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爱可以如此

从单身到恋爱,从恋爱到进入婚姻和家庭,作者不仅亲身披荆斩棘走过,也一路侧耳倾听,俯身陪伴,并与人推心置腹地娓娓探讨。全书对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深切体验,对爱,对情,对两性和三代相处的透彻领悟,必能碰触读者的生命之弦,一起经历心灵的震颤与感动。

描述

报佳音号 2969
外文书名 Could It be True Love?
作者 莫非
ISBN 978-7-210-04780-3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1年7月
开本 32k
页数 264 页

点亮一生的情感智慧

单身、恋爱、婚姻、三代同堂

全程布满险滩暗礁

怎样的爱,才能拨开迷雾遇见幸福

《莫非爱可以如此》读者对象

1、向往爱情的单身,享受爱情的恋人,及预备进入婚姻的准新人;

2、渴望拥有美满的婚姻家庭生活的读者,特别是女性朋友;

3、基督徒文学爱好者。

《莫非爱可以如此》本书特点

1. 作者以温暖感性的笔触,记录自己由孤零单身,到走入婚姻,再到身为人母和三代同堂的丰富经历,真情流露,生动感人。

2. 作者借着对身边人的关怀与陪伴,与读者亲切探讨人生必经之路面临的种种困惑、软弱与挣扎,可以如何在热烈的大爱中化为丰盛祝福,帮助读者更深体会上帝祝福的婚姻和家庭关系,从中受益。

3. 全书论点清新健康,文笔活泼流畅,兼具散文的隽永和杂文的犀利,读之让人欢畅,又催人反思。

《莫非爱可以如此》内容简介

从单身到恋爱,从恋爱到进入婚姻和家庭,作者不仅亲身披荆斩棘走过,也一路侧耳倾听,俯身陪伴,并与人推心置腹地娓娓探讨。全书对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深切体验,对爱,对情,对两性和三代相处的透彻领悟,必能碰触读者的生命之弦,一起经历心灵的震颤与感动。

《莫非爱可以如此》作者简介

原名陈惠琬。马里兰州立大学会计学士,普渡大学计算机硕士,富乐神学院神学硕士。曾任职华盛顿首府美国银行会计经理一年,加州休斯飞机公司计算机工程师六年。现定居洛杉矶,专事文字事奉、演讲与广播。

散文曾获台湾“联合报文学散文奖”、“宗教文学奖”、“台湾文学奖”、“教育部文艺创作奖”、“梁实秋文学奖”、“雅歌文学奖”等。《荒原中的红玫瑰》一文曾被选入2008年《读者》杂志 17期。

小说曾获大陆“冰心文学奖”、台湾“宗教文学奖”、“雅歌文学奖”、“中央日报文学奖”等。

著有散文集《莫非爱可以如此》、《行至宽阔处》、《擦身而过》、《不小心,我捡到天堂》、《雪地里的太阳花》。

杂文集《爱得聪明,情深路长》、《非爱情书》、《红毯两端》。

小说《在爱的边缘》、《6个女人的画像》、《残颜》、《传说中的玫瑰香味》、《爱在蓦然回首处》。

录有《爱深路长》、《单身老实说》、《红毯两端》等系列CD。

《莫非爱可以如此》目录

单身长廊

  • 是谁在五十七街嘶喊
  • 亲密的呼唤
  • 寻寻觅觅为哪桩?
  • 人约黄昏后
  • 爱,不注定漂泊
  • 灰姑娘的玻璃鞋
  • 女倒追男是否可以?
  • 欲望街车
  • 别了,不安全的爱
  • 两性间坦白有没有必要?
  • 另类的南丁格尔
  • 当我们同在一起
  • 爱到最高点
  • 男女间有没有纯友谊?
  • 爱里同居不是家
  • 当爱打烊时
  • 印证
  • 夏娃找亚当
  • 筑巢记

红毯的另一端

  • 婚日
  • 情话不绵绵
  • 三面夏娃现代版
  • 尚方宝剑
  • 携手同行
  • 夫妻分居两地,感情一定生变吗?
  • 爱的献祭
  • 补裂缝的人
  • 不放手的线头
  • 赚钱较多,是否就是一家之主?
  • 婚姻神话
  • 灵魂伴侣
  • 吾爱,让我陪你玩泥巴

母亲花园

  • 一粒麦子
  • 这一夜,谁来听相声
  • 后现代母亲
  • 走回家庭的路
  • 再续“走回家庭的路”
  • 出走
  • 浓浓家的味道
  • 摸着石子过河
  • 孩子,这是你的路、你的歌
  • 孩子交友,我该坚持吗?
  • 读孩子的生命印记
  •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上)
  •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中)
  •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下)
  • 飞吧,我的小蝴蝶!

