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云的心灵面包

《卢云的心灵面包》是已故哈佛大学神学教授卢云以365天灵命日粮的形式为读者写的灵修读物,相信认真面对自我的人,都能从中受益。

描述

报佳音号 6602
外文书名 Bread for the Journey: A Daybook of Wisdom and Faith
作者 [荷兰]卢云(Henri J. M. Nouwen)
译者 徐成德 译;刘可洲 审订
ISBN 978-7-5527-0277-4
出版社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4年8月
开本 32k
页数 379页;130千字

温馨提醒

众所周知,本书作者卢云是一位天主教徒。但是,坦诚面对自己伤痛的勇气和颇具灵性的笔触,使得他的作品在基督徒中广受赞誉。

《卢云的心灵面包》内容简介

本书是哈佛大学神学教授卢云以365天灵命日粮的形式,为读者写下来的灵修读物。

与《心灵爱语》及《负伤的治疗者》不同,《卢云的心灵面包》所涵盖的内容全面而完整。卢云自己讲述刚开始他只是想写一些有关祷告、独处、静默以及其他熟悉的主题,但在圣灵的带领下,他认真地拷问自己的信仰,开始不由自主地书写他信仰的核心——与耶稣的关联。于是,一份用灵魂书写的“心灵面包”呈现在读者面前。圣徒在日常生活中的操练与真道,圣礼与教会,死亡与复活,圣徒相通与活出基督,天堂与地狱,基督再来与末世,等等,可以说,这几乎是卢云六十多年生涯的一次信仰梳理!

相信凡是认真面对自我的人,都能与卢云一起分享他智慧的精华,并在人生中的每一天活出有信、有望、有爱的生命。

《卢云的心灵面包》作者简介

卢云(Henri J. M. Nouwen,1932-1996),原籍荷兰,著名作家、神学家。曾任教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及加拿大安大略神学院。他独具慧眼,能从日常生活微不足道的事和最弱小的人身上透视人生的伟大及软弱中所深藏的奥秘。著有《浪子回头》、《心灵爱语》、《负伤的治疗者》、《与岁月和好》、《最大的礼物》等四十多部著作,深受读者喜爱。1985年,卢云应“方舟团契”之约,加入加拿大“黎明之家”服侍弱智群体,直至离世。

杨腓力曾在《灵魂幸存者》中记念卢云,详细地描写了卢云的信仰、服侍与挣扎,推荐弟兄姐妹阅读。

《卢云的心灵面包》目录(节选)

2月

  • 034软弱中的同心协力
  • 035仁慈待己
  • 036与内心的敌人为友
  • 037恩慈
  • 038无条件的爱
  • 039回到永存的爱中
  • 040温柔为衣
  • 041关心:一切医治之源
  • 042安慰的施与受
  • 043安然离世
  • 044有建造力的话语
  • 045滋养我们的话语
  • 046庆祝生命
  • 047发现眼前的美善
  • 048亲密的会餐
  • 049餐桌上的情谊
  • 050生命的晴雨表
  • 051营造美丽的回忆
  • 052安全的根基
  • 053无占有欲的生命
  • 054真正的亲密关系
  • 055亲疏间的平衡
  • 056隐密即是公开
  • 057让秘密见光
  • 058藏匿的伟大
  • 059正视生命的短暂
  • 060营造神圣空间
  • 061放下惧怕
  • 062爱里没有惧怕

5月

  • 127朋友及其局限性
  • 128朋友及其独特恩赐
  • 129拼出尊荣
  • 130把人引向上帝的路标
  • 131慷慨
  • 132屯积的诱惑
  • 133神奇倍增
  • 134自由分享我们的知识
  • 135生命之杯
  • 136握住生命的杯
  • 137举起生命的杯
  • 138喝生命的杯
  • 139空与满
  • 140为安然离世祷告
  • 141以感恩之心面对死亡
  • 142让死亡成为他人的恩福
  • 143爱常存
  • 144在我们里面运行
  • 145未竟的饶恕
  • 146耶稣的自由
  • 147耶稣的慈怜
  • 148受祝福的耶稣
  • 149耶稣的自画像
  • 150谦卑
  • 151温柔
  • 152哀恸
  • 153饥渴慕义
  • 154怜恤
  • 155清心
  • 156使人和睦
  • 157受逼迫

6月

  • 159效法耶稣的奖赏
  • 160像他那样
  • 161宣信我们的名分
  • 162披戴义袍
  • 163赐给我们气息
  • 164同为后嗣
  • 165圣灵的能力
  • 166说话有力
  • 167祷告有力
  • 168活出自信
  • 169生命至深处的呼告
  • 170得力领受爱
  • 171万爱之源
  • 172选择爱
  • 173爱的一小步
  • 174爱的行动
  • 175爱的见证人
  • 176荣耀的印记
  • 177圣灵的果子
  • 178合宜的生命与合宜的话语
  • 179活出真理
  • 180言语成为肉身
  • 181肺腑之言
  • 182肉身成为言语
  • 183建造群体的话语
  • 184充满勇气
  • 185灵里的勇气
  • 186降卑的动力
  • 187背起我们的十字架
  • 188回家 

