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镜子

表象的行为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情绪信息,一个个生命的真实故事,帮你照见情绪的真相!

SKU: 2952 分类:

描述

报佳音号 2952
作者 林凯沁
ISBN 978-7-5104-1824-2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1年8月
开本 32k
页数 180千字;182页

《情绪的镜子 》作者简介

林凯沁,美国阿肯色州理工大学教育硕士,现任心理课程讲师、佳音电台“展翅上腾——快乐送到家”节目制作、主持人,具有二十多年心理咨询及辅导工作经验。著有《情绪的镜子》、《记忆的镜子》。

《情绪的镜子》内容简介

成长过程中累积的生活经验和人际记忆,常常让人成为身陷心理丛林的迷途者。错综复杂、难以名状的情绪让人难以脱身。

许多人迷失在情绪的迷宫中,“错认”了自己的情绪信息,也“错待”了身边亲密的人。忧郁症常常源自本身情绪的错误解读。在每个人情节各异的人生中,有许多相通的情绪密码,需要每个个体去细细解读。正确解读情绪,是治疗的良方。

在本书中,作者真诚地以自己的生命经历,以及她在心理辅导生涯中遇见的真实人生故事为镜,与读者的心灵相遇,帮助读者照见情绪背后隐藏的生命状态和自我面貌。

具有丰富心理辅导经验的作者,以感性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带出成长心理学的精髓、生活中人际与自我心理调适的常识。打开这本书的每位读者,可以在真实的人生剧场中返身看见自己不自觉的人际角色,遇见处于不同人生节点的自己,从而找到生命成长的“理”和“路”,与自己和好,也与周遭的人和好。

盘根错节的情绪并不可怕,从这里开始,你可以成为自己的情绪医生。

《情绪的镜子》目录

  • 推荐序
  • 人生剧场 台湾世界展望会会长 杜明翰
  • 一面镜子 中华基督教救助协会秘书长 夏忠坚
  • 这本书不适合当床头书 台东大学社会科教育学系教授 章胜杰
  • 自序
  • 心理学的知识使我成长有路
  • 前记
  • 解读情绪故事
  • 1 教室外的孩子
  • 2 13号林凯沁
  • 3 修道院的绿意
  • 4 人格的工程师
  • 5 人际密码
  • 6 舍不得你长大
  • 7 蹓狗的哲学
  • 8 40岁的泳池
  • 9 错认
  • 10“容我是我”的界线
  • 11错待
  • 12追逐的旅程
  • 13生命的良师
  • 后语 喜剧
  • 附录 我所认识的凯沁老师

《情绪的镜子》诚挚推荐

凯沁用这本书,把我带进了一个剧场……这场剧不止于欣赏,原来,剧场内藏有打开人生难题的钥匙,原来,剧本中藏有扭转乾坤的理路,讲白一点、俗一点,就是美丽人生的秘笈啦!

你可能撞进梦境中曾出现的场景,你可能遇见似曾相识的角色,你可能听到曾经在脑海中回荡不已的对白,你可能看见记忆中稍纵即逝的片段……

你也许终将发现,绝处可以逢生,光阴可以赎回,伤口可以愈合,美丽可以重建。

著名的心理医师派克说过:“所谓健康,就是一段不断痊愈的过程。”这出剧,带领你踏进这一条痊愈的路!

——台港世界展望会会长杜明翰

凯沁真实地在书中解剖她的生命(不知道过程有多痛苦),只为了要真挚地与读者分享生命。

我感觉凯沁不只是出版了一本新书,她好像还附送读者一面镜子。当你读完这本《情绪的镜子》,你还可以用凯沁真挚摊现在你面前的生命,来检视你自己,重新欣赏自己生命中的春、夏、秋、冬。或美好、或缺陷,他们都是真实的你;在心灵里,或小孩、或成人、或父母,他们都是期待与你真实相处的你。

——中华基督教救助协会秘书长夏忠坚

凯沁的书就像她的人,也像她带的成长团体,绝对不容轻忽对待。

千万别将它当成几个与你无关的故事,因为,这回她将自己放进白纸黑字里,用同样犀利的手法拆解自己;于是,她邀你陪着她走一段,回到她年少与稍长的岁月,与她一同经历昔日的失落与错待。如果你很认真地陪她,走着……走着……或许你们会一起走到那个昏黄的街角,遇见那个还在等待的你,还等着人带他回家。

