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以色列道德律:十诫解读

大约3500年前,摩西给以色列人颁布了十条诫命作为道德准则;后来,这十条诫命成为了西方的社会道德基础。然而,这十条诫命从内容上看,都是针对大奸大恶之事,似乎与常人无关。那么如今应该怎样看待这些道德准则呢?本书对这些道德律进行了探究,为读者展现了古人的准则背后的精神风貌和价值立场,并由此与当今的生活相结合,为现代人提供了大有裨益的参考。

SKU: 6792 分类:

描述

报佳音号 6792
外文书名 God’s Rules for Holiness: Unlocking the Ten Commandments
作者 [英]彼得·马斯特斯
译者 陈军杰
ISBN 978-7-5126-3938-6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5年12月
开本 32k
页数 198页;85千字

相关推荐

十诫原为“十句话”,确立了人与 神、人与人的关系,自上帝赐给以色列人后就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北京圣书教会的宋军牧师曾在教会讲台中连续两个主日分享十诫。经授权,我们在此郑重推荐宋军牧师的这两篇讲道(《自由宣言·上》,https://pan.baidu.com/s/1skdCffv ;《自由宣言·下》,https://pan.baidu.com/s/1kTOVtlH ),甚愿上帝使用他自己的话语,赐福予他的子民。

《古以色列道德律:十诫解读》内容简介

大约3500年前,摩西给以色列人颁布了十条诫命作为道德准则;后来,这十条诫命成为了西方的社会道德基础。然而,这十条诫命从内容上看,都是针对大奸大恶之事,似乎与常人无关。那么如今应该怎样看待这些道德准则呢?本书对这些道德律进行了探究,为读者展现了古人的准则背后的精神风貌和价值立场,并由此与当今的生活相结合,为现代人提供了大有裨益的参考。

表面看来,十诫诗对所有人的约束,也会为我们确保一条通往天国的道路,所以魔鬼绝对不会破坏其荣耀和纯洁。然而如本书所示,十诫比表面看起来更加了不起。

十诫会挑战我们虽作为基督徒却还具有的各种罪恶的行为和态度。它们可以作为美德的目标,也可以为我们在与主同行以及敬拜主的天路上提供极大的帮助。

十诫对于过敬虔的生活,得蒙更大祝福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我们需要全面看到,他们是为重生得救之人提供标准和目标。

《古以色列道德律:十诫解读》作者简介

彼得·马斯特斯博士(Dr.Peter Masters,1939- ),年轻时曾任职于大英博物馆,专注于英国人文历史研究。其间借助于堪称西方之最的大英博物馆图书馆,作者深入探寻了一些伟大人物的生平并进行传记创作。现已年过七旬的博士仍在勤勉写作,通过文字历史启迪读者的心灵,至今已有逾三十部图书出版,如《古以色列道德律:十诫解读》、《有目标的人生》、《有归宿的人生》、《历史遗留的证据》、《所罗门情诗》、《试炼你的信心》、《面对抉择》、《个人·精神·生活》和《关于良心的问题》等书。

马斯特斯博士自1970年代起就在司布真创办的伦敦都城会幕教堂(Metropolitan Tabernacle)牧会,并兼任同样由司布真创立的《剑与镘》杂志(Sword & Trowel)主编,在牧会和学术研究的同时,他还主持面向整个欧洲的电视节目。

《古以色列道德律:十诫解读》目录

序言:五个关键要素

  • 1谁当居首
  • 2轻慢不得
  • 3保持亲近
  • 4设立主日
  • 5完美护理
  • 6谋杀万象
  • 7避免灾祸
  • 8各种盗窃
  • 9谎言家族
  • 10人心之敌

结束语: 蒙恩的“秘密”

附录: 诫命权威性的确证

《古以色列道德律:十诫解读》书摘(节选)

第六条诫命 “不可杀人”

我们触犯了第六条诫命吗?我们也许会回答“从来没有!”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杀过人,但这是藏在律例字面意思之后的,因为所有人都犯有蔑视、中伤、仇恨, 愤怒、诽谤、对他人使用诡计、谣言、怨恨,甚至有时是对父母的伤害。那么奴役怎么样的呢?有没有谁(有时是我们的家庭成员)因为我们的傲慢、自私和无心的生活方式被实际上剥夺了自由、快乐和成就感呢?

