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与重整(尤金·毕德生诚挚推荐)

本书作者以“破碎自己”的光明面激励我们。一旦你了解神为何、如何破碎人的自我,即便未能减轻伤痛,却能助你处之泰然;不必再猜测他是否爱你或苦难为何临到,而能确知神爱你胜过山高海深。

SKU: 6206 分类:

描述

报佳音号 6206
外文书名 Embracing Brokenness: How God Refines Us Through Life’s Disappointments
作者 [美]亚兰·尼尔森(Alan E. Nelson)
译者 黄定尧
ISBN 9787512612327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2.10
开本 32k
页数 215页;120千字

《破碎与重整》内容简介

神真的爱我吗?

当你遇到苦难,面对离婚、亲人亡故、财务危机、天灾人祸……你可能会怀疑:“神真的爱我吗?如果他真的在乎我,为何让我受苦、心碎?”

神并不是要借此惩罚你,而是要让你的灵魂成熟。苦难是唯一的途径,使你越来越坚强,生命更成熟、美丽。为了爱,他才将你破碎,希望你能更靠近他,在痛苦绝望中看到曙光,因而生命更新,成为合神心意的仆人。

本书作者以“破碎自己”的光明面激励我们。一旦你了解神为何、如何破碎人的自我,即便未能减轻伤痛,却能助你处之泰然;不必再猜测他是否爱你或苦难为何临到,而能确知神爱你胜过山高海深。

《破碎与重整》作者简介

亚兰·尼尔森(Alan E. Nelson)是圣地亚哥大学的领导统御学博士,也拥有圣经文学、心理学及传播的学位。目前担任美国亚利桑那州苏格兰家庭教会的主任牧师,也是《牧者》杂志专栏作家,经常应邀赴“柳溪协会”、“领导训练网”等机构组织演讲,并担任领导统御技巧等方面的讲师。著有《五星级领袖》、《五星级教会》、《我最大的敌人》、《如何改变你的教会》、《灵命与领导》等畅销书。

《破碎与重整》目录

诚挚推荐

自序

  • 第一章驯服心灵
  • 第二章落后以超前
  • 第三章什么是破碎自己
  • 第四章破碎自己的过程
  • 第五章拒绝破碎自己
  • 第六章破碎自己的实例
  • 第七章培养破碎自己的态度
  • 第八章自愿破碎自己
  • 第九章破碎自己的结果
  • 第十章成为合上帝心意的人
  • 第十一章仆人精神
  • 第十二章新的开始

附注

《破碎与重整》书摘

什么是破碎自己

凡结果子的,他就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

苦难的磨炼,悲伤的煎熬,使人的灵魂趋于完美。摇撼、撕扯和捶打,比微笑更加友好。

——考门夫人

秋海棠……我绝不会将这种植物带回家给妻子。它们很丑,生长在成排的花盆里,残根还钻出泥土表面。我当然认为它们看来并不美丽,简直像我儿子两岁那年第一次自己剪的头发,哪里有美感可言?充其量也只不过有潜在之美吧!这里是温室,这个名称令人联想到摇篮、养育、新生命以及温柔的照顾等。这里似乎并不是切割、修剪、砍劈枯叶冗枝的地方,而是植物开始其新生命的培养区,在这里它们被细心地照顾着,期望日后能伸展到空中。既然如此,为什么要砍掉它们向上生长的绿色枝干?

答案很简单,秋海棠第一年的生命要经历冬眠期,好让叶子生长成形。为了用秋海棠美化庭院,使学校的教室添加色彩,使餐桌美丽生辉,都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

我们都是在生命的温室里长大,许多重要的修剪工作将在这个养育过程中进行。而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常不明白一个道理,就是那些损失或挫败的事,却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把我们历练得更强壮且更美丽。秋海棠会从被修剪的经验中站起来,艰难成长,变得茁壮,并且比以前更好。当我们被修剪的时候也很痛苦,而这是成熟过程的一部分。我们常受到诱惑,以为这种砍伤心灵的情节,只会出现在那些怪诞的炼锯杀人魔电影里,不该发生在成圣的过程中。它让人觉得身处战场或太平间,而不是温室。但不论我们的年纪大小,破碎往往发生在温室内,在那里我们被妥善照料,以便能成长得更好。

