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缪尔·柏格理——在华传教士的开拓者,1864-1915

柏格理(Samuel Pollard),英国卫理公会传教士,1887年来华,在云南的昭通、昆明等地传教多年,经历了各种艰辛和挫折,收效甚微。1904年7月12日四位苗族人持英国传教士党居仁的推荐信来到昭通寻访柏格理,柏格理的工作重心开始往苗族地区转移。1905年春,彝族土目安荣之在贵州威宁一个叫做石门坎的地方,赠送了60.7亩土地给柏格理。自此,柏格理穷尽了余生的精力和心血,在石门坎建立教会、学校和医院。
本书生动、翔实地还原了柏格理的生平,作者格里斯特(W. A. Grist),是柏格理的同事兼私人好友,他曾和柏格理一起在中国传教,对柏格理和当时的中国都有着较为客观和深刻的认识。作者采访了柏格理的亲友和同事,查阅了大量与柏格理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包括信件、日记、便条、随笔等,用心写出这本传记,是公认的关于柏格理的权威性著作。无论在基础性资料方面,还是于具体的历史细节上,书中都包含了大量目前在国内尚未面世的内容。

SKU: 5842 分类:

描述

报佳音号 5842
外文书名 Samuel Pollard: Pioneer Missionary in China, 1864-1915
作者 [英]W.A.格里斯特(W. A. Grist)
译者 东人达 东旻 东潇
ISBN 978-7-5205-0336-5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8.11
开本 32k
页数 367

《塞缪尔·柏格理——在华传教士的开拓者,1864-1915》内容简介

柏格理(Samuel Pollard),英国卫理公会传教士,1887年来华,在云南的昭通、昆明等地传教多年,经历了各种艰辛和挫折,收效甚微。1904年7月12日四位苗族人持英国传教士党居仁(James R. Adam)的推荐信来到昭通寻访柏格理,柏格理的工作重心开始往苗族地区转移。1905年春,彝族土目安荣之在贵州威宁一个叫做石门坎的地方,赠送了60.7亩土地给柏格理。自此,柏格理穷尽了余生的精力和心血,在石门坎建立教会、学校和医院,在云南、贵州、四川毗邻的30多个县份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当时的“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至1915年柏格理去世之前,在石门坎他创建的光华学校里,学生已经超过了两百名,另外,各地还建有17所分校。

《塞缪尔·柏格理——在华传教士的开拓者》一书生动、翔实地还原了柏格理的生平。该书的作者格里斯特(William Alexander Grist),是柏格理的同事兼私人好友,他曾和柏格理一起在中国传教,对柏格理和当时的中国都有着较为客观和深刻的认识。作者采访了柏格理的亲友和同事,查阅了大量与柏格理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包括信件、日记、便条、随笔等,用心写出这本传记,是公认的关于柏格理的权威性著作。无论在基础性资料方面,还是于具体的历史细节上,书中都包含了大量目前在国内尚未面世的内容。

该书有四卷四十四章。

  • 第一卷“大胆的冒险经历”共十三章,讲述了1864至1894年间柏格理的成长经历及其最初来华传教时的艰辛与挫折;
  • 第二卷“中国的觉醒时期”共八章,讲述了1895至1904年间在中国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传教士们的坚持和中国民众对基督教态度的缓慢改变,该时期柏格理重点在云南东北部的汉族地区传教;
  • 第三卷“在中国西南的少数民族中”共十一章,讲述了1905至1910年间,苗族人如潮涌来不惧迫害信奉基督,柏格理惨遭毒打差点丧命被迫回英国休假等历史;
  • 第四卷“未竟的事业”共十二章,讲述了1910至1915年间柏格理去世前的辛劳和成果。

柏格理是一位创造了奇迹的平常人,他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把石门坎打造成了一个“海外天国”。他为当地的苗族人创制了至今仍在广泛使用的文字;他给山里人带来了医生和药品;他播撒着自然科学和西方文明的种子;他引进了现代足球和体育运动;他帮助苗族人改变陋习;他在石门坎建立学校,那里的苗族人从最开始的目不识丁,到后来的人才济济,甚至还从光华学校里走出了博士。

我们追随柏格理来到迷宫般云南和贵州的大山里,土著牧羊人守护着他们的牲畜,防备狼群和老虎的袭击,野生的杜鹃和各色花朵把山坡染得鲜艳美丽,一片片黄色的芥菜花如此耀眼,于是我们把目光转向并不突兀的荞麦花。在这里柏格理为成千上万的土著人施洗,建成许多小教堂和学校,为忏悔的巫师祈祷,护理伤寒病人和麻风病人,最后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经石灰粉刷过的一系列小教堂在大山里朦胧的雾气中闪烁着白光,这便是耶稣使徒的纪念碑,见证着信心、牺牲和爱。最后我们追寻着柏格理的脚步,伫立在一座孤独的坟茔前,墓碑矗立在他钟爱的小山顶上;一个白色的十字架宣示此地躺着他疲惫的身躯,他的工作完成了:直到破晓之前,让苍白的寂静结束一切!

