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报佳音号 | 6782 |
---|---|
外文书名 | Memoir of The Rev.Robert Murray M’Cheyne |
作者 | [英]安德烈·波纳 编著 |
译者 | 景丽 |
ISBN | 978-7-5527-0395-5 |
出版社 |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年月 | 2015年12月 |
开本 | 32k |
页数 | 291页;180千字 |
《麦克谦传》内容简介
本书是麦克谦的好友安德烈·波纳根据麦克谦的日记以及通信编纂而成,详细记录了麦克谦短暂而辉煌的一生。麦克谦是19世纪前期苏格兰国教牧师。虽然他任职时间并不长,不到三十岁就英年早逝,但对苏格兰国教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去世后不久,国教就分裂,但分裂的各派都高度评价年纪轻轻的麦克谦。麦克谦一生忠于职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热情似火。他高尚的品格影响了许许多多人,包括后来在中国作出有益贡献的宾惠廉、戴德生等人。尤其是他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工作态度更成为激励年轻人奋发图强的表率。
如果你在属灵之事上比较追求,那么很可能你读过,至少是听过《忠心的侍奉》,而麦克谦正是传讲这一本讲道集的牧师。他不到三十岁就早逝,然而在他有限的时间里,神用他复兴了苏格兰教会,使成千上万的人得着救恩,也使这个年轻人名垂青史。
那么他的一生是怎样的呢?忠心的神仆有哪些值得我们效法的地方呢?感谢主,麦克谦不仅自己在忠心地侍奉,主也给他预备了许多属灵的挚友,同走天路,携手共进,其中包括本书作者安德烈·波纳和他哥哥、“苏格兰圣诗之王”贺拉斯·波纳,以及麦克谦的继任者、后来在中国为主献上生命的宾惠廉(William Chalmers Burns)。所以作者因着自己对麦克谦的熟悉,得以记录下麦克谦振奋人心的一生。
最重要的是,作者本人也是忠心的仆人、满有恩赐的解经家,所以他为纪念挚友而写的传记也满有属天的恩赐,是宣扬上主作为的不朽颂歌。相信有属灵思维的读者很快会发现本书的书写角度与一般传记的不同,字里行间洋溢着敬虔的志向。因此,本书出版一百多年来,也鼓舞了一代代主的仆人们奋勇向前。
本书属于“更正教经典传记译丛”,同属此丛书的还有《毕大卫传》、《约翰·欧文传》和《撒母耳·卢瑟福传》等书。
《麦克谦传》传主简介
麦克谦(Robert Murray M’Cheyne,又译“麦琴”,1813年5月21日-1843年3月25日),生于爱丁堡,曾任长老会牧师,后因感染伤寒而病逝,年仅29岁。著有讲道集《忠心的侍奉》等书。
他发明了“麦琴读经法”。按照麦琴读经法制作的麦琴读经表,每天读四章圣经,早晚各读两章,一年之内可读一遍旧约、两遍新约和两遍诗篇,将新旧约融会在一起,使我们每天都可以在新旧约的恩典中渐渐成长。
《麦克谦传》作者简介
安德烈·波纳(Andrew Alexander Bonar,1810-1892),19世纪苏格兰传记作家、解经家。除了本书之外,他编纂的《撒母耳·卢瑟福书信集》也颇具影响,《利未记注释》更是不朽经典。
《麦克谦传》译者简介
景丽,本名刘景丽,河北人,1991年获得天津南开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曾就任韩国一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具有良好的英文读写能力。译有《如何明智培养孩子成长》、《所罗门情诗》和《麦克谦传》等书。
《麦克谦传》目录
第一章 青年时代的预备
第二章 按立前的工作
第三章 在邓迪的初期工作
第四章 前往巴勒斯坦
第五章 复兴的日子
第六章 后期的事工
译名表
《麦克谦传》书摘
有一个人最近离开了我们,在他短暂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他稳行在与父和子的牢固团契中。在我们当今生活的忙碌中,基督的工人都会感到,追溯这样一个人的脚踪,受益匪浅。
