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报佳音号 | 6037 |
---|---|
外文书名 | Parenting Isn’t for Cowards: Dealing Confidently With the Frustrations of Child-Rearing |
作者 | [美]詹姆士·杜布森博士 (Dr.James Dobson) |
译者 | 张丽雪 译 |
ISBN | 978-7-210-04875-6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月 | 2011年11月 |
开本 | 32k |
页数 | 244页 |
《做父母不能太软弱》读者对象
父母、老师;对儿童行为学感兴趣的读者。
《做父母不能太软弱》特点
美国最受欢迎的亲子专家为你提供教养孩子的信心良方
畅销100万册
本书通过对35000位家长的调查研究,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告诉读者不同类型孩子各自的天性,父母应如何顺势而为并树立权威,帮助父母重建教养儿女的信心;
针对幼童、青春期和成年子女三个时期的子女教养提出良方,帮助父母更轻松地完成培育下一代的任务;
全书例证生动丰富,对疲累伤心的家长更充满深切关怀,是一本极为实用的教养孩子指南。
《做父母不能太软弱》内容简介
教养子女绝非一件容易的事,孩子出生时,并没有附带说明书;而有些孩子温顺,有些孩子倔强,原因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
杜博士既是心理学家也是成功的家长,他根据对35000位家长的调查研究结果,帮助你了解:
当某些孩子确实比其他孩子难带时,父母如何摒弃罪恶感;
当家中有幼儿时,父母如何避免麻烦;
当家中有青春期孩子时,父母如何保持清醒;
当为教养问题手足无措、疲惫不堪时,父母如何恢复能量;
当适当时候来临,父母如何强化亲子关系,放孩子单飞;
……
做父母不能太软弱,做父母需要有信心。
这本关于建立父母信心的经典之作,主旨就是帮助家长们(即使是那些有难缠孩子的家长们)重新找到为人父母应该拥有的喜悦和满足——或许,那是一种你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成就感。
《做父母不能太软弱》作者简介
詹姆士·杜布森博士(Dr. James Dobson)被誉为美国头号心理学家和家庭问题的最高顾问。他在南加州大学获得儿童发展学博士学位,在南加州大学医学院任教14年,在洛杉矶儿童医院担任常驻医生。杜博士参与政府有关家庭问题的各项事务,他是白宫家庭问题会议的特别工作组成员,受过卡特总统的特别嘉奖,被里根总统任命为青少年司法与预防犯罪国家顾问委员会成员。他还担任过司法部“失踪及受虐待儿童”问题的顾问、卫生部青少年怀孕预防小组的顾问以及儿童和家庭福利委员会的顾问。杜博士是联合国批准的非营利组织美国“爱家协会”(Focus on the Family)的创建人和董事长,全球每天有近3亿人通过7500家电台收听杜博士的广播节目。杜博士同时也是一位深受欢迎的多产作家,他在中国已经出版的书籍包括《如何培养有个性的孩子》《让孩子自信过一生》《破茧期》等。
《做父母不能太软弱》目录
- 001第一章 为人父母的挑战
- 011第二章 倔强的孩子与温顺的孩子
- 021第三章 35000位家长眼中的孩子
- 039第四章 35000位家长眼中的自己
- 049第五章 关怀伤了心的父母
- 067第六章 给幼童家长的几点建议
- 093第七章 权力游戏
- 109第八章 累得不知如何当父母
- 123第九章 给青春期孩子家长的建议
- 163第十章 答问篇
- 189第十一章 放孩子单飞
- 201第十二章 最后省思
- 213附录 父母问卷调查表
- 223导读篇 问题讨论
《做父母不能太软弱》文章摘选
第七章 权力游戏
在了解倔强孩子的过程里,我们必须问自己,为什么这些孩子如此喜欢冲突。如果有机会选择战争或和平,我们通常都喜欢和平。但是,这些倔强的孩子却像个失控的割草机,在生活里横冲直撞,把所有阻挡他的东西除掉。草长得越高,他生存得越好,活得越有劲。是什么东西把他变成这样?是什么使得他必须挑战母亲,反抗父亲?父母并不是他的敌人啊。为什么他从小就开始抗拒父母爱的领导?为什么他喜欢惹恼兄弟姊妹、激怒邻居的快感?为什么他会在老师转身的时候丢橡皮擦?为什么他不肯好好做功课?为什么他就不能像他的兄弟姊妹一样温顺?
