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报佳音号 | 6816 |
---|---|
外文书名 |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Boxed Set) |
作者 | [英]C.S.刘易斯 |
译者 | 童趣出版有限公司 编译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年月 | 2015.5 |
开本 | 16K |
页数 | 1207 |
《纳尼亚传奇》作者简介
C.S.刘易斯(Clive Staples Lewis,又译“C.S.路易斯”、“鲁益师”等等,1898—1963),26岁即在牛津大学教授中世纪文学,1954年被聘为剑桥大学英语文学教授,是20世纪西方基督教最重要的护教家之一。他既著有《返璞归真》、《四种爱》(另有“注疏本”)、《魔鬼家书》、《痛苦的奥秘》等神学作品,也有《裸颜》、《纳尼亚传奇》七部曲(或译“纳尼亚王国神奇历险记”;大字护眼版)、《太空》三部曲(《沉寂的星球》、《皮尔兰德拉星》和《黑暗之劫》)等文学著作,吸引了众多的读者。
除了以上所说的书籍之外,C.S.刘易斯的著作还有《惊悦》(又译《惊喜之旅》)、《天路回程》(又译《天路归程》)、《卿卿如晤》、《给孩子们的信》、《聆听智者》、《人之废》、《切今之事》、《文艺评论的实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研究》和《荣耀之重》等书。
如果希望更多认识C.S.刘易斯,请读麦格拉思的《C.S.路易斯:天赋奇才,勉为先知》,或艾伦·雅各布斯的《纳尼亚人:C.S.路易斯的生活与想象》。如果希望更深认识C.S.路易斯创造的纳尼亚世界,我们推荐《通往阿斯兰的国度:C.S.路易斯<纳尼亚传奇>导读》,这不只是一本《纳尼亚传奇》的亲子共读指引,更能帮助读者看到纳尼亚所指向的那个更美的家乡。
有人这样介绍C.S.刘易斯:
他1898年出生在爱尔兰的有钱人家,从小就喜欢躲任小阁楼上耽读、幻想。9岁失去母亲的经历,直接影响了他笔下魔法世界的诞生。他26岁登上牛津人文学教席,人称“最伟大的牛津人”。他60岁遇到一生挚爱,却在两年后遭遇天人永隔之苦。他1963年离开人世之前,就为几年后才去世的挚友托尔金写好了讣文。因为只有写出了《纳尼亚传奇》(又译“纳尼亚王国神奇历险记”)的人,才有资格说他真正了解《魔戒》的作者。
《纳尼亚传奇》分册目录
1《魔法师的外甥》
- 第一章 开错的门
- 第二章 迪格雷和他的舅舅
- 第三章 各个世界之间的树林
- 第四章 钟与锤
- 第五章 灭绝咒
- 第六章 安德鲁舅舅的麻烦开始了
- 第七章 发生在前门的事
- 第八章 灯柱前的战斗
- 第九章 纳尼亚的诞生
- 第十章 第一个笑柄及其他
- 第十一章 迪格雷和他的舅舅双陷困境
- 第十二章 “草莓”远征
- 第十三章 不期而遇
- 第十四章 栽树
- 第十五章 这个故事的结束及其他故事的开始
2《狮子、女巫和魔衣橱》
- 第一章 露西误入魔衣橱
- 第二章 露西橱中所见
- 第三章 埃德蒙和魔衣橱
- 第四章 土耳其软糖
- 第五章 回到橱门这边
- 第六章 深入森林
- 第七章 与海狸夫妇共度的一天
- 第八章 饭后发生的事儿
- 第九章 在女巫家
- 第十章 魔法开始破了
- 第十一章 阿斯兰近了
- 第十二章 彼得的第一场战斗
- 第十三章 创世之初的高深魔法
- 第十四章 女巫的胜利
- 第十五章 创世之前更高深的魔法
- 第十六章 石像的奇遇
- 第十七章 捕猎白鹿
3《能言马与男孩》
- 第一章 沙斯塔出奔
- 第二章 道旁遇险
- 第三章 在塔什班城门口
- 第四章 沙斯塔碰上了纳尼亚人
- 第五章 科林王子
- 第六章 沙斯塔在坟场里
- 第七章 阿拉维斯在塔什班城
- 第八章 在蒂斯罗克的密室里
- 第九章 穿过大沙漠
- 第十章 南征隐士
- 第十一章 不受欢迎的同路人
- 第十二章 沙斯塔在纳尼亚
- 第十三章 安瓦德之战
- 第十四章 布里怎样变成一匹聪明的马儿
- 第十五章 可笑的拉巴达什
4《凯斯宾王子》
- 第一章 小岛
- 第二章 古老的藏宝室
- 第三章 矮人
- 第四章 矮人口中的凯斯宾王子
- 第五章 凯斯宾深山冒险
- 第六章 隐居者
- 第七章 古纳尼亚陷入危机
- 第八章 离开小岛
- 第九章 露西看见了什么
- 第十章 狮王归来
- 第十一章 狮王之吼
- 第十二章 魔法和突如其来的反叛
- 第十三章 在至尊王的领导下
- 第十四章 大家都很忙
- 第十五章 阿斯兰打开时空之门
5《黎明踏浪号》
- 第一章 卧室里的画
- 第二章 在黎明踏浪号上
- 第三章 孤独群岛
- 第四章 凯斯宾的行动
- 第五章 暴风雨及余波
- 第六章 尤斯塔斯的历险
- 第七章 转危为安
- 第八章 两次绝处逢生
- 第九章 声音岛
- 第十章 魔法师的书
- 第十一章 独脚怪喜笑颜开
- 第十二章 黑暗岛
- 第十三章 三个沉睡者
- 第十四章 世界尽头的起点
- 第十五章 最后一片大海的奇观
- 第十六章 世界的最尽头
6《银椅》
- 第一章 体育馆后面
- 第二章 吉尔接受任务
- 第三章 国王远航
- 第四章 猫头鹰议会
- 第五章 普德格伦
- 第六章 北部荒原
- 第七章 有壕沟的小山
- 第八章 哈方城堡
- 第九章 发现真相
- 第十章 不见天日的旅程
- 第十一章 黑暗的城堡
- 第十二章 地下世界的女王
- 第十三章 没有女王的地下世界
- 第十四章 世界的底层
- 第十五章 吉尔不见了
- 第十六章 危机解除
7《最后一战》
- 第一章 釜渊之畔
- 第二章 国王的鲁莽
- 第三章 无尾猿得志
- 第四章 那晚发生的事儿
- 第五章 国王的帮手来了
- 第六章 成功的夜袭
- 第七章 矮人