在某些历史阶段,对丈夫夺去妻子的自由,使她们的生活看起来卑微和毫无意义,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甚至今天,一些基督徒丈夫践踏属于妻子的天赋和属灵事奉,在各个方面把她当作低人一等。第六条诫命把这归入谋杀一类的罪,因为这样的行为非常自私地打击、诋毁了另一个人。很显然,这没有谋杀严重,但这是同一类的罪。各种类型的奴役,包括对于婚姻的奇怪态度,都作为精神谋杀视同于这条诫命。

谋杀这一类的罪包括否定对他人的喜爱和尊重、对名誉的损坏和对自由和快乐的毁灭。鉴于此,我们怎样处理与第六条诫命的关系呢?愿这条诫命是我们大多数人的良师,将我们带回到施恩宝座前求得主的饶恕和更新。

大多数人没有重生得救前(尤其是在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对某些人都生发了深深的憎恨,并且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都被仇恨和嫉妒所驱使。但即便重生得救之后,这种态度还会残留在心里,我们要通过神的帮助尽力去抑制它,因而我们都有可能成为富有爱、友善、平安和和谐的人。第六条诫命讲的就是我们成圣过程中的主要部分。

使徒保罗把罪按类别归类,与摩西和救主所做的类似。例如:在《哥林多后书》12:20所列出的一系列过犯:“纷争、嫉妒、恼怒、结党、毁谤、谗言、狂傲(优越即贬低他人)、混乱的事情”。难道“杀人-仇恨”这一类的罪不是很容易被辨识吗?在一系列令人遗憾的争论、仇恨、愤怒、发脾气、谣言、诽谤和结党的罪中,人们在情感上把别人置于死地,同时也有效地扼杀了主的工作。在本地教会中,那些没有爱心和进行错误争论的人有没有意识到在神面前践踏第六条诫命的罪咎?仇恨的谣言是否意识到,神已经指控他们为(把这些归到了杀人)仇恨一族呢?

我们看到保罗冒着被说啰嗦的风险,在《加拉太书》5:20-21“圣灵的果子”中,再次把杀人、仇恨一类的罪归为一类,他将之命名为:“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嫉妒,凶杀”。为进一步证明这一点,看一下保罗在《罗马书》1:29-30中列出的各样“不义、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谗毁的、 背后说人的、怨恨神的、侮慢人的。”这一类的罪和另外两个单子上列的一样。

思考为什么这些罪都是凶杀,对兄弟姐妹来说却是一个重要却充满挑战的实践。虽然我们没有犯身体上的凶杀,但我们的许多行为却和这一类的罪相似。使徒列出的清单中的所有罪都谋杀了信徒之间的关系,破坏了教会中的属灵和谐。它们都是破坏性的行为,在很多方面都会损伤、残害或伤及别人。

例如“谗毁的, 背后说人”,是指无情、敌意的,在别人背后偷偷地说坏话。被说之人的名誉被杀害了,同时主所规定处理这类过犯的方法被践踏了。听到怀恨谣言的那些原本友爱的灵魂也被毁坏了,因为很少有比背后说人更具传染性的恶行。争吵和争执很明显是对团契和对主侍奉的谋杀。争吵很快就会导致愤怒,这个词是从一个希腊词翻译而来,字面意思是沉重地呼吸。这绝对是动物的脾气,导致骚动、践踏、割裂、分离,是连最微弱的自我控制都没有的,也没有对主的工作所造成的属灵屠杀和伤害的良心发现。除了把它归在凶杀的旗下,还能把它归在哪呢?下次当我们看到一个破坏和平、和谐和团契见证的人时,我们要清楚,这样的人所犯的罪是要归在谋杀、仇恨一类的。

根据基督的律法,当我们成为教会的一员时,应该保证屈尊自己而去团结我们的弟兄姐妹。我们向主做出(或应该做出)庄严的承诺,我们会顺服地使用经文里列出的方法来处理所有的问题、抱怨和冒犯。但一些信徒却依照适合他们的时刻,忽略了这些标准(和他们的承诺及誓言)。也许他们因一些过犯而痛苦,或者他们和教会的其他人意见不同,但是因为骄傲,他们拒绝寻找符合圣经的方法并实施,而是背后说人,甚至公开表示敌意。显然,其他人会受到伤害以致关系破裂,继而使主的工作受到阻碍,因为圣灵感到忧伤。也许它是很“低级”水平的恶意,但它仍然属于凶杀、仇恨一类的过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