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派博:不信的人死后还有第二次得救的机会吗?

译/王继敏 校/Rebecca

死后会有第二次得救的机会吗?这在收件箱中是个常见的问题。它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它相当重要,以致于有两个人受同一经文感动、在同一时间问了同一问题。“您好,派博牧师,我叫福洛琳。我是罗马尼亚人,但住在伦敦。我问过几位不同的牧师,但他们都没能给到我同样的答案。《彼得前书》3:19-20和4:6中都提到死人也有福音传给他们,您能解释一下它的意思吗?谢谢您!”最近问这个问题的还有一位叫詹森的听众。“派博牧师,你能向我解释一下《彼得前书》3:19吗?我听过很多关于耶稣所作的大事(“他藉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彼前3:19)以及祂在那里的原因的解释。甚至有解释说它暗指第二次得救的机会。到底有没有这个机会呢?”

下面是派博牧师的回答:

在过去的五十年里,我反反复复地回到《彼得前书》3:19,彼得说“基督借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你们若问我是否确知彼得所指的是什么,我必须承认我还没有完全的把握。我们还是先来看看这节经文在说什么,这样大家就能跟上我们讨论问题的进度了。

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有古卷:受死),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按着肉体说,祂被治死;按着灵性说,祂复活了。祂借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就是那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当时进入方舟,借着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个人。这水所表明的洗礼,现在借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这洗礼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耶稣已经进入天堂,在神的右边;众天使和有权柄的,并有能力的,都服从了祂。(彼前 3:18-22)

注意,我之所以把全部内容列出来,是因为上下文对要提出的各种解释影响很大。

三种主要的解释

对于这段经文,马丁·路德是这样说的:“这段经文很奇妙,或许比新约中的其它经文更为晦涩难懂,因此我不确定彼得要表达的意思。” 马丁·路德如此说,我也深有同感。我也不确定。所以我要把三种主要的解释都说出来,告诉你们我倾向于哪一种以及为什么,然后退一步谈谈遇到茫无头绪的情况时如何处理文本。

死人的指望

先说第一种。它是这样解释的,在受难日和复活日之间的那些日子里,灵里的基督藉着祂的灵到亡灵之地传道。这又关联到《以弗所书》4:8节,那里说“祂升上高天的时候……祂掳掠了仇敌”(弗 4:8;参照诗 68:18)。如此说来,祂将旧约时代的圣徒从亡灵暂居之地带回了天家。

这种解释或许是合理的,但把耶稣传道的焦点局限在挪亚时代那些不信从的人身上总让我觉得怪怪的。如果这指的是所有旧约时代的圣徒——用一种奇怪的方式指他们不信从这一事实——那么我仍旧感到困惑。这或许是合理的。我有很多好朋友持这种观点。这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观点。

胜了监狱里的天使

接着说第二种。这种解释认为,耶稣受难后传道是指祂升天后宣布胜了那些天使的势力,即这段末尾提到的:“众天使和有权柄的、并有能力的,都服从了祂”(彼前 3:22)。这种观点意在表明,监狱里的灵就是因不顺从而被收在监里的邪恶天使,耶稣只是在复活之后宣布胜了他们。

还得说,这也许是合理的。我有位好朋友就写过一本注释书,他就认为这是合理的解释。但是,从挪亚的日子到这个结论,我实在难以跟上彼得的思路。

通过先知传道

下面说第三种,我倾向于这一种。我兜兜转转还是回到这种观点上了。我不断地回到这种观点,它对我来说似乎很有吸引力,因为我们若回看《彼得前书》第一章,那里还有一段奇妙的经文已经为这段奇妙的经文埋下了伏笔。《彼得前书》1:10-11这样说:“论到这救恩,那预先说你们要得恩典的众先知,早已详细的寻求考察。就是考察在他们心里基督的灵,是指着什么时候,并怎样的时候。”这太奇妙了。他是在谈论在他们心里——也许在挪亚这样的先知们心里,基督的灵“预先证明基督受苦难,后来得荣耀,是指着什么时候。”

因此,彼得已经让我们准备好这样思考,即在旧约时代,基督借着他的灵通过先知去传道。把《彼得前书》3:19理解为耶稣“借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就是那从前在挪亚时候的人……”,这样就再合理不过了。

在这种解释中,没有受难日到复活日期间向亡灵传道这一事实。不管它是否已经发生,我只是在讲这段经文并非是在论及此事的。相反,它却指向这样一个事实,即那叫耶稣从死里复活的灵正是祂通过挪亚向挪亚时代的世界传道所借的那灵。大多数百姓那时并不信从,他们现仍在监狱里等待他们最后的审判。

在我看来这种解释有个优势,为何聚焦在挪亚和他那个时代的人们?为何在这个解释中挪亚能进入彼得的脑海?他写这段经文的时候,是什么让他想起了这事?这种解释的优势就在于这些问题都能讲得通了。

挪亚的时代和彼得的时代

我说了有些事情我还不清楚,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处理文本。接下来我就此解释一下我的看法。就拿这个例子来说,我所做的就是退后一步,去看一看彼得更大的思想脉路,然后问一问:“在《彼得前书》3:18-22中,他究竟想要做什么?为什么会出现挪亚的话题、以及太多人不信从、只有极少数人进入方舟得救了——也就八个人——为什么这件事情进到他脑海中了?”

彼得写信的那些教会跟庞大的罗马帝国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的,我认为答案就在于此。在彼得的时代,帝国中的大多数人并不信从福音。如此庞大的罗马帝国,得救的人竟寥寥无几,这使彼得想起了挪亚的日子,那时只有八个人借着审判之水得救了。而且彼得还在第四章中再次提到,时候到了,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这很像挪亚时代审判的日子(彼前 4:17)。

挪亚时代几个人得救与他那个时代几个人通过洗礼得救是何其相似,彼得在思索这种相似性,正如他在《彼得前书》1:10-11的回想,或许他突然间意识到——在旧约时代,基督是在通过众先知传道——对挪亚时代和他那个时代的类比甚至比人们所想的还要丰满、还要深刻,提出这一点或许不无裨益。换言之,这一类比不只是在说,挪亚时代的芸芸众生不相信和不顺从,就像彼得时代的人那样,只有几个人借着方舟得救了,就像只有几个人借着洗礼之水得救那样。这个类比还延伸到这样一个事实,即耶稣自己——藉着圣灵,通过挪亚——在挪亚的日子传道,以及耶稣藉着圣灵通过使徒在彼得的时代传道。

借着水得救

所以,即便我对基督通过挪亚向他那个时代的世界传道这些细节的理解是不对的,但我认为这一更大的场景是没错的。如果不晓得全部细节,那就要在上下文方面下功夫,试着看看能明白些什么,这就是我所说的文本处理的意思。你们能清楚看到的更大场景是什么呢?我认为这个场景是正确的,它对那个时代和我们的时代来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神的审判之下,只有几个人在方舟里得救了,所以彼得就想到了挪亚。现在借着信、借着受洗得救正是如此。神借着水在任何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拯救祂的民,无论得救的人数是多还是少。基督死了,为要使我们经过祂的审判后把我们带到神的面前,我们应当为此喜乐。尽管全世界的人都会嘲笑,就像在挪亚的日子那样,但是借着信我们就会平安度过这审判。

本文由派博牧师事工渴慕神授权,报佳音书店翻译自:https://www.desiringgod.org/interviews/do-unbelievers-get-a-second-chance-after-death,转载请注明出处。

Posted on

派博:撒但是如何谋害基督徒的?

译/简阳 校/Rebecca

我们在节目中曾经谈论过撒但。我们谈论的次数不多,因为它不是我们要关注的对象。不过我们确实谈论撒但和它的阴谋诡计,通常是那些撒但束手无策之事,它有太多奈何不了基督徒的事,因为基督已经在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使其缴械投降。以上是APJ 第1750期的内容。今天我们跳过这个问题,来问问派博牧师:撒但能对基督徒造成哪些伤害?

彼得提醒信徒们,要提防撒但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前 5:8-9),这衍生出来两个问题,头一个提问者是来自弗吉尼亚沿海的罗斯,他写道:“派博牧师,您好!我的问题是关于《彼得前书》5章8到9节。保罗说魔鬼寻找可吞吃的人,是指用苦难吞噬我们吗?还是说撒但的不断攻击就是我们所遭的苦难呢?”还有来自纽约州罗切斯特的斯蒂芬,也问了同一经文。“派博牧师,您好!《彼得前书》5章8节说撒但是我们的敌人,这我相信!但是敌人不都是在很具体的方面与人为敌吗,我不清楚撒但如何在具体方面与我们为敌。我的问题是——撒但是如何我们的敌人?谢谢!”