《塞缪尔·柏格理——在华传教士的开拓者,1864-1915》译者简介

译者之一 东人达,中央民族大学博士,重庆三峡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特别是致力于滇黔川边基督教传播课题研究,著有《滇黔川边基督教传播研究(1840-1949)》,译有《西南传教士档案揭秘》、《在未知的中国》(与东旻合译)和《塞缪尔·柏格理——在华传教士的开拓者,1864-1915》(与东旻等合译)等书。多年来,他一方面潜心古今文献的爬梳钩稽,一方面,不辞劳苦、深入偏僻地区进行调查,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奠定了从事这一课题研究的坚实基础。2018年11月6日逝世,终年70岁。

《塞缪尔·柏格理——在华传教士的开拓者,1864-1915》目录

译者前言

作者序言

第一卷 大胆的冒险经历 [1864~1894年]

  • 第一章 父母亲情与早年岁月
  • 第二章 学校生活和文职服务
  • 第三章 召唤
  • 第四章 安庆的传教士学生
  • 第五章 在扬子江上
  • 第六章 横越陆地:四川和云南
  • 第七章 坚守昭通传教点
  • 第八章 昆明的开拓者
  • 第九章 小个子男人和他的锣
  • 第十章 爱情与死亡
  • 第十一章 昭通城内仁慈的牧师
  • 第十二章 在边远地带的人们当中
  • 第十三章 如人手那样大的一小片云

第二卷 中国的觉醒时期 [1895~1904年]

  • 第一章 历史背景
  • 第二章 第一次休假
  • 第三章 咸涩海水中的一汩甘泉
  • 第四章 义和团风暴
  • 第五章 旅居上海
  • 第六章 云南觉醒的迹象
  • 第七章 在云南的旅行
  • 第八章 一次巨大的机遇

第三卷 在中国西南的少数民族中 [1905~1910年]

  • 第一章 云南和贵州的原住民部落
  • 第二章 一次进入罗罗地域的旅行
  • 第三章 群众皈依运动的开始
  • 第四章 运动招来的敌意
  • 第五章 面对勇士
  • 第六章 群众皈依运动的第二阶段
  • 第七章 第一批受洗的苗族人
  • 第八章 “大米和耳朵的山谷”与“长长的海洋”
  • 第九章 惨遭毒打
  • 第十章 状况评估
  • 第十一章 第二次休假

第四卷 未竟的事业 [1910-1915年]

  • 第一章 阵痛中的国家
  • 第二章 继续他的使命
  • 第三章 穷乡僻壤
  • 第四章 阿辛顿信托基金
  • 第五章 柏格理文字
  • 第六章 在革命的年代里
  • 第七章 黄金时期
  • 第八章 太阳从东方升起
  • 第九章 日记拾遗
  • 第十章 疾病和医药
  • 第十一章 十年之后
  • 第十二章 最后几个月的时光

后记

《塞缪尔·柏格理——在华传教士的开拓者,1864-1915》书摘

灵柩在“五镑小屋”里停放了三天,人们从各地赶来悼念。柏格理全心全意地爱着这里的人。过去的28 年里,他一直在不分昼夜地倾听着他们的呼唤。李司提反,中国西部认识柏格理时间较长的人,说道:“老师总是很忙,他的休息和睡眠从来得不到保证……只要能为我们的国家带来利益,他就不遗余力地去支持……别人委托他的事情,无论大小,他都会尽心尽力地去做好……甚至连天主教会都十分尊敬他,孤儿院的姐妹们把他看作是天主教的神父……他很爱小孩子,喜欢和他们玩‘过家家’……和小伙子在一起他们就玩男人的游戏,比方说游泳、滑行、国际象棋等。在云南和贵州重重叠叠的大山里,许多人都非常熟悉他,一听见他打招呼的声音‘科——伊——’,就会急忙忙地跑上前来迎接……作为一名传教士他像天空一样清澈……他能让男人大笑或哭泣;有时候他发表讲话,听众虔诚地站在他面前就好像是站在基督面前一样,会不由自主地去向他忏悔。他就像一位妙手丹青,每一笔都画得特别认真,力求能够让所有的人都看得懂画中的真谛。……我发现他的数学知识很渊博,许多人前来求教,在他的指导下,有些人就走到了更高或更有影响力的位置上。他经常对我们说,如果人们愿意学习更多的知识,那么真理就会出现,而错误的旧习俗也将被抛弃。晴朗的夜晚里他喜欢看星星,并告诉我们要赞颂万物的创造者。有时他还说希望去世之后自己的灵魂能被送到一颗星星上去,这样他就可以在遥远的世界里继续探索宇宙的奥秘。”

