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儿女的秘诀(母亲版)报佳音推荐!

这本书非常之宝贵在于,它是华人按照圣经的原则养育孩子、基于自己的亲身经验所写出的教养原则与体会。相信它不仅对于中国的基督徒父母教养孩子更具适切性,也定会对还不认识主的父母、教育工作者产生影响。教育作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可以成为良好的切入点,在人心中为福音松土。

SKU: 2437 分类:

描述

报佳音号 2437
外文书名 Biblical Secrets in Good Parenting (for mothers)
作者 苏绯云
ISBN 9787542631992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年月 2010年5月
页数 332页;300千字

《教养儿女的秘诀》内容简介

苏绯云博士作为一名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教养儿女的“高手”,4个天才儿女皆于9岁至12岁稚龄考入华盛顿大学,不但个个学有所成,而且从小就懂得遵照圣经的教导,爱人爱主,孝顺父母。长子允信,9岁考入,10岁就读,13岁获数学理学士,为该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毕业生,现已获计算机博士学位;长女允爱,9岁考入,14岁就读,19岁获化学理学士及音乐文学士,又获遗传学硕士及教育心理学硕士;次女允心,12岁考入,14岁就读,18岁毕业,主修化学、生物及生化三科,现已获哈佛大学医学及生化双博士学位;次子允圣,12岁考入,13岁就读,18岁毕业,主修数学和计算机,现已获数学硕士、计算机博士学位。

作为一位育有4个孩子的成功母亲,本书提供了从孩子出生到青春期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作者对所有问题的解答都是出自圣经当中的教训。

本书鼓励为人父母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擅于细察入微地发掘与发展儿女不同的特性,把孩子教育成德智爱心兼备的优秀人才,此宝贵经验提供了现代父母一条极佳的教养子女之道。本书告诉我们,作者之所以能成为一位教养儿女的“高手”,是因为她下功夫去认识隐藏在圣经中的秘诀,并把它用在教养儿女的实践当中。

《教养儿女的秘诀》作者简介

苏绯云博士生于福建省厦门鼓浪屿,父母、祖父母及夫婿何仲柯先生皆医学界人士。小学及中学时期长于香港,后赴美留学,获美国希望大学化学学士及密西根大学生物化学硕士及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化学系及生化系研究院,10余年间为基督教《真理报》坚持撰写教育专栏。近年来,苏博士夫妇二人应邀在世界十多个国家演讲“科学与圣经”、“创造与进化”、“教养儿女”、“家庭沟通”、“基督教伦理”等专题。

本书是作者的代表性作品,此外作者还有《科学与信仰》、《育儿秘籍》、《教子成功的秘诀》、《发掘孩子潜能,促进家庭沟通》、《儿女教养问题解答集》等教育专著。

《教养儿女的秘诀》读者定位

基督徒父母,主日学老师

《教养儿女的秘诀》特点

1.本书介绍了作者培育4个天才儿女的成功经验;2.本书教导父母如何以圣经的话来造就孩子的品格;3.作者是一位科学家,能从科学的角度让孩子知道圣经的真理。

《教养儿女的秘诀》目录

  • 作者序
  • 编者序
  • 第一章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 儿女的独特天赋培养
  • 观察认识儿女的表现
  • 让儿女知道自己是谁
  • 别用欺骗方法教小孩
  • 顺从创造者才算真聪明
  • 言教、身教与真理
  • 把孩子带到上帝面前
  • 爱的真谛
  • 第二章 从十诫谈教养
  • 从十诫开始
  • 六日创造其意义何在?
  • 慎思明辨之道
  • 培养孩童求真
  • 当孝敬父母
  • 不可杀人!
  • 如何消除怒气?
  • 不可奸淫
  • 不可偷盗
  • 不作假见证
  • 不可贪恋
  • 得福秘诀
  • 贪念与行动
  • 第三章 小小孩的教养
  • 如何教养初生婴儿
  • 三岁定终身?
  • “可怕”的两岁儿!
  • 学前认字(一)
  • 学前认字(二)
  • 教小孩子算术
  • 几岁上幼儿班?
  • 四岁了,还不上学?
  • 家有独子
  • 成功
  • 二宝出生了(一)
  • 二宝出生了(二)
  • 二宝出生了 (三)
  • 二宝出生了(四)
  • 第四章 孩子快上学了
  • 人生的大图画
  • 站在起跑线上
  • 好玩伴
  • 建立自信
  • 弃恶亲善
  • 固执的孩子
  • 作功课
  • 对儿女不满意
  • 爱的替代品
  • 真正的满足
  • 嫉妒与任性
  • 口出恶言
  • 第五章 儿女社交的建立
  • 社交始于家中
  • 社交生活的建立(一)
  • 社交生活的建立(二)
  • 社交生活的建立(三)
  • 帮助儿女交朋友
  • 孩子得罪了小朋友
  • 预防“失落感”
  • 孩子说:我不喜欢做中国人
  • 为孩子寻根
  • 第六章 成长的烦恼
  • 乖不乖
  • 防止孩子赌博
  • 反叛打架
  • 为生活细节而口角
  • 为何不相爱?
  • 调解纷争(一)
  • 调解纷争(二)
  • 避免孩子争权夺利
  • 从小学习事奉
  • 养不教父之过
  • 找寻离家的孩子
  • 第七章 与孩子沟通的秘诀
  • 如何面对迁居
  • 新年与祝福
  • 有福的人
  • 福气由生命开始
  • 太迟了?
  • 暑期作业
  • 快乐的暑假
  • 怎样回答孩子的问题
  • 如何面对恐怖时代
  • 孩子与恐龙的问题
  • 恐龙有进方舟吗?
  • 好人上天堂吗?(一)
  • 好人上天堂吗?(二)
  • 第八章 孩子的性教育
  • 上帝按照自己的形像创造男女
  • 接纳自己的性别
  • 人的配偶
  • 婚姻的建立
  • 二人成为一体
  • 二人和两家
  • 教训和警戒
  • 恋慕和管辖
  • 忍耐又有恩慈
  • 谦卑与认错
  • 不作害羞的事
  • 不同宗教可以谈恋爱吗?
  • 交益友
  • 生命的计划
  • 第九章 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
  • 胆小又怕黑
  • 孩子怕生
  • 爸爸,你错了
  • 好成绩
  • 优秀长子?
  • 有玩有吃
  • 你永远是对的
  • 如何教儿女献身?
  • 如何活得圣洁?
  • 做个快乐的母亲
  • 爸爸,我爱你!
  • 附录:一位生物化学博士的心路历程
  • 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又要写在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
  • ——申6:7-9

