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报佳音号 | 6268 |
---|---|
外文书名 | Think: The Life of the Mind and the Love of God |
作者 | [美]约翰·派博 |
译者 | 李晋 马丽 |
ISBN | 9787512614284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出版年月 | 2012.12 |
开本 | 32k |
页数 | 157千字;199页 |
谁适合读《思想的境界》?
1、对基督教当代思想感兴趣的学者、知识分子
2、热爱思考的基督徒、牧者等
《思想的境界》的特色
本书语言流畅、思想深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认识上帝、更多爱慕他,也更关心这个世界。
本书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关于思考的问题,以及怎样同时用心灵和头脑来荣耀上帝。
《思想的境界》内容简介
反智主义倾向不仅存在于美国福音派基督徒中,更茁壮生长于长久浸泡在反智文化的中国社会的基督徒群体中。本书的作者约翰·派博正是针对教会里的这一反智现象,鼓励基督徒成为爱思考的基督徒,也就是鼓励基督徒养成阅读习惯。借着与爱德华兹的对话,派博指出 “我们必须用我们的头脑,也必须知道,用我们的头脑也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在宣讲、解释、确认和理解福音时,运用我们的理性。
作为学者的派博还进一步深挖出了反智主义背后的毒根:相对主义。他通过对历史中多次反智主义的表现,如实用主义、主观主义等等的论述,把这本书带向了思想性的高潮,使人认识到思考应该成为一项必须持续下去的、追求至善的行动。
《思想的境界》作者简介
约翰·派博(John Piper),圣经学者、教授、美国知名畅销书作家,他毕业于德国的慕尼黑大学,主修新约研究,1974年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后,任教于贝泽尔大学(Bethel University),教授圣经研究。约翰·派博著述颇丰,其中最著名的有《至高喜乐的传承》、《生如朝雾》、《道与刀》、《思想的境界》、《渴慕神》、《耶稣的受难》、《活出热情》等书。
《思想的境界》译者简介
李晋,加尔文大学博士研究生。2012年之前是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史方向的博士候选人,2015年获加尔文神学院道学硕士。
马丽,康奈尔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加尔文大学亨利政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著有《大迁徙》(The Chinese Exodus: Migration, Urbanism, and Alien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Oregon: Pickwick Publications, 2018.7)等书。近期,她的英文著作Religious Entrepreneurism in China’s Urban House Churches在英国Routledge出版了。
李晋、马丽夫妻两人同为社科和神学类译者,译有《自然正义》、《托克维尔的政治经济学》、《思想的境界》、《慷慨的正义》、《宽容的不宽容》、《致年轻加尔文主义者的信》等书。他们也是研究学者和作家,著有《通往阿斯兰的国度:C.S.路易斯<纳尼亚传奇>导读》等书,两人合写的中英文学术论文发表于China Source Quarterly,收录在Christianity in Chinese Public Life (Palgrave MacMillan, 2014)一书及《田野归来: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合集和公共媒体《财经》等地。他们合著的英文新书《在挣扎与重塑间》(Surviving the State, Remaking the Church: A Sociological Portrait of Christians in Mainland China)近期已在美国Wipf and Stock Publishers出版。
《思想的境界》目录
前言(Mark A. Noll)引言澄清本书之目的
- 1.我的朝圣之旅
- 2.一位已故朋友那里得来的深刻帮助
澄清思考之含义
- 3.阅读作为思考
从思考进入信仰
- 4.思想上的淫乱不是出路
- 5.理性的福音,属灵之光
澄清什么是爱上帝
- 6.爱上帝:用你全部头脑来珍藏上帝
面对相对主义的挑战
- 7.耶稣遇见相对主义者
- 8.相对主义的不道德性
面对反智主义的挑战
- 9.我们历史中反智主义的无益冲动
- 10.你将这些事向智慧通达人藏起来
- 11.以神的智慧,世界凭自己的智慧就不认识神
找到谦卑认知之路
- 12.一种有爱心的知识
- 13.所有学问都是为了爱上帝和爱人
鼓励思考者和不思考者
结论:最后的请求
附录1
- 全地都是属主的:基督在基督徒学习中的至高地位(伯利恒学院神学院的圣经基础)
附录2
- 《学生、鱼和阿加西》
《思想的境界》书摘
译者前言
马丽
反智主义倾向不仅存在于美国福音派基督徒中,更茁壮生长于长久浸泡在反智文化的中国社会的基督徒群体中。本书的作者约翰·派博指出,基督徒的思考、感觉和行动之间存在某种张力,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性格、经历差异和罪的缘故,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圣经解释之复杂性本身。的确有一些圣经经文让知识听起来很危险,容易让人骄傲;而另一些经文也要求人“尽意”(with all our mind)认识上帝,要反复思想,要得聪明,等等。派博指出,认真对待信仰的人会发现,这是两条并行不悖的命令,他说,“在通往理解的路上,思考是很重要的。但是理解也是来自上帝的恩赐。”