下面是派博牧师的回答:

首先,来看看《彼得前书》5章8-9节:

“务要谨守,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他,因为知道你们在世上的众弟兄也是经历这样的苦难。”

罗斯问道:“苦难一词是指撒但对我们的所作所为吗?还是指基督徒实际遭受的痛苦和苦难,其幕后主使就是撒但呢?”我想,几乎所有解读这段经文的人都会认同第二种解释。彼得是在说普天之下基督徒们切身经历的各种苦难,背后都有撒但暗中操纵,处心积虑地用苦难摧毁基督徒的信心。“寻找可吞吃的人”寓意即此。倘若它用苦难诱使我们弃绝了对神的信心,不再相信神的良善、智慧和保守,转而与神为敌,那么它就成功吞吃掉了基督徒。

被火试验

那么,什么是苦难呢?我认为正确的理解是:首先,撒但向我们掷来的其他试探——诸如淫欲、贪婪或骄傲——确实是能吞吃人的,它惯用试探,但这些试探不叫苦难。并不是撒但对我们所有的攻击都称作苦难。实际上,享乐和苦难都是撒但善于拿来攻击人的手段。我敢说,很多人的信心,与其说是被苦难吞吃殆尽的,不如说是被牵引诱惑了,消耗在罪的享乐中。我认为这样理解正确的另一个原因是——撒但的阴谋在这儿指的是第9节中基督徒的苦难——《彼得前书》1章6-7节保罗已经指出,他说:

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

保罗在他信的开头已经嘱咐我们,说我们的信心会在如火般的百般试炼中经受试验——这试验即苦难。我认为回答罗斯问题的同时也是在回答斯蒂芬的问题,因为斯蒂芬问道:“撒但是在哪些特定方面疯狂逼迫我们的呢?在这段经文中它是如何与我们为敌的呢?”

我们已经看到,撒但主要是通过制造苦难来与基督徒为敌。它制造苦难的目的是欺骗我们,让我们误以为神是敌挡我们的,而非帮助我们的——它说神无能为力,也阻止不了苦难(天可怜见)。也就是说,撒但一心要以苦难削弱我们对神的良善、大能、智慧和恩慈的信心。一旦失丧信心,作为基督徒的我们就被它吞吃了。信心之舟一旦沉船,它的诡计就得逞了。

撒但附身病痛

再详细讲讲撒但是怎么做的吧,这是斯蒂芬所问的。我举四个例子来说明撒但是如何用苦难来迫害基督徒的。

首先,虽然不是所有,但大多数病痛背后都有撒但作祟。比如说,耶稣治好了身患18年血漏的妇人,他为自己的行为向当权者辩护说:“况且这女人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被撒但捆绑了这十八年,不当在安息日解开她的绑吗?”(路 13:16)。也就是说,撒但附身在这病痛背后,以致妇人受折磨苦熬了18年。

在《哥林多后书》,保罗得见许多奇妙异象,其中12章7节例证了基督徒生命中所遭病痛。保罗解释了神是如何设计安排他不因异象自高自大的,来看《哥林多后书》12章7节:“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启示甚大,就过于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体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击我,免得我过于自高。”这至关重要,因病痛既是撒但的作为,也是神的作为。

我们明白撒但并非意在阻挡保罗的骄傲,它巴不得保罗自高自大,巴不得用骄傲摧毁保罗的信心。使保罗免于自高自大是神的旨意,神要保罗谦卑圣洁,然而执行这一神圣之工的却是“撒但的差役”,太奇妙了。由此可知哪怕撒但把某种刺或苦难带进基督徒的生命中,它依然不能称王,更无法长存。它在神的辖管之下。并且,尽管撒但的设计是摧毁保罗的信心,神的设计却是加强保罗的信心,让他保持圣洁谦卑。

牢狱之灾

撒但还以另一种方式带给基督徒苦难,它有时把人下到监狱去,《启示录》2章10节道:

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们中间几个人下在监里,叫你们被试炼,你们必受患难十日。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

我们不免问道:“撒但会怎么做呢?它怎么做成这事呢?它是怎么把基督徒下到监里去呢?”答案之一是,和它害耶稣在客西马尼被捕、被钉十字架如出一辙。这事是怎么发生的呢?来看《约翰福音》13章2节:“吃晚饭的时候,魔鬼已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西门的儿子加略人犹大心里。”接着看《约翰福音》13章27节:“他吃了之后,撒但就入了他的心。耶稣便对他说:‘你所做的,快做吧!’”他就出去卖了耶稣,把祂下监。可以想见,此类事件经常发生会给基督徒造成多大苦难。撒但在人们心中播下种子去出卖基督徒,或捏造谎言使基督徒陷入苦难,无论是牢狱之灾亦或其他灾祸。

拿起宝剑

我以《彼得前书》5章8-9节来作结尾,狮子的咆哮声——这头咆哮的狮子到处要吞吃人——这咆哮声是撒但费尽心机要在基督徒生命中制造苦难并让他们为此担惊受怕,它致力于用恐惧摧毁他们的信心。由《哥林多后书》12章、《约伯记》1章以及耶稣命令鬼魔服从祂的事迹便可得知,撒但不是至高君王,神才是。无论撒但如何作为,它的行为都得经过神的允许,最终掌权者并不是撒但。

然而,撒但是真实的,是的,它真实存在,它很强大,也很邪恶。神捆绑它的锁链还很长,在神旨之下,它破坏力惊人。因此,彼得没有很慵懒地说:“记得,神有至高主权。”而是说“要谨守,要警醒,务要抵挡魔鬼,持守你的信心,起来征战。”拿起圣灵的宝剑,神的道,直面迎击撒但。相信神的应许,站稳脚跟,不要被撒但的试探所迷惑,不要信它说神是邪恶或是软弱。让苦难之火洁净并增强你的信心,而非被它摧毁。

本文由派博牧师事工渴慕神授权,报佳音书店翻译自:https://www.desiringgod.org/interviews/how-can-satan-harm-christians,转载请注明出处。

Posted on

派博:父母应该让孩子们相信圣诞老人吗?

译/王继敏 校/Rebecca

今天我们来谈谈圣诞老人。我们曾收到过五十多个问题,都与这个话题相关。当然,派博牧师,你知道,有位四世纪的希腊历史人物,名叫圣·尼古拉斯。而且,我们收到的大部分问题(我想应该是全部问题)都跟这位蓄着白须、穿着红衣、驾驶着驯鹿、名叫圣·克劳斯的神话般的圣诞老人有关。佐治亚州盖恩斯维尔市的科尔宾来信问:“派博牧师,父母应该让孩子们相信圣诞老人在圣诞节那天会给他们带来礼物吗?”派博牧师,那就直截了当吧,你觉着圣诞老人怎么样?

下面是派博牧师的回答:

在基督徒敬拜活动中,圣诞节仅次于复活节,算是一年当中最快乐的一天。我说它“仅次于复活节”,理由是受难日和复活节才是圣诞节要达到的目的。

大喜的信息

罪人通过耶稣死而复活得蒙拯救是圣诞的目的。圣诞节不是复活节要达到的目的;圣诞节只是手段。罪人在受难日和复活节蒙拯救才是目的。

·耶稣在圣诞节到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加福音19:10)。

·耶稣在圣诞节到来,为要拯救罪人(提摩太前书1:15)。

·耶稣在圣诞节到来,乃是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马可福音10:45)。

·耶稣在圣诞节到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马太福音9:13)。

·耶稣在圣诞节到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约翰一书3:8)

·耶稣在圣诞节到来,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希伯来书2:14)。

因此,神的儿子是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祂的降生着实令人叹为观止,彰显着至高的荣耀的和无比的庄严,充溢着喜乐的信息。天使称它为“大喜的信息”——不是小欢喜,不是一点点欢喜,而是大欢喜(路加福音2:10)。

圣诞老人:可怜兮兮

我的问题是:我们的孩子本该得到世界上最美的餐食时,我们怎能想到给他们一碗清淡无糖的薄粥呢? 他们本能享受道成肉身的神的儿子时,我们为何还要还要给他们圣诞老人?任何基督徒希望把注意力从道成肉身的神的儿子身上转入这个世界,以此来拯救我们和我们的孩子,这实在让我难以置信。人们竟然在这事上费尽心思,简直令我无语。这不仅关乎圣诞老人的不真实,以及耶稣的货真价实,而是跟耶稣相比,圣诞老人实在是可怜兮兮,我们的小孩子理应获得帮助来懂得这一点。

·圣诞老人只给尘世之物——给不了任何永久的东西、永恒的东西。耶稣会送上永远的喜乐,世界只是顺带送上的。

·圣诞老人只凭你的好行为才送给你他那些转瞬即逝的好物。 “你睡觉时他知道,你醒来时他知道,你乖过坏过他知道,那就做个乖宝宝”。这纯粹就是一种行为宗教。而耶稣所赐全部礼物都是本乎恩、因着信。

·圣诞老人是虚构出来的。而耶稣比你家的屋顶还要真实。

·圣诞老人一年才露一次面。耶稣应许说:“我就常与你们同在”(太 28:20)。你每天晚上对孩子说:“祂站在你的床边。你清晨起床时,祂与你同在。你今天上学时,祂与你同在。如果妈咪和爸爸去世了,祂还要与你同在。” 圣诞老人跟耶稣相比,就如烈焰之下的烛火。

·圣诞老人不能解决我们最要命的问题,而耶稣的确已经解决了我们最要命的问题:我们的罪孽和我们与神的隔绝。圣诞老人可以给美好的生活锦上添花,但他永不能消除一个人支离破碎的生活,也永无可能以希望重建他的生活。我们的小孩子若要了解圣诞节,就需要认识这一点。

·圣诞老人与世界上的许多文化并无关联。而耶稣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是世上万民之耶和华。

·圣诞老人总有一天会被遗忘,而耶稣昨日今日直到永远都是一样的(来 13:8)。

毫无争议

因此,这本无争议。可我就是不明白,如果做父母的都认识并且爱耶稣,如果他们都把耶稣视为世上至为宝贵的,为什么还要把耶稣从庆典中带出来,反而把圣诞老人带进庆典中。他真的是无关紧要。他才与这庆典无关。他才不值一提。

我的建议是,尽你所能让你的孩子们伴随着那根植于圣诞节真谛的每一种惊喜,尽情地快乐吧。

·让你的装饰指向耶稣。

·让你的食物指向耶稣。

·让你的游戏指向耶稣。

·让你的歌声指向耶稣。

·喜乐超出这个世界。

·给予超出这个世界。

·装饰超出这个世界。

将所有这些都指向耶稣。假若定睛耶稣对你的圣诞节都成了件扫兴的事儿,那你还并不怎么认识祂。

本文由派博牧师事工渴慕神授权,报佳音书店翻译自:https://www.desiringgod.org/interviews/santa-claus-harmless-fun-or-christmastime-diversion,转载请注明出处。

Posted on

派博:婚前相处,何为越界?