这些有趣的问题,我已经思考多年。现在我相信,我开始了解是什么动机使倔强的孩子攻击这个世界。因为,他们从灵魂深处渴求权力。在这里,我们将权力定义为一种控制的行为——控制别人、控制环境,特别是控制自己。当然,倔强孩子并不是唯一寻求权力的人。他与其他家人的不同,只是在程度上的差异而已。每个人都想当主人,这种欲望在年纪很小的孩子身上已很明显。你还记得那个想骑三轮车上马路,对妈妈大吼大叫的小男孩吗?他与母亲之间的真正争议,就是谁掌握了权力,谁才能控制。青少年把门一摔,开车离去;丈夫与妻子为经济问题争执;老妇人拒绝搬到养老院去。这些现象都是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方式过生活。这是人类的通病。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权力的争夺是每个人生活的动机。我们都有控制的欲望,只是程度上的差别罢了。
控制的欲望似乎在每个人出生没多久就开始生根。研究指出,新生儿通常出生一到两天,就会出现对周围大人“伸手”的反应。这是指新生儿会表现出某些行为,吸引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有些婴儿更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把这个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
就算是成熟的大人,对这些争夺权力的事情已非常了解,还是经常陷入权力争夺的游戏当中。只要与人有利益冲突,游戏就展开了。这在家庭中发生的频率更高。丈夫、妻子、孩子、兄弟姊妹、姻亲、父母等等,每个人都有理由操纵别人。坐看一家人你来我往的权力拉锯战,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事实上,我能找出16种通常被人用来夺取控制权的技巧。说不定读这些项目的时候,你还会想到其他的方式:
1. 用威胁勒索:“照我想的去做,否则我会很生气,开始抓狂。”
2. 罪恶感的陷阱:“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以后,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
3. 以上帝的旨意当幌子:“上帝告诉我,你应该照我想要的去做。”
4. 条件交换:“照我想要的去做,否则我不会替你付账单。”
5. 贿赂:“照我想要的去做,我会让你觉得很值得。”
6. 比大声:“闭上嘴,照我说的去做!”
7. 羞辱:“照我想要的去做,否则我要让你在家里、在外面都丢脸。”
8. 永远的身体欠安:“别让我伤脑筋。难道你没看见,我身体不舒服吗?”
9. 祭出死人牌:“你在地下的爸爸(或妈妈)一定会同意我的。”
10. 威胁不忠:“照我想要的去做,否则我去找愿意这么做的人。”
11. 讨好姻亲的伎俩:“照我想要的去做,我就会善待你的好老妈。”
12. 直接引诱:“我会给你好处,你绝对拒绝不了的。”或者,像梅·薇思特对卡莱·葛伦说的:“你要不要上来,到我房里坐一坐呀?”她还说,自己从前可是个良家妇女,只是现在堕落罢了。
青少年惯用的特殊伎俩:
13. 青春期恐吓:“别管我。不然我要做些年轻人的蠢事给你看。”(自杀、喝药、酗酒、损坏车子、搭便车流浪到旧金山。)
14. 威胁退学:“让我做我想做的事,不然我会让自己高中毕不了业。”
15. 怀孕的蠢事:“照我想要的去做,不然我生一个小孩给你看!”(这件事情会让父母全身的每一条神经都短路。)
16. 给一针镇静剂:“照我想要的去做,我就不会让你充满压力的生活更复杂。”
提示:这是每个人都会玩的游戏,在你自己的家里就真真实实地存在着。如同我们所见,游戏的目的在于从别人手中夺得权力。我非常确定,父母对于孩子玩这个游戏的天分一点都不会惊讶。所以母亲和父亲在诠释孩子行为的时候,最好先考虑这个游戏的特性。这点非常重要。然而,在表面的游戏目的之下,隐藏着另一种游戏,似乎也会造成大人与孩子之间的冲突。举例而言,3岁孩子在超级市场里乱跑、9岁孩子拒绝打扫房间、12岁孩子继续欺负弟弟、16岁孩子抽烟喝酒等,都是在宣告自己拥有权力。这些叛逆动作通常表示的,不仅仅是想做这些不被允许的行为。其实,叛逆是自我肯定和独立,也是孩子拒绝大人权威的表现。因此,这些行为对于我们为人父母者有特别的意义。
争夺控制权的游戏,在孩子12个月到13个月时,已经展开激烈的战火,有些孩子甚至更早开战。如果你曾经看过小朋友努力不懈地去碰触电线插头或电视按钮,而妈妈一直叫着“不准碰!”那么你便已经看过早期的权力游戏是如何进行了。开始时,孩子可能是不自觉地玩这个游戏,但是慢慢就会清楚了。我深信,三岁以上的倔强孩子,只要觉得自己有赢的机会,一定会去挑战母亲和父亲。他会小心选择武器,仔细挑战比赛发生的舞台,我称之为“童年的战场”。在这里,我们会看到匹兹堡、斯大林格勒和滑铁卢等战役,在家庭史里一一上演。
上床时间
最早的战争,大约在孩子18个月零1天,加上一两小时左右开始。就在那一刻,出生以来从没抱怨过上床的小孩子,会突然说:“我这辈子再也不要回去娃娃床里了!”于是,可能持续长达5年的战争就此展开。这个战争的发生非常快速,是突发性事件。父母可能还没有弄清楚状况。他们可能会检查看看,是不是孩子长牙齿,轻度发烧,还是有其他不舒服的问题。“为什么是这个时候呢?”他们会问。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学走路的孩子就是会突然讨厌上床,就是这样,他们会尽全身力气拒绝上床。
虽然战术会有所改变,但是接下来的几年里,上床时间会持续成为孩子的战场。任何具有创造力的6岁小孩,都有办法拖延至少45分钟上床睡觉。他会采取精力充沛、设计完美的拖延战术。等到妈妈替他穿好睡衣、拿了六杯水给他喝、替他洗了两次澡、带他一起做祷告、骂了几次他下床在房里乱晃之后,妈妈早已经筋疲力尽了。这样的游戏每天晚上都会上演。
我有位叫做吉姆的大学同学,他和5岁的儿子宝立每天晚上都有战斗。有一天,吉姆发现这些不过是游戏的伎俩,便决定不再继续玩下去了。那天晚上,他和儿子一起坐下来,他说:“宝立,今天晚上我们有不同做法。我要替你换睡衣,你可以喝一杯水,之后我们一起祷告。祷告后,我会离开你的房间,不会再回去看你睡了没有,所以你也别再叫我。在天亮以前,我不想听到你发出任何声音。你清楚了吗?”
