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报佳音号 | 6837 |
---|---|
外文书名 | A Dictionary of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
作者 | [奥地利]雷立柏 编 |
ISBN | 978-7-80254-760-5 |
出版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月 | 2013年10月 |
页数 | 545页;600千字 |
《中国基督宗教史辞典》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1949年以前有关中国基督宗教的历史资料,包括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的资料,包括人物、教会组织、传教地点、文化机构、书籍、历史事件以及少数的专题词条等。作者历经数年的材料收集和整理,系统地收录了中国基督宗教历史的人物、事件、地理等中英文双语词条五千余条,其中也包含了中国现代基督宗教的历史情况。
《中国基督宗教史辞典》编者简介
雷立柏(Leopold Leeb),古典语文学家。1967年生于奥地利,1985年入大学学习哲学、宗教学、基督教神学。1988至1991年在台北辅仁大学学习汉语和中国哲学,后回奥地利继续上大学。1995年获得硕士学位后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班,在汤一介先生和陈来先生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张衡、科学与宗教》,1999年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到2004年1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进行翻译和研究,并开始教授欧洲古代语言(拉丁语,古希腊语,古希伯来语)。2004年2月至今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开设“拉丁语基础”、“古希腊语基础”等课程,广受学生赞誉。著有《西方经典英汉提要(卷一):古希腊罗马经典100部》、《西方经典英汉提要(卷二):古代晚期经典100部》、《西方经典英汉提要(卷三):中世纪经典100部》和《西方经典英汉提要(卷四):文艺复兴和巴罗克时期经典100部》等。编有《中国基督宗教史辞典》、《拉丁语汉语简明词典》、《古希腊罗马及教父时期名著名言辞典》等书;译有《古代教会史》、《中世纪教会史》、《近代教会史》和《传教士韩宁镐与近代中国》等书。校对过《超越东西方:吴经熊自传》等书。
《中国基督宗教史辞典》目录
总序
凡例
重要的缩写
正文
汉语-英语索引
《中国基督宗教史辞典》书摘
Allegra,Gabriele Stefano,Bl.,OFM 雷永明,1907-1976,意大利西西里(Sicilia)人,1923年入方济各会,教法语,希腊语,1926-1931年在罗马学习古希伯来语,1928年首次想把圣经译成汉语;1930年为司铎,1931-1939年在湖南衡阳传教,1935年开始翻译圣经;1939-1940年回欧洲养病、在罗马进修叙利亚文等;1941年到北京,开始建立图书馆,组织思高圣经学会(Studium Biblicum Franciscanum,1945年成立),促进圣经翻译工作(“思高本”);1948年8月后,圣经学会南迁香港九龙;1968年出版全部圣经,1975年出版《圣经辞典》,1357页;参见Studium Biblicum Franciscanum思高圣经学会、Bible translations圣经翻译。
Aylward,Gladys 艾伟德,1902-1970年,英国人,独立的女传教士,1930-1947年在山西、陕西工作,照顾孤儿;因故事片《六福客栈》(The 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1958年)而闻名世界。
Fang Hao方豪,1910-1980,杭州人,出身于新教圣公会家庭,1921年随全家皈依公教(天主教),他曾在杭州神学院和宁波神学院学习,1935年晋铎,1938年在昆明参与《益世报》复刊,后继续道重庆办报,1941年起任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教授,1946-1948年在北京主持上智编译馆,1949年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后在政治大学任教,任(台湾)中国历史学会理事长、中央研究院院士,在台北去世;他掌握拉丁语、法语等西方语言,著有《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中西交通史》、《宋史》、《李之藻研究》、《方豪六十自定稿》等。在中国公教历史研究的领域中,可称为20世纪最优秀的华人学者;参见陈垣。
Mitrofan[Mitrophan],Chang Yangji 密特罗芳·常扬吉[弥特若梵],1855-1900,北京满族人,中国东正教司祭;他在北京学习,在佛拉维安(Flavian Gorodetskij)的指导下翻译圣书,1882年与Flavian(佛)一起到日本参与主教大会,1882年7月11日在东京被祝圣司铎,他是第一位东正教的华人司祭,而祝圣他的主教卡撒特金(Nikolaj Ivan Dmitrovich Kasatkin,1830-1912年)是日本东正教的创始人。密(Mitrofan)、他的妻子塔提亚纳·李(Tatjana李)和他们的两个儿子伊撒亚(Isaija)和约安(Ioann)于1900年6月10日前后在北京去世,但第三个儿子塞尔吉(Sergij)后来成为东正教的司祭。
Nianjun捻军、捻匪,1853年后在山东等华北地区活动的反清组织;骑马;可能与太平军有联系;1861年在烟台杀害美国传教士花雅各(Holmes)和巴克(Parker)。
Sacred Heart,veneration of 对耶稣圣心的敬拜;“圣心”指耶稣的愿望,即“引导一切人走向父,使人人都有信仰”,因此对“圣心”的敬拜包含一种传教意识;尤其在19世纪的欧洲很盛行,参见Sisters of the Sacred Heart of Jesus(Sacred Coeur,圣心会修女会)。
Urumtsi[Urumqi] 乌鲁木齐;CICM于1907年开始在此传教;内地会(CIM)于1905年后如乌鲁木齐。
Yale Foreign Missionary Society(Yale in China),YM耶鲁(雅礼)国外布道会;美国新教差会,总部在Newhaven, Connecticut;1902年来华(第一位传教士式J.L.Thurston牧师),在湖南长沙,1908年开始医务工作;提供高中和大学教育以及医学教育;在长沙协助开办湖南雅礼医院(Hunan Yale Hospital)、湖南雅礼护士学校(Hunan Yale School of Nursing)、湘雅医学学校(Hsiang-Ya Medical College)、雅礼中学(Yali Union Middle School),又在华中大学进行教育;1914年后获得Rocketfeller Commission的支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