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的竞争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的教子手记(铂金版)

蒋佩蓉所写的的《下一代的竞争力》不仅具有前瞻性,能帮助父母、老师和所有关注教育的人士思考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培养有竞争力的下一代;还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透过真实的故事和案例,帮助父母在教养子女过程中举一反三,成为有洞察力和远见的父母。

SKU: 6654 分类: ,

描述

报佳音号 6654
作者 [美]蒋佩蓉
译者 邓瑜
ISBN 978-7-5407-5744-1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2年6月
开本 16K
页数 220页;120千字

《下一代的竞争力》推荐辞

佩蓉女士的《下一代的竞争力》以其自身的成长历程、三个活泼的儿子的教育经历及近20年之久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面试新生的经历,从多个角度分享其宝贵的经验与心得,建议忙碌的父母为把孩子培养成为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早作努力。

陈钟、郭颖忠 夫妇

每一位深爱孩子的父母都会反复求问:我应怎样去养育我的孩子,给他提供怎样的教育才能确保他将来能够成功?佩蓉女士从对东西方教育体制特点的比较,以及对一所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的择优录取原则的讨论出发,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参考。

廖理、唐华 夫妇

《下一代的竞争力》内容简介

在近20年为麻省理工学院选拔新生的面试工作中,蒋佩蓉女士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规律:那些只凭一纸高分的高智商申请者,往往被麻省拒之门外——美国顶尖级大学所看重的,不只是聪明的大脑,更重要的是整体健全的人,拥有高尚的品格和情商的人。只有4Q(智商、情商、道德商、挫折商)健全的孩子,才有绝对的优势在全球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我们每个父母都会面临的现实是:我们所接受的是几十年前的教育,而我们培养的是要在几十年后的国际化社会中立足的孩子。作为父母的我们是否已经明确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具备什么样的品格和能力?作者以近20年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面试新生和培养3个优秀孩子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一一揭示如何养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孩子……家庭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是知识和分数,更重要的是价值观,是孩子独特的个性化成长的需求。

本书原稿用英文撰写,2009年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受到全亚洲重视儿童价值观培养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关注和一致推崇,口碑相传至今。现推出最新修订版。

《下一代的竞争力》作者简介

蒋佩蓉(Rossana Lin):著名儿童成长力培训专家、国际商务礼仪专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三个优秀孩子的母亲。出生于台湾,后随父母定居北美,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在多家世界知名跨国公司任职并成功创业。2003年,蒋佩蓉一家人怀着服务中国的热情定居北京。

作为中西合璧的文化使者,她的教育理念及培训课程受到包括微软中国、摩托罗拉中国、信必优、美国商会等著名跨国企业和教育组织的欢迎,并屡次受邀到北大、清华等高校演讲,获得新浪网、优米网的鼎力支持。蒋佩蓉还是华人世界著名的亲子教育专家,婚姻亲子杂志专栏作家。她独特的面向未来和具有国际视野的教育观不仅来自近20年为国际名校拔擢人才的工作经验,而且来自她成功培养三个孩子的家教实践。

蒋佩蓉曾作序推荐《从灵开始做父母》,她的主要著作包括《下一代的竞争力》、《佩蓉的妈妈经1:母亲自我成长必读胜经》、《佩蓉的妈妈经2:妈妈商学院智慧妈妈11商》、《佩蓉谈商务礼仪和沟通》、《佩蓉教孩子学礼仪》、《丰盈心态养孩子》,她曾和她的丈夫林为千先生合著了《人生休止符》和《给孩子一个间隔年》等书。

《下一代的竞争力》目录

序言 给教育者以新的思考

自序 

第一章 支持哪种教育体制

  • 不要将问题两极化为东方和西方,我相信不管一个孩子是在哪种教育系统中长大的,他都可以成功。

第二章 创造力

  • 在麻省理工学院,我们的非正式校训是:努力工作努力玩。我们凭直觉就懂得这个道理,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怎么好好玩,他就不可能喜欢他的工作,他的努力也就坚持不了多久,或者无法产生长期的效果。

第三章 合作精神

  • 当我看着那些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的学生的档案时,我发现他们有一些明显的共同特征,就是不仅天资聪颖,同时也是很好的合作者。

第四章 激情胜过才智

  • 在我超过15年的面试经验中,我看到这一点得到反复印证。自我到中国以来,每年都会看到这样的人被录取——他们不只学业优秀,而且对某种东西怀有全然的激情。

第五章 过度安排时间

  • 我发现,日子过得越忙碌,我越容易生气,越不耐烦,就越不愿意停下来听孩子说话。忙碌的状态破坏了我的判断力,使我一门心思只顾忙自己的事,从而伤害到别人,这样经常使我在事情过后,用额外的时间来修复被损坏的关系。

第六章 学会休息

  • 我自己特别期待这些可以放下一切、轻松自在的时间。有时,在这些时间里,我们的孩子常常能说出一些令人惊异的、有洞察力的话来。

第七章 把挫折看作成长的机会

  • 关于战胜逆境,我们的三个孩子,每个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些经历使他们树立起了信心,帮助他们克服了失败的恐惧,给了他们发现自身潜能的机会。

第八章 打好你的生活牌

  • 生活惯于和我们打不公平的牌。问题是,打完这种不公平的牌后,我们是变得更痛苦 (bitter)呢,还是变得更好(better)?