许多年前,有人在大众广泛使用的止痛药上动了手脚,纂改使用说明,造成一人死亡,其他人则担惊受怕,最后促使所有成品药都加上防止篡改的封条,在开瓶处也会标明“假设封条破损,请勿使用”。尽管拆开封条可让你拿到里面的好东西,让你得益处,但打破封条或野马舍弃野性,还是会带来损失和痛苦。这些实例说明为什么我喜欢用“破碎自己”来论述这一生命的历程。

那么,所谓“破碎自己”指的究竟是什么?只有当我们身临其境时,才比较容易辨识,否则就常常难以描述。因为破碎自己必定与生命及基督信仰相关(两者都是复杂的主题),不是一个简单概念可解释的。衷心希望本书能帮助你熟悉这方面的主题,日后你遇见它时,能够辨识出那是一个属灵的过程。

破碎自己属于进阶的属灵课程,而非基本的功课。不过,它也不仅是被圣灵充满或生命改变的关键点而已。上帝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个阶段都会使用它,甚至可能借此让我们回转归正(记得保罗吗?)。基本上,只要他期望我们的注意,或我们碰巧与他同行的时候,他都会使用这种方法。它也许会在我们犯罪、叛逆或冷淡的时候发生,也许不会。虽然我热衷于研究及解说破碎自己的概念,但我并未企图在圣经上每一处都看到相关经节。其实,破碎自己只不过是基督徒生命图画中的一小片马赛克,但却是很重要的一片,假如我们能多了解它一点,这一小片将可解释许多令人痛苦的问题。

诗篇51∶16?鄄17节说:“你本不喜爱祭物,若喜爱,我就献上;燔祭你也不喜悦。上帝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上帝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当然,上帝并不在乎我们献的是什么祭物,只要出于真心就可以,对吗?错了!我们读过创世记4章中该隐及亚伯的故事,亚伯献上羊群中头生的羊和脂油给上帝,而该隐献上土里出产的蔬果,结果上帝看上亚伯及他的供物,并不喜悦该隐及他所献的。

就本质而言,上帝对祭物是会挑剔的。罗马书12∶1说:“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可以因着纯正的动机及诚实的心献东西给上帝,但所献的东西取悦上帝是有限的。上帝所要的是什么呢?什么东西可让我们的献祭蒙上帝悦纳?其实他所要的是一颗愿意破碎自己的心。

但是舍己和我们渴望的成功有什么关系?和我们的潜能又有什么关系?答案都在圣经那些看似矛盾的真理中。路加福音9∶24说:凡要救自己生命的(谁不想呢?),必丧掉生命;凡想被升高的(谁不想呢?)必须先谦卑自己(参见太23∶12);你若想为大(当然想!),须先成为仆人,并像那最小的仆人一样(参见太23∶11;路22∶24箴27);你若想成为首先的(绝对是!)则须做最后的,并做众人的奴仆(参见太19∶30;可10∶44);你若想成为领导者(有时我很想!),就必须先服侍他人(参见路加福音22∶26-27);假如我们想得生命(没错啊!),则必须先治死肉体的行为(参见罗8∶13);假如你想成为刚强者(我就很想!),则必须以自己的软弱夸口(参见林后11∶30;12∶9?鄄10);假如你想进入天国(算我一份!),则心灵必须先变为贫穷(太5∶3)。

非常神奇的是,上帝拿走我们最强烈的冲力,然后将它们的方向加以调整。很多人觉得顺服基督等于放弃自己的梦想及潜能,甘于次好的、平凡的选择,以及沉闷乏味的虔诚,并且得将企图心摆在一边。但基督再三地针对我们内心期盼成为首位、强者、有权势者、有生命力者的渴望说话。他提及这些迫切的渴望时,并不是在操弄我们的情绪,而是他知道那对我们而言有多么重要、力量何等强大。事实上,我认为他使我们天生如此。然而,天国与尘世两者规则不同,我们可以为天国的事冲动,但须以圣洁的形式呈现,我们若想得到它们,必须清楚其路径与世界的劝说——如“以胁迫取胜”、“向第一名看齐”、“全力冲刺”、“快速发财”等,乃是背道而驰的。

