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研究原始文献选编:路德书信集(1507-1519)

黄保罗、刘新利编译的《马丁·路德研究原始文献选编:路德书信集(1507-1519)》收集了马丁·路德所写的49封书信,时间跨度近13年。这些书信是理解路德生平、宗教改革和神学思想的重要史料,因为其私密性特征而具有更加特殊的文献价值。末尾收录了编者的两篇论文,主题与政教关系相关。

描述

报佳音号 6604
作者 黄保罗(Paulos Huang)、刘新利 编
ISBN 978-7-5607-5441-3
出版社 山东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5年12月
开本 16K
页数 158页;192千字

《马丁·路德研究原始文献选编:路德书信集(1507-1519)》内容简介

黄保罗、刘新利编译的《马丁·路德研究原始文献选编:路德书信集(1507-1519)》所收集的是马丁·路德于1507年4月22日在爱尔富特做修士时所写的《致约翰·布劳恩》到1519年12月31日在维滕贝格所写的《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之间的49封书信。

本书末尾附录两篇论文:一篇是黄保罗的《马丁·路德论服从俗世权力的限度问题》,是其研究路德政教关系的论文之一;另一篇是刘新利教授的《马丁·路德早期的宗教改革理论与社会动乱》,主题也与政教关系有关。

这些书信是理解路德生平、宗教改革和神学思想的重要史料,因为其私密性特征而具有更加特殊的文献价值。

《马丁·路德研究原始文献选编:路德书信集(1507-1519)》作者简介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德国宗教改革家。早年为奥古斯丁会修士,1512年获维滕堡大学神学博士学位,并担任圣经教授。1517年,在维滕堡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反对罗马教廷的赎罪券,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路德倡导因信称义,创立基督新教,影响了近代以来整个西方社会和基督教会的历史;他翻译的路德圣经是最重要的德语圣经(译自路德圣经的《圣经故事》现已出版),奠定了现代德语的基础。主要著作有《路德劝慰书信》、《<加拉太书>注释》、《马丁·路德桌边谈话录》和《马丁·路德研究原始文献选编:路德书信集(1507-1519)》等,他的著作也被收录于《路德三檄文和宗教改革》、《“基督教历代名著集成”系列:路德选集》、《马丁·路德文选》、《心灵花园》、《心灵面包》、《信仰二十讲》等书。

如果希望更多认识马丁·路德的生平和思想,请读格哈德·福德的《论做十架神学家》、詹姆斯·基特尔森的《改教家路德》、罗伦·培登的《这是我的立场:改教先导马丁·路德传记》和蒂莫西·乔治的《改教家的神学思想》,此外,《至高喜乐的传承》、《有归宿的人生》和《宗教改革掠影》等书也值得读。

《马丁·路德研究原始文献选编:路德书信集(1507-1519)》编者简介

黄保罗(Paulos Huang),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外籍专家。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哲学(1996年)与神学(2006年)双博士,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2000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兼职教授,《国学与西学国际学刊》及《博睿中国神学年鉴》主编。主要从事汉语学术神学、大国学、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对话及马丁·路德神学的研究。

刘新利,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教授。德意志美因兹大学博士(2004年)。主要从事德意志历史上的民族与宗教、基督教历史的研究。

《马丁·路德研究原始文献选编:路德书信集(1507-1519)》目录

汉译导言

英文版导言

  • 1.致约翰·布劳恩
  • 2.致爱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院的修士们
  • 3.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 4.致格奥尔格·施彭莱因
  • 5.致约翰·朗
  • 6.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 7.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 8.致米查艾尔·德雷塞尔
  • 9.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 10.致约翰·朗
  • 11.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 12.致约翰·朗
  • 13.致约翰·朗
  • 14.致约翰·朗
  • 15.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 16.致美因兹大主教阿尔布莱希特
  • 17.致选帝侯弗里德里希
  • 18.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 19.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 20.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 21.致约翰·施道比茨
  • 22.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 23.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 24.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 25.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 26.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 27.致教皇使节、枢机主教卡叶坦
  • 28.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 29.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 30.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 31.致选帝侯弗里德里希
  • 32.致罗马教皇利奥十世
  • 33.致选帝侯弗里德里希
  • 34.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 35.致约翰·冯·施道比茨
  • 36.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 37.致鹿特丹的伊拉斯谟
  • 38.致选帝侯弗里德里希
  • 39.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 40.致马丁·格拉瑟尔
  • 41.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 42.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 43.致选帝侯弗里德里希
  • 44.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 45.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 46.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 47.致约翰·朗
  • 48.致托马斯·弗希斯
  • 49.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附录1 中外人名地名对照

