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导论(《21世紀舊約導論》简体中文最新版,学习旧约圣经的经典教科书 !)

《旧约导论》作为旧约学习的经典教科书,旨在让读者读懂旧约书卷的重要资讯,并对旧约各卷书的作者、成书年代、写作背景、文学架构、神学思想以及与新约的联系等方面作出简明扼要的介绍,其中不乏对代表性批判立场的引述和介绍,附有丰富的参考著作和学术文章,在各种批判性问题的讨论上,也突出了基督教新教福音派的神学观点。

SKU: 6527 分类:

描述

报佳音号 6527
外文书名 An Introduction to the Old Testament
作者 [美]特伦佩尔·朗文(Tremper Longman III);[美]雷蒙德·B.狄拉德(Raymond B.Dillard)
译者 石松、肖军霞、于洋
ISBN 978-7-5608-5447-2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4年7月
开本 16K
页数 528页;680千字

《旧约导论》特色

1、强调对具体书卷的研究;

2、客观借鉴历史批判方法;

3、详述代表性学者及其学术成就;

4、在文化背景中探讨相应书卷的意义;

5、探讨与新约的联系。

《旧约导论》内容简介

《旧约导论》作为旧约学习的经典教科书,旨在让读者读懂旧约书卷的重要资讯,并对旧约各卷书的作者、成书年代、写作背景、文学架构、神学思想以及与新约的联系等方面作出简明扼要的介绍,其中不乏对代表性批判立场的引述和介绍,附有丰富的参考著作和学术文章。朗文和狄拉德这两位杰出的旧约学者,都是威斯敏斯特神学院的教授。他们学养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旧约导论》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结晶,在各种批判性问题的讨论上,也突出了基督教新教福音派的神学观点。

本书属于“圣经研究系列”丛书,同属此系列的书籍还有《圣经释经之旅》、《新约导论》、《旧约历史》、《圣经戏剧》及《走过古老的从前》等书。

《旧约导论》作者简介

特伦佩尔·朗文(Tremper Longman III),耶鲁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威斯敏斯特神学院旧约教授,著有《怎样阅读<出埃及记>》等书。

雷蒙德·B.狄拉德(Raymond B. Dillard),卓西大学(Dropsie university)哲学博士,威斯敏斯特神学院旧约语言及文学教授,于1993年去世。

《旧约导论》目录

英文版再版序言

缩写

  • 第1章  导论
  • 第2章  创世记
  • 第3章  出埃及记
  • 第4章  利未记
  • 第5章  民数记
  • 第6章  申命记
  • 第7章  约书亚记
  • 第8章  士师记
  • 第9章  路得记
  • 第10章  撒母耳记
  • 第11章  列王纪
  • 第12章  历代志
  • 第13章  以斯拉记-尼希米记
  • 第14章  以斯帖记
  • 第15章  约伯记
  • 第16章  诗篇
  • 第17章  箴言
  • 第18章  传道书
  • 第19章  雅歌
  • 第20章  以赛亚书
  • 第21章  耶利米书
  • 第22章  耶利米哀歌
  • 第23章  以西结书
  • 第24章  但以理书
  • 第25章  何西阿书
  • 第26章  约珥书
  • 第27章  阿摩司书
  • 第28章  俄巴底亚书
  • 第29章  约拿书
  • 第30章  弥迦书
  • 第31章  那鸿书
  • 第32章  哈巴谷书
  • 第33章  西番雅书
  • 第34章  哈该书
  • 第35章  撒迦利亚书
  • 第36章  玛拉基书

人名索引

《旧约导论》书摘

路得记

《路得记》就像是一场暴风雨中短暂的片刻安静。在现代英文版中,它紧随《士师记》之后,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同时又正好处在《撒母耳记》两卷之前,是《撒母耳记》两卷的导论。但与《士师记》形成对照的是,《路得记》强调各个角色的道德力量,情节也是有惊无险的。《撒母耳记》中充满家族与民族的政治和争端,相比之下,路得的性爱计谋却带来祝福,而非毁灭。

乍一读来,会觉得这卷书的情节简明扼要,但吸引读者——这点再次与周围的故事形成对照。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人物都英勇有胆量,但他们都令人钦佩,甚至很高贵。《路得记》中没有人被认为是恶的。不过在这卷书的简朴明了后面还存在着大量的棘手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提出来,以便读者能够真正地读懂这卷书。

历史背景

日期、作者及意图

《路得记》的开头(得1∶1)表明这卷书写于士师时代。但这卷书既没提其创作日期,也没提作者是谁。学者们试图通过其内部的一些必须考虑的因素来确定这卷书的成书年代,但没能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最近的研究倾向于支持前流亡时期,而上一代学者则主张支持后流亡时期。确定这卷书成书时期这个问题与其写作意图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这些话题一起来讨论。