作家马格里奇(Malcolm Muggeridge)说:“今后我们要敬重的是挫折,而非胜利;是失败,而非成功;是屈服,而非挑战;是损失,而非过度饱足;是软弱,而非强壮。我们为了保有生命而将丧失生命,为了生而先入死。”

神要帮助我们发展个性的过程包含破碎自己,也需要驯服心灵。请不要为此觉得惊讶,因为神的方法是不同的。就世界的价值观而言,神的方法毫无意义,“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林前1∶18)。

人类天生的策略是满足自我、维护自我,但天国的策略在于舍己。“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太16∶24)“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太10∶38)没有喜乐的基督徒经常这样说:“那是我要背负的十字架。”但,十字架并不是负重的工具,而是死亡的工具。

破碎自己的目的

那么,破碎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当如何欣然迎接它?当耶稣开始吸引更多人注意的时候,有人就问施洗约翰是否在意这事,约翰的回答特别能启示我们:“若不是从天上赐

的,人就不能得什么。我曾说‘我不是基督,是奉差遣在他前面的’,你们自己可以给我作见证。娶新妇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着听见新郎的声音就甚喜乐,故此我这喜乐满足了。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3∶27-30)破碎自己的目标就是否定自己,让自己衰微,使基督能兴旺。

这个过程体现了一句话:离开基督,我们就无法成就任何具有永恒价值的事。约翰福音15∶5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即使是基督徒,自然的天性也是期望做工以得到果实、努力表现好行为、有爱心又有耐心。但这个方向是不对的,我要再次强调,其实我们的工作很简单,只要住在主里面,与他同在。当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时,果子自然就会出现。

布伦格尔(Samuel Logan Brengle)是救世军的一位行政长官,有一次他被称为“伟大的布伦格尔博士”,当天他就在日记上写道:“假如我在他们眼中看似伟大,那么上帝给我最大的恩惠就是,让我明白如果没有他,我什么都不是,并且他帮助我看自己永远是渺小的。我最关心的是他愿使用我,以及事情的成就并不是我的功劳。斧头不能夸耀树被它砍倒了,因为若没有伐木工人,它什么也不能做;工人丢弃它的那一刻,它只不过是个旧铁块。愿我永远不忘记这一点。”

到底是什么东西阻止了一个人舍己降服于神?启示录3∶17,主耶稣对一间自以为满足的教会说:“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当你知道这封信是写给在老底嘉的教会时,必定觉得这段评论更有意思,因老底嘉是当时金融(“贫穷”)、特制眼药(“瞎眼”)及服装(“赤身”)的交易中心,这些人以自己的成就为傲,殊不知上帝说他们其实是一无所有。

舍己不是……

营销公司常需要为新产品定位。当一种新产品不为顾客所知时,策略专家就会将该产品与其他较出名的产品或品牌作比较,借着产品定位提供参考指针,让顾客很快能认同这个新产品。以下用大家较熟悉的概念来定位“破碎自己”这个观念,希望让读者有较深刻的了解。

破碎自己不等于谦卑或悔悟

但是往往能达成这两个结果。谦卑是一种参考的框架,使我们感知生命是神的恩赐。哥林多前书3∶4-6说:“有说:‘我是属保罗的。’有说:‘我是属亚波罗的。’这岂不是你们和世人一样吗?亚波罗算什么?保罗算什么?无非是执事,照主所赐给他们各人的,引导你们相信。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谦卑是破碎自己的特征之一,但破碎自己却远超越谦卑。

破碎自己的过程使人能够认罪,因顽固或对上帝迟钝而心生悔悟,也促使我们的心灵有回应能力;此外,破碎自己更是凸显真理及促成悔改的一种对质与挑战。悔改是从神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罪,破碎自己则像门铃一样,可以让我们开启通往心灵的大门,或是像重重地猛敲大门。