《卢云的心灵面包》书摘

自序

对我来说,创作这本书是一次真正的心灵冒险之旅。我好像踏上了遥不可知、目标不明的旅程。当初,旧金山哈泼(Harper San Francisco)的朋友问我能否从我已出版的作品中挑选365篇文章汇成一本书,我不假思索地径直答道:“我不希望你们用旧文章,我要写新的!”说这话时我没有意识到自己所说的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笑着回答:“这番雄心好像大了点吧!要不你写一些新的,我们再加上一些你的旧作,合成一本新书!”我固执地坚持道:“不,不!每一篇都应当是新的。”

1995年9月,我写下了我的第一篇心得。我买了一本印刷精美、装订灵巧的本子,封面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艺术品,内文是80张环保纸,共160页。我规定自己把心得写在右页,左页则留作变更修改,因此,每一页独立成篇,自成一体。

刚开始我觉得兴致盎然,写下了有关祷告、独处、静默和其他一些熟悉的主题。我没有刻意要求自己,脑海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并不操心它们之间的关联、顺序或全书的架构。无论到哪里,我都随身带着这个小本子,它成了我倾心吐意的良伴。每天,我至少跟它倾诉三次。到9月底时,本子就被我写满了,我很为自己感到自豪。但接下来我渐渐明白,要完成一年的篇幅,我得写满五个这样的小本子。一时之间,365天似乎变成了长得可怕的旅程。当然,我有许多感动可以写,但要再完成285篇,挑战似乎相当大。我真的有那么多的想法吗?

我又买了几个同样的本子,试图打消我的焦虑,希望这些小本子有助于我写作。于是,每天早上,不管有没有灵感,我都会坐下来,直到可以动笔,有文字从心思意念中流淌出来。我原本没打算写耶稣。我希望既在圣灵的带领下写作,同时也不疏远那些视耶稣为绊脚石的人。我想要讨好所有的人!然而,下笔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在写满一本一般性的主题后,我发觉自己不由自主地开始写耶稣——我信仰的核心。接下来,令我自己都吃惊的是,我竟不期然地思索起我们与耶稣有什么关联的问题,于是就记录下了有关“道”和“圣礼”的思考。道在哪里传讲?圣礼又在哪里举行呢?当然是在教会。但我此前根本没写过有关教会的主题啊!这似乎是个受累不讨好的话题,但我竟然战胜了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于是问题就变成了:教会究竟要把我们带向何方?死亡、复活、圣徒相通、天堂、地狱、基督再来、末世,这些主题都要写进我的书中吗?一想到这些,我就不禁战兢!然而我的笔却似乎在说:“不要怕,你的小本子喜欢倾听你的全部思考。”所以我就写了,而且愈写愈快。到12月,我已经写下了387篇心得,虽然一年只有365或366天。当我重读自己写下的文字时,我意识到,我用这本书阐明了自己的信仰,也写下了自己的信经!

在我一吐为快之后,仍有大量细致的工作需要完成,有四位助手帮助我完成了后续工作。我的秘书凯蒂(Kathy Christie)花了许多时间将这些文字输入电脑,又花了许多时间增补修改了几百处;苏珊(Susan Brown)逐行校阅每一篇心得,删除一些重复的措辞、无关紧要的见解、不怎么精彩的段落,使我随性抒写的文字读来更加流畅自然;吉妮(Ginny Hall)帮助我逐篇润色篇名、编排目录;温迪(Windy Greer)付出大量时间做最后的润饰。没有他们,这本书绝不可能完成。在此,请允许我对他们的慷慨相助致以深挚的谢意。

这本书的写作确实是一趟探险之旅,不过它是一种静默独处的探险。不仅需要很多空闲时间,也需要静谧的空间。柯维耿夫妇(Hans and Margret Kruitwagen)、卓纳斯夫妇(Robert Jonas and Margret Bullitt-Jonas)、莎拉·杜尔仁(Sarah Doering)以及佩姬·麦道诺(Peggy McDonnel)把他们在奥克维尔、安大略、沃特敦、麻州、皮帕克、新泽西的家供我使用,让我在安静宁和的环境中专心写作。他们的友谊、大度以及让我独处的体贴,是我收到的无价的厚礼。

我衷心盼望,读本书你会发现,你我的心灵之旅有许多关联;我盼望你能从中得到全新的激励,并且以信、望及更深的爱,活出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