译/Cathy 校/Rebecca

派博牧师,好些听众发来邮件问到:已订婚的男女在婚前的相处中,怎样的表现算是性方面的越界?

下面是派博牧师的回答:

这实在是个重要的问题。我们的文化充斥着挑起性趣的东西。上网时,屏幕边上几乎总有某些唤起情欲的广告。看电视或看电影时,也几乎总有某些煽动欲念的内容。当今我们必须抵挡的诱惑试探真是比比皆是。我觉得,要弄清楚一个关键问题:当一对青年男女(或一对年纪稍大的男女也同理)开始约会,在身体接触方面应该注意什么?

《圣经》为我们提供了权威指引。尽管里面找不到类似这样的话:“好,已订婚的情侣们,或是刚开始交往的男女朋友,以下列出你们能做的和不能做的”,但我们必须依照《圣经》的真理总结出回应以上问题的答案。我来试试找出其中几个相关的《圣经》真理。

性是美好的

首先,性是好的。我不想一开始就用“坏”或“当心”这种字眼。性其实是美好的。《提摩太前书》4:3告诉我们,时候将到,日后必有人禁止某些事,包括嫁娶,因为他们认为婚姻必定包含他们觉得丑陋的性。保罗紧接着在4:4-5继续解释说:“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谢着领受,就没有一样可弃的,都因神的道和人的祈求成为圣洁了。”

令我们惊讶的是,这里是说性对于基督徒而言是美好的,即那些会感谢着领受它的人。我们再看《哥林多前书》7:3:“丈夫当用合宜之分待妻子,妻子待丈夫也要如此。”接着,7:5还告诫我们,夫妻若要分房也只能是暂时的(为专心祷告的缘故),免得被撒旦引诱。这也意味着性爱并非只是为了生育。

神把性放在我们生命中,其实还有其他更深层的、个人化的和与满足感有关的原因。当然,《箴言》5:18-19那几句所有男人都喜爱的经文也表明了性的美好:“要使你的泉源蒙福,要喜悦你幼年所娶的妻。她如可爱的麀鹿,可喜的母鹿。愿她的胸怀使你时时知足,她的爱情使你常常恋慕。”显然,依据圣经,与性有关的身体接触是好的,这是第一点。

性为婚姻而存在

第二点,只当在婚姻中享受性。《哥林多前书》6:18说“你们要逃避淫行”,原文的用词是πορνείαν,意为苟合(fornication)。《圣经》中有两个不同的词,πορνείαν 和 μοιχεία。μοιχεία指奸淫(adultery),πορνείαν则是苟合。婚后的出轨性行为叫做奸淫,婚前的不当性行为则叫做苟合。要远离苟合的行为,如保罗所说,“要逃避”。

另一个合乎《圣经》的做法是保罗在《哥林多前书》7:9提到的,“倘若自己禁止不住,就可以嫁娶”,因为神命定性这一美好礼物只能在婚姻里享受。

神如此定规的原因之一在于,性爱中双方身体的结合是彼此情感上和灵性上的连合的至高体现,而这种连合以双方持久的婚约为基础。要知道,我们可不是动物。性深入触及我们身心的每个部分,它会影响我们整个身心。

我们看到的电影、文学作品和广告都试图把性爱从男女间那种契约性的、深入的、个人化的、情感上的、灵性上的连合中抽离出来,这给全世界带来巨大混乱。

女人比男人更能体会性是怎样一种贯穿身心灵的整体感受。这是女人受造的一个特点,她们明显比男人更渴望得到性爱中那种整全的体验。她们不想被当作仅为满足男人肉体需要而存在的动物,她们渴望一份关系,渴望在性里面体验到个人化的情感和彼此对一份约定的委身。

然而,让人伤心的是,我们在媒体上却看见许许多多女人被男人的索求拽进了一种更类似动物的性关系里而难以体验到完整的、充满个人情感的性爱。

总之,神预备婚姻,是希望一男一女之间有美好而完全的委身并且共同经历契约性的、深入的、个人化的、属灵的实际关系,而性的结合则是婚姻的最高表现形式。

要注意的不仅仅是行为

我在《圣经》里留意到的第三处相关论述指出,性爱的想象也只应存在于婚姻中。耶稣说:“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太5:28)意思是,意淫——看着一个女人就幻想着和她上床或脱掉她的衣服——也是不该发生的。耶稣宁可你把眼睛剜出来也不希望你意淫,因为性的想象也是为婚姻而设的,跟身体的性行为一样,只当在婚姻里面进行。

以上是《圣经》中三处相关经文。下面我再从经验层面稍作补充,最后归纳一些结论。

爱抚是神设计的,绝大多数人以之为性交的前奏。它就是为交合做铺垫的。若爱抚把双方的激情点燃升温,进程却被中断,那种体验会是极其令人沮丧的。那种触摸和那份激情就是要把男女双方一直引向高潮的,神就是那么设计的,因此爱抚才被称为前戏。

保守自己

以下谨提供几点应用,是基于以上论述而作的总结。在你具备合适的条件依照《圣经》原则去享受性爱的完整过程之前,请避免爱抚。换言之,不要让自己落入情难自制的境地里。

相应的原则是:避免唤起性欲的触碰和亲吻,因为这些行为本来就是性爱的前戏,而非单纯的游戏。

具体而言,避免触碰胸部和阴部。我无法想象会有正常人说:“噢,我们觉得摸摸胸部和阴部跟性没什么关系,不会促使我们有进一步的行为。”疯子才会这么说。

这样的身体接触正是为了把双方推向更深层的结合。在婚姻里,这是美好的,因为它会带领夫妻走向目的地。如果把性爱比作一部交响乐,这部交响乐是为婚姻而奏响的,那么其中的序曲也应该是为婚姻而展开的。

我建议打算开始认真交往的男女彼此讨论一下关于身体接触的问题。他们要自己立界线以避免诱惑对方尝试煽情的碰触和亲吻。

我恳求弟兄们要刚强,要建立起单纯而圣洁的交往模式。不要让她成为撩起欲望或猛踩刹车的角色。带领她守住纯洁。

她会因此而爱你。在合适的时刻,她会以更完整和更美好的方式把自己全然献给你,因为你如此珍爱她而没有以不合《圣经》的、犯罪的方式利用她满足你的欲望。

我劝戒姐妹们 :不要引诱男人触摸你,别以为这能留住男人的心。如果用这种方法才能留住他,那么他根本不值得你留恋。

你可以大胆地对任何男人说:“不,不要这样。请不要越界。”你可以从一个男人对纯洁关系的敏感度觉察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努力决不枉然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马太福音5:8)这是我们想望的,我们想要得见神。我们盼着在美好的、两性合一的婚姻关系里见到神。我认为,关系最纯洁的夫妇会在婚姻里享受到对彼此和对神最甜蜜最美妙的体验。

最后补充一点。如果有单身弟兄听到这篇教导后说:“噢,非常好。但我还没结婚呢,还不知道我的另一半在哪里呢,那我应该注意什么?”我想说的是:

不要因此觉得自己没那么重要。耶稣基督是世界上迄今出现过的最完全的人,而他从未经历过性爱。没有结婚、没有性生活,并不意味着不能成为完全人。即使没有经历性爱,你也可以成为最完全、最能结果子、完整无缺的人——像耶稣那样。

本文由派博牧师事工渴慕神授权,报佳音书店翻译自:https://www.desiringgod.org/interviews/how-far-is-too-far-before-marriage;转载请注明出处。

Posted on

派博:太在意别人看法怎么办

译/王继敏 校/Rebecca

神设计了这个世界,也设计了我们,好使我们能藉着倾听他人的批评而得以改进,这并不是什么秘密。比如,就看看《箴言》中有关责备的主题吧。责备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但是,接受他人评判意味着要克服对于批评的恐惧。它意味着要克服对于批评的谴责。它意味着要辨别批评的真实性。懂得如何从批评中受益需要高超的技能。每个基督徒都需要开发这些技能。

这就引出了今天的问题,它来自住在德国慕尼黑的一位匿名的年轻女士。她需要克服对于别人的恐惧。她这样写道:“您好,派博牧师。谢谢您藉着这个渠道来回答问题。那我就开门见山吧。我太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了。尤其是人们批评我时,我真的会十分介意。我知道我应当定睛看耶稣。但我还是做不到。有时候想到人们对我说三道四,我都夜不能眠。上班时情况最糟糕。我对工作太挂心了,老板的任何批评都让我受不了。我会故作镇静,保持冷静且彬彬有礼,但我内心却萎靡不振。我能做

些什么来克服这种伤害感?我如何才能定睛看耶稣而不看自己呢?”