破碎自己与圣灵充满不同

破碎自己唤起个人对空虚及软弱的注意,而圣灵充满指的是上帝的完全及能力。一个杯子除非先倒空,否则就不可能再装入新鲜纯净的水。破碎自己就是在圣灵能够充满我们生命

之前的倒空过程,它揭露出我们尚未释放的控制区,在那里驯服我们的心灵,将驾驭权转移至上帝的手中。

在接受基督进入生命时,我们就领受了他的灵。圣经说若是我们没有上帝的灵,就不是属他的人(参见约一4∶13)。灵是个实体,并不是数量,当你愈趋成熟,并不因此而领受更多的灵,而是领受了完整的灵。正如妇人怀孕时,她就是完全怀孕,没有人会因为胎儿长大而说她“愈来愈怀孕”;不过,当胎儿长大、所占的空间愈来愈多时,这个妇人怀孕的证据也愈来愈明显。同样,一个人活在圣灵里面的时候,他心中被上帝充满的事实也就愈来愈明显。

破碎自己是指将一个人自私的企图心倒空,使他愿意且能够被上帝的灵所充满。

假如你一手捏住海绵的一端,让另一端浸入水中,被你捏住的这端就只能吸一点点水,因为你阻止水进入。若是你将海绵这一端放掉,水自然会流进这一端,但就整块海绵而言,它并没有吸入更多的水,只不过一旦你放手的时候,水就能自由地流入刚刚捏住的地方。

不论你甘愿或不情愿,破碎自己是需要将我们生命中的某一个区块放掉,此一过程会释放出内心的一个角落,接受圣灵的管治。此外,圣灵充满一般是指基督徒的信心被建立,可见他与上帝之间已有一种关系;而当上帝决意要驯服及扩充一个人的心灵时,不论他是信徒或非信徒,破碎的过程都可能发生。

破碎自己与个人的圣洁不同

破碎自己反映出一个人坦然承认自己缺乏公义,并且愿意面对问题。我们常用行为来谈圣洁:“好的基督徒不喝酒、不抽烟、不看电影、不咒骂人。”但以行为作中心的圣洁必然会失败,就像是把从店里买回来的苹果绑在你家的橡树上,虽然苹果挂在树上,它仍然是棵橡树,苹果最后还是会烂掉,因为它无法吸收树上的养分。圣灵的果子来自于葡萄树,破碎与舍己是修剪过程,园丁要将你生命中浪费能量、阻碍生长的枝叶加以修剪。另一方面,圣洁却是人在圣灵充满及引导之下,将生命献给上帝时的自然表现。

破碎自己与成圣不同

破碎自己是情愿将一切交给上帝,而成圣是上帝将我们分别出来并洁净我们。几年前我将厨房的地砖换新,发现除去旧地砖与铺设新地砖是不同的,两种过程都是制作新地板的一部分,但所需要的技术不同。破碎自己涉及破坏,但就这个隐喻而言,成圣就像是铺设新地砖。成圣的传统观点,是在与基督既存之关系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经验或过程,但破碎自己超越了那些界限。希望你能了解,破碎自己常常是达到其他结果的门路,是点火的工作,是引擎的启动器;它代表了起跑点,而不是终点线。这是上帝预备我们的方式,使他能在我们生命中成就重要的工作。舍己并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方法。

破碎自己不必然要受苦。许多书都探讨经历苦难的问题:“为什么好人也要碰到坏事?”坏事、苦事很多,如:破镜重圆、罹患癌症、安宁疗护、戒毒工作、收养继子继女、教养青少年、梦想破灭、面临死亡威胁、沮丧、生气等等。就社会整体而言,我们接触各种痛苦的人,并给予辅导、帮助,这些工作大部分是好的;然而,就算我们提供受苦者咨询、服务,所处理的问题仍然有限,除非我们也考虑到经历艰难所获致的心灵发展。虽然这并不是一本专门谈论苦难的书,但是有所了解及欣然破碎自己之后,却可帮助你避免受难。

虽然自愿破碎并不一定涉及受苦,但非自愿性的破碎常常是由受苦而来。一个受苦的人未必就破碎自己,相反,当你的心对上帝的成长提示相当敏锐的时候,破碎自己可以在一点点甚至毫无痛苦的情况下发生。