年岁的冠冕

  • 三代同堂
  • 用爱来疼老人家
  • 用黎明的心灵走过黄昏
  • 最后一章

《莫非爱可以如此》文章摘选

男女间有没有纯友谊?

男女间有没有单纯的友谊?许多单身男女问,许多已婚人士亦好奇。在现今社会,男女同学与共事机会愈来愈普遍的状况下,这话题不断地受着挑战。有人认为何乐不为?也有人绝对不以为然。

认为何乐不为的,常举例听到某些人结为“干哥”“干妹”“表哥”“表妹”,或因同一基督教信仰而成为“弟兄姊妹”的。他们可以交往很久而不越雷池一步,而且似乎也有很好的兄妹情谊。那绝对不以为然的,却认为男女间定有某种微妙的化学反应,互动久了一定会“发酵”,像“果汁放久了总会变成酒”,这样的例子亦不少见,所以,结交异性就应是为了结婚,否则何必要“趟那趟混水”?

各有各的理。但我想男女除了婚嫁便完全不相交,倒也有点“因噎废食”,不大实际。若回头看上帝造男造女,原各有特质,皆各有一部分“上帝的形象”,使我们与异性交往,和同性比起来,有时更能带出关系的不同丰富性,也使人可以接触不同的人生视野,学习不同的待人处事方式。

因由异性反映出来的你,常会不同于同性反映出来的你,这等于是扩大世界,帮助自己成长。对男人来说,女性朋友可以允许男性表达他情绪的一面,允许他脆弱,又要比他男性朋友待他要仁慈温柔一些。这是刚性世界中注重竞争、成功,不能有情绪、不能表现脆弱所缺乏的空间。

而对女人来说,与男性朋友交往,也可以帮助她表达她独立、理性的一面。学习男女思考方式与处理问题的不同,是有别于一般重视容貌、感性反应世界的女性特点。

男女交友正是两性互相学习的机会,只是必须有一前提:两人都有共识我们只是朋友、只是“弟兄姊妹”。但若其中有一人开始问:我们可不可以维持单纯的友谊?那一刻,说实在便已有点不太单纯,也是果汁正在开始发酵的时候了。因真正的朋友不管问不问,“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问,多半是在关系暧昧不清时才会有的“多此一举”。

然而,真正的果汁变成酒并不太容易,它需要有一定的湿度与温度条件。这有时和对象有关,有种人会让你很容易有温度,所谓的sexual appeal(性感),异性间的吸引力,也有些人会让你觉得很安全,交往起来很中性,真像兄妹的感觉。也有时湿度是和相处频繁与心理距离有关,每天通电话,一谈便深入人心的分享,也特别容易提供发酵的温床。

比较麻烦的是当两人怀着不同心思踏入关系,或开始用不同的温度在交往时,两人间的路便已窄了一半。此时如果有一方强调说:“我一直把你当妹妹”,或“我一直把你当哥哥看”,这就是很明显地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了,有温度的一方应该会意而后决定降温去留。

但问题是人往往一厢情愿不愿面对现实。发酵的那一方因不得已,不能更进一步,但却又舍不得退一步,觉得“也许”将来还有希望。只要你还没有对象,就有希望。他也许会硬生生地吞下自己的感觉,说:“好,我们就只作朋友!”自此,在关系中那“无情”的一方作来轻松安全,而“有意”的一方便需要许多的“压抑”。如果“无情”的一方不觉又不敏感呢?对方就苦在心头了。友谊走到此,也已有点残忍了。因你知对方对你无意,把一杯明明已发酵的果汁,硬不承认“酒”的成分,而指称是“果汁”,是在自我欺骗。不伤害双方的作法,应是主动在爱里疏远一些。

若是婚后的异性朋友,那路更窄了。最危险的是当两人都有温度时,两人间的路便愈走愈细,最后走到细如钢丝铤而走险了。走钢丝是需要意志力与技术的,两人的精力便全耗在怎么走稳了,而人都有软弱与疲累的时候,掉下来的机会就很大。而掉下的时候,外遇也就因而产生。

所以,男女间有没有纯友谊?答案是:当你在问这问题时便已经有点不单纯了。若两人都有共识只是朋友,那很好,可以丰富彼此。若两人都有共识这是不单纯的友谊,“无情”的一方就要敏感对方的感受。若发现对方还抱着希望,待你的方式也不属中性,便要以仁慈相待,在爱里疏远。

飞吧,我的小蝴蝶!

