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的正义——上帝的恩典如何让我们行义(报佳音推荐!)

提摩太·凯勒牧师在《慷慨的正义》中指出,施行正义就是关心穷人和弱势群体,这是圣经的重要教导,与正统教义和福音使命不相矛盾。他借着对圣经经文的分析和生动实例,让人感受到上帝对于穷人和弱势群体深切的爱,同时让人看到今日信徒和教会在行义上深深的亏欠。上帝的恩典是行义的动力,正如信心必然带来行为,蒙恩必然使人行义,读来让人心里火热,想要将信仰付诸实践,以爱的行动去关心困苦的人群,并建造充满慷慨正义的人类社会。

描述

报佳音号 6657
外文书名 Generous Justice: How God’s Grace Makes Us Just
品牌 橡树
作者 [美]提摩太·凯勒(Timothy Keller)
译者 李晋 马丽
ISBN 978-7-5426-4955-3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年月 2015.5
开本 32k
页数 210

《慷慨的正义》推荐辞

这是我所知道讨论“社会公义”图书中最有圣经根据和学术根基的作品。怀疑公义者和倡导公义者都可以从中获益。

——德阳(Kevin DeYoung),著有《更大的故事:重返乐园》等书

凯勒让我们看到,慷慨与正义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而且最终可以改变整个社会。 

——《华盛顿时报》(The Washington Times)

《慷慨的正义》内容简介

凯勒在书中剖析了行义就是惩罚罪恶、行义会带来纯正教义和灵性活力的亏损等错误观念,指出施行正义就是关心穷人和弱势群体,这是圣经的重要教导,与正统教义和福音使命不相矛盾。凯勒借着对圣经经文的分析和生动实例,让人感受到上帝对于穷人和弱势群体深切的爱,同时让人看到今日信徒和教会在行义上深深的亏欠。更重要的是,凯勒指出,上帝的恩典是行义的动力,正如信心必然带来行为,蒙恩必然使人行义。本书读来让人心里火热,想要将信仰付诸实践,以爱的行动去关心困苦的人群,并建造充满慷慨正义的人类社会。

《慷慨的正义》作者简介

提摩太·凯勒(Timothy Keller),在宾州出生和成长,在巴克内尔大学、戈登-康威尔神学院和威斯敏斯特神学院接受教育。最初做牧师,是在弗吉尼亚州的霍普韦尔。1989年,他和妻子凯茜以及三个儿子一起在纽约开办救赎主长老会教会。如今,该教会有超过五千名定期参加主日崇拜的教友,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协助开办了近二百处新堂。

凯勒牧师著作等身,著有《诸神的面具》、《一掷千金的上帝》、《为何是他》、《婚姻的意义》(与妻子合著)、《工作的意义》、《苦难中与神同行》、《十架君王:理解耶稣的生与死》等书,而其《为何是他》和《一掷千金的上帝》更是《纽约时报》畅销书。

《新闻周刊》在介绍提摩太·凯勒时,称他为“21世纪的C.S.路易斯”。

《慷慨的正义》译者简介

李晋,曾从事经济学和经济史研究,康奈尔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目前为加尔文大学博士生,研究哲学认识论和现代早期思想史。

马丽,康奈尔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加尔文大学亨利政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著有《大迁徙》(The Chinese Exodus: Migration, Urbanism, and Alien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Oregon: Pickwick Publications, 2018.7)等书。近期,她的英文著作Religious Entrepreneurism in China’s Urban House Churches在英国Routledge出版了。

李晋、马丽夫妻两人同为社科和神学类译者,译有《自然正义》、《托克维尔的政治经济学》、《慷慨的正义》、《宽容的不宽容》、《思想的境界》、《致年轻加尔文主义者的信》等书。他们也是研究学者和作家,著有《通往阿斯兰的国度:C.S.路易斯<纳尼亚传奇>导读》等书,两人合写的中英文学术论文发表于China Source Quarterly,收录在Christianity in Chinese Public Life (Palgrave MacMillan, 2014)一书及《田野归来: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合集和公共媒体《财经》等地。他们合著的英文新书《在挣扎与重塑间》(Surviving the State, Remaking the Church: A Sociological Portrait of Christians in Mainland China)近期已在美国Wipf and Stock Publishers出版。

《慷慨的正义》目录

引言:为什么写这本书?

  • 第一章 什么是行义?
  • 第二章 正义和旧约
  • 第三章 耶稣怎样教导正义?
  • 第四章 正义和你的邻舍
  • 第五章 我们为什么要行义?
  • 第六章 我们怎样才能行义?
  • 第七章 在公共领域行义
  • 第八章 平安、美和正义

注释

致谢

我们为什么要读《慷慨的正义》?

橡树做凯勒系列图书,与两个朋友直接相关。2010年在美国跑到王一乐弟兄家小住时,他给我推荐了凯勒的书。我当时没太留意。2011年凯勒的同工在香港做福音DNA培训,我参加了两天,对凯勒的福音神学有了初步的了解。2013年上半年,一乐问我是否愿意做凯勒最有分量的著作《中心教会》(Center Church)。我读了《中心教会》,很喜欢,第一次感受到凯勒的深度,虽然知道出版难度很大,还是决定要做。与此同时,徐志跃弟兄联系我,说他一直欣赏橡树的出版事工,希望探讨跟橡树有什么可以合作的项目。志跃弟兄认为凯勒的书很值得做,因为凯勒在当代主流文化的桥头堡纽约开展福音事工,既熟悉当代文化,又能在讲坛和文字中以独特的智慧和表达方式来批判主流文化,彰显福音。当时他已经选了《婚姻的意义》、《慷慨的正义》、《十架君王》、《工作的意义》、《苦难中与神同行》5本,他表示愿意将《中心教会》纳入,跟橡树一起合作出版整个系列。凭着对凯勒已有的了解以及对两位朋友的信任,我欣然同意。