受苦相比破碎自己,稍微稀松平常一些。一个人若有顺服的态度,他可以只是受苦,而不必进一步破碎自己。保罗身上的那根刺促使他谦卑下来,但是在他破碎自己之后依然存在。

布道家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由于妻子与其对立,因此常常向上帝祷告。即使是情绪上或心理上的打击,也会造成属灵上的破碎自己,但本书不打算探讨那些方面。另一方面,受苦虽可造成精神上、生理上与人际关系上的破碎,却不一定对一个人的灵命产生冲击。

破碎自己是……

在为破碎自己下定义时,我们可以从一些相关的概念中得到线索。“忠心”可说是破碎自己的近亲。创世记里,约瑟的忠心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典范,他的故事显示他是一个对神完全效忠的人。我们看到他人格塑造的过程,有人主张那些境遇帮助他破碎自己,此外我们并未看到约瑟有破碎自己的必要。还有米煞、沙得拉、亚伯尼歌都证实了他们真的效忠于上帝,但以理也是如此,他们给了我们很棒的典范。不过,效忠于神、成为合神心意的仆人,更可被看作是破碎自己所要达到的结果。

在圣经中也用“修剪”来比喻这个过程,将上帝比拟为修剪葡萄树及枝子的那位农夫。修剪之后,葡萄树必结出更好的果子。修剪过程也是一种看似矛盾的动作:剪断果树让它长得更多更好,果农都能了解这个隐喻。修剪形容上帝的手所进行的工作,而破碎自己却是我们生命中的果实。约翰福音15章告诉我们,神将不结果子的枝子砍掉,并将会结果实的枝子加以修剪,好让它结实更多。有人认为假如自己能结果子,就不会被“砍掉”;但耶稣似乎是说每个人都会被“砍掉”或修剪,有些人是因为不结果子,其他人则可因修剪而更多结果子。修剪总不能免。

“钉十字架的生活”是与破碎自己相关的另一个名词,在圣经里有几次谈到与基督同钉十字架,以及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从主。本书后面的章节将谈到破碎自己的态度,“死”的概念在当中是非常普遍及强烈的。

另一个近似的概念是降服,而且主要是指“完全的降服”。在战争中,投降的士兵会以全球共通的姿势举起双手说:“我投降,我放弃了。你看,我已放下武器,停止战斗了。”这绝不会是骄傲的行动,而是谦卑的;也不是神圣的姿态,而是悔悟的;不是胜利的手势,而是战败的。

我最小的儿子快两岁时,有一次高高举起双手,要求爸爸妈妈牵着他,他说:“高一点,妈妈,高一点。高一点,爹地,高一点。”他的意思其实是“我累了,我害怕,我软弱,我太小了,抱我起来,抱着我,帮助我。”舍己的心帮助我们伸出双手达到天父那里,说:“高一点,抱着我走!我很软弱,我太小了,无法独立完成。我投降了。”

我们内心会看不起降服及放弃,但降服与放弃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放弃的意思是“我不在乎”,而降服表示“我在乎”。放弃的意思是“我不能”,而降服是说“我不能,但是上帝能够”。放弃常是受压制的或生气的,降服则表现出爱。一对放弃继续为婚姻努力的夫妻诉诸离婚,愿意降服于另一半的人却愿寻求咨商并负起责任。放弃的人最后往往变成不可知论者或无神论者,离开教会。

许多人觉得假如我们降服,就是不负责任,此种想法驱使一个人渴望别人需要他。当然我们应该避免懒惰及不负责任,但放手并不表示甘于平庸或不负责任。相反,放手是信心的表现,而平庸及不负责任则是懒惰的表现。放手是意志的决定,而不负责任常常源于犹豫不决。放手只是冒了失败的风险,不负责任却招致失败的来临。放手的人说:“上帝啊,我倚靠你。”平庸及不负责任的人则说:“我不倚靠任何人,我不在乎。”降服看似不负责任,其实是真正的负责。

破碎自己的原动力是什么?什么事情会促进一个人破碎自己?这是如何发生的?通常要透过何种手段或过程?

