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报佳音号 | 2125 |
---|---|
外文书名 | Finding God at Harvard: Spiritual Journeys of Thinking Christians |
作者 | [美]伯尔曼 等 |
译者 | 文逢参 蒋黄心湄等译 |
ISBN | 978-7-80689-979-3 |
出版社 | 珠海出版社 |
出版年月 | 2008年6月 |
开本 | 32k |
页数 | 352页;273千字 |
《我在哈佛的信仰》内容简介
本书在海外的原名为《我在哈佛遇见神》,讲述一批当代哈佛基督徒信仰的心灵独白。当中包括科学家、哲学家、医生、奥运奖牌得主、家庭主妇、环境学家、经济学家,还有一位与骨癌搏斗的二年级学生。他们的故事见证了信仰在当代哈佛的复苏。
哈佛大学早期的校训是“察验真理”,建校先贤以基督教作为一切正统知识的惟一基础。但是数世纪以来,哈佛逐渐离弃了它古老的传统。信仰毁弃后,意义与真理也随之失落。葛培理曾问哈佛大学校长博克:“今天学生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校长回答说:“空洞。”
然而,近年来,一些哈佛大学的学者和学生,在学术求索和心灵追寻中,不约而同地与信仰相遇。为此,他们理性蒙光照,身心被重整,团契被建立。本书是他们学术求索的心得和深入困苦人群的手记。通过本书,我们发现在当代生活和学习的每一领域,我们依然可以庆贺信仰,洋溢欣悦而非愤世嫉俗。
本书属于“新教文库·历史与思想译丛”。
《我在哈佛的信仰》推荐语
本书令我思考、痛哭、大笑、高呼,也令我祷告;带我进入并经历他们的旅行、学习与服侍。我感到自己已与那种独一无二的分享式的生活融为一体。
——露丝·奥尔德里奇(Ruth Allderige) 作家
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争议是关于真理的生死攸关的争议。本书通过精彩的理性辩护,最终指出作为众真理之源的那一位是谁。
——寇尔森(Charles W. Colson) 监狱团契事工主席
真正的哈佛是无形的哈佛,藏于那些较为追求真理、独立而孤隐的灵魂里……这所学府在理性上最引人称羡的地方,就是孤独的思考者不会感到那样的孤单,反而得到丰富的滋养。
——詹姆斯(William James)1903年开学礼致词
《我在哈佛的信仰》目录
- 导言 我们依然在哈佛信仰 莫莱(Kelly Monroe)
- 第1章 质疑与回转
- 静中问 波蒂厄斯(Rebecca Baer Porteous)
- 毕路比叫人费解的祷告 科尔斯(Robert Coles)
- 追寻历史中的耶稣 莱克(Todd Lake)
- 结伙入党之后又如何?佩雷拉(Evelyn Lewis Perera)
- 醒悟 埃德加(William Edgar)
- 第2章 意义危机和需求改变
- 重建生命的大学教授 劳里(Glenn Loury)
- 意义危机 凯斯(Richard Keyes)
- 哈佛,你的光辉如何?哈格多恩(Hermann Hagedorn)
- 割裂的世界 索尔仁尼琴(Aleksandr Solzhenitsyn)
- 第3章 寻获盼望、健康与生命
- 地心吸力与提升 怀利(Paul Wylie)
- 上帝以话语医治他们 杨迈克(Michael Yang)
- 面对死亡,拥抱生命 福斯特(Brent Foster)
- 美妙与狂放:性与自由 林宝莲(Poh Lian Lim)
- 第4章 重建爱、家庭与社群
- 育儿暂休 威甘德(Kathryn Donovan Wiegand)
- 模造我生命的恩典 沃特斯多夫(Nicholas Wolterstorff)
- 完美主义、羞耻与释放 彼得森(Rodney Petersen)
- 迈向完全之旅 贝丝司密利(Betsy Dawn Inskeep Smylie)
- 第5章 多元文化与普世福音
- 哈佛广场 马哈比(Habib Malik)
- 神学院里的权力与性别 兰金(John Rankin)
- 第6章 金钱、种族与怜悯人的福音
- 牧师在哈佛商学院 小罗伯特马西(Robert K. Massie Jr.)
- 忧伤中的喜乐 古德温(Ruth Goodwin)
- 悔改:城门外之旅 巴尼信(Jeffrey Barneson)
- 街头救恩 帕克(Anthony Parker)
- 第7章 政治学与公义的福音
- 危机与信心 伊丽莎白•多尔(Elizabeth Dole)
- 剑桥、国家与基督 毕思齐(Robert Beschel Jr.)