——台东大学社会科教育学系教授章胜杰

《情绪的镜子》书摘

【推荐序】

人生剧场

——台港世界展望会会长杜明翰

那一年,带着中年人的羞涩,我不安地走进凯沁的教室——纵然顶着微软高阶主管历练的光环,潇洒纵横科技商场的顾问姿态,我还是熬不过老婆的推荐,参加了凯沁的“中年再出发”。

第一次,我惊讶于在她的引导下,我有勇气选择掀开人生痛苦经验的帐幕,能够放心地让心灵穿越时空,不断遇见自己,和从前的我握手拥抱,促膝对话,好不欣喜。

回想起来,那几天的冲撞,不只是冲撞了我的生活态度,也冲撞到了我人生的转折点。从此,我是凯沁心灵咖啡屋里的常客。

这一次,凯沁用这本书,把我带进了一个剧场……一个值得你排队等候,希望抢到前排好位子的人生剧场……因为,这场剧不止于欣赏,原来,剧场内藏有打开人生难题的钥匙,原来,剧本中藏有扭转乾坤的理路,讲白一点、俗一点,就是美丽人生的秘笈啦!

走进第一部的前三幕,我感觉到在平凡的布景中,充满不平凡的遭遇,可是在不平凡的遭遇中,又看到每个角色也都是凡人,原来,凡人和凡人间,可以发生那么不凡的故事……

人生四季,四季人生,我感觉到作者用细腻的心思,真诚的心田,试着尽量不强拉打搅,小心翼翼地做出最热忱温暖的邀请,邀请你我,一同走进作者的生命舞台……在纷纷扰扰的人世间,作者大方地让你阅读她的生命故事……

你可能撞进梦境中曾出现的场景,你可能遇见似曾相识的角色,你可能听到曾经在脑海中回荡不已的对白,你可能看见记忆中稍纵即逝的片段……

在配合剧情的乐章中,时而出现让我嗄然入神的切分音符,感觉到剧力万钧;有时候又像走进乡间小道的可爱小铺,啜饮几口香润花茶……

然后,你也许会发现,观众和台上的角色,许多时候是分不太清楚的……

你也许终将发现……

绝处可以逢生,光阴可以赎回,伤口可以愈合,美丽可以重建。

著名的心理医师派克说过:“所谓健康,就是一段不断痊愈的过程。”这出剧,带领你踏进这一条痊愈的路!

然后,我发现这出剧好有趣,就像作者小时候喜欢跑到歌仔戏的后台,作者在这本书的第二部居然邀请你进入了后台。那是个十个房间的立体呈现,间间独立,却彼此相通,每个房间都有独特的灯饰,发出不同的彩光。原来,台前的戏码,不足以让你我找到人生难题的解药,关键还在于后台!人生不能只看前台挥洒演技,更需要走入后台……

因为,卸下戏服、擦去脂粉、还我本性、呈现真我,答案就离我们不远了!

这十个房间,间间精彩,处处玄机,表面的文字流畅易懂,但是背后有如珠玑白玉,值得你在每一个房间流连许久……逐渐地,你会发现房间里的每道墙面,因着你的用心专注,逐渐浮现出童话里神秘的破解密码……

人生到底是悲是喜?答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可以在悲剧中以喜剧收场。人生剧本可以改写吗?要怎样改写?要怎样抉择?要怎样重新解读?在“人格的工程师”的房间里,只要你花的时间够久,你会透视出这个房间里面有一个样品屋,这原来是如天之父、如地之母的人格工程师,参与建造每一个人的生命蓝图,然而,每个人的生命建造过程,都遇到了狂风暴雨般的挑战,结果伤痕累累,令人唏嘘不已!但不止于此,因为,那一条条的伤痕,终将化成利刃飞刀,伤人伤己,最后摧毁幸福、瓦解人生!