他出生于1813年5月21日。当我们今天回顾往事的时候,会明显看到伟大的元首有意在这样的时间祝福苏格兰国教。当时,出现了属神的杰出人士来维护基督事业;长期以来羞于传讲基督福音的教会也开始放胆高举起十字架来;其后的几年神学院的青年愈加属灵、严肃认真。正是在这样的事件当中,主悄然为我们国家的所有灵魂预备了丰美的祝福,即本书的传主出生了。“有许多人因他出世,也必喜乐。”因为有各种各样的祝福开始临到苏格兰,他是其中之一,尽管那时并没有人知道成百上千的人会以他为属灵的父亲。
他出生在爱丁堡,那是他父母居住的地方。他是家中的幼子,随从其某一位亲族的名字起名为罗伯特·慕烈·麦克谦。
早在婴幼儿时期,他甜美且富有情感的性情就已经引起了周围所有人的关注。他在学习上心思敏捷,很容易领受少年人通常所学的课业,同时他的一些很特别的天赋也早早开始崭露头角。四岁时,他患上一种疾病,甫一痊愈,他就选择以学习希腊字母作乐,不仅能念出所有的字母,而且还能在石板上歪歪扭扭地写出来。一年以后,他在英语课上也进步神速,很早就因为他那悦耳的声音和超强的记忆力闻名于同学当中。当时在特龙教会,讲道的间隔期内有教理练习,有些朋友记得他能够准确且声音甜美地背诵出诗篇和经文的段落,使得在场的听众趣味盎然。然而,那个时候他尚未认识主,只是为自己而活,“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以弗所书2:12)”
在1821年十月,他升入高中;在常规六年的学习期间他继续读文科。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特别是在校长的课上以地理和默诵著称。在高中读书的最后一年,他初次涉猎诗歌写作,题目是“希腊,但却生命不再”。大部分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向往自由的激情和希腊式的英雄主义,因为在那些日子他的灵魂还从未攀升到更高的领域。在他同伴的印象中,即使在那个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吸引人的特征:开朗,个子高大,充满喜悦和精力,富有野心,但举止高贵,藐视一切的低级趣味或欺诈行为。甚至有人倾向于认为他已经表现出许多基督徒品行的迹象;然而在当时他敏感的心只是追求优雅的社会娱乐而已,因为唱歌跳舞就能产生这样的快乐,事实上他并没有尝到更高一层的喜乐。他自己认为那样的日子是不敬虔的——只看重道德上的纯洁,但活在内心里面的却是一个法利赛人。我听他说起过,在灵修或公开敬拜中,他举止端正得体,这使得周围一些人很容易认为他的真实情感也是如此,因为他们不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所以,在他日后对待众人的灵魂时,他内心所经历的一切使他非常忌恨徒有外表的敬虔。他从自己的例子明白了,一个尚未觉醒知罪的人,会因为感到自己比别人正直而骄傲,并且情感上的虔诚会令人感动,因此这人会觉得满足,但他的心其实没有改变。
他迷醉于郊外的景色,暑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邓弗里斯郡度过的,他在路德维尔教区一带的朋友都对其年轻的日子记忆深刻。他诗人般的性情引领他的脚步走访了各处醉人景象。而且,在他一生的各个时期,他都热衷于进取上进。当夏天来临的时候,他也偶尔会同哥哥或其他较为亲密的朋友野外郊游,遍访我国高地的山川河流,不知不觉中就喜欢上了旅游,这对他后来的日子是最为有用的。在其中的一次郊游中发生了有点浪漫的事,正如我们在有关他东部旅行的记录中所将会看到的事一样。他跟朋友在闲暇时徒步考察敦克尔德以及邻近的高地。他们在那里呆了一天,到了日落时分,他们再次启程,打算翻山越岭去斯托萨尔多。他们刚刚开始爬山就起了浓雾,顷刻就弥漫了整个山谷。他们继续前行,但却迷了路,偏离了能引领他们安全抵达峡谷的道路。他们不知道该往哪里走才可以找到住处。夜幕降临,除了身上穿的衣服,他们一无所有,只能席地而卧。半夜醒来,他们又冷又饿,兀自耸立的群山呈现出死一般的静寂,令人惊悚的畏惧一阵阵向他们袭来。然而,他们彼此相依,再次躺下来休息且鼾声大作,直到山谷野鸟的哀鸣和黎明的曙光唤醒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