白自己是神学家后,便会否定某些敬虔基督徒的看法,比如以为神学是有害的,只是“理智的旅程”,或是对真正信仰构成威胁。神学不必是这样的,最好的神学也从来不是这样的。

走笔至此,我们已经由一般的神学讲到最好的神学。我们要论证不是所有神学都是一律平等的,那么不同种类和不同层次的神学究竟是什么意思?这就是我们现在要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