然而,在“人际密码”房间中,我翻箱倒柜,找到了希望曙光,获得一份珍贵的人际食谱,知道怎样在角色间适当切换调和,我发现佐料不在多少,在于时机的运用,佳肴自然上桌。我迫不及待地走入其他房间……

走进“舍不得你长大”和“蹓狗的哲学”的房间中,我发现各有一面镜子,其中一面带我走访童年,然后我懂得什么是“有舍才有得”,如何剪断脐带做大人,成长多么值得庆贺!父母要有怎样的风范?让《魔戒》中“王者再临”的情节,出现在每个爱的城堡——家庭之中?另一面把我带回青春年华,看见当年在房门里外的自己,也因此看见如何在慈绳爱索的牵绊下,发展宽厚的人际空间,使彼此都得自由!

接着,我来到了“四十岁的泳池”,作者和水缠斗的故事,及青蛙变仙子的破框经验中,读来令人莞尔,却更让我看到了自己四十多年来,所建构的人生僵化剧本,差点让我灭顶。再思几年前,洞察到自我防卫的盲点,享受脱下盔甲,卸下面具以后的欢喜自在,让觉悟化作启动人生新境界的动能,归回原点,重新出发。

生命历程有时候很像读历史书,许多伤害像宿命般的代代相传,重蹈覆辙,我们要怎样打破迷障,化解咒诅呢?接下来的三个房间,像是三个谜底,帮助我通过三个城堡,让围困中的生命,找到突破重围之路。

“错认”透露出秘诀,让我们找回在生命工程奠基过程中,所失去的能力。原来,分辨想象与事实的能力,让我们在人际彼此关系中各就各位,而更能够在角色类化的过程中,化伤害为成长的契机,在人际间的混乱中,寻觅到成为互相帮助的好朋友。以致在“错待”中,找到问题的根源,看到因错待而造成的角色混淆,得以各归本位,更能够体会人类珍贵的真情挚爱,让生命更加丰盛。最后终能突破了第三个“容我是我”的城堡,认知到自己擦去粉妆后独一无二的珍贵,不再错误地往自己身上贴标签,回想到“人际密码”的房间内,看到自己在人际角色上应有的弹性。

当我游走于这些城堡之际,我看到了一个人生命快乐成熟的曙光!

最后,在“追逐的旅程”房间里撞墙的经验,激发了我们想要痊愈的动机,快乐是一种选择,痊愈也需要坚定的意志力和决心,加上“时间”这位安静却厉害的老师,岁月终将引导我们认真地面对自己,理出自己“情”感知觉的千头万“绪”,体认到与“己”和好的平安,和与“人”和好的喜乐!

逛完后台的诸多房间,直呼过瘾,再回到台前的观众席上,发觉台上的演员已经换成了邻座的观众,邻座的观众就是台上的演员……真是奇妙的剧场,真是值回票价!

人生中找到一位能够把臂同行的旅者是幸运的,更幸运的是,这位同行者很慷慨,慷慨于她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故事,写成剧本,认真呈现。不只如此,她用精炼的智慧,作为慷慨的素材,她从理论的殿堂,把心理学的精髓带出来,带到凡夫俗子所踏的街道巷弄,然后慷慨地吆喝,真心诚意,邀请你在她用生命点点滴滴铺陈开来的时空中把臂前行……

你,准备好了吗?进场吧!

一面镜子

——中华基督教救助协会秘书长夏忠坚

一口气读完凯沁老师的《情绪的镜子》,一时之间,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与丑都杂陈在心头。

与凯沁生命有交会应该是很早吧!她17岁时,因为“我找到了,你也可以找到”的悬疑广告,而打电话、而走进教会、而改变人生,而我正是那个悬疑广告宣教运动的负责人。只是真正认识凯沁却是最近几年的事。

我喜欢凯沁,因为她真挚;我非常喜欢她的新书《情绪的镜子》,因为它同样地真挚。

凯沁真实地在书中解剖她的生命(不知道过程有多痛苦),只为了要真挚地与读者分享生命。

心理辅导工作者擅长解说各派各家的心理理论,擅长分析别人的生命问题,但愿意公开对别人分析自己的却很少。凯沁例外,她毫无保留地向读者分析自我。她可以用专业术语来分析、比较、解说各个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让佛洛依德、艾瑞克森、皮亚杰把读者弄得晕头转向。但是,凯沁却选择用自己的成长故事,来诠释心理理论。

我感觉凯沁不只是出版了一本新书,她好像还附送读者一面镜子。当你读完这本《情绪的镜子》,你还可以用凯沁真挚摊现在你面前的生命,来检视你自己,重新欣赏自己生命中的春、夏、秋、冬。或美好、或缺陷,他们都是真实的你;在心灵里,或小孩、或成人、或父母,他们都是期待与你真实相处的你。

借着凯沁这本书,祝福你可以活得亮丽,活得喜乐!

