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同跑——耶利米的非凡人生

毕德生的《与马同跑》,不仅向我们展现了耶利米这位泪眼先知的生命画卷:虽敏感忧伤,却充沛饱满;虽孤独坎坷,却英勇坚定;虽颠沛流离,却始终忠于所托……更是帮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命,发现自己独特的价值,过一种奔放积极、富有创意的生活。

描述

报佳音号 2346
外文书名 Run with the Horses: The Quest for Life at Its Best
作者 [美]尤金.H.毕德生(Eugene H. Peterson)
译者 张秀兰
ISBN 9787305064432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09年10月
页数 166页;100千字

《与马同跑》名家评论

毕德生有一种特别的本事,就是陪伴我们,使我们的心高举,引导我们的思想达到敬虔,又同时让我们脚踏实地。

——巴刻(J.I. Packer,著有《认识神》、《软弱之道》等书)

话语是双刃的武器,可以为善,可以为恶。毕德生用他的话语,挥舞着圣经的宝剑,刺入我们的心思意念。毕德生是最具恩赐的作家之一,我们何其有幸能读到他的作品。

——卡尔德(Michael Card)

《与马同跑》可能是我读到过的最鼓舞人心的书了。它关乎生命,关乎完美和杰出。在我们这个以目标为动力、以成功为导向的世界上,耶利米的生命给了我们一个不与世界模式妥协的希望。

——亚马逊书评

《与马同跑》推荐语

你若与步行的人同跑,尚且觉累,怎能与马赛跑呢?——耶利米书12:5

邀你过耶利米的非凡人生!

《与马同跑》作者简介

毕德生(Eugene H. Peterson),生于1932年,是加拿大维真学院(Regent College)灵修神学教授,与侯士庭、傅士德并列为北美三大最具影响力的灵修作家,有“牧者中的牧者”之称。

1978年起,他一边牧会,也一边开始写作。他认为牧养和写作是同一件事:都是借着祈祷、倾听,来发现上帝在人群中的作为。他的写作即是牧养众人;而他牧养教会时,也好似在写一本书。他的文笔内敛有力,深刻真挚而又能发人省思。

毕德生的主要作品有《信息本圣经》(MSG)、《与马同跑》、《天路客的行囊》、《莫测树下》、《跳过墙垣》 、《清晨的甘露》、《返璞归真的牧养艺术》、《全备关怀的牧养之道》、《建造生命的牧养真谛》和《追寻呼召的探索之旅》等书。

《与马同跑》内容简介

每个人都渴望一种更好的人生——一种自由的、有目的的和有意义的人生。然而,我们却常常发现我们的生活或单调乏味、墨守成规,或疯狂迷乱、毫无果效。我们该如何学习冒险,学习信任,学习追求完美和杰出——犹如马群奔跑在生命的丛林中?

尤金·毕德生(Eugene H. Peterson)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他以耶利米书为主轴,截取先知耶利米的重要人生片段,描摹了这位泪眼先知正直完美、令人向往的一生;而我们这些活在(后)现代时期的人,尽管时移世易,但只要我们心存对美好的渴慕,仍能以其为典范,活出独具一格的美善人生,并从中找到一份独有的生命意义。正如上帝在呼召耶利米时所说的:“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

毕德生的《与马同跑》,不仅向我们展现了这位泪眼先知的生命画卷:虽敏感忧伤,却充沛饱满;虽孤独坎坷,却英勇坚定;虽颠沛流离,却始终忠于所托……更是帮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命,发现自己独特的价值,过一种奔放积极、富有创意的生活。

《与马同跑》目录

  • 你怎能与马赛跑呢?
  • 耶利米
  • 在……之前
  • 我太年轻了
  • 不要相信虚谎的话
  • 到窑匠家去
  • 巴施户珥打耶利米
  • 无法治愈的伤痕
  • 持续了二十三年
  • 取一书卷来写在上面
  • 利甲族
  • 写给被掳者的信
  • 守门官、国王、太监
  • 我买了亚拿突那块地
  • 论列国
  • 他们必在埃及灭亡

《与马同跑》摘要

03 在…之前

……

在我们正准备探讨耶利米完美人格形成的种种复杂背景时,却碰到了阻碍;因为接下来就没有关于他的叙述了,只有三项粗略的背景介绍——他父亲的名字:希勒家;职业:祭司;出生地:亚拿突。没有进一步的资料,又怎么去认识耶利米这个人呢?我们必须知道亚拿突的社会和经济状况,才能了解早期影响耶利米渴望公义的原因;知道他父亲的性格,才能判断耶利米复杂的感情生活;知道他母亲养育他的方式,才能了解他何以会有如此坚强的个性。我们还必须知道当时智慧人如何教学,以便区分耶利米所传的道理何者为独创,何者是因袭。问题成堆却没有足够的证明,这可难倒我们了。我们必须找到关于公元前7世纪亚拿突的记载——包括各种轶事、统计和书信——也就是有助于我们认知耶利米出生背景的一切资料。

在我们幻想着能得到考古学新发现的同时,却突然发现手边原有的资料是一份有用的神学探查;它虽未提供有关耶利米父母亲的事,但却告诉我们,他的神所做的事:“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我已派你作列国的先知。”(耶1:5)

耶利米认识神之前,神早已认识他了:“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这使我们原先对神的看法整个改观了。我们把神想成一件东西,对他产生好奇;我们阅读有关书籍,参加自由讨论,有空便上教堂,目的就是想多认识他。偶尔我们也沉浸在日落的景致中,或者聆听交响乐,希望能兴起对神的崇敬。

