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黔川边基督教传播研究(1840-1949)

滇黔川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之一,民族成分众多。基督教在西南地区传播时间早,影响也比较大。可以说,滇黔川少数民族地区是基督教传播最典型的区域之一,也是现实中存在基督教信仰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因此,有关这一地区基督教的研究也相对较多,然而研究的广度、深度有待进一步开拓。
东人达先生对于基督教在滇黔川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的研究功底深厚,成果丰富。他受聘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参加“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督教传播的历史与现状研究”课题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他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调查研究,修改补充,完成本书。本书全面、系统、深入、细致地论述基督教在滇黔川边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的历史状况,不略前人之美,多发独到新见,拓展了少数民族基督宗教研究领域。

SKU: 6798 分类:

描述

报佳音号 6798
作者 东人达
ISBN 7-01-004184-9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04.12
开本 32k
页数 441

《滇黔川边基督教传播研究(1840-1949)》作者简介

东人达,中央民族大学博士,重庆三峡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特别是致力于滇黔川边基督教传播课题研究,译有《西南传教士档案揭秘》、《在未知的中国》(与东旻合译)等书。多年来,他一方面潜心古今文献的爬梳钩稽,一方面,不辞劳苦、深入偏僻地区进行调查,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奠定了从事这一课题研究的坚实基础。2018年11月6日逝世,终年70岁。

《滇黔川边基督教传播研究(1840-1949)》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滇黔川边民族地区

  • 第一节 滇黔川边民族概况
  • 第二节 滇黔川边苗族
  • 第三节 滇黔川边彝族
  • 第四节 土司与土目

第二章 殖民侵略背景与社会下层出身的传教士

  • 第一节 关于“海外天国”
  • 第二节 “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
  • 第三节 一群劳动阶层与“少数民族”出身的传教士

第三章 基督教传播的滇黔川边族群背景

  • 第一节 各族群众深受的压迫和剥削
  • 第二节 彝族的广大被剥削阶级
  • 第三节 近代苗族人民遭受的剥削
  • 第四节 民族关系与宗教态度

第四章 建国前基督教在滇黔川边的传播

  • 第一节 天主教在川滇交界地带的活动
  • 第二节 内地会在滇黔川边的传播
  • 第三节 循道公会在滇黔川边的传播
  • 第四节 安息日会在滇东北与黔西北的活动

第五章 教会的教育与社会改良事业

  • 第一节 内地会的小学与改良会
  • 第二节 循道公会在滇黔川边的办学与社会改良

第六章 滇黔川老苗文的创制及其历史作用

  • 第一节 老苗文的创制
  • 第二节 老苗文的传播与影响

第七章 滇黔川边基督教运动中的主体作用

  • 第一节 中国民众对物力人力的负担
  • 第二节 中国各民族主体作用的发挥与升华

第八章 历史亲历者的追述

  • 1、王国华:苗族山村的百年小学
  • 2、朱玉芳:私立石门坎初级中学的创建
  • 3、朱爱光:忆母校——石门坎光华小学
  • 4、李德瑄:石门坎小学最后一届优待生的选送
  • 5、李德瑄:忆苗族天才‘的音乐家李正明
  • 6、杨体耀:我童年眼中的石门坎
  • 7、杨体耀:我的亲人在石门坎的点滴回顾
  • 8、杨明光:群众爱戴敬佩的吴性纯医生
  • 9、杨明光:潜心为民族教育事业献身的朱焕章
  • 10、杨忠诚:关于石门坎光华小学的回忆
  • 11、耿忠·藏礼柯:石门坎的谦卑们为苗语文的发展做了什么
  • 12、陶绍虎:石门坎光华小学、私立初级中学校歌注释说明

附录

  • 附录1:《蚩尤与苗族迁徙歌》
  • 附录2:石门坎教会《溯源碑》碑文
  • 附录3:石门坎苗文《溯源碑》(《苗族信教史碑》碑文
  • 附录4:王建明《现在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石门坎的介绍》
  • 附录5:《塞缪尔·柏格理年谱》)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