- 第八章 老鹰送来的消息
- 第九章 马厩山大集会
- 第十章 谁入马厩
- 第十一章 加快步伐
- 第十二章 进入马厩
- 第十三章 不上当的矮人
- 第十四章 黑夜降临纳尼亚
- 第十五章 往高处走,往里面走
- 第十六章 告别影子世界
《纳尼亚传奇》书摘
序言
世界儿童文学经典《纳尼亚传奇》(又译“纳尼亚王国神奇历险记”)在欧美几乎家喻户晓,是被公认为与托尔金的《魔戒》齐名的最佳儿童文学作品,至今已被译成30多种文字,销售量近亿册。童趣出版有限公司推出C.S.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新译本,是我国少儿读者的喜讯。
这些年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自1997年第一本问世,至2007年第七本出版,10年间被译成74种文字,在200多个国家发行,销售量高达5亿册,成为全世界非宗教图书销售量的冠军。让世界惊叹儿童文学的魅力和童书业的巨大市场。作者J.K.罗琳一举成为名扬全球的作家。
鲜为人知的是《哈利·波特》与《纳尼亚传奇》(又译“纳尼亚王国神奇历险记”)的关系。罗琳说,她母亲要她读《纳尼亚传奇》(又译“纳尼亚王国神奇历险记”),她一打开就爱不释手,从此这套书成了她的枕边书。《纳尼亚传奇》对她创作《哈利·波特》产生过巨大影响,当被问到这个系列最终会是几本的时候,罗琳的回答是7本,因为她母亲曾让她读过的《纳尼亚传奇》(又译“纳尼亚王国神奇历险记”)就是7本。
熟悉英国文学的读者会发现,自19世纪至本世纪头10年,至少有3位英国文学家为孩子们创作了名垂青史的儿童文学杰作。他们是《爱丽丝漫游仙境》的作者刘易斯·卡罗尔(1832~1898)、《纳尼亚传奇》(又译“纳尼亚王国神奇历险记”)的作者C.S.刘易斯和《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说起英国文学,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莎士比亚戏剧。其实,英国的儿童文学和推理小说也受到全世界读者的喜爱。当然,还有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小说,如狄更斯、哈代等作家的作品,都是我国读者熟知的。
C.S.刘易斯是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教授,长期教授英国文学。他是文学学者、评论家、小说家,编写了著名的文学史著作《16世纪英国文学史》。他迷恋童话、神话和古老的传奇故事,又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学术功底,才能写出《纳尼亚传奇》(又译“纳尼亚王国神奇历险记”)这部传世之作。《纳尼亚传奇》(又译“纳尼亚王国神奇历险记”)一共7本,分别是:《狮子、女巫和魔衣橱》(1950)、《凯斯宾王子》(1951)、《黎明踏浪号》(1952)、《银椅》(1953)、《能言马与男孩》(1954)、《魔法师的外甥》(1955)和《最后一战》(1956),其中《最后一战》荣获英国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卡内基奖”。这个系列有不少故事被拍成了电影和电视剧,还有的被改编成了儿童剧、儿童芭蕾舞剧等。
《纳尼亚传奇》(又译“纳尼亚王国神奇历险记”)这7个故事既可连读,也可分册读。分册阅读时每册自成一体;7册连读,就像7个小故事组合成的大故事。这个大故事以传统的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为线索展开,情节生动,想象奇特,寓意深刻。
刘易斯写《纳尼亚传奇》(又译“纳尼亚王国神奇历险记”)是出于对儿童文学的酷爱,不为名利所驱,不迎合儿童负面的兴趣。他有明确的创作思想,即用深邃的思想、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文学修养去写儿童读物,在作品中融入作者的人生阅历和期盼。他曾说:“只讨孩子喜欢的故事,不能算好的儿童文学。”少儿幼小的心灵需要引导和培育,好的儿童文学就是在他们的心灵中注入能孕育善良、高尚情操的种子。刘易斯的一些名言常被引用:“所谓正直,就是在没有人监督时,也能做好事”,“谦卑并非是把自己看低些,而是少去想自己”,“无论年纪多大,你都可以有新的目标或新的梦想”……刘易斯致力于把这些思想融入他创作的儿童故事之中,培育儿童的心智和美德,并使他们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儿童文学与科普读物对少儿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是重要的教育园地。
我国的少儿不仅要读本土的文学,还要读国外的文学经典,这样才能从小就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我希望我国的小读者们能像《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那样喜爱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又译“纳尼亚王国神奇历险记”),并从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和智慧。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 张中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