下面是派博牧师的回答:

像这种情形,无论发生在我自己身上还是别人身上,我发现有时候只要把这个问题拆解成几部分就管用。我们就这样尝试一下吧。

批评的类型

我认为有四种批评,我们的德国朋友可能在某个特定的时候会碰到。

  1. 批评是应该的,是带着好心和善意提出来的。
  2. 批评是应该的,是用严厉且有伤尊严的方式提出来的。
  3. 批评是不应该的,是带着好心和善意提出来的。这其实是个误会;它只是一种无心之过。
  4. 批评是冤枉的,是用严厉且有伤尊严的方式提出来的,可能背后不怀好意。

当然啦,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拆解。这些也并非是唯一的分类。我的意思是,如果对方说话严厉而且有伤尊严,是因为他或她存心要伤害你,这确实很不同,这构成了语言凌辱。但也许是情有可原,比如在家一天都不顺心,或只是性格的问题,那么这个严厉之人并非要故意伤害你。我们暂且把这事简单化一点吧。我们只参考这四种类型就行了。

所以,我首先建议我们这位朋友思考一下这些类型,不要只想自己受伤的感觉。我倒不是说不去思想受伤的感觉,如果她所受的批评是应该的或者是人家带着善意提出的,它就不算是伤害。我的意思是,所有这四种类型都可能造成伤害,因为我们不喜欢被人批评。我不喜欢被人告知我刚刚做的这份工作不如想象的那样好。“你本该做得更好,派博。那可不是做这事的好方法。” 这话绝不中听。所以,伤害有时候很大,有时候很小,但这四种类型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令我们不爽、或愤懑、或受到伤害。

情绪节制

我是说,假如我们的朋友先不考虑她受伤的感觉,假如她先去辨别真相,结果就会大不相同。我的想法首先就是建议这样做,这会使你先不去感受伤害且在那里徘徊不前,而是要把你的注意力转移到事情的真相上。这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批评?该不该批评?其中有没有正确的成分?批评是以友善的方式提出来的吗?批评很严厉吗?

能提到这些问题,你就从自我中先行获得了部分释放,这是一种胜利——是一种部分性的胜利。受伤害的感觉人皆有之,真的,我们都有,但从受伤害感觉的捆绑中得自由是一种习惯,是要养成的一种极好的习惯,这就要使你自己关注你和你的感觉之外的真相。她在问如何少受其困。我就建议定睛真相并通过分析情形得知真相,你就会即刻获得部分释放。

聚焦于自身之外的事实或真相会使你认识到,针对这四种情形有不同感觉是很合宜的。这有助于你在内心中生发不同回应,如此你就不会完全被压倒性的受伤感所控制。相反,你能借着区别对待不同感觉而看清这些感觉的真相。所有这些感觉都可能包含伤害或不安。但是,如果你能够清楚知道自己是否该受批评(不管严苛与否),那么你感觉的强度和本质会有所不同。养成藉由真相衡量感觉的习惯,会使你的心态更加成熟。你会更加有智慧,也更加自由,并且拥有更多的节制。圣经上说当我们凭着信心行事时,节制就是圣灵所结的一个果子(加 5:22-23)。

举例来说

举例说如果批评是应该的,假如你真能或真该做得更好,那你就对自己这样说:“我知道我应该凡事为荣耀神而行(林前 10:31)。我知道祂已将恩惠应许给我,使我行这事(林后 9:8)[换言之,你要把具体的事套在圣经的某个句节架构中],那意味着我起码要用神给我的恩赐竭尽所能把工作做到最好。因此,我要使这批评激励我把工作做得更好。我要因着这批评感谢神(以及批评我的人),尽管它令我难过或使我伤心。我要藉着这合理的批评尽我所能求得长进。”

那如果说这批评本不应该,你认为批评者误解你了或他被误导了,你就要谦卑地去找那人,向他们展示你所有的证据证明那是错的。在职场环境中,这样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也是有益的。“沟通有误;这里出了点问题,因为你刚刚针对我的行事或言论所讲的那番话并不符合事实。” 融洽、体谅和赞赏就得以恢复,这是有可能的,因为这只是个无心之过。

可是,如果其中确有恶意,你已被刻意诽谤,那你不妨暂时不计其错,像圣经说的那样,通过以善报恶来寻求那人的善意。但在职业环境中,有比你自己的感受更为重大的事,你需要带着和解的希望去和批评者交锋——如果不能私下交锋,那就要通过适当的申诉程序揭露这种诡诈或异常,进而追求整个企业文化的良善。

彰显基督的充足

这一切之中更深层次的问题——我认为这也许是她真正想搞清楚的——就是如何让我们受伤害的感觉(我们所有人偶尔都会有的)不支配我们,不控制我们,不让我们变得要么忧郁、要么消沉。或者说,如何避免它们令我们感到不爽或气愤,使我们把事情搞砸。上面这些对批评的回应都没有彰显耶稣的充足。

就举几个例子吧,对于抵抗受伤害感觉的负面影响,耶稣和保罗指给了我们两条路。耶稣将我们的目光向前引向一个大赏赐。保罗把我们的目光向后引向基督的作为,我正在想这节经文。

仰望赏赐

所以,我的意思是这样的。我们受到批评时,甚至受到不公正的批评时,耶稣的旨意是这样的:“人若因我辱骂你们(现指严厉的批评),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还有更严厉的批评),你们就有福了。” 祂这是在讲述批评的实际情形。祂说:“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太 5:11-12)。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就当如此训诫自己。我们就当从我们所能想到的诸多经文中找寻这样的训诫。我们就当坚持记笔记。如果我们容易受到这种伤害,我们读经时就要把这类经文记录下来。

耶稣在说,你们的未来是何等美好,美好到难以形容。反复思忖吧,仔细琢磨吧。倘若我们真的明白天上是何等长久、何等荣耀、何等有福,而对于生活的诸多批评真的又是何等短暂,我们的负担就会减轻。耶稣说这会减少辱骂和批评的刺痛,足以使你们真的能够欢喜。这欢喜或许尚带一丝忧伤,但确是真正的欢喜。它会使你能够一如既往地工作且常常以善报恶。

仰望十字架

接下来,保罗把我们的注意力向后引到基督的作为。他说:“总要彼此包容……”注意了,这是指有人做了让你难以接受的事。我打算忍受你,因为你刚说的那些话的确伤害了我、或激怒了我、或迫使我报复你。“……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诸如被批评)总要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西 3:13)。所以,这就是向后的指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

所以,我们的内心不该被批评压垮。我们的内心不仅应充溢赏赐之大,还应充溢基督之爱,尽管我们对别人、对祂曾出言不慎,但祂还是为我们舍命了。

所以,亲爱的在德国的朋友,你并不孤单。耶稣知道,保罗知道,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乃是一场我们要打下去的争战,直到我们在世的日子结束的时候。关注真理,并以真理衡量和调整你的感觉。然后呢,当你受到批评的时候,就仰望基督的饶恕是多么伟大,仰望你的未来和祂的同在是多么美好。

本文由派博牧师事工渴慕神授权,报佳音书店翻译自:https://www.desiringgod.org/interviews/how-can-i-learn-to-receive-criticism;转载请注明出处。

Posted on

派博:丈夫为人刻薄,妻子该怎么办?

译/简阳 校/Rebecca

欢迎来到“问问派博牧师”栏目,今天我们来谈谈一桩婚姻矛盾,我们已经谈论过婚姻所要面对的各种陈年矛盾和纠纷,这次所要谈论的是我们还未接触过的话题。提问的是位年轻妻子,她匿名来信问道:“派博牧师,您好!感谢您的栏目!我有个问题,是关于您曾多次说过的男人应该特别关心女人。

“特别是,保罗命令丈夫们‘不苦待’他们的妻子,他这话出自《歌罗西书》3章19节。您说‘告诫男人,是因为男性特别容易粗暴——甚至是残忍——而女性特别容易受伤害,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为女性天性里是乐意被悉心呵护、温柔以待的。’我的问题是,我的丈夫虽然没有家暴过我,这该赞美神!但是他为人刻薄,绝非温柔绅士。我该如何同他谈论这一话题呢?”

下面是派博牧师的回答

好,要是我正在与这位丈夫对话——我这么说只是要排除这种可能性,以确保话无遗漏——我会从属乎圣经的、属乎圣灵并属乎夫妻关系的方面多谈谈他要如何制服己罪,如何克服乖戾或战胜软弱。但这不是她所要问的。她问我们,该如何心怀盼望与他处理这一话题?这才是我接下来要讲的,大概有五个建议,让我们开始吧。 

为双方代祷

首先,我会请这位姐妹为你们夫妻俩人祷告,为丈夫的刻薄祷告,也为自己祷告。主耶稣说我们应当求祂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 6:10)——婚姻中也当如此。祂的旨意天使必遵行以成就,丈夫应当爱他们的妻子,妻子也当爱她们的丈夫,如同天使遵从祂的旨意那般——全然喜乐、没有半分勉强。

因此,她完全可以向天父求情,希望丈夫在对待她的行为举止上能够柔和,更加有基督的样式。要我说,她也应当为自己祈祷,因为尽管她丈夫在神面前承担着改变自我的独特责任,但我们从圣经和经验中知道,神利用丈夫和妻子的行为来使彼此改变。祂利用我们周围的人来影响我们做事的方式和对事物的感受。因此,神在她身上所做的会影响到祂在他身上所做的。所以,她也要为自己祈祷。

以温柔取胜

其次,在《彼得前书》3章1-2节,彼得对妻子们说应当用她们“贞洁的品行和敬畏的心”带来丈夫们敬虔的改变。也就是说,彼得所强调的道理,正是我们从经验中明白的,人可借由周围人敬虔的行为,特别是与他亲近的所爱之人,比如妻子,来帮助自己从罪中解脱出来。