《教养儿女的秘诀》编者序

终于编完了苏绯云博士的《教养儿女的秘诀》书稿,心中充满感激。可以毫不掩饰地说: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首先得了苏博士著作的大好处。因为在我教导两个女儿时,苏博士所写的东西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虽然我自己是所谓的“教育学博士”,但我所学的教育学理论是完全建基于无神论的基础之上。若不是上帝的怜悯,我如今实在只是一个误人子弟的所谓“教育工作者”。

当我们把创造主从人生的视野中完全移开,排除了一切超自然的、超越性的观念之后,其实也就是我们彻底放弃教养儿女的道德权柄的时候。假如我们的孩子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爸爸妈妈,你们以什么标准来要求我们呢?你们的标准是以哪些原则为根基的?这些原则是你们任意的选择,还是社会的硬性规定呢?我们为什么必须要遵循这些标准和原则呢?请问,在这样一个高举“道德相对主义”的时代,你我应该如何回答这样的挑战呢?

作为一位教养儿女的“能手”,苏博士和她的夫婿何仲柯医生一道,把自己的四个孩子都培养成了聪敏好学、爱人如己的有用之材。她告诉我们,教养儿女是有秘诀的,而这秘诀,就在圣经里面。她之所以能成为一位教养儿女的“能手”,就因为她能下功夫去认识隐藏在圣经中的秘诀,并把它用在教养儿女的实践当中。

因着苏博士的辛勤努力,如今我们也可以更方便地从她的著作中得到这秘诀!当然,并不是说有了她的书我们就不必再去读圣经,而是说因为有了她的书,我们就可以更容易进入到圣经中有关教养儿女的那些道理中去。所谓“老马识途”就是这个意思。我不是说苏博士“老”,而是说苏博士先我们一步,走过了教养儿女和探索圣经有关教训的双途程,这就使她成为了一位合格的“向导”,可以带领我们少走一点自我摸索中难免会走的弯路。

《教养儿女的秘诀》书 摘

儿女独特天赋的培养

每一位正常的父母亲,都疼爱自己的儿女,尽自己所能的,照自己所知的最好的方法来养育儿女。但是,不论在加拿大、美国、欧洲、澳洲或是东南亚各地,都遇见许多的父母,感到彷徨、无奈、失望、混乱、愤怒、伤心甚至绝望。他们常问说:“到底我做错了什么?”

我大胆地借此篇幅,以一位平凡的母亲——不是专家(我的博士学位只是生物化学)——的背景,与大家交换教养儿女的经验,以期抛砖引玉,对上述与其它的问题有一点启发。

经验告诉我们,不论从事任何一事,必先研究有关该事的真理,然后照着这些真理来进行。例:建房子必先研究有关房子的结构:材料坚固度的比例等,然后依照图则计划打地基、建墙壁、盖屋顶等。就不至于花了时间、心血、金钱之后才发现房子不合理想,甚至站不稳,倒塌了!太可惜了!

教养儿女也同是一理,要先研究有关儿女的真理,然后依照这些真理来教养。这样的教养有原则、有方向、贯彻始终的,而不是用“反射作用”——随着当时的感觉来行动:没有一贯的原则可遵循。如果我们为人父母的没有方针、没有原则、没有目标,换句话说,没有清楚的真理可依据,难怪我们的儿女也混乱不知何去何从了。

所以我们首要知道:“何为儿女”。科学告诉我们:儿女是属于“人类”。科学上没有任何证据支持人是从似猿类进化而来的,相反的,科学自古以来的每一观察都支持圣经创世记所说的“各从其类”——古今每一个人都是从人而生(所谓古代猿人只是某些科学家的见解,所谓亿万年也只是根据某些假设的猜想,限于篇幅,此不赘述)。从来没有见过猿变成人。所有的观察只有人从人而来,没有一个例外。圣经记载:“上帝(造物主)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这是教养儿女要依从的第一项真理。

因此,每一儿女是独特的,是一个独特的人,不是一个小的我。我们尊重造物主,也尊重照祂形象被造的每一位。我们不偏心,不重此轻彼,也不重男轻女或重女轻男。每一位有造物主给他独特的个性、体质、天资等。我们要细心研究他们的天赋而顺着造物主所给他们的来养育栽培。就像不同的花有不同的栽培

法。

别用欺骗方法教小孩

在候机楼,一位小孩放声大哭,那和他一道儿的女士束手无策。突然灯泡一亮,妙计上心头:“你再哭,警察来捉你了!”

小孩东张西望,可能是看见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吧,一下哭声中止了。皆大欢喜,女士松了一口气。

百货公司,跟着妈妈购物的孩子腿酸了,“妈,我要抱!”

妈哪里有力气抱他;自己都快累死了。“你别吵,圣诞节快到了,乖小孩圣诞老人会送他好的礼物啊。你要礼物吗?那就要做乖小孩,不能吵啊!”

小孩在客厅跑来跑去,忽然间,头碰到桌子了。这下不得了;哭声震耳。看小孩的早有预备,跑了过来就打桌子。“唉啊,桌子不乖,碰到弟弟的头了。我们一齐来打桌子啊!”又是妙法,立刻见效!

这类常见的教法,真正收到什么结果呢?有一天,在候机楼的小孩长大了,发现警察并不捉哭的小孩,他会心里不平,觉得被骗吗?可能他对父母的话不信任了。他青少年期的表现可能是常常反对父母所讲的,对父母怀疑,或是以为父母什么都不懂。做父母的还胡里胡涂:“怎么搞的,我这一向听话的小乖乖怎么忽然变了一个人了?”最后的结论是:“时代不同了,现代的年轻人都是反叛性的。”或者:“这只是青少年反叛期吧。挨过了这段时期就好了。”

另一位后来发现礼物都是父母买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圣诞老人。设身处地,你记不记得被骗过,你的感受如何?不好受吧!可能一方面有被出卖的创伤,一方面又气自己怎么那么傻瓜,信任错人了。