这本书不适合当床头书

——台东大学社会科教育学系教授章胜杰

有些书,是不适合当床头书的!

有些书不能当床头书,因为它太硬,让人难以恬静入眠。

有些书不该当床头书,因为它太容易让人废寝忘食,不觉晨兴鸡鸣。

凯沁的书也不适合当床头书。

不适合当床头书,不是因为它太硬;相反地,它去掉了生冷的学术理论,让人咀嚼再三、回味无穷。

不适合当床头书,也不是因为它如小说般扑朔迷离、高潮迭起,让人忘了要睡觉;虽然,在凯沁淡淡地说着故事时,我们也跟着哭泣、微笑、难过与叹息。

只是,当一个人将她自己如洋葱般一层层剥开,将自己勇敢真实地呈现时,我们怎么能就随手翻翻,又怎么能在阅后轻松入眠呢?

参加过凯沁成长团体的人都知道,她常在温婉的言语里,悄悄地拆解你心中的坚城,直到它轰然垮下。或者,她会在无可遁逃的面对中,剥下你一层皮,而在你还担心自己无法承受面具撕落的刺痛或尴尬之际,她可能已经剥了你第二层皮,留下血肉模糊(以及泪眼婆娑)的你站在聚光灯下——而且通体舒畅。就像多年前一个聪慧的学生所言,那是个很自虐的经验!

凯沁的书就像她的人,也像她带的成长团体,绝对不容轻忽对待。

千万别将它当成几个与你无关的故事,因为,这回她将自己放进白纸黑字里,用同样犀利的手法拆解自己;于是,她邀你陪着她走一段,回到她年少与稍长的岁月,与她一同经验昔日的失落与错待。如果你很认真地陪她,走着……走着……或许你们会一起走到那个昏黄的街角,遇见那个还在等待的你,还等着人带他回家。

这本书不适合当床头书,不过,那只是我个人的意见。如果你喜欢,躺着、趴着、跷腿、盘坐、泡杯咖啡、沏壶花茶又有何妨呢?我相信,对生命认真的人,用任何姿势,都能遇见自己!

【作者自序】

心理学的知识使我成长有路

我为了治愈从小到大的心理创伤,来回所有心理学的理论,起初,不把心理学当学问研究,而是像一个坠入生命丛林中的逃生者,屏息展读地图,谨慎摸索出路,以求幸存。

二十年来,在汗牛充栋的心理著作中,和诸多学派的理论中,仍难定论人之所以,但是它的确帮助了我图得心理面貌的片段,和自我整合的理路。

后来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过程中,心理知识就像轨道一般,让我和许多成长伙伴带着成长故事,循道而行,浏览人生百态和生命季节,在友谊的陪伴下、知识的根基上,走走停停,于是大家在欣赏成长风貌的同时,勇于品尝生命蜕变的挣扎与疼痛,最后豁达于生命成长的定律与独特,欣然接受每个人生戏码中的角色,从此笃定地不再执着于人生美丽的剧情,而是在宇宙之大,自己独一无二、被上帝钟爱的地位。阅读生命,经历生命,显然就像揽镜自照一样,要看到的是,我如何的本质,人我真相之样貌不在于人生中美丽与哀愁的偏好,而在于生命的真实与珍贵。

就这样,一群不以为生命只有疼痛的人,继续前进欣赏巡回不已的生命故事,成了一面又一面的镜子,不是教人自惭形秽的凹凸镜,也不是迷惑自恋自怜的魔术镜,而是忠于生命历程,回照自我内心世界的情绪的镜子。使人在揽镜自照时,让自我调理有序,整合有路,至终所求的是,照出你就是你的独一无二的美之真我。

另一个目的是,在书中转化生冷的心理理论,希望有心整合自我生命的人,不怕心理的复杂性而感到寻觅自我的尊严,如此让成长路上的同行人更多,同时让心理学的知识,成为有用的生活常识,在讲究DIY的时代中,未来大家可以DIY自己的心理健康。