之所以有许多人倾向认定《路得记》的年代是处于以色列历史的晚期,主要原因可能源自对这卷书意图的一个分析。《路得记》生动描述了一位虔诚的摩押妇女,她所献出的爱拯救了一个以色列家庭,使这个家庭不致遭人遗忘,也使大卫的王权得以获得了荣耀。在许多人看来,这卷书的这个信息与后流亡时期以斯拉与尼希米的严厉政策形成了明显的对照。因此,《路得记》可以代表另一种看法,其写作年代必定是在同一段时间:即后流亡时期。

然而,这一假设是有许多不足之处的,其中之一便是《路得记》没有一种辩护的色彩。关于由以斯拉和尼希米制定的那类政策,即使明显应该进行谴责,这卷书也没有公开予以遣责。比如,当那位不知名的近亲赎回者拒绝娶路得为妻,这卷书也只含蓄地羞辱了他一下,如果他坚持与一个摩押人结婚就是不合体统,那么尴尬就可轻易避免,甚至还表现出他的自豪感。

关于这卷书的这种探讨法,绝大多数学者都已经看到了它所存在的不足,所以赞成的人已经不多了。相反,对这卷书意图的再次考察表明,这卷书可能写于前流亡时期。

赫伯特叙述了这卷书的两种相关意图。第一个意图渗透在这卷书的各个角落:即上帝要拯救以利米勒全家这个主题。其实,赫伯特认为“这卷书有政治意图,即通过呼求耶和华不断指引以色列先祖及大卫的生活,以赢得人们对大卫统治的拥护”。上帝使大卫的祖父俄备得出生。这个家谱说明了这种联系,它最先提到的是法勒斯,他是犹大的儿子,由他玛所生。

这样的一个政治意图何时能取得最大效果?赫伯特研究了各种可能性后认为,就是大卫时代。不过他指出,这个背景唯一的障碍出现在第4章7节,那段叙述表明这卷书的写作期就是成文律法文献成为人们行为准则、脱鞋传统遭到遗忘的时候。赫伯特认为,第4章7节是一种文学手法,但他仍然据这段内容而支持所罗门的作者身份。不过,他也认可该书写作的时间在大卫之时,并指出当时一定有这样的需要,理由如下:(1)扫罗家族的支持者认为大卫没资格作王,因此他的王权需要“合法化”。(2)外族人是大卫权力阵营的主力。路得是外族人效忠以色列和耶和华的榜样,这个榜样说明了:“外族人若是接受耶和华,在圣洁上胜过以色列人,就应当被上帝接纳”。

对于这个结论,我们不可以武断地看待,它只是建立在环境证据之上。但从《路得记》的写作目的来看,这又是最佳方案,因此我们偏向于认为写作日期为流亡之前。

犹太法典认定撒母耳是作者,但撒母耳的生活年代过早。提施乐认为作者是一个女性,因为有迹象表明这卷书写到了一些东西,是一个妇女心中所关注的。但她承认男人写作时也会移入感情,所以她的假设虽然很有趣,却不能得到证实。

文学分析

体裁

在对这卷书所作的文学分析过程中,昆柯的研究是关键。昆柯认为这卷书目前的样式是一部短篇小说,它源自更早期的家室传说,这就意味这卷书具有小说性。另外一些人倾向于认为是“短篇故事”,并常常加上一个形容词“历史的”。我们不能说,因为这个故事的文学技巧很高,就意味着它是非历史的经文。

结构

提施乐(1993,151-53)的做法很有效,她将这卷书概括为由一个引言、五幕剧、一个尾声组成:

  • 引言(1∶1-5)
  • 第一幕:出摩押(1∶6-18)
  • 第二幕:伯利恒(1∶19-22)
  • 第三幕:对波阿斯的介绍(2∶1-23)
  • 第四幕:计划(3∶1-18)
  • 第五幕:公开宣布(4∶1-12)
  • 尾声(4∶13-22)

文学类型

《路得记》因其简洁、清晰的风格而一直引人关注,并因其情节和谐、富有戏剧性而吸引读者。但劳伯的观点恰到好处,他说《路得记》讲述的“不是引人入胜的琐事;相反,我们对它强大的引起共鸣的力量印象深刻。它好比一块无价的珍宝,其宝贵之处就在于集中、凝聚的能力,虽然它具有柔情而优雅、简单迷人的背景,却明亮而清澈”。