附录2 马丁·路德论服从俗世权力的限度问题

附录3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中的神学争辩与社会动乱

《马丁·路德研究原始文献选编:路德书信集(1507-1519)》书摘

3.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格奥尔格·施帕拉廷曾在爱尔福特和维登贝格学习人文七艺、神学和法律,并于1503年在维登贝格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508年被按立为神父之后,他于1509年得到萨克森选帝侯的聘请,担任约翰·弗里德里希亲王的宫廷教师。1511年,他被委任为阿尔滕堡教堂咨议会成员。但是,施帕拉廷一直留在选帝侯宫中,为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个人服务。他曾经担任宫廷图书管理员(这个位置使他有机会负责建立维登贝格的大学图书馆)、教堂咨议会委员、选帝侯秘书和私人顾问。因此,格奥尔格·施帕拉廷是选帝侯身边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此外,他还是维登贝格大学与选帝侯宫廷之间的联络员。他与路德之间的友谊开始的日期无法准确地确定。在写作这封信的时候,施帕拉廷与路德已经非常熟悉了。两个人之间的、经得起相互批评的友谊一直持续到施帕拉廷去世为止。受路德的影响,施帕拉廷深入地研究《圣经》,全身心地同时小心谨慎地支持宗教改革。1525年选帝侯弗里德里希去世后,施帕拉廷离开了选帝侯宫,回到阿尔滕堡教会。然而,他没有就此脱离当时普遍关注的重要事务。施帕拉廷的名字几乎与16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所有重大的政治事件联系在一起,并且与宗教改革教会的发展紧密相连。他的外交能力和神学敏感性以及对真理的热切追求,使他成为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个非常伟大却鲜为人知的人。遗憾的是,他的所有信件都已佚失不存,尽管他精心地保存了别人写给他的信件。当然,今天还可以找到他的许多文字和翻译,虽然寻找起来非常艰难。

1513年9月,16世纪最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和希伯来学者约翰·罗伊希林遭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原因是他对犹太文学的兴趣。这是一场旷日持久且备尝艰辛的文学争战的结果。1514年春天,罗伊希林的对手之一奥特文·格拉提乌斯出版了一本书,对希伯来学者极尽攻击之能事。施帕拉廷对这本书中的肆意攻击非常愤怒,他让路德关注这本书。在这封信里,路德表达了他对这本书和整个争论的观点。这是保留下来的、最早的路德亲笔信。

拉丁文原文出处:WA,Br 1,28—29。

致最博学的、基督里被高度尊敬的神父、我的朋友格奥尔格·施帕拉廷:

您好!最博学的施帕拉廷,我认为科隆的小“诗人”奥特文就是一头蠢驴。但就像您看见的那样,他[现在]已经变成了一条狗,或者就像您如此敏锐地感觉到的那样,[他]如果不是一条冷血鳄鱼的话,那就是一条披着羊皮的贪婪的豺狼。我想,到后来他自己也会闻风而asininity[胡言乱语](如果我可以使用拉丁语来表述希腊语的意思的话),因为我们的约翰·罗伊希林已经给了他一记耳光。奥特文已经脱下驴皮披上了狮毛,想要摆出狮子的威严,只因一次不幸地跳跃失误,结果变成了一匹豺狼或一条鳄鱼。他的这种变换超越了自己的能力。良善的主啊,我还能说什么呢?我乞求您,让我们学习那些谴责嫉妒的人们,他们是多么的、绝对的正确啊。我从内心里认为,在所有事情中,嫉妒是最无聊的:它彻头彻尾地想去伤害,却又根本不能做到。它淫毒仇恨,肆无忌惮,却因无力施加伤害而痛苦万分、忧愁悲苦。这个奥特文十分愚蠢。他疯狂地收集和歪曲一些可笑的、自相矛盾的论争词语。争论的过程令人扼腕哀叹。这不仅仅因为奥特文完全不顾无辜的罗伊希林的言辞和意思而妄加扭曲,而且因为他的呓语徒自增加了对自己心灵的无端伤害。就像经文说的那样:“他如死不能知足,聚集万国,堆积万民,都归自己。”对这样一个腐败的灵魂,若不是应该哭泣而应该嘲笑的话,我就会对其中的许许多多细节大声发笑。我真担心出现更多的这样可笑之人。愿上帝尽快地结束这一切吧。

然而,有一件事情让我感到欣慰,这就是此事被送到了罗马宗座那里,而没有送给科隆那些满怀嫉妒之徒;如果让那些人去审判,后果将不堪设想。罗马的枢机主教中有很有学问的人,比起科隆的那些好嫉妒的人——那些语法学上的初学者——罗马人会更公正地对待罗伊希林案件。科隆的那些人没有能力区分作者所写的和作者所信两者之间的差别。他们甚至不能理解作者说的是什么,或者更准确地说,他们压根儿就不想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再见。请为我祷告,并让我们共同为罗伊希林祷告吧。

1514年8月5日,于修院

奥古斯丁修士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