为了让心理学知识变成生活智慧,这本书不以某一特定理论立足,我更不以专家自许,而是以我个人和许多愿意分享生命成长历程的朋友为例,让他们呈现多样的心理理论。

无论书中引用哪个理论或范例,绝无意成为说明一个人的思想、情绪或行为的定律,只是让读者的思维流窜其中,唯愿大家得一份通达心境,活用知识,而能开怀接纳裂天而降的肯定,如同圣经上所说:“我(你)是蒙悦纳”、受欢迎的人。

附录二:节选

【前记】

解读情绪故事

这几年来许多的情绪疾病,像流行性感冒一样,普遍地在各行各业和各年龄阶段的人身上大肆张狂,让人惴惴不安于这种无声无息的心灵细菌扩散的威力。同时也见心身的医学界和心理教育界,无不致力于情绪疾病的防患与宣传健康的情绪管理,一般民众也纷纷阅读有关心理学书籍,以为心身情绪的保健。

到底情绪一词所指何物?

情绪是由外在人事物,内在身体的刺激所引发一个人自觉性和主观性的心理状态,而这个状态内容包括一切喜、怒、哀、乐、惧、爱、恶、欲等情感性的复杂反应。

顾名思义的解析情绪二字可谓:情意多端,细腻繁衍如丝如絮,盘根交错出没难测。

换句话说,情绪是若干感觉结合而成的,而构成情绪的无论是心身感觉或事件皆可能是复合性的,不一定是由单一刺激所构成的。

因此要了解“情绪”何以兼具建设与摧毁的力量,就得阅读情绪内容,命名情绪状态,否则情绪的多端和细腻,会像一个身怀绝技的侠士,流浪在内心世界里和生活的任何角落中,到底是要行侠仗义呢?或是为非作歹?总是让人抓摸不定,难以理解。

如果有人敌视情绪,或以为它是如丝如絮终究难解的乱麻,干脆避它如洪水猛兽了事,那就太可惜了!

情绪既是如丝如絮,又是变化多端的血肉七情之源,其中的丰富性和功能是可想而知的,它必定是引人宏观心灵世界,撷取人间资源的导游,错解它的内容或错过它的效益将是人际关系、心理、人格成长上莫大的损失。

因此,若能当情绪为一本书来阅读它,知其所言、详阅内容,则能品尝人性中的七情风味,兼得安顿自我与人际关系相处之秘诀。

若能同时把情绪当一张地图探究,随它交错有绪、环扣的丝路而去,想必会在缤纷多彩的心理面貌里,寻得个人心理成长之理路。

怕只怕许多不解情绪的效益之士,不敢随它而去一探心理究竟,抑制了情绪的语言和图像,而使得丰富多彩的情绪,成为失落的资源,而使当事人困在求助无门的苦境里。

【内容摘选】

一位温柔敦厚的好朋友,每次与先生吵架时,都会一改往日胆小习性,而勇敢单独驾车出游,而后再愤慨地上美容院去修剪一个美美的新发型,让自己舒缓一番打发愤慨心情。她能花点小钱让漂亮头发转化心情,倒也是安顿情绪的好方法。

有一次我谈起情绪能导读更深沉的心思意念,也能导游心灵世界,使人看见未曾看过的自我状态中一切丰富。

好朋友经我提醒,再次忆起飙车和剪发心情,而随着她命名的“愤慨”情绪,去一览千头万绪的心灵世界。

她说:“从恋爱到婚后,先生对我一往情深的表达点,全在她一头的秀发。”说完这句话后,她停了一下,好像在脑里看到什么好景象一样,眼睛一亮,脸上的表情甜甜的,声音也像是甜的,接着说:“他最喜欢我的头发,也常在人前人后说,我的头发比电视里任何一个洗发精广告模特儿的头发更美,下班回家或睡觉时他总是喜欢摸着,他……”

好朋友好像打开心灵窗户,看着远方的目标继续说:“所以每次吵架或跟他闹别扭,我斗不过他,气恼他时,就上美容院剪头发,以示对他的惩罚……”

