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马佐夫兄弟(名著名译插图本,上下两册)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作家一生总结性的作品。小说描写地主卡拉马佐夫一家父子、兄弟间因金钱和情欲引起的冲突和最后酿成的悲剧。作品借助对人物心理鞭辟入里的分析刻画,揭示了当时俄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尖锐矛盾。

SKU: 6100 分类:

描述

报佳音号 6100
作者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耿济之
ISBN 978-7-02-007158-6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 1981年8月
开本 32k
页数 871页;730千字

《卡拉马佐夫兄弟》内容简介

本书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作家一生总结性的作品。小说描写地主卡拉马佐夫一家父子、兄弟间因金钱和情欲引起的冲突和最后酿成的悲剧。作品借助对人物心理鞭辟入里的分析刻画,揭示了当时俄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尖锐矛盾。

《卡拉马佐夫兄弟》作者简介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182l一1881),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中创作思想极为复杂的作家。擅长心理描写,细腻而深刻地揭示人们精神上的病态情绪。代表作有《罪与罚》、《死屋手记》、《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白痴》和《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译者耿济之(1899一1947),原名耿匡,上海人。1917年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1919年参与创办《新社会》旬刊和《人道》月刊。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最早从俄语原文直接翻译俄苏文学作品的译者之一。译著有托尔斯泰的《艺术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雷雨》、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果戈理的《巡按使及其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白痴》、《少年》、《死屋手记》等。

《卡拉马佐夫兄弟》目录

作者的话

 

第一部

  • 第一卷 一个家庭的历史
  • 一 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
  • 二 被扔在一边的长子
  • 三 续弦和续弦生的子女
  • 四 幼子阿辽沙
  • 五 长老们
  • 第二卷 不适当的聚会
  • 一 来到修道院
  • 二 老丑角
  • 三 有信仰的村妇们
  • 四 信念不坚的太太
  • 五 将来一定会这样,一定会这样!
  • 六 这样的人活着有什么用!
  • 七 向上爬的宗教学校学生
  • 八 乱子
  • 第三卷 好色之徒
  • 一 下房
  • 二 丽萨维塔·斯麦尔佳莎娅
  • 三 热心的忏悔(诗体)
  • 四 热心的忏悔(故事)
  • 五 热心的忏悔(“脚跟朝上”)
  • 六 斯麦尔佳科夫
  • 七 争论的问题
  • 八 喝着白兰地的时候
  • 九 色鬼
  • 十 两人在一起
  • 十一 又一个失去了的名誉

第二部

  • 第一卷 折磨
  • 一 费拉庞特神父
  • 二 在父亲家里
  • 三 和小学生们相遇
  • 四 在霍赫拉柯娃家
  • 五 客厅里的折磨
  • 六 农舍里的折磨
  • 七 在清新空气里
  • 第二卷 赞成和反对
  • 一 婚约
  • 二 斯麦尔佳科夫弹吉他
  • 三 兄弟俩互相了解
  • 四 叛逆
  • 五 宗教大法官
  • 六 暂时还很不清楚的一章
  • 七 “跟聪明人谈谈也是有好处的”
  • 第三卷 俄罗斯教士
  • 一 佐西马长老和他的客人
  • 二 已故司祭佐西马长老的生平,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根据他的自述编写(传略)
  • 三 佐西马长老的谈话和训言

第三部

  • 第一卷 阿辽沙
  • 一 腐臭的气味
  • 二 那样的时刻
  • 三 一棵葱
  • 四 加利利的迦拿
  • 第二卷 米卡
  • 一 库兹马·萨姆索诺夫
  • 二 猎狗
  • 三 金矿
  • 四 在黑暗里
  • 五 突然的决定
  • 六 我也来了!
  • 七 无可争议的旧情人
  • 八 梦呓
  • 第三卷 预审
  • 一 彼尔霍金官运的开端
  • 二 报警
  • 三 灵魂的苦痛。第一次磨难
  • 四 第二次磨难
  • 五 第三次磨难
  • 六 检察官捉住了米卡
  • 七 米卡的重大秘密。别人对他发出嘘声
  • 八 证人的供词。婴孩
  • 九 米卡被带走了