宝立回答:“是的,爹地。”
于是,他们一起做完这个例行公事,互相交换最后的拥抱,把灯关起来。然后,吉姆向孩子道晚安,离开了孩子的房间。有一阵子,房子里充满着甜蜜的宁静。但是没有多久,大概五分钟吧,宝立叫父亲,要求再喝一杯水。
“不行,宝立,”父亲说,“你忘记我说过的话吗?睡觉去。”
又过了几分钟,宝立再度要求父亲给他冲一杯水。吉姆这次更恼火,断然地告诉儿子,叫他继续睡觉,不要再想喝水了。可是,小男孩不是那么容易被打败的。他继续等了几分钟,然后又再来一次。每一次宝立叫父亲的时候,吉姆变得更火大。最后他告诉儿子:“如果你再要一次水,我就进去你房间,给你一顿好打!”
这样,果然让小男孩安静了大约五分钟,然后,他又说:“爹地,等你进房间打我的时候,可以请你顺便带一杯水给我吗?”
孩子最后得到了水。但是他没有挨打。
诱惑孩子(或许4岁到8岁之前)上床睡觉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想象力。举个例子来说,我在儿子和女儿小的时候,经常说“白女士的舞会”这个故事给他们听。白女士是充满想象的人,她会在午夜的时候举行最棒的庆祝舞会。她有一个游乐园,比迪斯尼乐园还要好玩几百倍,有孩子们想得到的所有好玩的东西——小狗、小猫、各种糖果、水上溜滑梯、卡通人物、云霄飞车等。任何黛安和雷恩想象出来的东西都有。当然,参加白女士舞会的唯一方法,就是上床睡觉,醒着的人没办法收到邀请卡。看到儿子、女儿跳上床,认真用心地想睡着,实在非常有意思。当然,他们从来没有真的收到邀请卡。我倒是真心希望,我的故事能启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睡着以后,真的梦到白女士的游乐园。不过,他们通常第二天就忘了这回事。
不管用诱饵或哄骗,想象或实际,你都必须赢得上床睡觉这种战争。孩子的健康(或许还有你自己的)都会受到这场战争结果的影响。
饮食
餐桌是儿童的另一主要战场,你应该极力避免战事在此发生。我经常力劝父母,不要被卷入这个战场,因为此地危机四伏。一个将军应该把敌人诱到自己可以打赢的地方,而餐桌上的父母绝对必输无疑。当妈妈用叉子叉了四根四季豆,决定坐在那里等孩子吃光时,她就绝对居于劣势,孩子一定撑得比她久。而且,吃饭时间每天有三次,孩子最后一定是赢家。
劝孩子吃饭时,与其拜托、乞求、贿赂或威胁,还不如在他面前放好吃的东西。如果他选择不吃,笑一笑,请他走路。他还会回来的。当他回来的时候,从冰箱里拿出相同的东西,热一热,再放在他面前。他迟早会肚子饿到想吃东西。别让他吃零食,也别用甜食代替营养品。不用担心饥饿对身体有影响。只要喂他营养好吃的东西,孩子绝对饿不死。孩子的肚子里有些奇怪的作用,会在几个小时里面,把他的态度从“难吃死了!”变成“好好吃喔!”
我们前面讨论过厌食症与贪食症,这是因为父母控制权而引起的饮食失调问题。很明显的,饮食问题可能成为大人与孩子之间的冲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