第九章 认识你自己

  • 你应否在某一个领域从事一项职业,不是仅仅取决于你是否擅长,而要问你是否喜欢这项职业。

第十章 谦卑的魅力

  • 真正的谦卑源于尽心尽力地发现我们到底是谁,是什么使我们与众不同,接受并拥抱我们的强项和弱点,运用我们的天赋为周边的人群带来益处。

第十一章 挑战常规

  • 赶紧试验,赶紧失败,赶紧调整。

第十二章 给想象力留有空间

  • 最近的调查研究表明,我们的孩子到18岁之时,与他们在学校平均度过一万一千个小时形成对比的是,他们将要在电视机或其他电子媒体前面耗费一万五千个小时。

第十三章 乐于付出

  •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目睹母亲暗暗施与、服务他人,这对我是个巨大的榜样。

第十四章 优秀源于真诚

  • 每看一眼孩子的美术作品,我的内心都会泛起一阵温暖,一份爱意。它不是任何其他伟大作品激发的感情所能比拟的。那么,谁更优秀呢?对我而言,这毫无可比性——我的孩子的美术作品,将代代相传!

第十五章 做有品格的人

  • 没有人不能做事,没有人才不能做大事,没有人品大事小事都坏事。

第十六章 广泛学习和社会交往能力

  • 我妹妹告诉我,她在舞台搭建小组工作时学到的东西,与她学过的其他全部课程加起来相比,更有助于她以后成功地担当“世界500强”公司的管理顾问和主管。

第十七章 领导力

  • 简言之,培养一个领导,就是教会他在三种不同的关系中出类拔萃。

第十八章 家的影响力

  • 一则古老的犹太预言说:那一天终将来临,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父母亲们,你们有着一个神圣的使命,一个崇高的使命,要以你的承诺健全你的家庭。

结束语:付诸行动

跋一 重新定义教育的含义

跋二 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

《下一代的竞争力》书摘

第二章 创造力

学钢琴的苦与乐

我自己学习弹钢琴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故事。我父亲是在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虽然他深深地喜爱古典音乐,但却没有机会了解一种乐器。在他年幼时,他常常溜到剧院的后门,因为在那儿他能够听到里面正在演奏的音乐。他时常因自己不会弹奏一种乐器而感到遗憾,因为他觉得他原本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所以,在我和妹妹出生后,我们就不得不选择学习一种乐器。我四岁的时候,父母就开始让我上钢琴课。

我至今还记得自己每周上课时提心吊胆的样子。我被逼无奈,每周要进行长时间的技巧训练和手指练习,那真是既无意义又烦闷的事情。于是我尝试各种方法来逃避练习。我依然记得妈妈绕着庞大的钢琴追我,试图让我坐下来练习的情景。还有许多次我藏在学校的树丛里,不愿回家练习。当我回家见到钢琴老师时,她总是摇头,知道我没有练习我该做的家庭作业,就用一支铅笔打我的双手,还再要求我抄写很多页的曲谱作为惩罚。

到加拿大求学后,我仍然不被准许放弃钢琴,为了得到最高级的结业证书,我还要继续上钢琴练习课和学习音乐理论。当时我的计划是,一旦拿到结业证书,就立刻放弃钢琴,再也不碰钢琴了,让自己摆脱这种毫无必要而且完全无意义的痛苦。

在我学到第十级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疯狂地喜欢上了流行音乐,每周总是虔诚地收听流行歌曲排行榜前四十名的歌曲。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的那位钢琴老师因为忙于她的个人事务,就把我们这几个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生分派给她那个还在中学的儿子指导。

我至今仍记得第一堂课的情形,他让我告诉他我最喜欢的流行歌曲,接着就在钢琴上逐一弹奏这些旋律。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如果我愿意,他就给我机会练习这些歌曲而不是那些古典的钢琴奏鸣曲。这时,我发现那些多年练习的技巧对我迅速学会我最爱的歌曲非常有用。由于我已经有高度的技巧,我的同学花数小时试图学会的东西,我可以在几分钟内就进行试奏并学会,这激发了我练习音阶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参与校园合唱队和音乐剧,这给我打开了一个关于百老汇歌剧和爵士歌曲的全新世界,我学会了在自己的钢琴上演奏这些旋律。

今天,我对父母当初强迫我学钢琴充满深深的感激之情。现在,我的孩子们如果想听喜欢的流行歌曲,只要他们告诉我,我就会到网上去找曲谱,然后用钢琴演奏给他们听。实际上,寻找歌曲供我们的家庭乐队练习已成了我们在一起时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