第四部

  • 第一卷 男孩子们
  • 一 柯里亚·克拉索特金
  • 二 小孩子
  • 三 小学生
  • 四 茹奇卡
  • 五 在伊留莎床边
  • 六 早熟
  • 七 伊留莎
  • 第二卷 伊凡·费多罗维奇哥哥
  • 一 在格鲁申卡家里
  • 二 病足
  • 三 小魔鬼
  • 四 赞美诗和秘密
  • 五 不是你!不是你!
  • 六 跟斯麦尔佳科夫的第一次晤面
  • 七 再访斯麦尔佳科夫
  • 八 跟斯麦尔佳科夫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晤面
  • 九 魔鬼。伊凡·费多罗维奇的梦魇
  • 十 “这是他说的!”
  • 第三卷 错判的案子
  • 一 致命的一天
  • 二 危险的证人
  • 三 医生鉴定和胡桃一磅
  • 四 幸福对米卡微笑
  • 五 突如其来的灾难
  • 六 检察官的演说。性格分析
  • 七 历史的观察
  • 八 对于斯麦尔佳科夫的研究
  • 九 种种心理分析。飞驰的三套马车。检察官演词的终结
  • 十 律师的演说。两头伤人的大棒
  • 十一 既没有钱。也没有抢劫的事
  • 十二 也没有谋杀
  • 十三 诲淫诲盗的论客
  • 十四 乡下人不为所动
  • 尾声
  • 一 营救米卡的计划
  • 二 谎话一时成为真实
  • 三 伊留莎的殡葬。石头旁边的演词

《卡拉马佐夫兄弟》书摘

作者的话

在开始描写我的主角阿历克塞·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的时候,我感到有点惶惑。事情是这样的:虽然我把阿历克塞·费多罗维奇称做我的主角,但是,连我自己也知道,他决不是一个大人物,因此预料不免会有人提出这类问题——你的阿历克塞·费多罗维奇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使你选他当做主角?他做了什么事情?谁知道他?他在哪些人心目中、由于什么而出的名?我这读者为什么应该浪费时间去研究他的生平事迹?

最后一个问题顶要命了,因为我对这个问题只能回答:“也许你们自己可以从这部小说里看到的。”可如果大家读完这部小说,并没有看到,也不同意我的主角阿历克塞·费多罗维奇有什么出奇的地方,那又怎样呢?我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很悲痛地预见到了这一点。对于我来说,他是很出奇的,然而我很担心自己是不是能够向读者证明这一点。问题是:他也许是一个活动家,但他是个还捉摸不透的、并不明确的活动家。但话又说回来,在我们这样一种时代,要求人家明确,那也未免是个怪物。不过,奇特与古怪只会令人生厌,不会博得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当大家全都向把个别凑成一致,以便在普遍的混乱之中,竭力求得某种整个的涵义的时候。而怪物大多是个别和特殊的现象,不是么?

假使各位不同意这最后的论点,而回答说:“不是”或者“不尽然”,那么,关于我的主角阿历克塞·费多罗维奇的意义,我倒可以放下心来了。因为,不但怪物“不尽”个别和特殊,而且相反地有时恰恰成为整个社会的核心,而和他同时代的其他人,却好像遭到一阵狂风袭来似的,不知为什么被暂时从他身边吹散了……

我本来可以不做这种极为平庸和含糊的解释,开门见山,直入正题,反正只要你喜欢,就会凑合把它看完的;但是糟糕的是,我所写的传记虽然只是一个,而小说却有两部。第二部小说是主要的,写的是我的主角在我们时代,即我们目前的活动。第一部小说写的是在十三年以前发生的事,几乎还算不上小说,而只是写我的主角青春时代某一刹那。我不能略去这第一部小说,因为如果略去,第二部小说里的许多事情就会令人不可理解。不过,这样一来,我最初的困难处境就更为加重了。因为,既然我这个写传记的人本身都认为给这样一个微不足道而捉摸不透的主人公写一部小说也许还嫌浪费笔墨,那就更不必说再写两部了,而我又如何解释自己的不自量力呢?

既难于解决这些问题,我就决定听它去,不做任何的解决。显然,目光锐利的读者早已猜到我从一开始就怀着这个打算,只是恨我为什么尽说废话,耽误宝贵的时间。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很确切地回答:我所以浪费笔墨和耽误宝贵的时间,首先是由于礼貌,其次是出于狡狯,因为我可以说:反正我已经预先做过声明啦。不过,我甚至还庆幸我的小说“在整体的基本一致中”,自然而然地分成两个故事。读者看了第一个故事,可以自行确定,第二部有没有一读的价值?当然啦,谁也没有非读不可的义务,他也可以只读了第一篇故事的一两页,就把书一丢,再也不去打开它。不过须知也有一些客气点的读者会一定要读完它,以便准确无误地做出公正的评价,譬如,所有俄国的文艺批评家就都是这样的。正是在这一类人面前,不管怎样预先说说清楚,心情总会轻松一点:无论他们怎样认真和诚恳,我还是想使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在刚读这部小说的头一段时就把它抛开不读。序言至此打住。我完全同意说它是多余的,不过既然写了,那就留在卷首吧。

现在言归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