我哥哥曾经告诉我这么一件事:他小时候很喜欢看泰山的电影;其中有一部是三十年后才在电视上看到。因为三十年前他带了钱去戏院买票,但人又多,他个子又小,在人群中拥挤要买票。忽然有一个大人伸了一只手过来:“孩子,孩子,我替你买票。”哥哥就把钱给了他。你当然猜想得到,那只手一去不回。哥哥等了好久,只好垂头丧气的回家,又不敢告诉家人。三十年后,当他在电视上看到那部电影之后,才把旧事重提。我听了之后,好像看见当时情景:比气球飞上天,冰淇淋掉在地上更难过。你可能会说:世上那有这种人,骗取小孩子的钱,真没有良心。是的,这种欺骗,显而易见,立刻引起公愤,成了千夫所指。但是,其实所有的非真理都是欺骗。那人是故意的,但不是故意的非真理仍是非真理,仍是一种欺骗,同样带来不良的结果。违反真理,不论是否故意,结果同样是可悲的。就如从摩天大厦掉到路上,不论是故意自杀或是不小心掉下来,同是悲剧,因为同是违反了“地心吸力”的真理。

那位打桌子的孩子呢?难怪有不少兄弟姊妹吵架时,总是对方不对:书读得不好怪老师或环境;工作不顺利,怪老板同事;婚姻有问题,怪配偶!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在家中的走廊绊倒了,我顺口埋怨:“谁把椅子放在走廊中间?”

我爸平心静气的回答:“谁把椅子放在走廊不要紧,你要自己看路。”这一言,叫我大悟:原来责任不能旁贷。

我想起圣经创世记第三章的事:造物主问亚当:“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么?”亚当说:“你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他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夏娃也一样:“那蛇引诱我。”原来人有推责任的本性。但造物主并没任他们推却;自作自受,各自要承担。这是造物主定下的真理,愿共勉之。

失望的父母问:“我错在那里?”可能第一件要自问的是:我是否照真理教养儿女?或是为了达到眼前暂时的目的,牺牲真理。

“可怕”的两岁儿!

你见过两岁左右的小孩吗?他们是不是整天不听话?你告诉他什么,他都说:不要。这现象十分普遍,所以有“可怕的两岁儿”这么一句话。那么,这真的是人生正常的过程吗?

有些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两岁的孩子就是这样的,这是正常的,不需太担心。”

朋友也有这么说:“两岁的孩子就是整天说:不要。这只是生长的一个过程,过几年就没事了。别大惊小怪,放心吧!”就好像以下例子:

妈:“小宝,你过来。”

小宝:“我不要。”

妈:“让我跟你把钮子扣好。”

小宝:“我不要。”

妈:“把玩具收拾起来。”

小宝:“不要。”

妈:“外面好冷,你要穿外套。”

小宝:“不要。”

这是不是你听过的对话?

两岁的小孩已经有一些“背景”了,什么“背景”呢?过去两年的学习,他,一方面学会了我们的话(大概因为我们没有学懂他的话,所以他只好学会我们的话),现在他不但会听,还会讲。不一定会讲成熟的句子,但会单字,会说话表示要不要。另一方面,他也学到我们的人际关系。为什么两岁的小孩常说“不,不要”呢?让我们重演他的“背景”,不会走路之前好乖,不会到处跑。会爬之后已经令父母忙坏了,会走路之后更不得了,整天走去不应该去的地方;叫父母耳目无暇,要时刻留心,提心吊胆。

小宝一下子走到客厅去,爬到玻璃茶几上,妈吓一跳:“小宝!不要爬上茶几!”跑过去把他从茶几上捉下来。“不可以上茶几,危险,不要,不要。”或是,妈跑过来,顺手打他一下:“不要这样!”

一下子,小宝又发现了新大陆。你心爱的音响系统,那太好玩了,有各式的按钮,有的是按的,有的可以转动的,电视机也好玩,他的小手快得不得了,你急死了,恐怕他弄坏了:“不要碰,不要动,不可以乱搞!”顺手又打他的小手。

你在炒菜,小宝突然出现,抱着你的腿,你吓了一跳,差点儿烫到了:“不要这样,走开。”顺手一推,把小宝推到一边。

他拉着桌巾,不得了,桌上有饭菜,还有刚煮好的汤。你大叫:“NO,NO!”

我想你了解我的意思了,我们一天到晚跟他讲话都是:“不要,不要”;英语更简单:“NO,NO!”小宝要的,我们的回答,多是:“不要”。所以,这就是他学习的背景了!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有人造个小型的录音机,可以放在小宝身上,妈妈(或是看顾小孩的人)讲话时就会把妈的每一句话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听听自己一天之内跟小宝讲些什么。可能你会发现大半的话都是“不要”,熟能生巧,小宝听得多了,当然能够应用自如了!

你说,那么怎么办呢?小宝拿不可拿的东西,做不可做的事情,怎么教他呢?我们可以用正面的,取代反面的。

譬如:茶几。家里的家俬,尽量用不危险的:避免容易破坏的,如玻璃,避免容易伤到小孩的,如玻璃或尖锐或很硬的角。有些可以暂时收藏起来,等孩子较大时再拿出来用。

譬如:音响系统。或其他容易弄坏的仪器,可以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但在孩子拿得到的地方放些可以玩弄有按钮可按可转,能够出声或有反应的玩意儿;用电池,不用电插头的。小孩可以运用他的手指肌肉,学习使用和控制自己的手指。用电池的收音机可以让他玩,用电池的小风琴也可以让他玩,你也跟他一齐玩,大家高兴。

譬如:炒菜。在安全但见得到你的地方,给小孩一个玩玩具的地方。如:小桌子小椅子,你一面炒菜,一面跟他讲话,就知道他会不会要来抱你的腿,你好作准备,或是放下炒的锅,或是用言语或行动导致孩子不会突然来抱你的腿。

譬如:拉桌巾。家里有小小的孩子,用桌巾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孩子看不到桌巾上的东西,但桌巾又是垂下来,好像要小孩捉住它。不论是好玩,或是当扶手,都很自然。所以我建议少用桌巾。特别是上面放着热的东西,或会破会坏的东西。当然我们迟早要教孩子不要拉桌巾,但我们要教得合理。在他们看不到上面的东西,走路又还不稳定的时候,我们还是慢点教。

这些只是几个小例子,聪明的你一定能够举一反三,用类似的原则来减少说:“不要……”而且,如果我们常常阻止小孩子碰东西的话,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学习,因为用手去摸,去发现,是人的本能,也是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果他每次要用手去发现的时候,都是听到:“NO,不要!”或者更加上被打,他会产生惧怕,不敢去尝试发现他环境中的事物,这也会减少他的好奇心。

如果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是正面的,是鼓励性,是让他敢摸敢碰,发现身旁的事物,是以笑容和温柔的声调与他沟通,我相信你会发现“可怕的两岁儿”不是人生必经之境,而是被不经意地“教”了出来的病态可怜儿。今天,病态儿的出现率高到被一些人以为是正常的过程。多可怜!多可惜!祝你有个健康而可爱的两岁儿。

教小孩子算术

学前的小孩,应不应教他算术呢?