听起来很合理:我争不过你,赢不了你,就拿你喜欢而且是我能掌控的头发报复,气气你也好。

有时情绪所言,也是如是简单,但是更多时候,情绪所表达的内容,和要说的话语,比我们想象中更迂回曲折。

其实,类似这种情感的转移是很普遍的。这种爱乌及屋的移花接木的感情,或是老板骂爸爸,爸爸骂妈妈,妈妈骂哥哥,哥哥打妹妹,妹妹踢小狗的张债李还的人际关系,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心理机制,只要不伤大雅,无害大局,能恰到好处时,何尝不是一种很好的调节,只是最终能知晓内心真正感受和想望,才不失自我认识之良机,才不会冒犯别人所在。

朋友的确随着以为的“愤慨”情绪,走进心理深处探询自己的究竟。

她在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中浏览内心变化,看见愤慨真正的面貌,是害怕和焦虑的伪装,惩罚的举止只是试探与不安的烟雾。

能准确命名情绪,读懂情绪内容,就不会那么惧怕情绪了,朋友终于用像个大人辨识了小孩伎俩的口吻,笃定地说:“我的确对爱情很没安全感,我也不敢表达自己的脆弱,所以不论大小的冲突都被我扩大它的危险性,促使我的毁灭动力和对别人的仇视,甚至惩罚。”

看她处在清楚状态,我赶紧说:“其实你心里真正要的不是毁灭和惩罚,而是被爱的渴求和怀疑不被爱的不安。”朋友松了口气,点点头,轻轻地说:“也有一点自怜啦!”听了,我忍不住笑了:“你可真厉害,软弱自怜的情绪竟也被你变装成高昂飙车的悍将,你把完全长得不一样的情绪化妆成另一个样子,而且让互不相干的情绪如丝如麻地牵挂在一起,这样连你自己都乱无头绪了,教人如何知道你如何。”

不能清楚辨识情绪面貌,而糢糊散发的情绪信息,的确使人我擦身而过,亲密的人可能变得像未曾相识的陌生人一样。不能确实迅速说出情绪所在,这是一般人容易有的现象,因为许多人对情绪的认知和态度影响对它的了解。

有人怕情绪会使自己看起来不理性,有人怕让情绪耽搁行事效率,也有人就是不喜欢情绪让你感受的亲昵感,因此也就看见有人善于情绪的收敛,而且压制有方,不让情绪外泄或表达生活作息中。

即使如此,就情绪的能量而言,它仍是伺机而动,有时候稍纵即逝的梦境亦是情绪舞动说话之处。

毕竟情绪是一个人心理成长的生机,虽然在明处暗处,任人压抑,它总是以各种方式出现,甚至改装而潜藏在生活中,无论如何,它总是等待着机会释放它的信息和展现它的能量。

它会像小孩,就是要你懂,就是要你理,不好好理会一番,它会闹得你鸡犬不宁,它还会化妆成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剧情进入梦境,让人眼花缭乱。

好几年前,有出版社要我写书,我并没有应允,一来那时的需求尚未构成我写作的动力,再者我也想多累积些许学理与实务经验。

近三年来,在各地的演讲中遇到的成长伙伴,和电台的听众群朋友,给了我不少鼓励和需求的呼声,于是我想可能时候到了。

起初想的是,把学理与实务做结合,让心理知识普遍而成为生活中、人际与自我心理调适的常识,于是我尝试采用论文与说理的写作风格。

在一次与出版社的总编辑与主编,针对初稿会谈中,我们一致感到书的内容过于说理,而失去我在课堂上和演讲中,要表达与众人相伴成长的亲切。

于是在总编辑和众多好友建议之下,舍去说理的写作风格,改用以我个人的成长历程中的七情五味,导读成长心理的理论。于是,写作风格,从原本很理性,一百八十度转变成我极具个人风格的感性。

写着写着,我用文字把无形的个人成长行径,建设成一条一条的生命巷弄,而当我重新停驻其中,且在文字堆砌而成的图像里再度走访童年时,我掉在记忆的裂痕中疼痛不已。

我始料末及写这本书会有这样的历程,我惘然了,我无法命名自己的处境,我只觉得踌躇难行,想着:“写书需要写得这么痛苦吗?”一时涌现庞大而莫名难解的情绪,就因为不解,无法认领,所以在潜意识中只好让情绪游走四处,甚至来回我的梦里。

