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报佳音号 | 2932 |
---|---|
作者 | [德]何夫内尔 |
译者 | 宁玉 译;雷立柏 校 |
ISBN | 9787561777169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月 | 2010年6月 |
开本 | 32k |
页数 | 315页 |
《基督宗教社会学说》内容简介
《基督宗教社会学说》是了解西方教会在社会教导领域有何言辞与训导的必读之书,其立场是古典式的,采纳了中世纪的教会社会教导,但同时也非常熟悉其社会训导的现代传统,作者原创性地将宗教的言说与学术研究、社会教导、社会伦理方面的政治考虑灵活地结合起来,使之独一无二,后人难以效仿。
《基督宗教社会学说》作者简介
作者何夫内尔教授(Joseph Höffner,1906—1987)生于德国威斯特林,他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神学家,著有《基督宗教与人的尊严:西班牙殖民伦理学在黄金时期的目标》等书,并于1960年创建了《基督宗教社会学年鉴》。
校对雷立柏教授(Leopold Leeb),古典语文学家。1967年生于奥地利,1985年入大学学习哲学、宗教学、基督教神学。1988至1991年在台北辅仁大学学习汉语和中国哲学,后回奥地利继续上大学。1995年获得硕士学位后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班,在汤一介先生和陈来先生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张衡、科学与宗教》,1999年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到2004年1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进行翻译和研究,并开始教授欧洲古代语言(拉丁语,古希腊语,古希伯来语)。2004年2月至今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开设“拉丁语基础”、“古希腊语基础”等课程,广受学生赞誉。著有《西方经典英汉提要(卷一):古希腊罗马经典100部》、《西方经典英汉提要(卷二):古代晚期经典100部》、《西方经典英汉提要(卷三):中世纪经典100部》和《西方经典英汉提要(卷四):文艺复兴和巴罗克时期经典100部》等。编有《拉丁语汉语简明词典》、《中国基督宗教史辞典》、《古希腊罗马及教父时期名著名言辞典》等书;译有《古代教会史》、《中世纪教会史》、《近代教会史》和《传教士韩宁镐与近代中国》等书。校对过《超越东西方:吴经熊自传》等书。
《基督宗教社会学说》目录
汉泽本序(卓新平)
新版序言
引言
第一部分:基础
第一编:个人与社会
第一章 人的社会性
- 第一节 个体人格是人的社会性的基础和前提
- 第二节 人的社会性的证明
- 第三节 人建设团体诸能力
第二章 团体、社会和个性的丧失
- 第一节 团体与社会
- 第二节 大众社会与个体性的丧失
第二编:社会秩序的原则
第一章 团结的原则
- 第一节 团结原则的意义
- 第二节 团结原则的基础
第二章 公益原则
- 第一节 公益优先于个人利益
- 第二节 维护个体人格的尊严
- 第三节 权威
第三章 辅助性原则
- 第一节 辅助性原則的含义
- 第二节 辅助性原则的基础
第三编:法律、权利与正义
第一章 作为社会生活准则的法律
- 第一节 作为“本性之法”的自然律
- 第二节 有关自然律的争论
- 第三节 自然律和实证法
- 第四节 自然律的特征
第二章 正义之德
- 第一节 正义的本质
- 第二节 正义的基本形式
- 第三节 社会正义和社会爱德
第二部分:社会秩序的结构
第一编:婚姻和家庭
第一章 婚姻
- 第一节 人的性
- 第二节 两性的对话关系
- 第三节 性的能力
- 第四节 保护的能力
- 第五节 性爱及渴求之爱
- 第六节 无私奉献之爱
- 第七节 新生命的萌动
- 第八节 作为契约的婚姻
- 第九节 作为社会制度的婚姻
- 第十节 作为圣事的婚姻
第二章 家庭
- 第一节 家庭是父母与孩子的生活团体
- 第二节 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
- 第三节 家庭的功能在工业社会中的消失与改变
- 第四节 现代社会的家庭政治的任务
- 第五节 结婚与守贞
第二编:工作与职业
第一章 从基督信仰看工作和职业的意义
- 第一节 概念与辨识
- 第二节 工作和职业的七层意义
- 第三节 工作和休闲
第二章 工业社会中的工作和职业关系以及基督宗教伦理学
- 第一节 现代工作世界的特征
- 第二节 从基督信仰的工作观来的考虑
第三编:经济
前言
第一章 经济的物质目标
- 第一节 经济物质目标的辨识
- 第二节 对于经济物质目标的结论
第二章 经济的秩序