看过前面文字的朋友们一定知道答案了﹕因人施教。有的孩子数学快得不得了,什么都可以教,有的则要慢慢来,有的你一告诉他定义,他就都会了,有的要从各方面慢慢解释到他懂为止。

算术可以说全都是定义。有数学头脑的人,只要给他定义,他便明白了。学得快的小孩,不要一直要他做已经会的题目,不然会失去兴趣。你回想自己的经验吧,无论学什么,最有兴趣的时候是你在进步的时候,对吗?同样的,小孩子在进步的时候也是最有兴趣的时候。有人说,那么学前教了加减乘除,上学不是闷死了吗?事实上,学得快的小孩,无论你有没有先教他,他上学也是闷死的。因为一般学校是以平均的程度来教的,对大多数学生是适合的,但是对少数吸收快的学生,并不一定适合。当然,如果学校可以照着个别学生的程度和进展来教,那是最理想了,可惜绝大多数的学校不这样做。所以父母要为孩子找适合他的学校,要不然就想其他的办法。我有一阵子是自己教。学得快的小孩,无论你有没有在学前教他,他在学校都会闷的。那么,起码让他在学前不需要闷,这样可能启发他求学的兴趣。

有人以为年轻的小孩懂得做高年级的算术,比如:四岁的小孩做加减乘除和分数,是因为父母和师长催逼他们。其实,如果是小孩自己喜欢,大人照着他们的程度来引导,不但不错,而且是应该的。这不是催他,也不是逼他,是照他的正常成长。常有人问我﹕“你们的孩子那么小进了大学,要作那么多功课,不是没有了童年吗?”

有次在讲座上,有人发了这问题,我就把问题给我们的小儿子。他回答说﹕“我现在还在享受我的童年!”

我们以为在大学念书就要作很多功课,这是因为我们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其实,如果大学的功课对那小孩来讲是很显浅的话,他就一点不辛苦,而且能胜任如意,有更多空闲时间做其他事情。所以,同样的,一位四岁的小孩,如果他对高小的算术可以胜任的话,那对他就一点不辛苦,而且可以学新的东西是很好玩的。

我记得我大概十岁那年暑假,爸爸教我代数,他教得很快,我一懂了,他就再进深,所以不到一星期已经学了初中一年的代数。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因为有新的东西学。可惜那时候没有人帮我找到适合我的学校或其他办法,所以我在学校的时间几乎全都浪费了。因为学校教得很慢,我早已“魂游象外”了!同时,我也一天到晚生病(不知什么病,只是每两个礼拜就有一个礼拜在家,但又不是假病,总有发烧几天的。只是,我自己不痛苦,反而很高兴不必上学),现在想来,最苦的一定是妈妈,我妈妈悉心照顾我,我却很享受妈妈特别陪伴我的时间。

总而言之,孩子能了解的资料就让他愉快地学习,最重要是愉快的气氛,没有压力的催逼,跟着他的正常发展(对他是正常的,一方面不要催他,勉强他,另一方面也不要拉着他,不让他进步,那也是勉强他)。

有些小孩算术的理解没有那么早,那也不要紧,平常小学一年级才教小数目的加法(一至廿)。所以,如果他学前还不会加,你也不用担心。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教他。要吃花生吗?你就数一数。要玩具吗?你也数一数。什么可以数的东西都数,孩子了解数目的意思,就可以学加减了。

有的孩子很会背童谣,所以也很会背数目。他会一、二、三、四……地背,但不一定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如果你算你的手指﹕一、二、三、四、五。你每说一个数目就指着一个手指。他如果口里说的数目和指着的手指数目不同的话,那么他是不了解数目的意思。给他几天再试试看。不要硬要教他。每个孩子成熟的速度不一样。让他的成长是轻松愉快的。

有的孩子的思想方式,不一定和你一样。但是,如果他的方法一直都行得通,那也不必要勉强他用你的方法。直等到发现有毛病时,再查问审核他的方法。我的小女儿四岁的时候做除数。我教她的方法(就是平常用的方法)她不合用。她只懂答数,但是又是对的,我问她﹕“你是怎么样做的?”她说不知道。我问﹕“你头脑里头是怎样想的?”她也不知道。所以我就由得她了。以后,她倒也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因为我外子是医生,当我们一家人外出时,他常需要停在医院巡视病人,所以我们就坐在车上等。车子又小,又没有什么玩具,所以最方便的就是玩算术。我们全用口讲,这样有谈有笑,安度呆等的时刻。

数学是宇宙中的重要设计。上帝所造万物,都有严密数学;诚如保罗所说的:“深哉,上帝丰富的智能和知识”。难怪伟大的数学家牛顿,天天读圣经。他的文献百分之十五是数学和物理,百分之八十五是关于圣经的。让我们帮助孩子们学数学的时候,也帮助他们欣赏创造宇宙之主宰丰富的智能和知识。

起跑线上

不得了,但愿能够把时间拨慢!学前的时间很快就过了!我们预备了我们的孩子没有?

他会常常想到创造者吗?他常有感谢的话语吗?他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吗?他喜欢跟父母讲话吗?他信任您吗?

“你看,天父造的花多漂亮!”

“让我们来欣赏天父造的花!”

“小蜘蛛,不用怕小蜘蛛,他也是天父造的,他一出生就会自己到处跑了,真奇妙!让我们拿一张纸来,它爬到纸上的时候,我们就送他到外面去。其实,它的祖宗大概比我们先来到这里,可能这房子还没有建造之前,他们家就是住在这里的。哈哈,可能不是它跑到我们家里来了,而是我们跑到它们家来了!”

“你来看,燕子把房子建在我们外面的电灯上了!你想为什么燕子妈妈喜欢在那里建房子呢?燕子真聪明,没有上学也懂得建房了!是谁造燕子这么聪明呀?”

“后门旁边的那棵松树上,有一个鸟巢,让我们去偷偷地看。你看,有几个蛋?是什么颜色的呀?但是,不要摸它,鸟妈妈会回来看顾她的蛋的。我们静静等鸟妈妈,看看是什么鸟下这种蛋。鸟是上帝第几天造的啊?”