有一个夜里,我因此做了一个梦。

我家的客厅大而明亮,一进门是餐厅,顺着餐厅走去,是客厅,有着现代化的液晶电视和沙发,在餐厅左侧是卫浴。

来了一男一女的年轻成熟大学生要借厕所,当我引进他们到了大而明亮的厕所时,那位小姐竟开口要向我借五千块,我顿时哑口无言,嘴里支吾着,心里嘀咕着:怎么会这样,借厕所,还在厕所里就开口要借五千?我愣住了,梦境中的我站着不自在,心里的感觉也不知如何是好,感觉不致于被冒犯,但是的确有着出乎意料的唐突感。

当我走回餐厅时,见到坐在客厅看液晶电视的男孩,离开座位走向餐厅旁的柜子,拿了一本小提琴的琴谱向我走来,并且他对着我翻开说:“这么大本,里面的质感这么好,音符放这么大(好浪费)。这样的高级的琴本,一本一千元,你们都有能力买了,拿五千出来借我们,有困难吗?”我怔住了,一时回答不了,梦里的我是一个犹豫回应索要的富有主人。

情绪想要说的故事还没有完。自从我的写作风格,以情感取代说理后,除了做了这个意味深远的梦以外,我三天两头就会来一个梦。有一次梦见上一平房式、很宽敞舒适的厕所,尽管关紧门窗,还是被小孩撞见了。特别记得一个新鲜有趣的梦是,我是新嫁娘,同时也是出海捕捞的好手,捕获的是不知名的有价海产品,而我却在十分疲惫下,打包了一大袋衣服想离家出走。

作罢各式各样的风马牛不相关的梦,虽然我不专于情梦的解析,但是这段日子里从梦中醒来,我都会疾书快笔写下梦中剧情,和梦境中的感受,细细品尝玩味内心情调。

我已察觉在写作中的确有一些情绪需要特别打点,重点不是梦,而是在于:我有一大堆我排斥去辨识的情绪,而那些情绪像有话要说的小孩,千方百计地让你了解它,你再不给空间和时间容它诉说,它就钻到你梦里去说唱着。

精神分析学派有一个有趣的说法:“如果不要让人知道心事,千万别说出你做梦的内容。”

很多时候,情绪不一定会、也不一定要走进梦里,而梦也不一定意味着什么白天的情绪。以我之见,情绪与梦的解析,端看个人如何理解与处理,但是在我写作的日子里,我的情绪确实化了妆进入了梦中舞台,说唱出我的挣扎和成长,引我清晰辨识自我面貌。

我曾自许成为一个慷慨奉献的中年人,能将一生成长中正负面的成长历程,化为资源给予同伴或下一代。但前述梦里的二位借厕所的旅人,呈现了我只是乐于提供一个人间真实悲喜发泄所在——“厕所”,而犹豫、甚至不愿意慷慨地拿出自己在成长中悲喜优势的心理资源(五千元)。

这个梦让我认识了自己没有想象中的慷慨。

不愿意的紧张情绪是带着曝露出自我的害怕(所以在厕所里关上了千门百锁),那是意味着将在一个陌生的文字天地里,与读者来往的害怕,是面对心理亲密的合理害怕。所幸撞见的是一个纯洁天真的小孩,梦里二人相见时,我虽然茫然无所遮蔽,也仅是纳闷门没锁好吗?却没有害怕和羞耻。

想来,任谁遇见一个只是想回家,和具有真实的感知生命力的小孩,都是能如此坦然自在面对生命的原始面貌。

但是,这个害怕在未得合理解释和保证下仍常常出现,使得梦中的我想放弃千金百赏的渔获而离家出走,这反映了我在写作过程中,几次想“不写了”的渴望。

随着阅读因写作这本书而来的情绪,我看见了我个人的心理成长历程,也借此停歇片刻,揽镜检视自我成长容颜,我感恩写作过程中许多同伴的提携与支持,特别是大家一再保证,我们“就是爱你这个样子”。

大家让我了悟到,在心理成长中,精辟学理毕竟需要,但是许多在成长之旅进退维谷中的伙伴所需要的是:一位在成长中幸存者的见证与鼓励。而我乐意选择成为后者。

于是我在如丝如麻的情绪世界里,理出了自我成长的头绪和写作的定位,我安心地出发迈向我与读者见面的文字天地了。

心定了之后,不再梦了,也没有害怕了,因为撞见我的真实面貌和赤裸的心理历程的,是一个睿智无邪而诚实以对人生的小孩。因此我放心让读者遇见毫无掩盖的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