才开学,便接到你的音讯,说你要从跑步校队退出了。这是多大的决定!过去四年在高中,你全校跑第一。这曾经是你的生活,你的梦,还恨自己不生为黑人,可以跑得快些。也口口声声有朝一日,要跑奥林匹克运动赛。现方进大学,居然跑死也只落到最后几名,无法上场参加比赛。你骤然果断地决定退出。

环顾家里你房间一室的奖牌、锦带和奖座,一个梦的放下,会有多少哀悼?然而,你可知原来你并不属于“跑”这个世界?因为你天生一对平脚板,当初没有人知道。待你跑出了自己的天地,然后脚常会痛,才由医生那检查出你没有一双运动员的脚,且骨节凸出,穿鞋不适。但这并未阻止你继续跑,这几年的汗水和痛苦,是凭着意志在克服。但现在到了栽培国家水平的运动员队伍里,意志已不够用了,你只好退出。

电话中你口气还算平静,对现实虽感难过,却也接受。妈为你感到痛和遗憾,却也为你感到骄傲和喜悦。因为接受现实,正是成熟的一个指标。一向大呼小叫的你,居然就这样安静地接纳了梦想和实际的差距。

其实每件事在我们生命里的比例和意义,有时不只由表面可以道尽。比如说跑对你最大的意义,可能不在奖牌或奥林匹克,更在那义无反顾地想要完成一个梦的动力。你是在和天生不足抗争出一个可能,用英文来说你会是一个Achiever(完成者)。

就像你的注意力障碍问题。第一次知道你有这样的问题,就看到统计调查说,这样的孩子进大学的比例不大。一下子颠覆了作父母的标准,从最高降到最低,只求你有一技之长,能照顾自己就好,对你成绩从来就不苛求。然而,你却自我要求,对分数分分计较,高中时跑得昏天暗地,还抓紧时间准备功课和考试,力求自己成绩全A。对你,父母已无法再苛求,因为你已经尽力了。

如今,你完全凭着自己的努力进了这所大学,和你父亲我们只能感恩。虽然在成绩上,你也开始出现B,有时还掉到C。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大学,就是从小池塘到一个大湖的世界去学习,在这更大的世界里,再重新找回自我的真正分量比例。你会为掉下的成绩落泪,但也告诉妈,注意力障碍不应该是你功课不好的借口。望着你,妈近乎失语,妈不是个伟大的母亲,你的企图心却很伟大。

作母亲的说实在也不太担心,因为当你讲到所选的每一堂课,考古学、生物课、女性研究等,声音中的兴奋和热忱,和去迪斯尼乐园差不多。你的学习兴趣如此广泛,未来充满了可能,进大学对你来说,重在找到未来的航向。重要的是,在你里面有自发的学习力量,和你跑步一样,常让我敬畏,这里面的力量到底来自哪里?如此神圣奥秘。我还在学习解读你,女儿。

没多久,又听到你参加校园保护动物社团了。这也是你自小的梦,为这世界的弱势抗争。出于你的天生障碍,在人群中曾被霸凌的经验,你从小就对弱势有着认同,总想为弱势作些什么。然而,半年下来,你发现保护动物社团的抗争方式,好像有点粗暴。会到百货公司门口举牌,对进出穿貂皮大衣的女人骂:下地狱!和咆哮出一些脏话。这和你脑中想象的抗争显然有些出入。而且,你是个肉食者,最喜欢上的课又是解剖课,桩桩都让你成为保护动物社团批判的对象,他们不断要求你放弃食肉,成为素食,同时放弃解剖。你开始见识到抗争也有不同的方式,摇旗呐喊不见得可以达到改革的目的。而且,尊重不同和分辨不合理,应是所有改革的开始。

渐渐地,你讲回来的大学生生活,同学逃学、半夜不睡,喝酒开派对喧哗,带男朋友回宿舍过夜……是所有基督徒父母的忧虑。此时,你的注意力障碍,社交不灵光,好似反而成为你的保护。因为你无法投入便无法享受,也因为你价值观不同,对这样荒废生命的方式十分不认同。但你的不同又成为你社交上的更大障碍和排斥,带来不少的困扰……盼你打进还是不打进这个小社会?妈心中也有矛盾。妈希望你能保持自我,同时又可以和这些同学有个合适的互动来往,而非老成为一个寂寞的边缘人。妈盼望你能找到一群基督徒朋友,一起来面对这样的文化势力。却也知可遇不可求。