一个人破碎自己常常发生在与上帝有密切接触的时候

先知以赛亚谈到上帝的荣光充满圣殿的情景,在那一刻他明白自己在上帝眼中是如此渺小又不圣洁,他说:“……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赛6∶5)扫罗前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天上来的声音及大光使他看到上帝,这个活跃的领袖突然间完全崩溃,并且有了一百八十度的改变。在旷野,摩西发现上帝在燃烧的荆棘中,他立刻趴下,面伏在地。从来没有人在见到上帝的时候,不骤然觉得自己污秽不洁又软弱无用。在那特别的一刻,人都会变得完全明白自己生命中有什么问题了。就过去而言,当圣灵降临在一群人身上或一个地区,所带来的复兴会促使人大大地认罪、悔改,也带来破碎自己的态度。从来没有人在十分靠近上帝的时候,却仍态度骄傲。

破碎自己常常发生在人自愿地热心寻求上帝赐福时

雅各与上帝的使者摔跤的那个晚上,他不让天使离开,除非他能得到祝福。当你渴望上帝赐福你的生命或侍奉时,你会跨越委身的界线,对上帝说:“不论如何,求你赐福给我!”在那一刻,你必须完全准备好,因为我们提出这样的请求时,上帝很少会让我们保持原状。生命中要容许作一些改变,以便祈求上帝赐福或采取行动之后,我们能甘心乐意地顺服他的心意。

破碎自己常常在道德上失足时出现

在圣经里多次记载,犯罪之后总是造成混乱,然后是认罪,最后悔改、重被接纳。有时候,破碎自己的过程会发生在这个混乱之中,被罪恶感或圣灵的提醒所引发,或者是某种负面的因素所促成,诸如敌人进攻、灾难、疾病或其他重大苦难等。对大卫王而言,当先知拿单当面质问他的时候,破碎自己的过程就发生了。对尼尼微城而言,则发生在约拿的毁灭警告之后。旧约圣经里记载了以色列子民一再犯罪的故事实录,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犯罪之后若能破碎自己,心灵便可回归宁静,经历与天父更深、更亲密的契合。

严重的威胁常会促使人破碎自己

约翰·多恩(John Donne)是英国的牧师及诗人,他曾写道“没有人是孤岛”,以及“不要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敲响的”。他的后半生大部分都在病中度过,他明白那些受折磨、痛苦的时期,都将成为心灵成长的最佳机会。试炼涤清罪恶,并培育出老练的品格;贫穷教导他要倚靠神,并且去除贪婪;失败及困窘帮助他治死对世界的野心。

虽然危机可以突然导致破碎自己,但对很多人而言,它是几乎没有正面意义的漫长过程。其实,离婚、心脏病发作、财务危机、心爱的人过世,都能使我们产生一颗柔软的心;而生命的停滞也使我们逐渐深刻地了解,我们并不具备实现自己梦想的能力,当梦想似乎悬在半空中迟滞不前时,我们就会承认人无法真正掌控自己的生命。

这一点对了解破碎自己的过程相当重要。人常常在自以为能完全掌控的地方经历舍己:商人可能失去成功的生意;亲密的关系原本看似安稳,结果却彻底失败。对生命无法掌控,充分显示出我们需要上帝,因此形成我们对他的顺服。

经历过震荡磨炼的信心才能够坚定不移,曾经被浇熄的喜乐才能够永不止息,破碎过的爱心才会牢不可破。

对上帝的热爱能促进破碎自己

能够保有起初爱心(就是上帝呼召子民对他表现的爱)的人,就会愿意改变并经历不可思议的事情,好让自己能被主所用。记得当时为了追求南茜、向她示爱,我热情地表示对她的殷勤,甚至表现出惊人的英勇,还请她提供建议该穿什么衣服,以及如何与人相处。因为我爱她,她也爱我,因此,我知道可以征求她的意见,并且相信她会将最好的给我。要让我们对天父毫无防御、完全敞开,爱总是一个最好的方法,并且最不会使圣灵受挫,或使我们丧失宝贵的时间及生命力。

柔软且有弹性

人的年纪越大,就变得越没有弹性。关节炎出现后,我们就更僵硬了。步入中年的我们,运动后需要更多时间才能恢复体力,想散步走个3英里,也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松弛筋骨。年纪越大,越会习惯于一成不变,也越难面对不同的构想、文化以及人生观。