山里人对柏格理的感激之情发自肺腑,他们说:“他是我们的,让我们来安葬他吧。我们来为他置棺材、抬灵柩、筑坟头、立墓碑,因为我们爱他胜过爱自己的父亲,他对我们恩重如山。”他们把墓地选在了一座视野开阔的小山坡上。流着眼泪,唱着挽歌,走过一片包谷地,他们抬着柏格理上山,后面跟着1200名送葬的人,其中有400名是学生,来自他呕心沥血创建、经营的学校。他终身的朋友邰慕廉主持葬礼并描述了现场的情景:“简短的讲话之后,人们开始唱赞美歌、祷告……过了一会儿,有位高个子苗族老人站到凳子上,他是一位领袖,属于最早追寻十字架的那批人。他只讲了几句话,然后就跳下来,蹲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不停地抽泣,好像把心都给哭碎了……祝福这位有天赋的安眠者,他赢得了山里人的真心爱戴!

“礼拜进行当中,一名男子风尘仆仆急匆匆地赶到尚未掩土的墓地旁,光脚穿着草鞋,一看就知道走了很远的路。他悲恸欲绝,根本就抑制不住自己,我过去带他穿过人群。可怜的李司提反!我知道,你也知道,那里躺着你最好的朋友……他撕心裂肺地痛哭,后来他站起身,为逝去的老师和朋友献上了他所能拿得出来的最好的祭品……

“那天晚上男人们就待在那个山坡上,看守着敞开的墓穴,接连几个夜晚都是如此,以防坟墓被盗。在苗族人坟墓的环绕下,柏格理躺在一片小橡树林当中。埃文斯先生为逝者竖起了一个十字架,萨姆·柏格理长眠在十字架下。”

疲劳的开拓者终于安眠了,在他还很年轻的51岁,这位上帝的仆人得到了奖赏。让那些尊敬他怀念他的人继续努力完成他未竟的事业:维持好学校的高效运转;为当地人创建一座医院并配备好人员;加强对汉族和少数民族传教点的培训,使其自身能够健康发展,不至于因传教士们劳累过度拖垮身体而随时陷入危险境地。尽管柏格理去世的时候只有51岁,但是他却在短暂的人生中做出了惊人的奉献。当初许下要为基督赢得数千灵魂的诺言已经超量兑现——虽然皈依者是苗族而不是汉族。他十分渴望能在土著人当中建立教会和学校,以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和生活常识,在这一方面他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再三表示希望能在上帝召唤他之前完成《新约圣经》的翻译工作也终于如愿以偿,如今用他创制的文字印刷出来的上帝的书已经为许许多多的山里人所拥有。

成千上万的山里人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记忆就是,有一位小个子传教士在他们的大山里上上下下地奔波跋涉,为他们带来了光明和爱,为他们治愈了黑暗和压迫所造成的创伤。每当回忆起不屈不挠的开拓者的柔弱形象时,他们的心就会变得无比温柔,黑色的眼睛里充满了爱,湿润而闪亮。塞缪尔·柏格理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善良勇敢的小孩子喜欢和他一起玩耍,而大人们则能够通过和他的交谈来获得新生的力量和希望。他不是用语言传教,而是用自己的信仰传教,用神的怜悯和福音传教。他是上帝的行吟诗人,他所教授的快乐歌曲至今仍在中国西部的群山里回响。他的灵魂离开了疲惫不堪的躯体,双唇紧闭,他用沉默来强烈唤起我们对中国西部及那里各族人民的记忆。我们记忆中的塞缪尔·柏格理没有悲伤的色调。他快乐地生活;他拼命地工作;他为别人燃尽了自己的生命;如今带着他素有的魅力,柏格理激发了人们因他而产生的感悟——坚毅英勇地追随主,主必将战胜死亡,为所有爱和奉献的人打开永生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