- 第8章 科学、科技与地球
- 基督教与科学事业 撒克斯顿(Charles Thaxton)
- 岂止是机器?金格里奇(Owen Gingerich)
- 我为什么要做科学家?哈米特(Gregory Hammett)
- 地球园子里的荆棘 萧微拉(Vera Shaw)
- 第9章 教育的重整——校园真光
- 犹太基督教思想还是异教学问 伯尔曼(Harold J. Berman)
- 享受筵席 范彼得(Peter Feaver)
- 蒙召作教导 方罗伯特(Robert Fong)
- 奥秘意识:一位修士的反思 约翰修士(Brother John)
- 第10章 结论——21世纪的盼望
- 渴慕上帝 德兰修女(Mother Teresa)
- 丰盛生命 布鲁克斯(Phillips Brooks)
- 不再庸碌 特布莱(Elton Trueblood)
- 存在的奥妙 马利克(Charles Malik)
- 后记 品尝新酒 莫莱(Kelly Monroe)
《我在哈佛的信仰》精彩书摘
危机与信心
伊丽莎白•多尔﹙Elizabeth Dole﹚
我把神分门别类,塞进我生命中一个挤迫的档案抽屉里,大概在“园艺”(gardening)与“政治学”(government)之间的某处。
伊丽莎伯•多尔1960年在哈佛教育研究院﹙拉德克利夫课程﹚﹙Harvard‘s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Radcliffe Program〕﹚完成教学硕士学位课程后;1965年在哈佛法学院﹙Harvard Law School﹚取得法学博士。她曾担任公爵大学﹙Duke University﹚校董,近年为哈佛大学监督委员会成员。
1991年2月1日,多尔夫人接任成为美国红十字会主席。她更曾为六届的美国总统服务,在事业上表现出色。在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中,还获选为全球十位最受人敬佩的女子之一。
1990年,她辞退了美国第二十届劳工部长的职位。1983年2月至1987年10月,担任运输部长。在她领导运输部的年间,三大运输范围—铁路、航空、公路—享有美国历史上交通最安全的纪录。
多尔夫人出生于北卡罗来纳州索尔兹伯里﹙Salisbury, North Carolina﹚。根据一项由McCall‘s杂志进行的民意调查,多尔夫人以大比数获选为最有可能成为首位出任美国总统的女性。
我感到万分荣幸,能与同行者分享我一小段属灵历程。其实我只不过像许多人一样,努力使信仰与生活结合,现在有机会说出心里话,见证耶稣基督在我生命中带来的改变,实在感恩。但是我必须先谈谈一个政治危机,因为我从中得到很大的启迪。这政治危机涉及高风险、阴谋、幕后协商、权势,甚至爱情。
我从哪里得悉此一危机?在《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的头版?不,报章没有记载此事。我说的政治危机发生于二千四百五十年前,事件经过记载在圣经的以斯帖记里。
以斯帖记记述一名女子的事迹,她被迫作出重大决定,将生命全然献上—这决定是她本不愿意作的。她面临极严峻的考验,她的故事使我产生共鸣,很容易联想到我个人的属灵历程上去。虽然她面对的挑战或许在细节上与你我遇到的不一样,但是背后种种因素却同样真实,其中的教训也同样适切。以斯帖要学的,也是我要学的。因此多年来,以斯帖的故事对我意义重大。她的事迹见证了一个人如何发现生命真谛。
故事发生在古代波斯帝国,当时那地住了一个非常敬虔的人,他的名字叫末底改。末底改是犹太人,他有一个年幼表妹,名叫以斯帖。以斯帖的父母死后,末底改就收她为自己的女儿。孩子渐渐长成为天姿国色的女子,是具备王后气质风范的绝色佳丽。
有一天,波斯王亚哈随鲁下令寻找全国最美丽的女子,好让他选立为新的王后—如同“波斯小姐选美会”一般。以斯帖艳压群芳,被国王选中。于是,这个年轻孤女被立为王后,而她的犹太人背景仍然不为人所知。国王非常高兴,因以斯帖的缘故摆设盛大筵席,甚至宽减所有的税项。
在这期间,末底改在民中来往,惊闻朝廷中有一个高官已布下周详的计谋,要杀尽全国所有神的选民犹太人。末底改立刻想到以斯帖,急忙托人带口信给她:“以斯帖,这事得靠你了。也许只有你一人可以劝服国王制止这可怕的计谋。”
但是以斯帖不想被牵连,她给末底改的回复是:“王的一切臣仆和各省的人民都知道……若不蒙召,擅入内院见王的,无论男女必被治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现在我没有蒙召进去见王已经三十日了。”
换句话说,以斯帖的意思是:“末底改,你不明白礼仪,我必须按规矩行事。如果我去见王,我很可能头胪不保!”末底改对以斯帖拒绝帮忙的理由不表同情,她千千万万同胞的性命已危在旦夕。因此末底改不得不再托人送第二个口信—这第二个口信在我心中引起回响,跟我生命中所面对的属灵挑战和应着。
有一次,我听到一位极具真知灼见的牧者—麦哥登牧师﹙Gordon MacDonald﹚的讲解。他指出,末底改第二次给以斯帖的催促含有三个清晰的主题—也就是针对以斯帖不愿行动而作的三项挑战。
第一个主题是困境:“以斯帖,不要以为你和其它犹太人有别,可以幸免于难。此计谋若行出来,你将失去拥有的一切—荣华富贵、附带福利……”末底改彷佛在说:“倘若阻止你服侍千千万万人的东西是享乐与安全感,那你大可忘掉这些东西。你在宫中不比我们在外面的人安全。”以斯帖与其它犹太人的处境无异。
第二个主题是特权:“在此危急关头,以斯帖,你若闭口不言,犹太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以斯帖,神赋予你特权,可以做别人不能做的事。你若不行使这个特权,祂或会让你给撇在一旁,由别人取代你的位置。”
第三个主题是神的心意:末底改说:“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
末底改终于劝服了以斯帖。以斯帖的回复是:“你当去招聚……所有的犹太人,为我禁食三昼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宫女也要这样禁食。然后我违例进去见王,我若死就死吧!”