一个人的灵性也会有衰退的倾向,我们可能因受诱惑而失去弹性,那一刻就需要破碎自己。耶稣警告我们不要将新酒装在旧皮袋中,新酒会产生化学作用而造成气体的膨胀,而旧皮袋脆薄且无弹性,当新酒倒进去时,旧皮袋会爆裂,不但浪费皮袋,也浪费了酒。耶稣也谈到新布补旧衣的愚昧,因为新布会缩水,而将原本要补的衣服撕破(参见太9∶16?鄄17)。

我们经常看到耶稣蔑视那些僵硬死板的人,如法利赛人及文士因为律法主义及虚空的信仰而拒绝破碎自己;反之,那个犯奸淫的妇人却以谦卑的心破碎自己来回应主。耶稣看重那个在圣殿里谦卑祷告的人,却咒诅骄傲的法利赛人炫耀他们的自义。耶稣拒绝那个想跟随他,却不肯变卖财产周济穷人的财主。当彼得拒绝体贴圣灵,固执地坚持己见时,他不止一次被主责备。最后,他终于学会破碎自己,能在五旬节圣灵降临后,大有能力地为主所用。耶稣与税吏及罪人在一起,因为他们以柔软的心回应他,愿意改变,让耶稣做他们生命的主。

我儿子还小的时候,有一次被车门夹到手指头,妻子南茜赶紧送他就医。虽然当时伤势很严重,但医生说小孩的骨头非常柔软,不易折断,不像老人的骨头很脆,容易折断。我们的灵命也会随年龄变化,故耶稣教我们要像小孩一样,柔软又有弹性。

希伯来书5∶7说:“基督在肉体的时候既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敬畏的顺服反映出破碎自己的态度,虽然破碎的过程总是发生在预期的结果之前,但顺服的态度仍旧是非常强烈的。

史怀哲博士(Dr. Albert Schweitzer)除了有世界知名大学颁赠的上打荣誉学位,他还得到科学、医学、音乐、神学及哲学的博士学位。有一次,他在非洲兰巴雷内(Lambarene)的医院工地,有一扩建计划需要粗重的劳力,他看见一个村民在看书,就请这人来帮忙,这人却很不悦地回答说:“喔,不行,我已经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不再干粗重的体力活了。”史怀哲博士对他说:“我曾尝试要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但是并没有做到。”然后他亲自搬起沉重的木头,开始干体力活。耶稣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太11∶29)约翰福音引述耶稣的话说:“子凭着自己不能作什么,惟有看见父所作的,子才能作”(约翰福音5∶19);“我凭着自己不能作什么……因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来者的意思”(约5∶30);“我不受从人来的荣耀”(约5∶41);“因为我从天上降下来,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行”(约6∶38);“……我来并不是由于自己”(约7∶28);“我没有一件事是凭着自己做的”(约8∶28);“我不求自己的荣耀”(约8∶50)。耶稣的生命一直都聚焦在天父的身上。

当今流行的自我满足心态,是一个人发挥潜能的最大障碍之一。我们常沉浸在一种观念当中,以为:“假如我更努力工作,假如我学得更多,我就能够达成自己想要的。”海斯顿斯牧师(Roberta Hestenes)说:“当我们强调自信、自我主张、自我实现时,就表示我们需要再次学习破碎自己的功课,也就是在上帝面前以及与人相处时柔和谦卑。这里的‘破碎自己’并不是指自贬身价,也不是扭曲的人格特质,更不是深度的沮丧,而是指内心深处的实情,因为那是灵性的需要和渴慕,也是对圣灵感动的回应。破碎自己就是存着顺服的心在上帝面前敞开,心中没有骄傲、自我主张与傲慢,并且能够知道自己的罪恶、自欺、软弱、缺点及不足。我们本以为自己里面满满的,不需任何东西,却再度发现自己是饥渴、贫穷及有

欠缺的。在觉醒之时,我们重新发现神的爱、怜悯以及饶恕——因为他对我们的肯定、关怀以及对我们的旨意。“破碎自己并非是完满的反面,乃是达到完满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