我猜,神会利用《箴言》15章1节所说的行为(对这位妻子而言)来改变这位刻薄丈夫:“回答柔和,使怒消退”——或许“使刻薄消退。”还有《箴言》25章15节:“柔和的舌头能折断骨头”——骨头里的刻薄。换句话说,我希望她不要以恶报恶,以刻薄待刻薄,不然只会使事态越来越糟,反倒要愈加以温柔胜过他。

巧分负担

第三,在努力去爱丈夫的过程中,她既想要也需要别人的支持,她需要代祷,鼓励和安慰。但我要殷切嘱咐她不可在背后说丈夫坏话,不然将无异于火上浇油。

那么,问题是,“她能做些什么呢?”好,我以亲身经历来讲讲也许可以做的事。在我们婚姻最暗淡的日子里,诺埃尔(注:派博牧师的太太)和我都知道已经到了需要听取他人建议的时候了。我们还不确定是否需要咨询一位专业人士,一位主内咨询师(后来确实如此),但是我们需要一些朋友鼓励并为我们代祷,使我们能够卸下重负,倾吐烦恼——而非单单把错都归结于一方。我们需要别人为我们代祷。

是的,我们并不想对每一个人随意谈论我们的难题,这于我俩无益。所以我俩彼此讨论,同意咨询少数几个非常信任的朋友。我们给予彼此以信任,对方可以畅言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任何事情,并请求帮助我们的夫妇不要外传。

事实上,很有趣,其中一位我们咨询过的人坚持要我们每次带另一对夫妇和我们一起参加咨询——当然,也不是每次都如此,大多数是。很神奇是不是?多好的策略啊!我想,这真不错。对别的夫妇来说要投入大量时间,但意味着有人能一直知晓我们夫妻的处境,一旦矛盾发生时我俩便无可推诿。这需要足够的信任,但却是我们取得进展的方式。我们不再随意和人抱怨,我们四人彼此信任。所以,这也许是一种可采纳的方法。

罪与个性分离

第四,我期望这位妻子认识到,她丈夫为人刻薄,很可能部分原因是出于罪,部分可能是由于——应该怎么说呢——根植在他人格中或成长经历中的遗传倾向。

我这么说不是为罪开脱,而是实在承认人性是多么的复杂。我明白有些人本性难移,你希望他们常展笑颜,希望他们少些恶语、多些正能量来促进关系融洽。但相反,他们一如既往地口无遮拦、语气生硬、冷言冷语。

多年来我了解到,在某些情况下,刻薄并不是出于罪,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人格特征,这其中没有恶意,日久见人心。但如果身边的人不断地把罪归咎于他们,完全不顾事实如何,就会使得事情愈发恶化。

对他不失盼望

最后一点,关于究竟如何对待这位丈夫,我有如下一些想法。

营造鼓励的氛围

尽量在对方身上找到可以感谢、肯定和鼓励的事情(视之为你在他生命中看到的上帝恩典的凭据),这是完全合乎圣经的。可以参考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处理类似状况的例子。这样,当苛责来袭,就被埋没在爱和嘉言的浓厚氛围中。

率先谦卑坦诚

在你们夫妻的相处对话中,也要时不时问问他,你的行为或态度中是否有令他烦恼、沮丧、抓狂或厌恶之处,并请他指出想要你做出改变的地方。

我说的是在整体的相处中——不要矫揉作态,“什么?我既要多多肯定他,还要多多自我检讨,可真是自讨苦吃!”你要去建立一种更博大、健康的夫妻关系,这样,当你要提及敏感话题时,它不会沦为翻旧账的开端。

不要夸大言辞

当你试图告诉他你说他刻薄是何意时,不要夸大言辞。这是我从妻子那里学到的教训。避免夸大言辞,不要说“你总是这样,你说话总是这样,你做事总是这样。”我可以告诉你,人都不喜欢“总是”。你若想拒人于千里之外,大可以夸大批评之语,去盖棺定论,“你就是这样的人。”这话在对方听来就是在说:“你真是无可救药。”令人动弹不得,无助至极。

所以,你不如举一两个确切的例子来说明你希望对方怎么去做——以截然不同的语气或是换一种回答方式之类的。让他们明白,“哦,我懂了,我明白你意思了,我会试着不再那样做。”然后渐渐地,谁能知道神会有多喜悦去动工呢。

一直追求改变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如果他表示愿意敞开谈论这个问题,那么你可以更彻底地表达你的感受,你可以讲明你的期望,或许可以解释清楚为什么他在某些事上少些刻薄的话,夫妻关系会更融洽。如果你们的谈话时不时陷入僵局,向亲友寻求帮助是完全符合圣经的正确做法,尤其是寻求一位基督徒智者的建议,假如真到了这一步的话。

本文由派博牧师事工渴慕神授权,报佳音书店翻译自:https://www.desiringgod.org/interviews/counsel-for-wives-with-harsh-husbands

Posted on

派博:配偶为人刻薄,我该怎么办?

欢迎来到“问问派博牧师”栏目,今天我们来谈谈一桩婚姻矛盾,我们已经谈论过婚姻所要面对的各种陈年矛盾和纠纷,这次所要谈论的是我们还未接触过的话题。提问的是位年轻妻子,她匿名来信问道:“派博牧师,您好!感谢您的栏目!我有个问题,是关于您曾多次说过的男人应该特别关心女人。

“特别是,保罗命令丈夫们‘不苦待’他们的妻子,他这话出自《歌罗西书》3章19节。您说‘告诫男人,是因为男性特别容易粗暴——甚至是残忍——而女性特别容易受伤害,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为女性天性里是乐意被悉心呵护、温柔以待的。’我的问题是,我的丈夫虽然没有家暴过我,这该赞美神!但是他为人刻薄,绝非温柔绅士。我该如何同他谈论这一话题呢?”

下面是派博牧师的回答

好,要是我正在与这位丈夫对话——我这么说只是要排除这种可能性,以确保话无遗漏——我会从属乎圣经的、属乎圣灵并属乎夫妻关系的方面多谈谈他要如何制服己罪,如何克服乖戾或战胜软弱。但这不是她所要问的。她问我们,该如何心怀盼望与他处理这一话题?这才是我接下来要讲的,大概有五个建议,让我们开始吧。

 为双方代祷

首先,我会请这位姐妹为你们夫妻俩人祷告,为丈夫的刻薄祷告,也为自己祷告。主耶稣说我们应当求祂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 6:10)——婚姻中也当如此。祂的旨意天使必遵行以成就,丈夫应当爱他们的妻子,妻子也当爱她们的丈夫,如同天使遵从祂的旨意那般——全然喜乐、没有半分勉强。

因此,她完全可以向天父求情,希望丈夫在对待她的行为举止上能够柔和,更加有基督的样式。要我说,她也应当为自己祈祷,因为尽管她丈夫在神面前承担着改变自我的独特责任,但我们从圣经和经验中知道,神利用丈夫和妻子的行为来使彼此改变。祂利用我们周围的人来影响我们做事的方式和对事物的感受。因此,神在她身上所做的会影响到祂在他身上所做的。所以,她也要为自己祈祷。

 以温柔取胜

其次,在《彼得前书》3章1-2节,彼得对妻子们说应当用她们“贞洁的品行和敬畏的心”带来丈夫们敬虔的改变。也就是说,彼得所强调的道理,正是我们从经验中明白的,人可借由周围人敬虔的行为,特别是与他亲近的所爱之人,比如妻子,来帮助自己从罪中解脱出来。

我猜,神会利用《箴言》15章1节所说的行为(对这位妻子而言)来改变这位刻薄丈夫:“回答柔和,使怒消退”——或许“使刻薄消退。”还有《箴言》25章15节:“柔和的舌头能折断骨头”——骨头里的刻薄。换句话说,我希望她不要以恶报恶,以刻薄待刻薄,不然只会使事态越来越糟,反倒要愈加以温柔胜过他。

 巧分负担

第三,在努力去爱丈夫的过程中,她既想要也需要别人的支持,她需要代祷,鼓励和安慰。但我要殷切嘱咐她不可在背后说丈夫坏话,不然将无异于火上浇油。

那么,问题是,“她能做些什么呢?”好,我以亲身经历来讲讲也许可以做的事。在我们婚姻最暗淡的日子里,诺埃尔(注:派博牧师的太太)和我都知道已经到了需要听取他人建议的时候了。我们还不确定是否需要咨询一位专业人士,一位主内咨询师(后来确实如此),但是我们需要一些朋友鼓励并为我们代祷,使我们能够卸下重负,倾吐烦恼——而非单单把错都归结于一方。我们需要别人为我们代祷。

是的,我们并不想对每一个人随意谈论我们的难题,这于我俩无益。所以我俩彼此讨论,同意咨询少数几个非常信任的朋友。我们给予彼此以信任,对方可以畅言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任何事情,并请求帮助我们的夫妇不要外传。

事实上,很有趣,其中一位我们咨询过的人坚持要我们每次带另一对夫妇和我们一起参加咨询——当然,也不是每次都如此,大多数是。很神奇是不是?多好的策略啊!我想,这真不错。对别的夫妇来说要投入大量时间,但意味着有人能一直知晓我们夫妻的处境,一旦矛盾发生时我俩便无可推诿。这需要足够的信任,但却是我们取得进展的方式。我们不再随意和人抱怨,我们四人彼此信任。所以,这也许是一种可采纳的方法。

