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报佳音号 | 2807 |
---|---|
外文书名 | The Book of Martyrs |
品牌 | 橡树 |
作者 | [英]约翰·福克斯(John Foxe) |
译者 | 苏欲晓 梁鲁晋 |
ISBN | 978-7-108-03629-2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出版年月 | 2011.1 |
开本 | 16K |
页数 | 268 |
《殉道史》编者推荐
《殉道史》是对早期新教情操影响最深的著作,它为宗教改革的胜利提供了历史,也提供了神学。
福克斯的《殉道史》曾是一本家喻户晓的书,在成千上万户家庭中,它都曾与《天路历程》和圣经摆放在一起;即使到了今天,它仍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在传扬福音和见证基督教真理方面发挥着它重要的作用。——编者
《殉道史》内容简介
《殉道史》与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和班扬的《天路历程》被称为基督教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三部经典。该书对于英国语言与文化的影响仅次于《圣经》,而且对英国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推动作用。本书从新教的角度记载了从使徒时代到16世纪基督教历史上的殉道事迹,尤其突出了从14世纪到玛丽一世掌权时期英国新教徒所受的逼迫。福克斯以生动的文笔,呈现了历世历代圣徒为持守基督信仰勇敢面对死亡的忠贞不渝,见证了神在殉道者身上所显的恩典与荣耀。福克斯自己生活在血腥玛丽的统治时期,亲历严酷的逼迫,他所写的殉道史具有“客观”的教会史家所缺乏的真切性和对苦难深刻的洞见。
本书属于橡树文字工作室出品之“基督教经典译丛”,同属此丛书的还有《护教篇》、《教会史》、《论信望爱》、《创世六日》及《基督教要义》等书。
《殉道史》作者简介
约翰·福克斯(John Foxe,1516-1587),牛津大学玛格德琳学院院士,曾在牛津大学任教,后来在伦敦做传道人,是英国宗教改革中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血腥玛丽当政时,对新教徒进行残酷的逼迫,福克斯被迫逃亡欧洲,在欧洲写下了《殉道史》这部传世之作。
《殉道史》译者简介
译者之一苏欲晓,女,文学博士,厦门大学英语系教授。著有《自我与他者》,译有《天路历程》、《丰盛的恩典》、《殉道史》(合译)、《C.S.路易斯:天赋奇才,勉为先知》(合译)、《后现代主义的承诺与危险》(合译)及《基督教文学经典选读》(合译)等书,是《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的校对。
《殉道史》目录
中译本导言
英文编者前言
作者生平简介
- 早期基督徒受迫害的历史
- 君士坦丁大帝的事迹
- 改教运动的晨星——约翰·威克里夫
- 耶稣基督最忠勇的殉道士——罗拉德派的领袖约翰·奥特卡瑟爵士所受的患难与逼迫
- 约翰·胡斯长老的殉道史
- 上帝的真仆人与殉道士威廉·丁道尔的生平和事迹
- 马丁·路德的事迹——略述其生平和教导
- 伍斯特与格洛斯特主教约翰·胡珀长老的生平、事迹与殉道记
- 一位忠信的教区牧师 —— 罗兰·泰勒博士的事迹
- 苏格兰的殉道者
- 拉蒂默的生平事迹
- 里德利主教的事迹
- 里德利和拉蒂默的审判、定罪和殉道
- 史密斯菲尔德的火刑
- 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克兰麦的生平事迹
- 其他殉道士的轶事和言论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殉道史》书摘
其他殉道士的轶事和言论(节选)
普拉格(Prague)的哲罗姆被判刑后,有人拿给他一个画着红色恶魔的一公尺高的纸帽。哲罗姆立刻把自己的帽子丢在地上,拿起纸帽戴在头上说:“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为我这个可怜的罪人死去时,头上就戴着荆棘的冠冕。为了主的缘故,我甘愿戴上这纸帽,作为我的冠冕。”
——康斯坦茨(Constance),1416
来到受刑处后,安东尼·皮尔森(Anthony Peerson)拥抱亲吻火刑柱,并喜乐地说:“欢迎你,我亲爱的妻子!今天我和你将在上帝的平安和大爱里结婚。”他往身上扯了些草,又把许多草堆在头顶上,并说:“这是主的草帽。只有此时我装扮得如同基督真正的勇士。唯靠基督的功劳,我今天才能得蒙主的悦纳。”
——温莎(Windsor),1543
被带到火刑场时,吉勒斯·蒂尔曼(Gilles Tilleman)看到那里有一大堆木柴,就要求把大部分木柴拿去分给穷人,并说自己只要一小部分就够用了。看到一位赤脚的穷人经过身边,他就把自己的鞋脱下给了那人。他说:“与其把鞋子烧掉让穷人挨冻,不如把鞋子送给他们穿。”
蒂尔曼站在火刑柱旁时,行刑人想在他受火刑前先把他绞死,蒂尔曼却说:“你不必那么做以减轻我的痛苦。我不怕火,照你所接受的命令做吧。”这位蒙福的殉道者在烈焰中举目望天而死。围观者无不深陷悲痛。
——布鲁塞尔(Brussels),1544
德比(Derby)镇住着一位贫穷虔信、热诚爱主的姊妹琼·沃斯特(Joan Waste)。琼天生目盲,殉道时年仅22岁。琼的父亲威廉·沃斯特(William Waste)是一位贫苦的理发师,有时也编织绳子维持生计。由于目盲,琼从12岁便开始学习编织袖套、袜套、绳子等手工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琼的手艺非常高明。无论做什么,她总是尽己所能,而且非常勤快。
国王爱德华六世统治期间,琼每天去教堂听当地语言的讲道。她内心对主的渴慕日渐热切起来。后来,她请人用她辛勤所挣的积蓄为自己买了一本新约圣经。由于从未学习过文字和天生失明,她无法认字,但她凭着内心对主极大的渴慕,就想把新约中的经文记背下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特意结识了当时因欠债而在德比监狱服刑的犯人约翰·赫特(John Hurt)。约翰·赫特当时已是一位70岁的老人。由于琼的热切请求,加之自己孤单无伴且大部分时间无所事事,约翰·赫特就每天给她读一章圣经。若恰逢约翰·赫特没空或生病,琼就找其他人代读。若遇到不愿免费为她读经的人,她就付一两个便士给读经者。琼通常会事先与人谈好读经的价格。
有一件事使得琼·沃斯特在当地颇为出名:她虽目盲,却可独自去德比镇任何教堂或为她读经的人家里。通过听人读经,琼获得极丰富的属灵知识。她不仅能背诵新约中的许多章节,而且能适时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就罪、宗教中的谬误等问题与人展开辩论。
当英国大多数人的信仰再次被罗马天主教的阴影所笼罩,这位贫穷目盲的姊妹仍然按照自己的良心持守纯正的信仰。
—— 德比,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