这就是将生命全然献上。以斯帖的故事向我发出极大的挑战,也教我学习完全的谦卑。在我的人生中,曾经有一个时期,我不得不面对向神委身这个重大的问题。
我的见证没有甚么奇特,不像保罗在大马色路上遇到的情景。我的属灵旅程始自许多年前,在卡罗来纳州的家里。对我们一家来说,星期日是主日,是分别出来行善、做当做的事的日子;福音就像炸鸡和春天的杜鹃花一样,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凯蒂祖母﹙Mom Cathey﹚是我做人的榜样。她只差两个星期就活到一百岁寿辰。还记得许多个星期日的下午,我和其它住在附近的孩童聚集在她家中,享用她为我们预备的柠檬水和曲奇饼﹙我想那是吸引我们的东西﹚,玩圣经游戏,听她读圣经故事﹙她的圣经现在成为我最珍贵的收藏品之一﹚。
她身体力行,一生为他人而活。在一次意外中,一名醉酒驾车者使祖母痛失一个儿子。她把儿子的保险赔偿金奉献出来,给巴基斯坦一个偏远的教会组织作扩建医院之用。祖母根本不富有,但她差不多把自己所有的都奉献给本地牧者和海外宣教机构。她九十多岁的时候,有需要住进疗养院,她便欣然接受这个机会。我还记得她这样说:“伊莉莎伯,或许有人未认识主,我可读圣经给他们听。”
我喜欢在她圣经的页边,细看她的笔记。这些笔记都是她在半夜睡不着时记下来的。举例说,在诗篇一百三十九篇的旁边有这些字句:“1952年5月11日凌晨一时。我的祷告:神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甚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
我期望能像凯蒂祖母那样,她是我的末底改,在生活的各方面引导我。在我的记忆中,这许多年来从没有听过她说半句叫人难受的话,没有见过她做出任何不合宜的事,祖母几乎是完美的典范。我自小就积极投入教会生活;可是随着时间的过去,在忙碌的生活中,某些东西往往阻碍我们把生命全然奉献给主。有时可能是金钱,有时是权力,或者是声誉。
在我而言,事业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我努力追求卓越,要取得成就。我的目标是竭尽所能做到最好,这目标本来不错,可惜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我发觉很难掌握一切,不可能克服每一个困难、预见每一个难题、善用每一个机会。这种生活态度使家人、朋友、同事和自己都不好受。凯蒂祖母曾经教导我的那些生命中更重要的事情,都被挤出去了。我实际上是在跟自己、而不是跟别人竞赛。
我生于幸福家庭,自小受基督教真理培育,有机会入读哈佛大学,有美满的婚姻、富挑战性的事业。经过许多年之后,我才慢慢醒觉,明白到我尚欠些甚么—是灵性上的缺欠,因为我的灵性正日益贫乏。
我为此事祷告,还来不及作好准备,神已为我安排了一些人和事,在我生命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认识了一位很有爱心的牧师,他让我看到当神成为一个人生命的中心,一切都从这中心涌流而出时,这人的生命就充满不可言喻的喜乐。
我开始逢星期一晚上参加灵命成长小组聚会,与其它同样需要灵命长进的信徒一起学习,使我重新得力。因着与其它参议员太太一起查经,我的信仰得以坚固起来。我渐渐领略到,把主日分别开来,让灵性复苏,经历内在生命更新,不会对一周的工作时间有严重影响;突然间,我对以斯帖的故事有了新的体会。
我终于明白,我必须接受末底改清楚发出的挑战。第一项挑战—困境:“别以为你可以幸免于难,以斯帖。你若企图救自己的性命,那你只会丧失性命!”这是全然委身的呼召,意思是要她不惜冒险,将生命摆上。
我完全理解以斯帖进退两难的处境。她享尽荣华富贵,生活无忧。当你拥有许多的物质享受时,自然会对任何威胁到你的舒适与安全感的东西拒之门外。我完全明白她的感受,也许你也能体会。我喜欢享受舒适的生活,我为自己建立了一个自足的小天地。我把神分门别类,塞进我生命中一个挤迫的档案抽屉里,大概在 “园艺”(gardening)与“政治学”(government)之间的某处。直至有一天,我恍然大悟,末底改要求以斯帖作的全然委身,就像耶稣基督向我发出的呼召一样,我所面对的正是相同的困境。
耶稣在马太福音第16章中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甚么益处呢?”