罪与个性分离

第四,我期望这位妻子认识到,她丈夫为人刻薄,很可能部分原因是出于罪,部分可能是由于——应该怎么说呢——根植在他人格中或成长经历中的遗传倾向。

我这么说不是为罪开脱,而是实在承认人性是多么的复杂。我明白有些人本性难移,你希望他们常展笑颜,希望他们少些恶语、多些正能量来促进关系融洽。但相反,他们一如既往地口无遮拦、语气生硬、冷言冷语。

多年来我了解到,在某些情况下,刻薄并不是出于罪,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人格特征,这其中没有恶意,日久见人心。但如果身边的人不断地把罪归咎于他们,完全不顾事实如何,就会使得事情愈发恶化。

对他不失盼望

最后一点,关于究竟如何对待这位丈夫,我有如下一些想法。

营造鼓励的氛围

尽量在对方身上找到可以感谢、肯定和鼓励的事情(视之为你在他生命中看到的上帝恩典的凭据),这是完全合乎圣经的。可以参考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处理类似状况的例子。这样,当苛责来袭,就被埋没在爱和嘉言的浓厚氛围中。

率先谦卑坦诚

在你们夫妻的相处对话中,也要时不时问问他,你的行为或态度中是否有令他烦恼、沮丧、抓狂或厌恶之处,并请他指出想要你做出改变的地方。

我说的是在整体的相处中——不要矫揉作态,“什么?我既要多多肯定他,还要多多自我检讨,可真是自讨苦吃!”你要去建立一种更博大、健康的夫妻关系,这样,当你要提及敏感话题时,它不会沦为翻旧账的开端。

不要夸大言辞

当你试图告诉他你说他刻薄是何意时,不要夸大言辞。这是我从妻子那里学到的教训。避免夸大言辞,不要说“你总是这样,你说话总是这样,你做事总是这样。”我可以告诉你,人都不喜欢“总是”。你若想拒人于千里之外,大可以夸大批评之语,去盖棺定论,“你就是这样的人。”这话在对方听来就是在说:“你真是无可救药。”令人动弹不得,无助至极。

所以,你不如举一两个确切的例子来说明你希望对方怎么去做——以截然不同的语气或是换一种回答方式之类的。让他们明白,“哦,我懂了,我明白你意思了,我会试着不再那样做。”然后渐渐地,谁能知道神会有多喜悦去动工呢。

一直追求改变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如果他表示愿意敞开谈论这个问题,那么你可以更彻底地表达你的感受,你可以讲明你的期望,或许可以解释清楚为什么他在某些事上少些刻薄的话,夫妻关系会更融洽。如果你们的谈话时不时陷入僵局,向亲友寻求帮助是完全符合圣经的正确做法,尤其是寻求一位基督徒智者的建议,假如真到了这一步的话。

本文由派博牧师事工渴慕神授权,报佳音书店翻译自: https://www.desiringgod.org/interviews/counsel-for-wives-with-harsh-husbands

Posted on

派博:丧亲之痛与凡事谢恩

译/王继敏 校/Rebecca

一位叫凯西的听众写信说:“派博牧师,我刚听完《派博问答》最近一集,题目是’在忧伤如山时荣耀神’。派博牧师,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我在伯利恒浸信会度过了数年时光,其间受教良多,在提问之前,我要先向你和汤姆斯特勒牧师说声谢谢,谢谢你们两位多年来的赐教,使我扎根在神主权的根基上。最近这些年,这根基已然成为我对付各种事情的关键。

我的小儿子约西亚2013年七月被诊断为骨癌,那时他才12岁。他的治疗期真的很艰难,满了巨痛和呕吐,我们大家焦虑万分。但是,到2014年九月份他治疗结束时,我们都以为他已经挺过来了。然而,在他第一次疗后检查时,我们被告知他的癌症又复发了,扩散到了整个肺部,2015年四月份他去世了,那时才14岁。我感谢神给了约西亚信心,使他面对死亡毫无恐惧,我确信他现在和耶稣在一起。我持守这样一个真理,即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有意义的计划的一部分。但这忧伤常使人难以承受,现在刚过了两年,它又如海浪撞击那样扑面而来,有时让我们无法忍受。

   “我最近读了你的《未来的恩典》一书,对其中某些地方产生了疑问。在第二章末尾,你写道:“对神未来恩典的信心强大时,就会有这样的话语临到,即这样的神是绝不做错事的,因此祂过去所行的一切事都是祂美好计划的一部分,能使人心怀感激、念念不忘……只有当我们相信神把过去的灾难转变成未来的慰藉时,我们才能怀着感恩之心回首过往的一切。”我的问题就是凡事谢恩。我可以说:“主啊,谢谢你在约西亚受苦之时与我们同在。”但是,我很难说出:“主啊,谢谢你,因为约西亚受苦了。”我没法达到那一步,这当然是指在情感层面达不到。为这深深的痛苦能说出谢谢你,这究竟会是什么样的情形或什么样的感受,您能帮助我弄明白吗?

下面是派博牧师的回答:

我来试试。首先,让我发出赞美的话。赞美真的是这答案的一部分。

从赞美开始

凯西,你说了“我感谢神给了约西亚信心,使他面对死亡毫无恐惧”,首先,我的心因你这话正在兴起而赞美神。这是个惊人的奇迹。有数百万人自称是基督徒,声称曾与主同行多年,然而远未达到这样的信心。

一名14岁的孩子竟然存着真实的信心——死亡之时能给他带来平安的、真实的、真正的信心,这么说吧,真没有别的什么事使我更加敬畏神的恩典。那是荣上加荣的美事。我这样说的时候并没有忘记死亡过程之极其可怕,尤其是一个妈妈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

事实上,正是死亡之可怖才使信心变得如此妙不可言。这是我首先发出的赞美。

照着计划

凯西,我要讲的第二点,也是因为你说“我持守这样一个真理,即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有意义的计划的一部分。” 嗯,这种对于神话语的持守是神恩典的另一个奇迹,我想,其奇异程度在一位母亲心中只不过比她儿子自己的信心稍差一点点而已。

凯西,此刻你要意识到,你所经历的和约西亚所经受的,就在2017年明尼阿波利斯这里都装在我心中了,都在我赞美的口中了,且通过此节目正在对世上数千人产生反响。在这里的一切就是宇宙存在的理由。他们将赞美引向已经临到你们全家的神荣耀的恩典。

持续存在的忧伤

接下来,凯西,让我从使徒保罗所说的话中引出一个暗示,你很熟悉这句话,但或许你还没有这样思想过。你一定记得他提醒帖撒罗尼迦人有关已经去世的信徒和主第二次降临的事。

他说那是件荣耀的事——即主的第二次降临和他们的复活——那就是“恐怕你们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帖前 4:13)。我们有时候在葬礼上引用这句话就是为了允许信徒忧伤。这是千真万确的。我们应当如此。

我认为,常常不被人注意的是,“忧伤”这个词在希腊文中是现在时态,暗示忧伤并不是一时一刻之事;它并非是一个结果。它是一个持续存在的经历。这就是其暗示所在。当你说到这忧伤常使人难以承受,现在刚过了两年,它又如海浪撞击那样扑面而来,有时让我无法忍受,我认为这意味着它是一个持续存在的活动,保罗会确切地知道你的意思。正如我知道你的意思那样。我认为他会说:“对于这忧伤,我也说过这样的话了。” 你将会在你的余生中一直为约西亚的死感到忧伤。因为他离你而去,他失去了生命中所有的潜能,你的余生必要面对这种真实和失落。

忧伤不是一时一刻之事。忧伤是一种对于失去之痛的情感体验。在这个世界上,失去了就是失去了,这是个绝不再停止的状态。所以,凯西,我们已经在深度回答你极其重要的问题——也就是,为这种痛苦能说出谢谢你,这究竟会是什么样的情形或什么样的感受,您能帮助我弄明白吗?

为之感恩还是虽身处其中还是感恩?

神在出乎你意料的时间节点带走你宝贝的儿子并不意味着这不是什么巨大损失。这是答案的首要部分,对此我们已经看明白了。这损失值得你去忧伤,直到你去世的那一天。藉着圣灵——那恩慈的、大有能力的和温柔的圣灵的工作,一个人在情感上几乎被痛苦击垮时,还能为痛苦之事感恩,这是有可能的——在情感方面是有可能的,奥秘就在于此。

现在,我就此还有两件事要说。但在我说之前,让我先说说这个。我猜想,有些听众听到了你的问题,他们在说:“哇,对这种可怕的事情,她竟然还问怎样为它感恩,而不问身处其中如何还能感谢神,她错引用了圣经上的话。”(she misquoted the Bible when she asked about being thankful for this horrible thing instead of being thankful in it.)当然了,你知道、我也知道你是对的。两者都对。

《帖撒罗尼迦前书》5:18说:“凡事谢恩。”(Give thanks in all circumstances.)《以弗所书》5:20说:“凡事要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常常感谢父神。”(Giving thanks always and for everything to God the Father in the name of the Lord Jesus.)你知道你在谈论什么。

这是个真正的问题,你有权利提问。

痛失爱子

接下来是我最后想说的两件事。

首先,神知道把祂的爱子交到可怕的痛苦和死亡中会是什么情形。《罗马书》8:32说:“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神把祂的儿子交到了痛苦和死亡中,在这样的环境中祂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在这些话语中,在“神既不爱惜”中,我们应该能听到神的心声。

还有,我们在《罗马书》5:8读到:“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现在我们把这些经文放到一起,神的爱就向我们显明了,既藉着神舍弃儿子于死亡之中这一不可估量的代价,又藉着祂为不配之人欣然接受这一损失的事实。有的教会领袖竟然把这种对我们的大爱描绘成“宇宙性儿童虐待”,还没有什么事能像听到这种话令我怒火中烧。