- 第一节 自由主义所倡导的经济秩序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所倡导的经济秩序
- 第三节 在基督宗教社会教导中,私人财产作为经济秩序的基础
- 第四节 私人财产的权利是自然律的原則
- 第五节 财产的双面性(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 第六节 现代社会中私人财产的经济秩序功能面对的危机
第三章 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
- 前言
- 第一节 地租
- 第二节 利息
- 第三节 工作收入
- 第四节 企业的利润
- 第五节 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原来收入情况的纠正
第四编:国家
前言
第一章 国家的起源和意义
- 第一节 许多解释
- 第二节 根据基督宗教社会教导而论的国家的起源和意义
第二章 国家的权柄(政权)
- 第一节 政府权力的自然律特征
- 第二节 政权的掌握者
- 第三节 政权的权利和义务
- 第四节 政府权力的限度和人民的抵抗权
第三章 对于国家的道德责任
- 第一节 完成公民的义务
- 第二节 利益集团和公益
第四章 国家与教会
- 第一节 国家和教会的差异与独立性
- 第二节 国家与教会的关系
- 第三节 教会与党派
第五编:国际的大家庭
第一章 人类的合一是国际团体的基础
- 第一节 人类的精神道德的合一性
- 第二节 作为法律团体的人类
- 第三节 人类在经济上的团结
第二章 国际团体的组织
- 第一节 国际团体的组织的必要性
- 第二节 有效国际组织的困难
第三章 国际团体现在面对的任务
- 第一节 殖民主义
- 第二节 帮助他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缩写索引
人名索引
术语索引
《基督宗教社会学说》序言
基督宗教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历史。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密切关联。按其宗教信仰及思想精神传统,基督宗教的核心构建乃源自古代希伯来文明与希腊文明之结合。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进程中,基督宗教已经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亦被理解为西方社会发展的“潜在精神力量”。在当今世界,基督宗教从其规模之大、传播之广、信众之多等方面来看,都可堪称世界第一大宗教,在世界宗教文化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着不容忽视的定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基督宗教的“普世性”亦有其重要体现,其信仰蕴涵和社会展示已不再仅限于西方世界,而是具有“全球”意义,有着世界宗教的典型特征。
回顾基督宗教的悠久历史和多元发展,可以看出其乃宗教精神、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社会建构和政治制度的复杂共构,其信仰表现在精神、境界、理念、情感、实践、结构、传统、民俗等多个层面,彼此之间亦有着奇特的交织。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基督宗教乃不断充实其内涵、完善其体系、扩大其影响。这样,它已逐渐铸就其自我形态,形成其存在特色。
《基督宗教社会学说》文摘
在现代社会中,结婚的双方通常不首先为了传宗接代而宣发婚愿。他们是由于渴望建立一个生命和爱情的神形团体、渴望完满、幸福和实现,渴望爱和被爱才走到一起的。甚至圣经也首先提到了这种结合:“人遂说:这才真是我的亲骨肉……为此人应离开自己的父母,依附自己的妻子。二人成为一体。”基督也同样引用门主句话:“你们没有念过:那创造者白起初就造了他们一男一女,且说:‘为此,人要离开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依附自己的妻子,两人成为一体’的话吗。”(Mt玛19:45)圣保禄(Paulus)也把婚姻描绘成一个爱的团体:“你们作丈夫的,应该爱妻子,如同基督爱了教会,并为她舍弃了自己。”(Eph弗5:25)这些篇章都没有明确提到新生命的萌动,也就是孩子的孕育。相反,处于中心地位的是对神形共融的渴望。它是将两性吸引到一起的力量。我们正是应该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1930年12月31日发表的婚姻通谕中那些常被引用的话:“如果不从狭隘的意义上把婚姻只看作专为生育和教育子女而建立,而是更广泛地看作生命的合而为一,那么,正如《罗马要理》所教导的那样,夫妻之间这种内在的互相陶冶,这种彼此完善的不懈努力,真可以称之为婚姻的主要原因和目的。”