你终于听了妈的话,去了校园团契,却若即若离。因为小组查经对你这注意力障碍的人,是莫大威胁,你抓不住讨论的重点,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好说。打不进去,也无法喜欢。妈祷告你能尝试不同的教会,找到一个你能有归属感的属灵家。但你告诉我,没关系,你一生都未曾享受教会生活,但你也没有离开。你会继续尝试。

妈是神学院毕业的,一身属灵武功却终无法传授。放手,对妈的最大学习,就是允许你自己来,允许你犯错,允许你寻找属于你自己的信仰。纵有多种不放心,但犯错,也是生命肌肉锻炼的方式。你的生命,也常只能由你自己的错误学习中来捏塑。这是你自己要打的仗,妈好像球员教练,可以指划,可以场边加油,却无法代替你上场,那不是妈的生命位置。

妈教人读小说,常要学生回答:这本书到底是谁的故事?现在面对你这本生命小说,也常要提醒自己,这本书到底是谁的故事?是你的?还是我的?妈只能准备所有的前置或外围工作,但真正书写你这本生命书的,还得你自己。妈只能求上帝带领你的手,写出一章章合神心意的篇章。

每次听到你宣告想要改造世界,拯救人群,就心中觉得好笑。是否生活在障碍里太久,会想在梦想中得到某种补偿?妈一直希望大学能帮助你在梦想和能力间,找到自我的平衡。什么是你“想做的”?什么是你“能作的”?要有个分辨。或者在大学中发现如何从“能作的”,装备到“想做的”。

但是难道说妈就能分辨么?也很难说。因为,从小,你就想要领养小孩,十六岁终于开始领养世界展望会的一位危地马拉小女孩,到现在近二十岁,还未停止。有时也想问上帝,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如你,如何能持续一件志业如此之久?谁给的感动?谁注入的动力?

你常让妈想到黑脉金斑蝴蝶(Monarch Butterfly),每年从加拿大,阿拉斯加一路飞到北加蒙特瑞(Monterey)一棵松树上,在那里怀胎后,再飞回到故乡阿拉斯加去产卵。蝴蝶的生命想来至多只有一年,路程却有三四千英里。他们要花大部分的生命时间,在海上飞行,抱着一个专一不变的目标,这里面有神圣的奥秘。你对生命里的一些坚持,也常让妈不解,却敬畏。

这也包括当世上许多青少年,对手机、电子游戏,和各种名牌服饰趋之若鹜,你却不穿名牌(虽然对那些名牌都有概念),不乱花钱,物质上欲望简单到不合时代。还一天到晚在想办法找工作,申请奖学金。你这套价值观比大部分人要脱节,但某些方面也要来得健全。

面对人世,你的谈吐举止有时不合时宜,社交上稍显不成熟,常会让妈担心。但担心之余,心中也有所琢磨:这中间是否有神特别的心意?

到底你的生命这本书,才写到前面几章,后续发展的悬疑就来得大。对作母亲的来说,张力自然又特别大。

常常,妈提醒自己要放手。但放手,不代表就放心。永远,妈都觉得教你教得不够,或是教了,却怕你没有内化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在妈心中,你过于单纯,过于信任人,过于不能分辨尔虞我诈。你脆弱似只蝴蝶,能飞得过这莫大的文化风浪么?然而,你却告诉妈,别担心,说我把你教得很好!你这孩子又让我笑了,你不了解教得好不好,可非咱娘俩说了算。

然而,却发现这一年来,你常在周身的种种不同中,不断重新地发现自我,肯定自我。你在妈所遮盖不了的世界里,一点点地定义自我。

蝴蝶,是掌心捧不住,也抓不了的,妈只能放飞。也知要在自由的天空中,你才可能飞出美丽的弧线。

妈要你记得,你也许已离开了家,但你永远不会离开我的心。我也许放手让你飞走,但我张开的双手会自此合起,为你的一生紧紧地祷告守望。

妈爱你,一颗心愿意随着你漂泊。但盼你能活出从小教到大的:慎思明辨,好自为之。而且,永远不离开我们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