事实上我们与神的关系并非如此。早在我们对神产生疑问前,神已经对我们发出了问题;在我们对神感兴趣以先,他已让我们接受了最严密的知识;在意识到神可能很重要之前,他已经拣选了我们;我们还未在母腹中形成,神早已认识我们了。

有了这了解之后,我们便不再急急忙忙地到处寻找生命的答案,生命不再是一个待解的谜。更恰当地说,我们来到上帝面前,因他认识我们,并向我们显示生命的真理。上帝是一切生命发展的中心;如果我们以自我为中心来为自己的生命画图,那么终必有所偏差。

……

我的身份并不是从我开始了解自己才开始的,乃是在我想到自己以前就存在了。这也就是神看我的方式。由此看来,我想到以及感觉到的每件事,其实就是一种回应,而神就是接受回应的人。最先说话的不是我,最先行动的也不是我。

耶利米的生命不是从他开始,耶利米的救赎及真理也不是从他开始;他出生到世上是必然的,而且已经是很久远的历史了。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

第二项有关于耶利米背景的资料是“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分别为圣(consecrated)的意思是被分在神这一边。这表示人并非钢琴上的键盘,任由环境弹出热门的曲子;人是为了成就神的计划而被拣选出来的。

神做了哪些事?他施行拯救,赐下祝福;他供给我们一切所需;他施行审判,并医治、光照人类。一场属灵的战争,一场全面性的道德战正在进行。神一直在与邪恶、残酷、忧愁、疾病、迷信、无知、野蛮、痛苦相争,他抵挡死亡、仇恨、失望、地狱,因他本身就是爱、生命、希望和天堂。宇宙间没有中立区,每一寸空间都是相争的。耶利米尚未出生,他的名字就已经被列在神这一边了。

他没有机会考虑决定自己在哪边,或者根本不加入任何一方;他已被选为神这边的战士。我们也一样,没有一人能做旁观者;我们要不就承担起被神分别为圣的生命,要不就背叛他。但绝不能说:“且慢,我还没准备好,等我决定了再说!”

长久以来,基督徒以“圣徒”彼此称呼,这并非就他们目前的品性或德性而言,乃是指被拣选出来所要经历的圣洁的生活;这不是用来展示的标志,而是他们属神的记号。圣徒(saint)这个字是成圣(consecrated)这个动词的名词形式;早在耶利米出生之前,神就使他成圣了。

……

神对耶利米所做的第三件事是:“我已派你作列国的先知。”“派”这个字在字面上的意思是“给予(give)”——我把你给列国作先知。神一点也不吝啬,他总是慷慨地给予。

这就是神一贯的作风。他甚至不惜将自己的儿子耶稣基督给世人。神不是把他儿子放在博物馆里展览,或是当做战利品来炫耀。“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

同样,神也将耶利米给了列国。我可以听见耶利米的抗议:“等一下,我还有话要说。我有天生的权利;对于未来,我有我的决定!”可想而知神会怎么回答他:“很抱歉,但这件事早在你出生之前就决定了。”

有些事可以由我们决定,有些事则不能,就譬如这件事。我们生存的世界是神所造的,也靠神来维持。“给”是宇宙的形态,存在的事物都是给予的。如果我们光取不给,就是违背天意,这就好像企图去挑战严正的法律——结果势必遍体鳞伤。其实,在反对生命是上天所赐以及反对生命本身必须不断给予以尽其天性的人当中,我们确实看到许多扭曲、残缺不全的生命。

每年夏天,我都在蒙大拿湖边住一阵子。沿着湖岸有一块峭壁,壁的表面有裂缝,燕子便在里面筑巢。某年夏天,一连数周我都在观察燕子,看它们快速地掠过水面,捕捉昆虫,然后飞进岩壁中的窝里,喂母燕和小燕。靠近峭壁的某条裂缝附近,有一根大约四英尺长的枯树枝浮在水面上。一天,我很高兴地看见三只燕子并排在上面,它们的父母则在水面做扫荡式的觅食飞行,然后回到那几只张大嘴巴、嗷嗷待哺的小燕子当中。

这样持续了几小时后,老燕觉得小燕已经吃饱了。一只老燕飞到雏燕旁,把它们推至树枝末端。推呀推地,于是站在最外面的一只小燕掉了下去,就在树枝和水面之间,这只刚长羽毛的小燕开始挥动翅膀,一瞬间便飞了起来。第二只小燕也一样。轮到第三只就没那么顺利了,它在最后一刻被迫把爪放松,但才开始往下滑就又抓紧树干。只见老燕毫不怜惜地用嘴啄那抓紧树枝的脚,直到可怜的小燕痛得松开爪子,才本能地鼓起翅膀,一下子就飞了出去。老燕很清楚小燕一定会飞起来,也绝不会有危险,因为如此精密的设计正是为了飞行。

鸟类有脚可以走路,有锐利的爪可以攀紧树枝,但它们特有的姿态却是飞行,也只有在它们飞行的时候,才能展现出最好、最优美的姿态。

“给予”是人类行为的最高表现;早在出生前,这种“给”的行为就已经赋予我们了。神将他自己毫无保留地给了我们,他也要我们这样做。他把我们交给家庭、邻居、朋友,甚至敌人。有些人不顾一切地想依靠自己、为自己而活。由于珍惜宝贵的生活,我们可怜兮兮地抓紧岸边的枯枝,不敢冒险地试试新羽翼。我们不相信自己可以活得更丰盛,因为从来没有试过。其实越早开始越好,因为我们终归要放弃生命的;越是等待,在恩典中翱翔的时日就越短促。

耶利米完全可以窝在他出生的亚拿突,安稳地继承其父亲的祭司职分,且顺应当时的陋习,然而他却没有。由于他相信神已将他给了出去,而他也期望这样的给予——将自己抛入命定的旨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