“你想恐龙有没有见过人?”这是我最近在亚洲某国巡回演讲时,在不同的城市问我的听众,包括大人和小孩。

回答都是﹕“没有。”

您呢?您的回答是什么?

当我用了一两个钟头,解释了现代科学所用的时间计算法——放射性同位素,标准化石,碳十四——是多么的不准确(比如以标准化石之法得到120,000,000年,以碳十四法只得890年);又给他们看与恐龙同地层发现有人的脚印,人用的器具等的幻灯片之后,再问﹕“恐龙有没有见过人?”回答还是“没有”。不过没有那么大声而已!有一位又聪明又可爱,口才又好的牧师儿子,还是很大声有把握地喊:“没有!”

可见,我们被进化论影响之程度!中毒之深!最近又有一些电影,都是以小孩所喜欢的恐龙为题,潜移默化,将进化论的毒素,再三地注进我们和孩子的脑海中。不要以为这是无关重要的事。圣经第一句(上帝以此开头,是衪认为一切的根基)﹕“起初上帝创造天地。”进化论就是要反对这一句。“根基若毁坏,义人还能作什么呢?”(诗11)。上帝不厌其烦地尽列六天之内每天所造的,再三声明每一天是一个晚上,一个早上。不是千万个晚上,千万个早上。进化论则针对这点,一直要我们信千千万万年是真的。多少基督徒也被骗而不自知!上帝从开始造植物造动物,就告诉我们,衪造的是各从其类。进化论也针对这点,要我们以为一类慢慢(或突然)演变成他类。上帝从第一天创造就告诉我们,是好的;全部造完之后,总结说﹕甚好。只是当人(治理地的责任给了人)不听创造者的话,自作主张,自以为聪明,要如上帝,能分辨何为善、何为恶的时候 (但事实上,被造的人哪里有智慧来分辨善恶?我们只应听从创造者的标准), 结果死就因一人入了世界。一切受造之物才开始被败坏辖制(罗8),愈来愈坏!进化论也针对这点,要我们相信一切是愈来愈好!您看见吗?进化论是科学上的奇迹:一个完全没有证据的假设,竟然被一大群聪明的科学家信以为真,而且排除异己。为什么?因为这是魔鬼在这时代所用的欺骗。我们面对的是属灵的争战,属灵的争战必须用属灵的兵器,就是上帝的全副军装。您的心肝宝贝,若不是成为上帝的精兵,就是成为魔鬼所掌管的!慎自为之!

再问一次刚才的问题。恐龙是爬在地上的动物,爬在地上的动物是第几天被造的?第六天。人是第几天被造的?那么﹕“恐龙有没有见过人?”

要孩子常常想到创造者,则要父母“殷勤 (再三) 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6)。

我们自己是否言行合一?言教不如身教。如果我们只会讲,但不行出来,教的效果就不会好。比如,刚讲了太阳雨水,都是上帝所造的,叫我们有东西吃。回头又抱怨﹕“怎么一天到晚下雨,真麻烦!”我们的背景可能没有养成事事想到上帝的习惯。让我们与孩子齐步走。您提醒他,他提醒您。

“妈,雨水也是上帝造的,也是为我们的好处呀!

“对了,谢谢您提醒我,让我再讲一次,我们有很多雨水,谢谢天父!”

当我们的孩子常常想到他的创造者的时候,连带会想到的是上帝的能力和祂的本性——全能,全知,无所不在,爱,怜悯,恩典,信实,永恒,圣洁,公义等。在他快上学之前,要常温习上帝是怎样的,因为他可能会面临一些他不了解,或是不知道怎么办的情况,先预备他随时和天父讲话,让他知道父母亲的有限和天父的无限。父母被时间空间所限,天父是超乎时间空间的。有机会的时候,很自然地让他知道天父远比父母有能力,必能照顾他。如﹕

“妈妈好累呀,我去休息一下!感谢天父,他不打盹,也不睡觉(诗121),他时刻可以看顾我们。”

孩子的自信心,建立在知道自己是谁,也知道他所依靠的是谁。

爱的替代品

“现在的孩子,拥有父母很多的爱,故常常会不知足,也会抱怨父母所给的物质享受不够。我们应如何教导这类孩子呢?我的孩子已是十八岁的高中生,他只喜欢用名牌货,怎么办?”

以上是真人所发的真问题。是的,现在有些孩子拥有很丰富的物质。他们的父母亲不但给他们很多,也给他们买很贵的东西。但是,他们还是不满足。还要……要更多,要更好的。又和同侪比较,人家有的,当然也要有;人家没有的名牌货,我有的话就更好。父母常常尽量地给。但是,好像孩子总是还要,还不知足。所以,常常为了给与不给,而不愉快,而争论,而讲条件……

为什么?如果我们知道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要不然,只有治标不治本,一次再一次的争论,一回再一回的危机。究其原因,是前面引用的问题本身有问题:“孩子拥有父母很多的爱……抱怨物质不够”。原来,父母以为给了孩子物质,就是给了爱。但是,物质却不能满足孩子对爱的需求。因为物质本身不是爱,只是“代替品”。所以,再多的代替品,也填不满那个只有爱才能填满的心洞。但是,如果双方都下错了定义──父母以为物质等于爱,儿女以为爱等于物质──则父母所给的不是爱,而儿女所得到的,不能满足对爱的需求。

让我们来看看,小孩子从出生的时候开始,他们有什么需求?其实,小婴儿所要的很简单,除了吃、穿、睡觉之外,只要抱。意思是:在身体的基本需要之外,他们只要亲情。小婴儿都不能自己拿东西吃,不会自己穿衣和走动,所以,很自然的,父母会抱他们,而正常的父爱母爱也就很自然地流露了。但是,在我们这不正常的功利社会里,我们不知不觉违反了原来的设计,以致不自己喂母乳(理由是不方便);不自己照顾婴儿(理由是没有空);少抱婴儿(以为会把他宠坏了);不花时间和他玩,和他讲话(以为是很浪费时间)。父母不知不觉没有建立应有的亲情。加上当孩子哭吵的时候,我们常常以给他们玩具、糖果、奶嘴,来叫他们不要吵。所以,无形中就以物质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因为这是比用耐心和孩子谈话,真心了解他的心情和需要,来得简单容易。

这些代替品,可以叫孩子得到一时的满足,叫父母得到一时的安宁。但是,因为只是代替品,只能收到暂时、似是而非的果效。父母一直用代替品,孩子就一直要。就像以赛亚书五十五章所说的:“你们为何花钱,买那不足为食物的,用劳碌得来的,买那不使人饱足的呢?”