我自己细读此书,爱不释手,心里火热。我期待三类读者能阅读此书:第一类人出于基要主义神学的原因,不关心社会公义,不看顾穷苦之人;第二类人渴望参与社会关怀、关心弱势群体,但不明白看顾穷苦之人与信仰之间的内在关联;第三类人明白行义与信仰的关联,但在实际行动上却有很多亏欠。

上个世纪40年代,基要派教会曾经因对社会公义过于冷漠而为世人所诟病。卡尔·亨利在《现代基要主义不安的良心》对这一问题做出了深刻的神学反思,并呼吁基督徒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关怀之中。今天,基要主义的负面影响在中国教会依然存在,还有不少信徒对于社会公义相当冷漠,认为关心灵魂最重要,贫穷和疾苦都是肉体和物质层面上的问题,不必过于关注。凯勒透过对许多圣经经文的查考,阐明为何福音与关心穷苦之人密切相关。凯勒让我们看到,上帝向穷人和弱势群体是怀着何等深切的爱,因此,蒙恩得救之人当竭力行义,关怀那些困苦的人群。盼望本书不仅能改变这类读者对于弱势群体的态度,而且能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第二类读者,他们关心穷人和弱势群体,但是却并不清楚它与信仰之间的关联,就像有很多信徒,他们关心文化使命,却并不真正清楚信仰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凯勒为他们建立了这种关联。盼望他们读了本书,会更加火热、更加坚定地去关怀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第三类读者,他们知多行少。盼望他们读到凯勒所分析的经文和所列举的生动实例,能蒙圣灵的光照,看到自己在行义上的亏欠,重新被上帝的恩典所感动,被耶稣的爱所点燃,成为更加慷慨、更加热心行善的基督徒。

——著名出版人 游冠辉

(本文原标题为“我们为何选中凯勒和他的《慷慨的正义》”)

《慷慨的正义》书摘

如果你侮辱穷人,你就是侮辱上帝。这原则就是,上帝与寡妇、孤儿、移民和最无权力的、最弱势的社会成员站在一起。当旧约说上帝与穷人站在一起时,这是一句很强烈的话。但这基本上是一种修辞手法。直到你读了新约,才会完全了解上帝这样做的程度是怎样的。

在《箴言》中,我们看到上帝象征性地与穷人站在一起。但在耶稣的道成肉身和受死中,我们看到上帝真的与穷人和被边缘化的人站在一起。耶稣出生在马槽里。当他父母为他行割礼时,献上的祭物是两只鸽子,这是社会中最贫穷的人才使用的祭物。他生活在穷人和被边缘化的人群中,当体面人反感他的时候,这些人却接近他。我们看到他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因为他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路9:58)。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他是骑着一匹借来的驴驹进的耶路撒冷,在一间租来的房间中度过最后一夜,而当他死的时候,也被放在一个借来的坟墓中。兵丁甚至抓阄分了他唯一的财物,就是他的衣服,因为在十字架上他被脱光了。他赤身死去,身无分文。他没有享受一丝这个世界所看重的东西,也没有带走一毫。他被厌弃、被弃绝了。但唯独因为他,我们才有盼望。

上帝在耶稣基督里不仅站在穷人一边,也站在那些受到不公对待的人一方。博伊斯博士(Dr. James Boice)曾经讲过一篇题为“基督受审的非法性”(The Illegalities of Christ’s Trial)的道。他考察了《约翰福音》18章中耶稣在犹太公会中的受审,列举了这次审判中所有违反正义的方面:审判没有公共告示,是在半夜执行的,耶稣不被允许进行辩护,他在审判过程中被人打。后来巡抚彼拉多在知道这案子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还是屈服于政治压力。最后,耶稣被残忍地折磨、钉死。在所有这些方面,耶稣都与千千万万无名的有冤屈的人们站在一起——这些人遭受监禁、被夺取财物、被折磨、被杀害。

很多人说,“当我看到世上所有不公义的时候,我不能相信有上帝”。但请看耶稣——上帝的儿子,他了解成为不公义的受害者、抵挡强权、面对一个腐败的体制而且被杀害是怎样的经历。他了解被凌迟处死是怎样的。我不确定你怎样去相信一个远离不公义和压迫的上帝,但基督教不要求你相信这样的事。这就是为什么基督教作家斯托得(John Stott)能够说:“若不是十字架,我自己是不会相信上帝的。在充满痛苦的真实世界中,人怎么去敬拜一个不受痛苦影响的上帝呢?”

这是什么意思?你要记得《马太福音》25章。末日耶稣会在审判座上说:

“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我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旅客,你们接待我;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衣服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义人就回答:“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就给你吃,渴了就给你喝呢?又什么时候见你作旅客就接待你,赤身露体就给你衣服穿呢?或者什么时候见你病了,或在监里就来看你呢?”

王要回答他们:“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所作的,只要是作在我一个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作在我的身上了。”(太25:35—40)

在审判那日,不要对主说,“我们什么时候见你渴了、赤身露体、在监里呢?”因为这答案是:在十字架上!在那里,我们看到上帝多么愿意与世上受苦的人站在一起。而他是为我们这样做的。耶稣本应得到无罪释放和自由,却在十字架上遭受咒诅,好让我们这些因罪本当被咒诅的人可以获得赦免。(加3:10—14;林5:21)这就是上帝与穷人认同的终极例证。他不仅成为穷人和边缘人中的一位,也代替我们这些灵里贫穷破产的人(太5:3)付上罪债。

这就是一件美好的事。要将这放进你生命的中心,你的心就会成为正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