这卷书情节的背景及其主要关注点突显了其引人注意的简洁性。李肯指出,这卷书对“家庭、家人、宗教上的忠诚,土地,收成,爱以及国家”的关注使它被置身于牧歌文学之列。

劳伯进一步认定了“空与满”这个主题是这个故事的要点所在,试图解决家庭和安全的问题。葛林认为,田地和田地中的庄稼分别象征着那个妇女和她的需求。拿俄米和路得的缺乏与一场饥荒相对应,这场饥荒驱使拿俄米一家逃离他们在以色列最初的居所,不过时间上后者在前。这卷书情节的结局皆大欢喜,或许有人因此便心存偏见,认为这卷书无足轻重,它把路得新的丰足(婚姻与生育)与收获联系在了一起。劳伯一针见血地指出,前两幕的最后都巧妙地预言了这个结局,因为波阿斯要路得把所收获的一部分带回家给拿俄米。柏特曼认为,故事的协调性加深了第2、3章中那几幕之间的联系。

神学信息

《路得记》看起来并不深奥,讲述了一个很吸引人的故事。只要粗略了解一下这卷书,就会发现其中的信息似乎不是神学而是伦理学。这卷书通过举例的方法在推广忠诚、慈爱、慷慨等美德。路得表现得很忠诚,而俄珥巴却是个失败者。与那位不知名的近亲赎回者形成对照的是,波阿斯则表现出了仁慈和慷慨。这卷书的信息可以这样概括:“若像路得那样忠诚,像波阿斯那样仁慈,上帝必会让你们得到回报”。好人必有好报。

然而以如此空洞的方法阅读则曲解了这卷书,就忽略了它深奥的神学教训。哈尔斯和普林斯卢对这卷书难以捉摸的神学信息进行了探索,并认为其核心教训是:上帝在暗中不断保守。这卷书关于上帝及他在世间作为所作的教训,其叙述是巧妙的。正如哈尔斯等人所指出的,虽然上帝的名字在这简短的书中出现了23次,但叙述者只用了两次上帝的名。这卷书正是这样巧妙地告诉读者上帝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所不断进行着的工作。

第2章3节下是这卷书神学最为引人关注、最直接的部分。我们在那里读到路得“恰巧发现自己在波阿斯那块田里劳作”。如哈尔斯指出的,这句话的意思与它表面意思正好相反:“将路得与波阿斯的相遇写成恰巧的”,不过是要说明其中没有人为的刻意安排”。

虽然《路得记》中没有穿插着超自然事件或奇迹,但专心的读者读完这卷书后会意识到,上帝之手在操纵着这个故事中的事件,正如他直接操纵着出埃及这个故事一样。用普林斯卢的话说就是:“人的行为有时甚至会代替上帝的行为。但是……人的主动性是有限的,若没有上帝的祝福或作为,人的主动性是无效的”。在这方面, 《路得记》所起的作用与约瑟的故事以及《以斯帖记》是一样的。

而且,上帝暗中的不断保守,不仅使以利米勒的家得到奇妙的拯救。这个家庭虽然平凡,却出了旧约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大卫。因此作者认为大卫是上帝对以色列的恩赐。就这样,《路得记》与讲述以色列其他首领出生的许多旧约故事类似但不相同。每一次,上帝都克服了巨大困难(通常是无法生育),使(以撒、雅各、参孙以及撒母耳)得以出生,成为(以色列的)首领。

走近新约

《马太福音》中的家谱提醒了读者,路得就是大卫的祖母,但然后就接着讲了连到耶稣的那个谱系。这个家谱中只提到了很少几个妇女:他玛、喇合、路得以及马利亚。所以这些女子都遭诽谤,被说成是:妓女、外邦人、未婚母亲。但上帝用她们中的每一个人将血统代代相传,直到弥赛亚的出现。

哈尔斯将《路得记》称为“救世主的历史”,听来十分刺激。提施乐指出了路得与马利亚之间的相似性,最突出的是她们共同的背景:伯利恒。洛索进一步呼吁我们关注作为救赎者的波阿斯与耶稣基督之间的相似之处。两者都为了救那些需要救赎的人而自愿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但是,我们必须另外注意到上帝在救赎他子民时,在暗中奇妙的保守。这可从导致基督被钉十字架的那个环境中体现出来。尽管对许多耶路撒冷的人们来说,被钉十字架只是另外一种处决方式,对那些把他钉在十字架上的人来说则是表达了他们要杀死基督的意图,但是这背后隐藏着上帝神秘的手。“他既按着上帝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你们就借着无法之人的手把他钉在十字架上杀了。上帝却将死的痛苦解释了,叫他复活,因为他原不能被死拘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