当为人父母的知道什么才是真货,什么才真的叫儿女满足,就很自然地会将真货给儿女。真货是什么呢?让我们分析一下:人生所追求的,到底什么才真有价值呢?孩子要名牌货,为什么?因为有了名牌,就可以在同学和朋友面前有“地位”。这“地位”说:我有钱买这些东西。但是,事实上,不是说他有钱,而是说他父母买得起这些东西。再想深一层,父母可以有钱买,但不买给他。所以他要表现的其实是:我父母有钱,而且买了这名牌货给我。我在父母眼中是有价值的。可见,儿女心中真正要得到的,是自我价值的肯定。可是,拥有名牌货,只是代替品,不能真正肯定他的自我价值。所以,过了一阵子,又不觉得自我有价值了,于是,又要找另一个代替品来骗骗自己!

那怎么办呢?我们知道,金钱、地位、权势、美貌和世上的一切,都要因为死亡而变成毫无价值。所以,这一切的追求,只会带来失望。真正的价值必须是永恒的。如果我们没有连上永恒,就一切都是假的,都不能肯定我们是有价值的。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找到那永恒的,连上那永恒的,这样,他真正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小婴儿以为父母是永恒的,因为他饥了,只要一哭,这张慈祥的脸孔就出现了;他冷了,只要一哭,这张慈祥的脸孔又出现了……所以,建立了亲情,能够带给他安全感,带给他自我肯定和自我价值。所以,你会发现,有了正常亲情的孩子,不会整天要买这个要买那个的。这是为什么父母应该把自己给孩子。但是,再大一点,他发现父母不是永恒的。所以,只有人的亲情,并不能叫一个人得到真正的满足。要得到真正的满足就必须得到那永恒的亲情。我们要帮助孩子得到的,不但是人的亲情,更是那位要以永远的爱来爱我们的天父的亲情。就如:“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只有食物,活得不像人,因为心灵还是饥饿;心灵的食物是创造你我的天父的话。同样的,有了人的亲情,更要加上永恒的亲情,“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人有了上帝的儿子,就有生命,没有上帝的儿子,就没有生命,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信奉上帝儿子之名的人,要叫你们知道自己有永生。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什么,他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他所存坦然无惧的心”(约壹 5:12-14)。

社交始于家中

常常在讲座中,有听众问:“你的孩子那么早进大学,他们的社交生活怎样?”或是:“十岁的孩子和十八、九岁的大学生,如何沟通?”还有:“孩子那么早进大学是否失去了童年?”

过去六年的夏天,我们和小儿子应邀到各处去演讲(有几次长女也去,在北美还有四位儿女都在场的时候),遇到这类的问题,我们就交给儿女回答。问的人常常以为孩子应该和同年龄的人才能沟通,才能有社交生活。但是,事实是否如此呢?在北美,一切都是以岁数来定的,比如,廿一岁才可以喝酒,十八岁才可以看某种电影,五岁才可以进幼儿园,自助餐则是十二岁以下照年龄付钱,六十二岁以上才有老人福利等等。处处都影响我们的思想,以为岁数是极为重要,小孩的朋友都要是同岁的。有一次,大儿子也在场,他回答说:“我不一定要跟同岁的人才能够讲话,我跟廿岁的人,就讲他有兴趣的话;跟四十岁的人,讲四十岁的人有兴趣的事;跟两岁的孩子,又可以讲他喜欢的题目。”所以,虽然他上大学的时候只有十岁,但是他一样可以跟同学有交往。

社交是什么呢?社交其实就是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如果我们知道正常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就有方针,帮助儿女建立各种正常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早作准备,一生中都可以顺利地建立这些关系。好的关系是人生快乐的重要因素。我们会用好几篇来谈谈这题目,彼此勉励。

孩子从小就有机会建立父母儿女的关系,之后可能有手足兄弟姊妹的关系,又有朋友的关系。上学之后加上师生、同学的关系。然后可能有异性朋友、夫妻、主仆、劳资的关系,有官民的关系等。对于这些关系的正常观念,应该是十岁左右以前就有了,才不至于建立了不正常的关系而受损。

小婴儿从与父母接触而学习到父母与儿女的关系,成为他们日后为人父母的自然模式。父母很自然的,会爱护自己的儿女:“神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创22)。“王就心里伤恸,上城门楼去哀哭,一面走,一面说,我儿押沙龙啊,我恨不得替你死,押沙龙啊,我儿,我儿。」(撒下18)连背叛他,要置他于死地的儿子,大卫王还这么爱他!“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他的人”(诗103),“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赛49),“母亲怎样安慰儿子,我就照样安慰你们”(赛66)。是的,父母的本性是爱儿女的,当父母照着真爱的真理来爱儿女的时候,孩子就建立了父母儿女的亲情和正常的关系了。我们要给儿女的模式,不但是感情上的爱,更是合乎真理的爱,所以要小心,才不致不知不觉间把自己当做上帝,要儿女顺从我们。而是要清楚地指向真理。耶稣说:“我就是真理”,我们要把这讯息传递得清楚,正如经上说,“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弗6);“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西3)。同样的,教导孩子听从,也要教清楚:“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因为这是主所喜悦的”(西3)。因此,儿女真正要听从的,要讨喜悦的,是主。父母不要无意中取代了主的地位。那样我们就不会有人治的家庭,父母就不会说:

“我不许你……”

“你吃我的饭,就要听我的话。”

“总之你在我的房子里头,就要照我的规矩。”

“你实在太气人了,非打不可。”

这类的话都是以自己取代了上帝的地位。

父母对儿女的爱,儿女对父母的听从和孝敬,都是在主的范围里,都是照主的规矩,都要讨主的喜悦。我们知道正常的亲子关系是怎么样,我们以身作则,教导孩子建立正常的亲子关系,他长大了也就自然会建立这种人际关系了。

孩子大一点的时候,他可能要建立兄弟姊妹之间的关系。父母也是教导的人。手足不但要相亲相爱,彼此欣赏,更是要相护相助,“弟兄为患难而生”(箴言17),“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诗133)。

怎样回答孩子的问题

“孩子问我,挪亚的方舟能放世上那么多的动植物及其他东西么?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一位家长问。

孩子问问题是非常好的现象,我们为父母者的心态要很欢迎儿女向我们提出问题,这样我们和儿女才能保持好的沟通。孩子问你,你就知道他在想些什么,我们与他交谈,他也知道我们的思想。因此孩子问我们,是我们的福气,千万不要觉得麻烦。你的态度要很愉快。你不一定需要知道答案,你可以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就算你知道答案,也要避免填鸭式的道出答案。尽量使你们的对话是“双行线”,而不是“单行线”。两人都有思想,有贡献,两人都有问有答。当孩子问我们问题的时候,正是沟通的好机会,不必以长辈的姿态和他谈话,而要以朋友的姿态,轻松自然地交谈。

就用上述的例子吧!