派博鼓励基督徒成为爱思考的基督徒,也就是鼓励基督徒养成阅读习惯,因为阅读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他认为上帝之所以把他的话语记录在白纸黑字的圣经中,要我们去读并默想,正说明他的方法是要让他的道,通过人用头脑来阅读并思考,塑造人的生命和观念,才能带出荣耀神的行为。这也提醒我们调整自己读圣经的方式和态度,因为很多人会不加思考地读下去,而全然没有任何收获,对上帝的敬畏也没有增加。
派博在本书中还讨论了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在人产生得救的信心过程中,思考起到怎样的作用?他引用梅钦(J. Gresham Machen)和富勒(Andrew Fuller)的论述,指出信心是“一种特别的接受的恩典”,它接受的是基督,并以基督为至宝。传福音的人,需要用思考和理性来为主的道争辩,听的人也需要用头脑的思考来领受。
借着与爱德华兹的对话,派博指出福音之所以可以被知识分子接受,也能被文盲理解的奇妙之处在于圣灵超然的工作,即使人不了解历史,也能通过福音内在的证据,看见福音中基督的荣耀,而对福音真理产生一种“合理的”、“扎实的”、“透彻的”和“有果效”的认信。他得出结论说,“我们必须用我们的头脑,也必须知道,用我们的头脑也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在宣讲、解释、确认和理解福音时,运用我们的理性。我们必须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信仰争辩(犹 3章)我们必须像保罗一样预备好,为“辩明证实福音”而坐牢(腓1:7)。这是不可或缺的。”
基督徒为什么要放弃反智主义?派博指出反智主义违背了“十诫”中的第一诫命,即尽意爱上帝(太22:37),它的意思是“思考,得以尽其完全来唤醒、表达出充满我们内心的那种珍视上帝超越万事。”或者说,尽意爱上帝的意思就是用你全部头脑来珍藏上帝。他讨论到人的“心”、“性”和“意”的意思,以及圣灵怎样带领基督徒投入到对上帝的热爱中。他再次强调,思考和感情是互为因果、互相助益的。
作为学者的派博,不会只停留在这一劝说的层面,他进一步深挖出了反智主义背后的毒根:相对主义。他说,耶稣的教导中表明,相对主义是对人头脑之功用的滥用。为什么现代人普遍接受相对主义呢?原因在于,“相对主义在知识上并没有力度,在道德上也不正直。它在感情上却让人满足,因为它好像保护到我的个人偏好免受外在评判。”这就带出他在第八章中的深层论述,为让基督徒建立起“抵御相对主义之知识病毒的免疫系统”。
不仅如此,相对主义也培养出人品格中的诡诈,派博说,它的一个后果是会影响到语言的使用:“当客观真理消失在相对主义的迷雾中时,语言的角色就发生了剧烈地转变。它不再是一位运送宝贵真理的谦卑仆人;现在它扔掉了仆人的轭,自立为一种力量。它不再展示真理,现在却只为讨得讲话人的偏好。”很多基督徒会以“不论断”、维持“合一”和“爱心”之名,避讳去使用真假、善恶、对错、好坏这些带有绝对判断的词,用“反省”代替“认罪”,用“疏忽”代替“错误”。派博用精彩的语言说,“相对主义都败坏了语言的高尚呼召,讲其变成一个预谋造反者,以遮盖那些人教义上的缺陷(这类人并没有勇气公开斥责历史上的福音派信仰)。”
另一个相对主义的危险是,他会假扮成谦卑,实质上却极其骄傲。基督徒若不思考,很容易以表象特征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谦卑”。派博说,当一个宽容所有观点的、不参与争论的基督徒出现时,要小心他也许是一个戴着“谦卑”面具的相对主义者。
派博更进一步延伸他的思考:相对主义最终将引向极权主义:“当相对主义的混乱到达一点时,人们会欢迎任何能带来近似秩序和安全的统治者。所以一位独裁者就顺应而生,用绝对的控制来压制乱象。讽刺的是,相对主义(它极爱不受约束的自由)最终会毁灭自由。”派博还通过对历史中多次反智主义的表现,如实用主义、主观主义等等的论述,把这本书的论述带向了思想性的高潮。
最后,派博回到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上:我们能认识上帝,是因为他主动启示自己给人认识;那么,上帝向哪些人显明,又向哪些人隐藏呢?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隐藏了,但向“婴孩”就显出来。耶稣这样说,是不是否定所有人的智慧呢?如果真理向“聪明通达人”隐藏,我们就不用追求知识了吗?派博说,这种思维就是反智主义的两个支柱之一,但却是两个越来越不稳固的柱子。他说,“思考在认识神的过程中至关重要;而要成熟地认识上帝,需要的是成熟的思考。”耶稣并不是抬高孩子的幼稚心思,而贬低那些有知识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是凭着怎样的“智慧”来认识上帝。
我们可认识、可感知的世界(从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的学术领域,到日常生活知识)都为了一个目的存在,就是指引人认识那位独一的创造主,是他给了万物存在的形式,给了人气息,也特选了一批人作他圣洁的子民。人之作为人,他的本分是用全部生命来认识这位主,是理所当然的。人之尊贵的复杂性(情感、理性、意志等多方面)和上帝之无限,使思考成为一项必须持续下去的、追求至善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