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的故事

中世纪的时候,人们是不能读圣经的。一方面,罗马教会只允许神职人员读圣经,平民没有读经的权利;另一方面,教育水平不够的平民想读也读不懂,因为圣经都是拉丁文,没有各民族语言的译本。
在英国,有一位翻译家勇敢地站了出来,像从事秘密工作一样,东躲西藏,翻译圣经。虽然最终他没有逃过魔爪,以身殉道,但他翻译好的英文圣经流传开来,让宗教改革在英国扎下根来。他的译本就是后来英王钦定本(KJV)的前身。他就是丁道尔。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丁道尔翻译圣经的传奇故事。今天,我们很容易就买到圣经,但是,读了本书,我们就会知道这个局面的来之不易。希望通过本书,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所得的恩典。

SKU: 5733 分类: ,

描述

报佳音号 5733
外文书名 William Tyndale: The English Treasure Seeker
作者 [荷兰]J.邦特、N.J.斯帕恩
译者 冬霞
ISBN 978-7-5126-6436-4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8.8
开本 32k
页数 231

《丁道尔的故事》内容简介

威廉·丁道尔(William Tyndale)是16世纪英国翻译家,他的工作给暮气沉沉的中世纪生活敲响了丧钟,也正因如此,他遭到了旧势力的疯狂迫害,英勇献身。本书以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他本人貌不惊人,过着平淡的生活,但他在逆境之下坚持理想,献身于人民思想解放的事业,毫不妥协,宁死不屈。在危险重重的流亡之中,他从一地逃到另一地,其间始终不忘对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笔耕不辍,树立了一道不朽的丰碑。

中世纪的时候,人们是不能读圣经的。一方面,罗马教会只允许神职人员读圣经,平民没有读经的权利;另一方面,教育水平不够的平民想读也读不懂,因为圣经都是拉丁文,没有各民族语言的译本。

教会的政策很成功,百姓无法读圣经,因而无法反对他们种种违背圣经的做法,所以他们可以继续在各国作威作福。但是,总有仁人志士站出来,要刺破黑暗。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成了德文,而在英国,也有一位翻译家勇敢地站了出来,像从事秘密工作一样,东躲西藏,翻译圣经。虽然最终他没有逃过魔爪,以身殉道,但他翻译好的英文圣经流传开来,让宗教改革在英国扎下根来。他的译本就是后来英王钦定本(KJV)的前身。他就是丁道尔。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丁道尔翻译圣经的传奇故事。今天,我们很容易就买到圣经,但是,读了本书,我们就会知道这个局面的来之不易。希望通过本书,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所得的恩典。

『《有归宿的人》和《改教家的神学思想》曾记念丁道尔,记述了丁道尔的神学、归信和殉道,推荐弟兄姐妹阅读。』

《丁道尔的故事》作者简介

J.邦特(J.Bout)女士,1934年生于荷兰,现年84岁,曾为德语及宗教学教师,专注于16世纪英格兰和苏格兰历史研究,针对那一时期的著名人物,与N.J.斯帕恩女士合著多部著作;目前已出版发行的代表作有《丁道尔的故事》、《马太·亨利小传》等。

N.J. 斯帕恩(N.J. Spaan)女士,1945年生于荷兰,现年73岁,曾为荷兰语及宗教学教师,专注于16世纪英格兰和苏格兰历史研究,针对那一时期的著名人物,与J.邦特女士合著多部著作;目前已出版发行的代表作有《丁道尔的故事》、《马太·亨利小传》等。

《丁道尔的故事》目录

  • 第一章 学生时代
  • 第二章 发现禁书
  • 第三章 成为家庭教师
  • 第四章 进口禁书
  • 第五章 作出抉择
  • 第六章 讲道
  • 第七章 会见主教
  • 第八章 重要决定
  • 第九章 偷运禁书
  • 第十章 蒙召
  • 第十一章 找到可以工作的地方
  • 第十二章 计划
  • 第十三章 开始印刷
  • 第十四章 逃亡
  • 第十五章 印刷发行
  • 第十六章 迈克拿到《圣经》
  • 第十七章 愤怒的主教
  • 第十八章 帮助丁道尔
  • 第十九章 灾难
  • 第二十章 诱捕失败
  • 第二十一章 约翰·福瑞思
  • 第二十二章 完成《新约》的修订
  • 第二十三章 亨利·菲利普斯
  • 第二十四章 丁道尔被捕
  • 第二十五章 波因茨被捕
  • 第二十六章 威尔沃德城堡
  • 第二十七章 受审定罪
  • 第二十八章 就义

《丁道尔的故事》书摘

第一章 学生时代

清晨六点,英格兰著名学府牛津大学的学生们穿行于校园中,冻得瑟瑟发抖地。秋意渐浓,阴冷的薄雾笼罩着整个城市。

一群男孩站在角落里聊天。与往常一样,他们中叫布赖恩的男孩主导着谈话。他手指着避风亭方向,说道:“兄弟们,看啊,他来了。他是我们班的。我从没见过像他那么用功的人,而且他记忆力超棒。”所有的目光都转向了一位正在大步穿过校园的学生。

“是他!”克莱顿附和道,“他运用语言的能力强得出奇。我要是有他的一半儿就好了。”

孩子们都会意地笑了。他们太了解克莱顿了。

爱德华补充道:“只是掌握语言而已?你简直可以叫他活字典。”此时,那个男孩径直朝他们走来。

“嗨,威廉,”克莱顿大声向他打招呼,“今天你起得真早啊!”

威廉·丁道尔点点头:“是啊,我五点就到教室了。”他把怀里的一摞书倒了一下手,又继续说道:“我还有三节课,要一直忙到十点了。”他用明亮的眼睛看着朋友们,问道:“你们是什么安排?”来不及等他们回答,他就转身走向莫德林堂(Magdalen Hall)——当时牛津大学的八栋建筑之一。威廉·丁道尔为接下来长达三个小时的课程做好了准备。

他走进大厅,观察了一下,房间空荡荡的,令人感到不舒服,高大的窗户装着百叶窗,铺着地砖的地板上散落着稻草;房间里非常昏暗阴冷。

一开始上课,威廉就不再顾及周围的环境了。教授枯燥乏味的声音并没有让他感到不耐烦。词语的含义让他着迷。它们像是流动的旋律飘荡在他周围。他喜欢学习语言。语法、句式结构、词汇,全都难不倒他。字词交织成句子。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对此非常感兴趣。

威廉于1494年生于威尔士和英格兰交界处的格洛斯特郡的一个小村庄。他家是一个小地主。

他大约十三岁左右,用“威廉·哈钦斯(William Hutchins)”的名字,申请到拉丁语学校学习。这个姓氏是他父亲为了在内战期间掩盖家庭行踪而取的。那时,他们不得不丢下财产,匆忙出逃。后来,他们又改回了本姓——“丁道尔”。1512年,威廉获得了学士学位;此时,他正在读硕士课程,他希望1515年能拿到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