“爸妈,挪亚的方舟能放世上那么多的动植物及其他东西么?” 孩子问。

“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吧,挪亚的方舟有多大?需要放多少动植物?这些动植物有多大?还需要放什么东西?先看挪亚方舟有多大,好么?什么地方能找到这信息呢?”父母就可以这样引导。

孩子便会回应:“我知道,应该是在圣经里。”

“你想在圣经哪一部分?是新约还是旧约?”

“我想是旧约。”

“你想是很早期的事情,还是靠近耶稣诞生的时期?”

“我想是很早的事情,可能是在创世记吧?”

“创世记讲什么呢?”

“当然是讲上帝创造天地。”

“还有呢?”

“人不听话。”

“挪亚方舟是为什么呢?”

“那时候的人都不听上帝的话,只有挪亚听。上帝叫挪亚造方舟,因为上帝要用洪水灭世界,只有在方舟里的生物才不致被水淹死。”

“很好,我们就来看这件事的记载吧!”

父母便可引用圣经: “不得了,这里说世界在上帝面前败坏,地上满了强暴。上帝观看世界,见是败坏了,凡有血气的人,在地上都败坏了行为。当时的人好凶啊,要不是上帝来拦阻,一定要自相残杀,连唯一的好人也杀了!”

“所以上帝要用洪水来消灭坏人,要不然就没有人了,对不对?”

“对啊,就像人身上长了毒瘤,愈来愈大,不把它割掉的话,人就死了。”

“是的,上帝好像是医生,要是上帝不把大毒瘤切除,人类就完蛋了。”

“让我们来看看方舟的描写。”

“长300肘,宽50肘,高30肘。方舟上面要留透光处,高一肘,方舟的门要开在旁边,方舟要分上、中、下三层。什么是肘?”

“一肘就是从手臂的弯处到手指那么长,这是很好的量器,不会忘记带的,哈哈! 手臂的弯处叫肘,衣服的肘部就是袖子长到臂的弯处,不长不短,只盖了手臂的一半。我们拿把尺来量一量,看看一肘有多长。”

“妈妈的一肘是16寸,爸爸的一肘是17寸多,我的一肘只有1寸多,那怎么办呢?一肘到底有多长呢?”

“我猜是爸爸的一肘那么长。”

“我也这样想,所以一般都认为一肘差不多是18寸左右,如果我们以18寸为一肘,那么方舟有多大?18寸就是一尺半。”

“长450尺,宽75尺,高45尺,分三层。”

“记得方舟是方的,不是尖底的,因为不是要航海的,只是要在洪水中飘浮的。那么方舟的船板面积有多少?”

“长450尺,宽75尺,每层是45075平方尺,三层是345075平方尺,让我们用计算机算一算。啊,101250平方尺!”

“我们的房子面积是2000平方尺,方舟的面积等于多少层我们的房子?”

“1012502000 50层半,那好大啊!”

“你想方舟的体积有多少立方尺?”

“45尺x450尺75尺1,518,750立方尺,150万立方尺,那好大啊!”

“让我们想想,大的动物有多少类,圣经说每类一对,各从其类,只有用以献祭的清洁动物才每类七对。”

“牛、象、河马、老虎、狮子、长颈鹿、短颈鹿、猪、羊、马、蛇、鸵鸟……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类的大动物。方舟足够给他们住的。不过,还要有植物……不过,植物只需带种子就行,但是还要带食物,哗,那么多的动物一年要吃多少食物啊?”

“你想得很周到,大的动物其实没有那么多类,比如马类,可能也包括了斑马等;狗类一对就够了,因为今天大狗小狗都是狗,在200年前欧洲只有一种狗,今天的所谓纯种狗都是来自原来的野狗。至于食物,在某种情况下动物可能吃得很少或者不吃,猜猜看!”

“冬眠,冬天睡觉就不吃了。在方舟上的动物冬天睡觉吗?”

“让我们看看圣经,创世记描写洪水时的情况:第一,大渊的泉水都裂开了。第二,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第三,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

“为什么有一、二、三?不是只有下雨,怎么也有地裂开,天窗打开,但是那是什么意思?”

“我以前也不知道是什么,一直到圣海伦火山爆发了,我才了解到这一、二、三就是当时发生的事情:一、地裂了,火山爆发了,山上的雪化成了水蒸气,火山石炸成灰,都被炸到六万尺八万尺高空。二、在高空中水蒸气冷却了,火山灰也冷却了。火山灰就是小玻璃片,火山灰冷了就是火山玻璃了。水滴凝结在这些小玻璃片上,水滴够大了就掉下来。三、当天,圣海伦火山旁,下了很大的雨。这是二十年前我亲眼见到的。”

“哗,圣经真的描写了那情景。”

“不过圣海伦只是一个火山,洪水的时候是很多火山爆发,多处地震,满天都是火山灰,上帝第二天创造空气时把什么都分开了。”

“让我看看,把水分为上下。我知道了,空气上面的水都下来了,好像天上的窗户打开了,因此下了四十昼夜的大雨。”

“你想火山灰遮住阳光,又下大雨,天气会怎样?”

“对了,就冷了,好像冬天了。我知道了,动物可能就睡觉了。爸妈,恐龙为什么没有上方舟?”