我们生活在一个可怕、可怕、可怕的世界。保罗称它为“罪恶的世代”(加 1:4)。这是一个气候宜人、阳光明媚和美妙无比的夏日,即便此刻我正望着窗外,我也这么说。我的前院有棵绿油油的枫树,它甚是壮观,透过树冠,就能看见明尼阿波利斯美丽的城市风光。我自己家中有空调,当我坐在这里录制这期节目时,无论你相信与否,我都71岁了,身体却没有任何疼痛之处。

但当我看见十字架时,我就得出这样的结论,要么是这个世界好可怕、可怕、可怕——被捆绑在永受咒诅的罪中——要么是神儿子的死就是一种疯狂的过度反应或一个神话故事。

哦,愿颂赞归与神,它不是一种过度反应,它也不是一个神话故事。神真的有一位无限宝贵的儿子。祂真的爱祂的儿子超乎一切想象,祂也真的舍弃了祂的儿子。祂不爱惜祂的儿子为不配的罪人死了。祂失去了爱子,所以祂晓得你的感受。这是第一件事。

新的情感可能性

还有一件事:为失去之痛感恩究竟会是什么感受?凯西,我最后要说的这件事就是随着时光的推移,感觉会改变。时间会改变感受。我现在谈论的是感恩之情——不是你正持守的神良善和智慧的旨意这一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

考虑一下这个类比吧,你长了一个致命的恶性肿瘤,需要化疗。假设医生向你保证——我知道这是虚构的,但姑且这么说——假设医生向你保证说:如果你能忍受这些治疗,你的癌症将会消失。

你开始化疗时,肿瘤有棒球大小。你的头发都掉光了,你突然长出可怕的皮疹,一周又一周,你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感到恶心,你的头脑恍惚,你的身体太过虚弱,一天下来都难以动弹,你的脸色变了,你看起来跟死了的一样,你应该为这个治疗感恩。

这种感恩的感受开始只是你在情感上对医生承诺的信心——没有别的。三个月后,看过CT扫描,他说肿瘤已经缩到了核桃大小,虽然你仍在疼痛之中,但你的感激之情发生了变化。它在呈现出一种新的情感可能性,又过了三个月,他说:“已经没有癌症的痕迹了。”这时你对那些可怕的治疗的感受又大不一样了。

借着这个类比我是想表达——这是个拙劣的比喻,不要太较真儿——当你越来越靠近神,藉着祂正在做的事情的启示,你对于可怕之事的感激之情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坚守这位医生的应许吧,祂会一点一点地向你显明祂正在做的事,尽管我们此生还不能得到祂全部的启示。

本文由派博牧师事工渴慕神授权,报佳音书店翻译自:https://www.desiringgod.org/interviews/are-we-called-to-thank-god-for-our-severest-suffering

Posted on

派博:总在同一件事上跌倒,我真蒙恩了吗?

译/Jelly 校/Rebecca

俄亥俄州一位名叫道格的听众在写给我们的邮件中,提出了一个非常常见而且重要的问题。我们频繁地在收件箱中见到类似的问题,是有原因的。问题如下:如果我的悔改蒙恩是真实的,为什么我还会一直为着犯同一样的罪向神认罪?

听众道格在邮件中也提到:”亲爱的派博牧师,您好!感谢您一直以来播出的“派博答疑”节目。在我需要引导以处理生活中的具体事务时,您所给出的符合圣经真理的回答多次帮助了我。我自己的问题与悔改有关。我想知道,真正的悔改蒙恩是否意味着,我们之后将不会为同一种罪再次请求神的宽恕?我曾无数次为各种罪行请求宽恕。但是如果我一次又一次地犯同样的罪,我怎么能说我已经真的悔改了呢?这个问题困扰我到了一个地步,以至于有时我一想到这个问题就会感到沮丧”。

下面是派博牧师的回答

道格的问题,是一个诚实、认真的基督徒普遍会问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当我们考虑到新约圣经中对圣洁的要求、以及新约中的警告时:

  • 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雅各书2:17)
  • 人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希伯来书12:14)
  • “你们若爱我,”耶稣说,”就必遵守我的命令。” (约翰福音14:15)
  • 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耶稣说:”主啊,主啊。” 主就告诉他们:”我从来不认识你们,因为你们没有遵行我的命令”。(见马太福音7:22-23)
  • 你们如果已经与基督同死,怎能再活在罪中呢?(罗马书6:2)

在认真、诚实的基督徒中,这是一个迫切而普遍的问题。

日常处理罪的问题

让我先澄清一下,如何用与新约圣经更加一致的方式,而非听众道格的提出方式,来陈述这个问题。道格用悔改这个词来提出他的问题。他说:”真正的悔改是否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为同一样罪行第二次请求神的宽恕?如果我一次又一次地犯同一种罪,我怎么能说我已经悔改了呢?” 我建议我们不要用“悔改”这个词来描述我们作为基督徒对日常犯罪的处理方式。这可能会令人吃惊,但我会说明其中的原因。

是的,我确实认为基督徒每天都会犯罪,因为耶稣曾经教导我们这样祷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太 6:11-12)。因此,我理所当然的认为,如果不是需要每天赦免我们的罪——我们欠上帝的债,耶稣就不会这样说。当然,当我这么说的时候,我给罪下了一个非常激进的、新约圣经中的定义。我的定义是:任何不是出于对耶稣的爱的思想、态度、言语、表情、手势、行为,都是罪。

罪不仅仅是指谋杀、偷窃或通奸这样大的坏事,和不诚实、说脏话、没有耐心这些人们经常犯错的小事。罪是由于人心远离上帝、偏爱其他事物而导致的外在状态,而且罪是任何我们的思想、态度或行为中的任何在神以外的恋慕导致的外在表达。罪将与我们同在——是的,它会与我们同在。令人难过的是,罪恶会使我们的心灵痛苦、破碎。罪将会一直与我们同在,直到我们内心的景况在基督的面前被完全的改变。

我想说的是,新约圣经并不鼓励我们用悔改这个词来描述我们在神面前承认自己的罪、向神诉说我们因罪而有的忧伤、恨恶离弃罪、转而行在光明中等一系列日常处理罪恶的行为。确切地说,悔改这个词在新约中指的是一种更基本的、根本性的思想的转变,就是我们在基督徒生活开始时经历的那种转变——悔改蒙恩。除此之外,如果我们走在一条通向毁灭的道路上,那么被寻回时,我们可能也必须经过悔改——就像《启示录》前几章中提到的教会,它们都被要求悔改,否则它们将被毁灭;如果它们不悔改,不从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回头,它们的灯台将被移除。

但是,在提到我们生命内在的、反复犯同一样罪的日常习惯时,圣经中并没有使用悔改这个词。确切的来说,我建议使用约翰一书1:8-9中使用的“认罪”一词。”我们若认自己的罪,他是信实的,是公义的,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两种认罪方式

那么,对于我们不止一次犯的罪——实际上是经常犯,以至于有可能破坏我们作为基督徒的保证,该怎么办呢?我是这样说的:有两种认罪方式,也有两种罪,所以现在测试一下自己,看看你在做什么。

首先,有一种认罪,在一个层面上,是对犯罪表示内疚和悲伤,但在这之下,有一个令人绝望的假设,即,这个罪会再次发生,可能在这个星期结束之前。

  • 我将会再次去电影中或其他网站上看色情片(或更糟)。
  • 我可能又会在这个周末饮酒过量。
  • 明天我又会在工作中对那些贬低人的笑话发笑。
  • 我将再次对我的同事的不诚实行为(比如偷税漏税)保持沉默。
  • 大约两天后,当我妻子再次用那种眼神看我时,我将再次以轻视的方式回应她。

换句话说,这种认罪是非常肤浅的。它是对困扰你的罪的宿命论的一种掩饰。你感到难过,但你已经向它们的不可避免性投降了。这是一种认罪。

另一种认罪是你对犯罪表示内疚和悲伤,就像第一种认罪一样,但你对罪的憎恨是如此真实,以至于你在认罪时打算在今晚、本周末向罪宣战。你的目标是,通过圣灵的力量,打败它。你要寻找任何能够帮助你杀死这项罪的方法。你要剥夺它的力量。这就是计划——没有虚伪。这就是那两种认罪的方式。

两种类型的罪

我指的两种罪是:第一,让你措手不及的罪。它的发生没有预谋或计划,发生时几乎没有任何争战,在你意识到你在做什么之前,已经做完了。以我自己的经验来举例,有时我会有某种怒气,我几乎立刻就能知道它是过头的——它不是圣洁的,它不是正义的。或者可能是自发的不友善的话语,就这样从我嘴里蹦出来,我一说出来就感到羞愧。或者由于一些几十年前的经验或近期看新闻或其他节目时因插播的广告产生的反射性的性幻想。

我不是在为这些事情开脱;它们是罪。它们确实是罪。它们显示了我内心的一些东西。我称它们为罪,尽管它们或多或少是自发的,不是蓄意而为的。

而另一种罪是有意而为的。你实际上坐在那里或站在那里,权衡是否要做——是否要看色情制品,是否要留下来听黄色笑话,是否要骂工作中的不公正,是否要在报税时不诚实。你花十秒钟或十分钟或十个小时争战,然后你就做犯罪的事情。

毁灭之路

现在,我认为基督徒有可能犯这两种罪,并在一段时间里进入两种认罪的模式。但我想说,那种宿命论的、无盼望的、与罪和平相处的认罪方式,以及蓄意而为的罪,对我们的灵魂更危险。这两种罪都很危险!不要误会我的意思;这两种罪都很危险!但接近于虚伪的认罪和接近于有计划的犯罪更危险。

保罗在《罗马书》7:16-19中承认,按照我的理解,”我所愿意的,我并不做,我所恨恶的,我到去做”。他喊道:”我真是苦啊!” (罗 7:24)。然后他到基督那里寻求洁净。尽管我很想为自己的灵魂着想,但我不认为我们可以提供一份罪的清单,或者一个犯罪的频率、只要低于这个频率你就能肆意犯罪然后成功逃脱。我不认为我们可以这样做来回答这个问题:犯罪多过多少之后,就意味着我不是真正蒙恩的基督徒?

