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拉多之死:中世纪及都铎时期的戏剧精选(上下两册)

中世纪戏剧是中世纪文学的瑰宝。公元13到14世纪,中世纪戏剧在综合希腊罗马以来的舞台剧基础上达到一个高峰,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全新的创造,对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戏剧文学有直接影响。本译文集精心选出了每一时代代表剧种的代表作品,并在每一剧种前简略介绍其来源、特征、背景以及代表著作与作者。从中,读者可简略勾画出,在古希腊罗马戏剧的兴盛后西欧戏剧的重生,以及从雏形到丰满再到向伊丽莎白时代戏剧转型的轨迹与过程,这对我们中国读者初步了解中世纪英语戏剧无疑裨益颇丰。

SKU: 6806 分类:

描述

报佳音号 6806
作者 牛稚雄 编译
ISBN 978-7-308-15364-5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6年2月
开本 32k
页数 上下两册,共661页;504千字

《彼拉多之死:中世纪及都铎时期的戏剧精选》内容简介

中世纪戏剧是中世纪文学的瑰宝。公元13到14世纪,中世纪戏剧在综合希腊罗马以来的舞台剧基础上达到一个高峰,在文艺复兴时期(15至16世纪)达到全新的创造,对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戏剧文学有直接影响。本译文集精心选出了每一时代代表剧种的代表作品,并在每一剧种前简略介绍其来源、特征、背景以及代表著作与作者。因此,该书不仅是一部戏剧的合集,同时也是一部微缩的中世纪与都铎戏剧发展史。从中,读者可简略勾画出,在古希腊罗马戏剧的兴盛后西欧戏剧的重生,以及从雏形到丰满再到向伊丽莎白时代戏剧转型的轨迹与过程,这对我们中国读者初步了解中世纪英语戏剧无疑裨益颇丰。

本书属于“中世纪经典文学译丛”,同属此书的还有《圣堂新妇:中世纪女性文学精选》、《金色传奇:中世纪圣徒文学精选》和《农夫皮尔斯:中世纪梦幻文学精选》等书。

《彼拉多之死:中世纪及都铎时期的戏剧精选》目录

编译者序

上册

古典文化遗产

  • 杜其修斯
  • 帕夫奴修斯

异教遗留

  • 圣诞假面剧:圣乔治(王子)

基督教礼仪发源

  • 衍文:你们找寻何人
  • 复活节默剧一则
  • 复活节戏剧一则
  • 奥尔良圣墓

英格兰受难剧

  • 路西弗的创造与堕落
  • 人的抗命及人的堕落
  • 第一宗谋杀:亚伯遇害
  • 大洪水:挪亚父子
  • 亚伯拉罕和以撒
  • 牧羊人剧第二出
  • 考文垂剪毛工与裁缝的游行剧
  • 希律之死
  • 叛卖基督
  • 十字架苦刑
  • 复活、下降地狱与末日审判

康沃尔受难剧

  • 彼拉多之死

下册

道德剧

  • 世人

幕间剧

  • 四人剧

都铎喜剧

  • 拉尔夫·罗伊斯特·多伊斯特
  • 格尔顿老太太的针

都铎悲剧

  • 郭布达克

《彼拉多之死:中世纪及都铎时期的戏剧精选》书摘

编译者序

提及中世纪,首先进入脑海的大概便是“黑暗时代”(the Dark Ages)四字,眼帘浮现的乃是灰暗、阴沉的场景:人人不苟言笑,抑郁写满脸庞。诚然,中世纪的西欧是一个在政治、宗教、文化、艺术、民俗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高度统一的世界,但这并不等于说,中世纪的居民必然身处压抑与控制中毫无生气,缺乏自由舒展才能的余地与寻求生活旨趣的空间。从本书中收录的中世纪戏剧中,我们读到、感受到、体验到的便是不同的图景。尽管这里收录的戏剧中,都铎王朝的英语剧居多,且都铎时代(1485-1558)已然身处中世纪末期,文艺复兴带来的人文之风正横扫欧洲各地,但戏剧中所反映出的民间生活形态依然深深地根植于中世纪时代,以至于约翰·加斯纳认为,即便是其后的、十七世纪的莎士比亚戏剧中也依然保留了诸多中世纪因素。的确,从占据书中大部分的宗教剧,或是以宗教说教为主旨的戏剧中,读者也许会惊讶地看到,剧作者们常对《圣经》情节进行充满想象力的发挥、延伸甚至大胆更改,而其中所蕴含的诙谐与笑料时常也会不那么虔敬,甚至会有鄙俗之嫌。尽管只是从戏剧的角度见证,但这也许已足够发人深省:任何时代,甚至是任何年代的世界,可能都无法以单纯的黑白两色来概述。

本书的编译者从十世纪到十七世纪的戏剧中,精心选出了每一时代的代表剧种的代表作品,并在每一剧种前简略介绍其来源、特征、背景以及代表著作与作者。因此,本书不仅是一部戏剧的合集,同时也是一部微缩的中世纪与都铎时期戏剧发展史。从中,读者可简略勾画出古希腊罗马戏剧的兴盛后西欧戏剧的重生,以及从雏形到丰满再向伊丽莎白时代戏剧转型的轨迹与过程,这对我们中国读者初步了解中世纪英语戏剧这一陌生遥远的领域无疑裨益颇丰。

然而,时间的阻隔自然也带来了诸多理解上的障碍与隔阂。首先,译者本身英文水平有限,对该领域的知识更是凤毛麟角;而中世纪英语更常常与今日的英语风味迥异,这不仅体现在词汇的选择上,也时常存在于语法句法的运用中。尽管这里收录的英文版本已是改进后、更符合现代口味的版本,但很多词汇语序依然显露其特定的历史痕迹,而某些戏剧中更是运用了大量的中世纪方言词汇,这令译者本人时常感觉捉襟见肘,四处寻求专业的见解注释也往往是无功而返。还需说明的是,本集中大部分戏文都采用特定的格律,严格遵循特定的韵律,可在译为中文时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不能保证忠实地反映原文中的押韵格式;有时为了翻译的“信”与“达”,译者只得无奈弃其。雅”,以无韵文来翻译。这里列出种种因素并非是为译者的错漏之处开脱,而是为让读者能对译文与原文差距有些许了解,这样,对原文的文采与才华来说更为公平。译者在译文中对某些读者可能不熟悉的宗教名词、人名地名以及历史背景人物都简短加注,其中存在的错漏也请读者海涵指正。

最后,衷心感谢章雪富教授的信任,将此重任交托与我;诚挚感谢褚潇白教授的理解与宽容,容我一再推延交稿期限。

牛稚雄,2012年12月25日于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