胆小又怕黑

孩子胆小又怕黑,怎么办?怕黑,是很正常的表现,孩子怕黑,并不奇怪。但是如果过分怕黑,甚至晚上睡得不平静,那就不对了,大人应该研究一下。正常的怕黑,是健康的,因为这是帮助我们小心,不要发生危险。

为什么怕黑呢?因为天黑了,看不清楚,路上是否有石头绊脚,是否有树枝缠脚,是否有蛇咬人,是否有个大洞会掉下去,是否有一个人迎头跑来,撞个正中,是否有桌子、椅子?等等。看不清,应该小心,这是正常的。解决的办法很简单:用灯、手电筒等,叫我们可以看得清楚,那就不怕了。所以,孩子晚上睡觉的地方和厕所走廊,应该有灯。我曾经住在一处,睡房在楼上,厕所在楼下,中间是道有空隙的楼梯(一级和一级之间是空洞)。起初,我没有开灯,因为只有天花板一盏灯,还有暗暗的小灯,我想,整个晚上开着,有点浪费。但是,因为只有一个开关,是在楼下,所以,我第一次晚上从楼上下去上厕所的时候,在暗中摸索,每一步都怕踩错了地方就会滚下去。楼梯又是转了几个弯,我实在很怕,所以走得很慢,这是正常的怕。要是我不怕,就像白天一样拾级而下,恐怕一失足就掉了下来,不但自己受伤,而且也吵醒其他的人。所以,我回睡房时就把灯开着到天亮。

当孩子怕黑的时候,我们要先研究,如果是正常的怕,就没有关系,我们就加几盏灯,叫他的环境不那么黑,可以看得见环境,不会碰到东西,不会跌倒。但是,如果孩子的惧怕是超乎正常的惧怕,那么我们应该研究一下,他怕什么。有些孩子怕黑暗中有鬼怪出现,有的只是怕黑暗中看不见妈妈。

如果孩子只是怕黑暗中看不见妈妈,那么也不奇怪,因为妈妈是他的倚靠和安全(爸爸也应该是一样)。他饿了,妈妈给他吃,他孤单,妈妈安慰他,所以,只要妈妈在,他就有安全感。现在,黑暗叫他看不见妈妈,他当然是没有了安全感。那么,只要对症下药,让他看见妈妈就好了。一个很好的做法,就是在孩子睡觉之前,有一段全家团聚沟通的时刻。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讲圣经记载的事给孩子听──不要叫做“圣经故事”,因为恐怕给孩子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圣经所记载的真事,是和“青蛙变王子”这类故事同等,只是故事而已,不是真人真事——圣经记载的史实,不但事情本身情节奇妙,而且记载这些事情都是有目的的,我们可以随着孩子成长的阶段不断进深,父母每天和孩子在睡前有一段轻松温馨的时间,读和谈上帝的话,一同祷告。譬如:“亲爱的天父,现在宝宝要睡了,感谢你爱我,看顾我,和我同在,奉主耶稣的名,阿们。”如果孩子希望你在旁边,你就留在他房间继续读圣经,或是把灯关暗,继续祷告。慢慢的,他信任你,有安全感,你可以告诉他,你在隔壁房间读书,不要认为与孩子在一起是很浪费时间,你要爱惜这段时间。孩子小的时间很短,他要你在他的身旁的时间很短。我们的孩子现在都长大了,我真想念他们小的时候,全家堆在床上,读圣经祷告,(有时太累了,在祷告中睡着了!)多么甜美!偶然,有机会再和儿女,重温旧梦!可是机会不多!希望聪明的你,不要赶着要推开孩子。可以拥抱的时间,尽量利用,可以一起的时间,尽量享受。

但是,有的孩子怕黑是因为怕黑夜里有鬼怪出现。那我们就要研究,他们对鬼怪的“知识”从何而来?他们对鬼怪的“知识”是否正确?他们看什么电视?谁跟他们讲鬼怪的故事?这些接触是否健全?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他们,才不致学到不正确的东西。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帮助他们选择电视节目,选择朋友,选择书本。你知道吗?有些老师介绍给孩子看的“好书”,“得奖”的书,竟是谈鬼怪的书。现在的世界是邪恶的,你的孩子,请你负全责,你要留意自己的小羊,不要被牵引而走迷了路。因此,如果孩子怕黑,不要只是要他大胆:“怎么胆子这么小,你看你的堂弟,年龄比你小,他都不怕”,“怕什么,男孩子不怕的,不要那么胆小,真像女孩子”,“有什么好怕,拍拍胸膛,不怕!”我们要保持与儿女沟通谈话,每天的生活我们都要注意,他们看什么书?书上有没有鬼怪故事?如果有的话,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帮助他们认识真的鬼怪。世上有没有鬼怪?当然是有的,但鬼怪是什么呢?是不是人死了就会变成鬼呢?宇宙的创造者告诉我们,祂不但造了我们这些物质的人,也造了灵界的存在者。这些灵界的存在者称为天使。创造者给天使也有选择的自由,可以选择听从创造者或不听从。那些不听从的天使,选择与创造者作对,要抵挡、反对创造者。反对者、抵挡者称为魔鬼,他们的目的就是与创造者作对。这些鬼能力很大,因为他们原是有大能力的天使,要服侍承受救恩的人(来1)。他们选择要抵挡、反对创造者,但是创造者上帝并没有将他们的力量取消。魔鬼仍然能够以光明天使的形象出现,迷惑人心,也能够模仿人或其他生物的形态出现。如模仿已去世的人的形态声音出现,欺骗我们。魔鬼知道很多事情,但不是无所不知。因此有些算命的人会讲得相当准确,叫人容易相信,特别是讲到过去的事,魔鬼将他看见的告诉算命的人,当然很准。被算命的人就信服了。其实魔鬼对于未来不一定知道,我们的生活,动作存留不在乎魔鬼,乃在乎创造我们的上帝(徒17)。因此上帝严严地禁止我们算命交鬼:“那些国民所行可憎恶的事,你们不可学着行,你们中间不可有人使儿女经火(献人祭),也不可有占卜的,观兆的,用法术的,行邪术的,用迷术的,交鬼的,行巫术的,过阴的,凡行这些事的都为耶和华所憎恶”(申18)。

当孩子怕黑胆小的时候,我们就趁机会和他们讲话,了解他们为什么怕黑,如果是看了什么鬼怪的电视,书籍,或是有谁跟他们谈鬼怪的事情,我们就趁机会把真情解释给他们,也趁机会解释主耶稣是创造者,魔鬼只是被造的。在主耶稣保护之中,魔鬼不可能伤害我们,耶稣也给了信祂属祂的人有权柄,可以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吩咐鬼离去。所以不用怕魔鬼。如果孩子不确定是已经信了耶稣,我们也趁这机会再一次带他作决志信主耶稣基督为他个人救主的祷告,承认耶稣为创造宇宙的真神,独一的主宰,为他死而复活,承认自己自作主张的罪,就是没有遵从耶稣的话。请祂赦免。从此要遵从耶稣的话。这样,我们就正面的帮助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