相反,我会这样说:在你认罪的程度上,你对罪的不可避免性做了一种宿命式的和平,在你的罪属于有预谋的不义之举的程度上,在这个程度上,你应该感到害怕,你正走在一条很可能导致毁灭的路上。我想这就是我们可以说的。

在新约圣经中——有趣又自相矛盾的是——对基督徒犯罪最严厉的一本书同时也是最明确地指出完美主义危险的一本书。最后,让我读一下《约翰一书》1:8-10的矛盾部分。这是圣经选择的谈论这一悖论的方式。

“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

这是对完美主义的警告。然后他继续说

“我们若认自己的罪……”。

而这里的认罪,我想,是指上面提到的第二种认罪:真正的认罪。

“. . . 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然后他又回到了警告。

“我们若说自己没有犯过罪,便是以 神为说谎的,他的道也不再我们心里了。”

本文由派博牧师事工渴慕神授权,报佳音书店翻译自: https://www.desiringgod.org/interviews/is-my-repentance-real-if-i-keep-committing-the-same-sin

Posted on

一位妈妈谈在家教育的优与劣

文/Erin 译/Rebecca

(我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也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一样的。这只是我和孩子们的家庭运作方式。显然,在家上学并不适合每个人,下面是我的观点,仅供参考。)

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决定让孩子在家上学,我会分享我让孩子留在家里的原因。

我从来不是一个坚持在家上学的人。当我家的老大快5岁时,我很沮丧,她不得不再等一年才能开始上学前班,我认为她太聪明了。但随着她离开的时间越来越近,我开始为她会离开一整天而感到难过,我开始四处寻找半天的学前班,因为我们这里只有全天的公立学前班。我在一所私立浸信会学校找到了一个,并为她报名参加每周 3 天的半日制幼儿园,这样我就可以在明年优先注册他们的半日制学前班。她参加了幼儿园并喜欢它,尽管此时她已经学会阅读了,她在幼儿园基本上只是参与社交活动而已。经过几个月的开车带孩子去幼儿园,让男孩们上上下下汽车(我家老大是女孩,接下来是三个男孩),按照她的幼儿园日程安排我们的生活,我意识到我不喜欢这样。她不需要去幼儿园,它打断了我们的家庭生活,男孩们想念他们的姐姐,所以我在圣诞假期前让她从幼儿园退了出来。然后到了为她注册学前班的时间,我意识到如果我让她不上学,她不会错过任何事情。我可以在家里教她,我们就这样开始了。

我就是这样开始在家教育我的孩子们的。以下是我继续这样做的原因,排序不分先后:

  1. 可以制定我们自己的时间表——我喜欢自由地开始和结束我们的每一天,或者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休假。我们可以在我老公有时间的时候休假,而不是在学校系统规定的时候。我们去的地方不那么拥挤,因为大多数孩子都在上学。如果我们生病或前一天晚上睡得不好,我们可以在当天晚些时候开始。
  2. 我们彼此在一起的时间从质量和数量上讲都很棒——如果他们在学校,我与孩子们进行积极的互动会很困难。你会在一天中最糟糕的时候看到他们——早上,他们无精打采,你正试图催他们去学校,或者下午——他们在学校度过了漫长的一天,而你感到疲倦。尝试让他们在你做晚饭时做家庭作业、家务和练习。然而目前在一天中最好的时间里,我们有很多时间在一起,我们的关系是积极的。当然,他们年纪还不大,但我寄予厚望,当他们长大后,这种美好会继续下去。
  3. 将福音纳入我们的学习——我们的一天从“班主任”课程开始,我们按照规划开展课程,讨论本周主题图片(福音图片),背诵我们本周的经文,以及唱我们本周的赞美诗。然后我们以祷告开始这一天的学习。我喜欢这样!这为我们的一天开了个好头。
  4. 兄弟姐妹关系——我的孩子们有很多时间一起玩耍和彼此相处。当然他们之间会有争吵,但我也会听到诸如“看起来很棒,弟弟!”或“我爱你,姐姐!”之类的话,并伴随着每天几次拥抱。他们喜欢一起玩耍和互相帮助。
  5. 教学——即使我有 4 个不同年龄的孩子,这仍然比在传统课堂上的师生比例要好,特别是如果有“课堂麻烦制造者”(通常需要老师的额外大量关注)。我能够根据孩子们的需求进行教学,专注于他们遇到的困难,并轻松地略过他们已经学会的内容。
  6. 时间——因为我们“班级”里的学生比传统课堂上的学生少很多,所以我们上课的时间不长(不必等待其他孩子做完功课、不用排队、不用等老师管教其他学生等)。所以他们都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我女儿是一个狂热的读者,喜欢有额外的时间阅读她的书。
  7. 课间——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在白天跑来跑去玩耍,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当我注意到我的孩子开始感到疲惫时,我就在他们表现出来之前把他们送到户外“振奋”一下。
  8. 课后活动——我可以让孩子们参加很多“课后”兴趣活动,而不会因此感觉安排过满。因为他们已经在家待了一整天,通常在下午都巴不得出门。
  9. 音乐——有更多时间练习乐器。我的女儿同时上小提琴和钢琴课,但如果上学,她只能上一门(实际上,她可能宁愿这样)。另外,我们可以选择心仪的老师,因为我们可以在其他孩子上学的时候去上课。
  10. 家庭作业和测试——非必须选项。
  11. 实地考察——只要我们愿意或需要休息一下,我们就可以开始一次有趣的实地考察,而且通常我们去的地方人不多。

但是,当然了,在家上学并不全然是乐事一件。下面是我仍在挣扎的事情:

  1. 组织——如果你是一个超级有条理和纪律严明的人,这对你来说可能并不难,但我很难把事情归档并跟踪记录我们所做的事以及未来需要做的事情。
  2. 家务——我们的房子很乱,没有我想要的那么有条理。由于我们都在家里并且都在弄乱,它很快就会变得一团糟。再加上一天结束时,我有点累,很难激励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希望随着孩子们长大,他们可以更多地参与到家务中。
  3. 快疯了——整天都和孩子们在一起,偶尔我会失去耐心。有时我会发疯,尤其是当孩子们一直在争吵和不听话的时候。我每天让他们在自己的房间里安静玩耍一小时,这样我就可以一个人呆着,偶尔晚上我会一个人去商店逛逛。
  4. 社交生活——因为孩子在家教育,我的社交生活受到了影响。我一直有 4 个孩子和我在一起,而且我们早上上学,所以我们不会被邀请参加共玩小组。有些人甚至认为我们在家上学有点奇怪。我不担心我的孩子在社交上有问题。他们和教会的孩子一起玩耍,也在各种兴趣班中与其他孩子在一起。另外,我们会偶尔邀请其他家庭的孩子们来我家玩。
  5. 我的时间——我没有时间去发展我的兴趣爱好,因为我忙于孩子们的教育。这是一种牺牲,但我知道放弃一些好的东西我会得到更好的东西——更多的时间陪伴我的孩子。我认为此时让我的孩子在家受教育,比我在家里做手工、缝纫或我外出工作要好。
  6. 出门办事——去杂货店购物和出门办其他事情很困难,并且会打断上学时间。我每周找一个晚上去超市大采购(通常是我丈夫在家的时候)。医生和牙医的预约也会中断上学,这很烦人但没办法。
  7. 教会服侍 ——参与探访服侍非常困难,因为我不想在孩子早上上学的时候去,而且人们通常不希望我的四个孩子都闯入他们的房子。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孩子上学上,以至于在我生命的这个阶段,在家庭以外的服侍方面,我能为教会做的很有限。

你可以觉得压力重重而排斥在家教育,或者放轻松并享受它。有时,当我度过了艰难的一周,我认为我们什么都没做成,房子又乱的一团糟,我必须提醒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在家上学——我认为这是因为我喜欢和我的孩子们在一起。这时我们就休息一下:一起看书,或者跳舞,或者表演一个故事,或者去散步,或者玩橡皮泥,提醒自己彼此相爱最重要。我的孩子们目前很享受在家上学的乐趣,如果某一天他们中的一个想上学,我们会让他们尝试一下。

对我来说,在家上学的积极因素超过了消极因素,我确实喜欢它。孩子们长得很快,妈妈们总是说“孩子们上学后,时光飞逝”。我想通过把他们留在家里,试图让它慢一点,一起创造回忆。我不知道我们是否会一直在家上学,但现在感觉不错。当然,我们对此进行了思考和祷告,我们认为在家上学是个不错的方式。只有你可以决定什么适合你的家人。如果你正在考虑在家教育,我鼓励你试一试!让你的孩子离开学校一个学期或一年不会有什么坏处。如果不合适你们,就让他们再回去上学。

作者全家

本文由报佳音书店译自:https://www.chickenbabies.com/2011/03/good-and-bad-of-homeschool-according-to.html?m=1,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