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报佳音号 | 5601 |
---|---|
外文书名 | The Self and The Dramas of History |
作者 | [美]莱因霍尔德·尼布尔 |
译者 | 方永 |
ISBN | 978-7-5426-6074-9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年月 | 2018.1 |
开本 | 16K |
页数 | 211 |
《自我与历史的戏剧》内容简介
本书出版于1955年,被评价为尼布尔最为理论性和最深刻的著作。
序言中作者坦言,书中对自我的分析受到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我与你》的影响。第一部分论及人的独特性,作者把人视为一种不断“对话”的存在,生活在与自我、他人的对话之中;自我作为共同体的成员,也生活在历史的戏剧之中。第二部分,作者结合传统历史思想资源,批判经验文化以及对人性的错误认识。第三部分,论及财产、等级和正义问题,共同体的整合,以及个体和集体的命运。
本书属于“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系列丛书,同属此丛书的有《来临中的上帝》(莫尔特曼 著)、《基督教神学原理》(麦奎利 著)、《护教篇》(德尔图良 著)、《英语文学与圣经传统大词典》(谢大卫 主编)、《优西比乌:生平、作品及声誉》(麦克吉佛特 著)、《本笃会规评注》(普契卡 著)、《自我与历史的戏剧》(尼布尔 著)、《基督教伦理学导论》(施莱尔马赫 著)和《曼多马著作集:芬兰学派马丁·路德新诠释》等书。
《自我与历史的戏剧》作者简介
莱因霍尔德·尼布尔(Karl Paul Reinhold Niebuhr),美国当代神学家,生于1892年,先后在耶鲁大学获得神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曾任密歇根州某教会牧师,后任纽约协和神学院教授,著有《自我与历史的戏剧》、《人的本性与命运》、《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和《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等书,他对刘小枫等中国学者有深远影响,《走向十字架上的真》记录了这些痕迹。国内已有不少学者专研其对神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的影响,如任小鹏博士的《个人道德与群体政治: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的基督教现实主义思想研究》。
作者的弟弟理查德·尼布尔(H. Richard Niebuhr)以对现代文化的观察和思考著称,D.A.卡森研究他的思想遗产,出版了《尼布尔文化观再思:重访基督与文化》,“富有洞察力”,推荐阅读。
《自我与历史的戏剧》译者简介
方永,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伦理学原理、伦理思想史、宗教伦理学。著有《自由之三维:力量、爱和正义 : R.尼布尔政治神学研究》,译有《自我与历史的戏剧》、《政治秩序與多元的社會結構》(香港:道風書社,2013年)、《公共信仰的全球面相:政治、人權與基督教倫理》(香港:道風書社,2013年)、《公共神學與政治經濟:現代社會中的基督徒管家職分》(香港:道風書社,2016年)等书。
《自我与历史的戏剧》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部分
- 第一章 人的自我的独特性
- 第二章 自我的内在对话
- 第三章 自我的意志与良心之间的对话
- 第四章 自我的野心和欲望的阶梯以及良心的疑虑
- 第五章 时间和空间里的自我
- 第六章 自我及其身体
- 第七章 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对话
- 第八章 自我及其共同体
- 第九章 在历史之剧中,自我既是创造者也是受造物
- 第十章 自我与历史的戏剧
- 第十一章 历史知识的问题
- 第十二章 自我及其对终极意义的追求
第二部分
- 第十三章 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处理自我与历史问题的不同方式
- 第十四章 新约群体的信仰和教义
- 第十五章 基督徒一致同意的教义和本体论
- 第十六章 自我及其戏剧: 中世纪综合体之解体过程之中人们所理解的理性和自然
- 第十七章 对自然的认识和对人性的误解
- 第十八章 经验主义文化的最高成果: 对某些显见“事实”无知
第三部分
- 第十九章 在变动不已的文明和日益扩张的社会中的基督教信仰资源
- 第二十章 民主政府里的有机体和人造物
- 第二十一章 财产、社会等级和正义问题
- 第二十二章 世界共同体的整合
- 第二十三章 当前形势下个体和集体的命运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