这些话对忙于为自己筹算的人来说是听不入耳的,但个中道理却叫人不得不慑服。因为要是基督真是祂自称的那位—是我们的救赎主,是全人类历史的中心人物,是在种种价值冲突背后赋予世界意义的那一位;那我必须明白,基督是不容我们分隔开来处理的。
如果我相信耶稣只是凡人,正如某些人所相信的,情况就不同。我大可随便把祂分门别类,或者相信祂不过是导人向善的好教师,我大概还可以把祂的道德教训放在书架上。又或者认为祂只是个先知,即使如此,我也可以把祂归入档案。
但是我知道耶稣基督是我的主、我的救赎主,是从死里复活、今天仍然活着的主,超乎万物之上。我知道是时候停止过倒退的生活了,此刻我必须让基督居首位,以祂为我生命的中心,不再让其它事物与基督争位。我不能再作我的小宇宙的主人了,我得把主权交还给神。
末底改的第二项挑战是特权:“你若不善用这特权,以斯帖,神就会把它交给别人。”这也是我需要面对的挑战。神让我明白到,重要的不在于我能做些甚么,而是至高的神要借着我成就甚么。神要的不是世上的成就,而是一颗奉献的心。当我降服在神面前时,人生就不单再是多几年的自我放纵,和在事业上追求晋升;而是有更高的使命—从神而来的召命,就是过享有特权、负责任、受托为管家的人生,人生的真正意义乃在于此。末底改给以斯帖的警告实在发人深省。求神帮助我,免得有一天当我回顾过去,赫然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受世俗事所缠累,忙碌不堪,不能自已,以致神把我的工作交给别人。
第三项挑战关乎神的心意:“以斯帖,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神按着祂的美意为现今的机会给你的吗?”末底改的话提醒我,每一个人在这世上都有一项独特的任命,是至高的神交付给我们的,为要我们去爱和服侍我们周围的人。我们既领受了祝福,就当成为别人的祝福;我们有所领受,是要我们有所付出。
以斯帖面临的挑战也是我要面对的挑战。我要时刻警醒,留心听神的呼召—要求我全然委身的呼召。
最后要向以斯帖学习的,是她用心去响应的态度。她呼吁众信徒禁食祷告,然后将自己的性命摆在神面前,全然仰赖祂。她说:“我若死就死吧!”
在这种环境下神怎样工作呢?以斯帖向神委身,全然信靠祂,结果怎样呢?圣经告诉我们,王向她伸出金杖,免她死罪,并且答允她的请求,结果神的子民不但免遭祸害,还取得荣耀的胜利!以斯帖本可把神抛诸脑后,完全仗赖自己的聪明和美貌;但她知道没有神的同在她不可能成功,因此她呼吁其它人与她一起以谦卑倚靠的心,向神祈祷。
我经常面对种种难题,在大大小小的决定当中,往往要求我有无比的智慧与勇气。我时刻都需要神的恩典,在履行日常生活的职责时,能用爱心待人,带着平安与喜乐,响应神的呼召。我要学习倚靠是好的。当我用尽自己的资源;当事情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不按自己计划而行;当我愿意信靠神、把结果交托给神;当我自知软弱的时候,就是我刚强的时候。那时我就最能感受到基督的能力降在我身上,祂鼓励我,加添我力量,增强我的信心—那能力是从神而来的,不是出于我自己。
以斯帖故事的主题是信靠。内容不是讲述一个人的成功故事,而是神的得胜事迹,神才是故事的真正主角。同样,我开始领悟到,在我个人的故事里,也只有一个主角:在耶稣基督里的神。
全然委身给基督是要求极高的艰巨使命,我此生将要努力不断去学习实践这使命。但我知道,惟有委身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生命,惟有这样的生命才与主相配。时机已成熟,世界已作好准备,神要感动一些信徒响应祂的呼召,这些信徒当知道他们与世人处于同一处境,当欣然顺服,领受神所赋予的独特权利,明白到神按祂的美意,可能早已为他们安排现今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